2018年2月汉江师范学院学报第38卷第l期Journal of 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Feb. 2018 Vol. 38 No. 1 道通天地德贯古今一一略论武当道教的大和精神张会晚(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太和llf1普遍和谐,包括人与自然之和、人与社会之和、人与自我之和以及文化与文化之和等诸多内容。武当道教的太和精神是中国文化和东方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共享伪宝贵财富,对当7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乃至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武当山;或当选教;大和精神[doi] 10. 19575/j. cnki. cn.\\2-l 2/g4. 2018. 01. 001 [中图分类号]Gl27[文献标识揭]八[文章编号]2096-3731(2018)01-0001-01武当道教是以崇奉玄天上帝为特定信仰的道教流派,也是中国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武当道教秉承修己度人第一,人与自然之和。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103道教认为道性自然,人应当顺从自然之道,尊重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武当道教继承了道法自然的道教义理,元论和弘道济世的优良传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宗教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杜会影响。纵观武当道教的发展史,崇和尚和是是玄妙伟丽的宫观建筑,还是神奇浪漫的其始终不渝的精神追求。武当道教的太和精神不仅丰富和深化了中国传统和文化的历史内涵,而且对当下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乃至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武当道教的发祥地是武当山。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太和即普遍和谐,包括人与自然之和、人与社会之和、人与自我之和以及玄帝传说,都蕴涵着深刻的和谐思想。武当山道教建筑群是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世界文化遗产,工程浩大,工艺精湛,成功地体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被誉为中国传统建筑宏观设计的顶峰之作。遍布全山的的宫、观、庵、庙,乃至路、桥、门、亭,均根据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和玄帝修真悟道的故事,统一规划,精心布局,充分利用峰峦的高大雄伟和崖涧的奇峭幽邃,直亭斯亭,直榻斯槽,使建筑与自然水融,辉映成趣。很多建筑或依山面蟹,观烟云变幻p或|临谷跨涧,昕溪水潺涯。在绵亘百余公里文化与文化之和等诸多内容,是人类和谐思想的最高境界。《周易·乾卦》云=“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叫山寓意只有天地交泰,阴阳调和,才能化生万物,兴国利民。这种古老的太和观既是中国先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武当道教崇和尚和的J思想渊源。约而言之,武当道教的古神道两旁,茂林修竹任其生长,杂花老藤随其纵横,香客游人漫行其间,既能在草木芬芳中感受生命的乐趣,又可在凉凉泉的和太和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水旁体悟大道的真谛。明代是武当山道教[收稿日期]2017-10-22[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历代武当山志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4BZJ033)的阶段性成呆。[作者简介]张全晓(1975一),男,河南唐河人,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蒋文化学院教授,哲学溥士后,硕士生导师,主妥从事道教文献和旅浒文化的整理与研究PHJ町XYXB} 张全晓z道~天地德贯古今建筑最为鼎盛的历史时期,明成祖朱捧为大修武当,曾教命武当高道孙碧云先期至山,以审度其地,相其广狭,定其规制。孙碧云乃一代宗师张三丰的摘传弟子,熟悉武当山的地理环境,精通风水堪舆之术,他制定了因山就势的建筑原则,得到了明成祖朱槽的首肯和支持。永乐十七年(1419),营建武当山紫金域,明成祖朱律还特别教谕工程负责人隆平侯张信和驷马都尉沐昕=“今大岳太和山大顶,砌造四围墙垣,其山本身分毫不要修动。其墙务在随地势,高则不论丈尺,但人过不去即止。务要坚固壮实,万万年与天地同其久远。”LR」~·明代最高统治者不仅严格遵循崇尚自然的道教义理,使武当山道教建筑群成为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典范,还非常重视武当山的生态保护,既钦命均州守御干户所正军余I常川在山用心修理,又多次颁降圣旨教护山场,划定武当山的四至范围,严禁军民夫匠人等砍伐侵种和生事扰害,从而使武当山的自然生态在有明一代二百多年间始终都保持得相当良好。武当道教神话中,玄天上帝在武当山住世长达四十二年之久,与山中动物互不侵扰,和睦相处,故有黑虎巡山、乌鸦报晓、却在猴献桃、梅鹿街芝等传说,这些玄帝灵验故事也反映了武当道教热爱生命、善待万物的太和思想。第二,人与社会之和。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合,人与社会的和谐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和谐。然而,人心惟危,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仅微妙复杂,而且俯仰多变。