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

来源:世旅网


《观潮》

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罩、屹”等7个生字词,会写“潮、称”等13个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潮来前后不同的景观,感受“奇观”的奇特之处,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学习本文作者有顺序、找特点的写作手法,并加以应用。

二、教学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和潮来后的不同景观,用心感受不同时刻的画面带给人们不同的感觉,并大致能说说“潮来时”的整个经过。

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有顺序、找特点的写作手法,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1、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潮吗?你在哪儿见过?

2、多媒体播放世界上涨潮的景象,对比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请同学们说说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二、预习课文,初步理解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开火车读课文,纠正字音。

3、集体朗读,理解“若隐若现、浩浩荡荡、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山崩地裂、风号浪吼、闷雷滚动、白浪翻滚、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词语的意思。

4、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观赏钱塘江大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三、研读课文,赏析感悟

(一)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赏析“潮来前”。

1、生齐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中的哪个词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天下奇观)

2、师问:天下奇观的“观”和题目观潮的“观”一样吗?(理解一字多义)

3、生齐读第2自然段,画出潮来前江面景象,想象、体会江面的平静,教师指导朗读。

4、画出句子“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体会观潮人的心情(急切),并且能用急切的语气读出。

(二)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赏析“潮来时”。

1、生齐读第3、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由远及近)

2、远:①潮声: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②潮形: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3、近:①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②潮形:只见白浪翻滚……浩浩荡荡的飞奔而来。(注意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③潮声: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颤动起来。(注意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4、生再齐读,想一想:潮来时,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潮水雄伟的气势越来越大)

5、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气势凶猛的语气,示范读、自由读、比赛读、齐读。

6、不看书本,想想、感受潮来时的画面,并试着背诵。

(三)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赏析“潮过后”。

生齐读,画出“霎时、奔腾、漫天卷地、依旧、风号浪吼、才、涨了两丈来高”这次词语,想想说明了什么?(说明潮来之猛,气势雄伟壮观)

四、总结

因为 ,所以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气势磅礴)

五、巩固延伸

1、生最后齐读,想想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词和句子?

2、用这些词句填写下面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潮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3、 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如:观潮为什么要定在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呢?为什么说海宁市的盐官镇是观潮最好的好地方?让学生在课后找找资料,培养其爱思考的好习惯,培养其对家乡、对祖国美好景色的热爱之情。)

六、板书设计

观 潮

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心情急切

潮来时: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潮过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恢复平静

天下奇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