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陕西省咸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陕西省咸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来源:世旅网
陕西省咸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0小题,共60分,将答案填在题后的方框中) 1.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地主经济

C.封建庄园经济 D.封建国有制下的经济 2.图二的农具出现的时代是

A.战国 B.汉代 C.唐朝 D.北宋 3.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 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关于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手工产品大量投放市场 B.代表了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 C.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 D.技术先进,生产集中

5.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秘色长颈细口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右图)、青花花卉纹执壶。该收藏家的生活时代不早于

A.魏晋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司母戊鼎重832.84千克,制作时需金属料在1000千克以上,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其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一般认为,我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进入繁荣时期是在商周时期。

6.在成语“一言九鼎”中的“鼎”可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应追溯到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成至少D.秦汉

时期7.下列关于司母戊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B.它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作 C.属于饮食器具 D.属于礼器

8.下列各项最能代表东汉冶铁技术进步的是

A.煤成为冶铁燃料 B.水力鼓风冶铁 C.低温炼钢技术 D.发明灌钢法 9.魏晋时我国冶金技术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

A.鎏金术 B.水排 C.灌钢法 D.铸钢法 10.隋唐时期,平民百姓所穿衣服的衣料多为

A.丝质 B.毛质 C.麻质 D.棉质 11.从汉到唐代,封建统治者都在城市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市场交易,这说明 A.政府重视商业的发展 B.市场交易混乱需派专人管理

C.政府对市场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D.政府通过市场管理防止税收流失阅读下列两幅图

12.图一和图二分别是

A.唐朝的长安和北宋的东京 B.隋朝的长安和唐朝的长安 C.唐朝的长安和南宋的杭州 D.唐朝的长安和南宋的杭州 13.图一和图二就其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而言,类似之处是

A.都有坊和市,且坊和市的界线分明 B.都有西域等少数民族商人 C.都是当时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 D.都出现了夜市和娱乐场所瓦肆等 14.和图一相比,图二最大的特点是 A.政府对城市建设的规划不重视

B.商业贸易受到官府的严格监视和控制,市场活动的范围和时间受限制

C.商业活动打破了坊市限制,形成了街市,取消了营业时间限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D.城市规模小得多

15.北宋时出现纸币“交子”,说明了

A.北宋手工业的发达 B.北宋农业的发达 C.金属货币数量不足 D.商业的高度发展

16.明朝中期江南农村人口出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这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自然经济解体 D.商品经济相对发达 17.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基础是

A.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丝织业中心的兴起 C.富有商人积累了大量资本 D.自由雇佣劳动力的出现 18.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有合理一面

B.把农业和工商业对立起来,压制工商业,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C.这—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始终起消极作用 D.其结果必然阻碍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

19.清朝长期实行禁海政策,其原因在于统治者认为 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中少一耕嫁之人” C.“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D.“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20.清朝初年曾命令“无许片帆人海”;乾隆时“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其共同影响是

A.妨碍海外市场开拓 B.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D.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答案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18分,第22题22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的变化

时期 明初 清前期 耕地面积 8.5亿亩 10亿亩 人口 6600余万 4.1亿 材料二 (清前期)苏州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摘自《永禁机匠叫歇碑》

材料三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清王朝),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6分)

(2)材料三中的“时势”是指什么?(2分)“安于现状”和“人为地隔绝于世”反映了当时清政府怎样的经济政策?(6分)

(3)依据上述材料,指出经济发展对中西方关系的影响。(4分)

22. 阅读下列材料:(22分) 材料一

图一 牛耕画像石 图二 曲辕犁

(1)相对于图一的耕作技术,图二曲辕犁的进步性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其出现的意义是什么?(4分)

材料二 《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

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中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合唱: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2)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生产方式产生的原因有哪些?(6分)

8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