如何实现并保持与他人的和谐相处,道教也有很多理论思考和教化实践。例如,老子很早就提出了上善若水和上德若谷的主张,劝诫人们要谦下柔j啊,虚怀大度。他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回俭,三四不敢为天下先。”[2]318老子认为,只有慈俭不争,积福行善,以和平宽容的态度为人处世,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武当道教是以崇奉玄天上帝为HJSFXYXB 2 特定信仰的道教流派,玄帝信仰积极倡导重人贵生、诚信向善等伦理思想,既充分体现了道教教义的基本精神,也生功地阐释了道教对社会人生的终极关怀。据道经记载,玄帝是水神,是主宰天一之神,有至柔上善和润泽发生之德,法力无边,功德无量,常分身降世,济物度人,元一时不念众生,无一刻不怜下士,上极重霄,下及飞潜,动植莫不资焉。玄帝信仰还反复宣扬了积苦成仙、积恶造罪的思想,强调人生天地之间,善恶不同,各自先身业缘所致,修善善至,修福福来,如影随形,似声应响,悟则见,道,迷则居尘。凡奉神行善、居仁守义者,必登仙籍,长享福寿p凡作恶多端、战仁害义者,必遭果报,或恶死,或怪病,多有煎熬。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亦可转祸成福。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亲善友好的根本,也是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的基石。武当道敦白诞生之日起,就把诚实守信明确写人自己的教理教义,坚决反对各种虚伪欺诈的握幌行径,注重用诚信思想教化五湖四海的广大信众。元代武当高道张守清及其弟子编撰的《玄天上帝启圣录》以及明代成书的《真武灵应图册》等道经,都收集整理了很多有关玄帝信仰的灵验故事,诸如假烛烧尘、朱民金砖、邹宿契灵等,流传甚广,影响甚大。这些玄帝灵验故事语言简洁流畅,内容通俗易懂,元不生动鲜明地表达了劝善守诚的宗教意图,具有很强的教他作用。武当道教致力于人与人之间的敦睦亲善,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无疑对缓解日趋紧张的人际关系和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第二,人与自我之和。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2]163道教重人贵生,以长生不老和羽化登仙为最高理想,因此格外热爱生命,珍惜健康,追求生命存在的数量与质量。历代宗师不仅很早就响亮地提出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修道主张,高调宣示张全晓z道~天地德贯古今了人的主体精神和主观能动性,还经由长期坚持不懈的实证修悟,逐渐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仙学理论和炼养法门。武当道教也把长生久视看作体道修真的重要内容,自古以来就特别强调内丹,积极倡导人与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道教内丹学认为,修命解决的是身体上的问题,修性解决的是心理上的问题,只有性命双修,身心和谐,才能参赞玄化,终成正果。武当道教崇奉的主神玄天上帝就因炼成内丹而上登天界,故历代武当道人宗法祖师遗风,皆致力于内丹,既有理论上的创新,也有实践上的创获。五代时武当高道陈持就是内丹的杰出代表,他的《元极图》构建了内丹学的理论框架,他的五龙睡法则是内丹实践的结晶。陈持诗云z“至人本无梦,其梦乃游仙。真人亦无睡,睡则浮云烟。炉里长存药,壶中别有夭。欲知睡梦里,人间第一玄。”[1]370陈持以睡仙著同,对后世影响甚大。武当山南岩富石壁上至今仍刻有横卧的“福寿”二字,垂直落款为“陈持书”,人称“卧福睡寿”,堪称陈持睡功丹法的生动写照。武当内家拳是武当道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将内丹气功与技击拳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健身技击之术,其中又以张三丰创立的太极拳最为著名。张三丰曾云z“学太极拳为人道之基,人道以养,心定性、聚气敏神为主,故习此拳,亦须如此。”Lr.J10太极拳讲中、讲和,讲太极、讲八卦,以修身炼性、防身保健为宗旨,具有以柔克刚、尚意不尚力、四两拨千斤的显著特点以及防身健体、延年益寿、桂病御疾的独特功效。武当道教重视内丹,关注人的内心感受,强调生理与心理的平衡统一,这既有助于净化人的心灵,优化人的体能,使个体生命旺盛持久,也有助于释放人的焦虑情绪,减轻人的心理压力,教人从容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荣辱得失,从而使人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时刻保持一种乐观豁达的良好心态,最后臻于身心俱化、形神俱妙的天地境界。第四,文化与文化之和。文化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文化与文化的和谐就是要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从而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为人类的永续和平发展保驾护航。尽管在某些特殊的历史时期,异质文化之间可能会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纷争,但这毕竟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流和大势,更不致因此引发大规模的文明冲突,进而阻碍甚至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道教作为中国固有的本土宗教,深受中国传统和文化的熏陶浸染,历来主张大道至筒、万法归一,先天具有开放包容的宗教基固和飘逸洒脱的文化品格。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2]232道教认为道生万物,以和为本。文化与文化的和谐,最能体现大道运行的基本规律。