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句子的理解与运用
一、基础知识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由词按照语法构成的,能表达一个统统的意思。 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型。 陈述句: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 疑问句:石头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呢? 祈使句:你们赶快离开我的花园。 感叹句: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1、把字句、被字句的互换
例句: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对象:金吉娅动作:拥抱 把字句:……把+对象+动作……被字句:……对象+被+动作…… 我把金吉娅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被我紧紧地拥抱着。 2、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1)陈述句→反问句:+反问词、有不去不没不加不、+吗/呢、+? 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难道周围的一切,不都在起变化吗? 反问句→陈述句:-反问词、有不去不没不加不、-吗/呢、-? 难道周围的一切,不都在起变化吗?——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1 / 9
(2)陈述句→感叹句:+多么/太/真、+啊/呀、+! 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呀! 3、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肯定句→双重否定句:+不得不或非……不可或没有一个……不
我一定要等上山顶。——我非登上山顶不可。我不得不登上山顶。我们全家都爱看书。——我们全家没有一个不爱看书。
4、扩句和缩句
缩句:只保留句子主干: (1)谁做什么。
灿烂的太阳在天空中照耀着无边的大地。(谁:太阳做:照耀什么:大地)(2)谁怎么样。 天空中的太阳永远都那么灿烂。(谁:太阳怎么样:灿烂) 5、结合语句分析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大凡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对偶…… (1)比喻:把……比作……(比喻要用在两种例外类的实物上)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比喻词:……像……、……似乎……、……似的…………仿佛…… (2)拟人:把……当成人来写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璀璨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的,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关键词:聚拢)
2 / 9
拟人手法的提示:人的动作、表情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或句子,排成一串。 ……、……、……。或者有的……;有的……;还有的……。
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4)夸张:把事物夸大,或缩小,来突出事物的特征。 夸大:他的眼睛瞪得比饭碗还要大。
缩小:他的眼睛看上去比芝麻还要小。(5)设问:自问自答
例外的植物为什么开花时间例外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联系。 (6)反问:明知故问,问中有答。 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7)对偶:上半句和下半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对称。 (大凡出现在xx的引用。)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 7、xx词语运用
并列:一边……一边……有时……有时……既……又…… 递进:不但……而且……不仅……还……
选择:不是……就是……或是……或是……宁可……也不……
3 / 9
转折:不是...而是.........虽然……但是…… 假设:如果……就……即使……也……
条件: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 因果: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二、典例剖析
()xx同学真值得我们学习。
()今天,老天爷一直紧绷着脸,阴沉沉的,好像跟谁生气似的。 ()就在这时候,我看见一个女同学飞快地朝操场奔去。 ()天突然下起雨来。
()啊!那是三年级(4)班的xx。
()下午放学的时候,同学们背起书包正准备回家。
()原来,她是冒雨去降国旗的。()红领巾在她胸前飘动,就像一束跳动的火苗。 1、把上面的句子排成一段话。 2、把这句话改成反问句。
王红同学真值得我们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判断下面两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今天,老天爷一直紧绷着脸,阴沉沉的,好像跟谁生气似的。()
4 / 9
(2)红领巾在她胸前飘动,就像一束跳动的火苗。() 4、在句中两个地方扩句:
天突然下起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1、此题考查对乱句重组的掌握。
①认真读读每个句子,综合起来思考,看看它们主要写什么。 ②分析句子之间的联系,找出排列依据,想想这段话按什么顺序排列。 ③按确定的排列顺序对句子进行排列。
④仔细检查,如果哪些句子的位置不对,就要调整。
规律:先找出文中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构。 2、此题考查的是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 ①+反问词、有不去不没不加不、+吗/呢、+? ②检查修改的句子是否与原句意思相同。 3、此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①今天,老天爷一直紧绷着脸,阴沉沉的,好像跟谁生气似的。 拟人句线索:紧绷着脸、跟谁斗气
②红领巾在她胸前飘动,就像一束跳动的火苗。比喻句线索:把红领巾比作火苗,比喻词:像
5 / 9
4、此题考查的是对扩句的运用。
①局部扩句法:把句子分成前后两部分,先扩充前面部分,再扩充后面。 ②整体扩句法:把句子两部分一下子扩充好。 扩充细节:从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怎么样下手。 三、高效训练
选文1
时光老人与流浪汉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
“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电子游戏,中年时代打麻将,家产都败光啦!如今我一无所有,我真后悔呀!”
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
“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量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变成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着书包呢。
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向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路上,看到几个孩子正在玩玻璃球,他就觉得手痒了,也挤进去玩了起来。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到了老年,他又懊悔地哭了起来。刚巧又碰到时光老人。他“扑通”一声跪下,乞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
“我做了一件蠢事!”时光老人冷笑说:“()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6 / 9
时光老人十分生气。从此以后,他给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谁也别想多得一分一秒!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适合的关联词。
2、根据短文回答问题。
(1)流浪汉第一次见到时光老人时,呜呜地哭着,他说:“我真后悔啊”,你知道他后悔什么吗?后来他是怎么做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流浪汉苦苦哀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次青春时,时光老人是怎么说的?用波浪线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3、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时光老人十分生气。 (1)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一个爱护时间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文2 《xx的云雾》节选
我随爸爸妈妈来到庐山脚下,抬头向上仰望,啊,多美呀!一座座山峰好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绿衣仙女,手拉着手站在那儿,笑着向游人致意。我们乘着汽车,在银蛇般的盘山公路上向上奔驰。车才行到半山腰,天忽然变得阴沉沉的,如丝的细雨以了下来。这时,心上起了雾,到处变得迷蒙蒙一片,整个庐山好像披上了一层层薄薄的白纱,真给人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神秘感。
雾越来越大,天地像被一张强大的纱帐笼罩住了,浓雾之中,游人()近在咫(zhǐ)尺,()只听到声音而不见人影。山谷中的小溪在我们脚下流淌,“叮咚,叮咚”,小溪顺耳的歌声在山中回荡着。我向前张
7 / 9
望,寻找它的去向,它却钻进了雾里,消失了身影。
浓雾使空气变得湿润而清冷。
我们来到山顶,雨过天晴。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我向远处眺望,不禁吃了一惊,难道我是误人了仙境?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适合的关联词。2、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这里真给人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觉。() (2)难道我这是误入仙境?()
(3)整个庐山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白纱。() (4)山谷中的小溪在我们的脚下唱歌。() 选择一种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这句话改为被字句。 浓雾把空气浸润得湿润而清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这句话改为陈述句。 难道我误入仙境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缩写句子“一座座山峰好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穿着绿衣的仙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不识庐山真面目”是苏轼的一句诗,你知道它的后面一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望庐山瀑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