武当山作为武当道教的本山,地处汉江流域中国南北交汇的中间地带,五方杂处,民风古朴,地域文化异彩纷呈,文化交流活跃频繁。受这种文化氛围的浸润和影响,武当道教从诞生之初就形成了海纳百川的开放意识和涵虚混融的博大气象。对于道教其他流派,武当道教从不自我标榜,从不排斥异己,也从不拘泥于门户之见,而是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共同发展E历史上全真派、正一派、清微派、茅山派等教派都曾为武当道教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明代武当道教拥有全国规模最大、势力最强的教团组织,各地高道云集武当,朝夕相处,往来论道,共同促进了武当道教的繁荣兴盛。对于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武当道教也兼容并苔,融会贯通,表现得相当大度。武当道教强调三教融合,尊奉玄天上帝为三教祖师,积极宣扬“人门来不分三教,到此地原是一家”等思想。儒家讲忠孝伦理,武当道教也讲忠孝伦理,《玄天上帝说报父母恩重经》就集中阐释了武当道教的孝道观。武当山很多富观都建有供奉玄帝父母的圣父母殿,紫霄富卡方堂玄帝神宴上还绘有著名的二十四HJSFXYXB 3 张全晓z道~天地德贯古今孝图,这些都提醒世人要谨记父母恩德,勉生了积极而广泛的社会影响,中国道教也力行孝。观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元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特殊贡献。今天,中国己经踏上了民族复兴和文化崛起的新征程,人类社会也己经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其也被武当道教请进宫观,尊为慈航道人,接受道俗人等的进入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同时代,机虔称供奉。进言之,即使是在武当道教最为鼎盛的明代,武当山的佛教活动也并未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直面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如何更好地促进人类文明主鉴,武当道教的太和精神以及中国道教的教理教义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思想资、源,值得我们深长思之。沉窟。例如,明代高僧不兰和尚驻锡南岩宫虎耳岩四十余年,不仅受到了明皇室的特殊礼遇和明代士人的普遍推崇,还赢得了元数善男信女的顶礼膜拜,在武当山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很大的杜会影响。武当道教尊重异己的宽容态度和融贯三教的恢宏[参考文献][l]黄寿棋,张善文.周易译注[M].上海z上海古籍出版杜,2007.气度,是中国传统和文化的思想精华,也是当今世界消玛文化冲突、增进文化和谐、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宝贵精神财富。道通天地,德贯古今。武当道教的太和精神内涵丰富,游远流长,既是中国文化和东方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共享的宝贵财富。作为中国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2]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价[M].北京2中华书局,1984.[3]杨立志.明代武当山志二种[M].武汉z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叮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M].道藏[Z].第5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宙籍出版社,1988.武当道教所崇尚的太和精神,与中国道教的教理教义一脉相承,音声相通,适足以照[5]张三丰.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M].道藏精华[Z].第三集之五.台北z自由出版社,19.见中国道教的精神内核和文化气质。历史以来,武当道教的太和精神对传统中国产E缩校:饶吱威,蔡贤富】Tao Connecting Heaven and Earth, Morality Inheriting from Ancient to Current 一一-Onthe Taihe Spirit of Wudang Taoism ZHANG Quan -xiao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and Culture,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1, China) Abstract: Wudang Mountains, also called Taihe Mountains, meaning general harmony, including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man and society, man and his own, and between cultures. Taihe Spirit of Wudang Taoism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nd eastern wisdom, and also the valuable wealth shared by all humans, which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current the Chinese Dream and the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 Key words: Wudang Mountains; Wudang Taoism; Taihe Spirit HJSFXYXB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