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后浇带施工中超前止水技术浅述

后浇带施工中超前止水技术浅述

来源:世旅网
后浇带施工中超前止水技术浅述

一个工程地基施工到屋顶竣工各阶段都离不开混凝土的支持与配合,为了确保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后浇带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建筑工程地下室后浇带设置作为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重要部分,其在施工中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地下室后浇带施工而言,通常都是要结合工程整体设计和规范以及相关的施工要求进行深入的总结,并对其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深入研究,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能够满足施工要求,从而避免对日后工程施工带来影响。在现代的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超前止水技术进行后浇带施工。后浇带超前止水技术时根据水土压力、水浮力、地基房里和建筑荷载等方面,对高层建筑的地基基础或者地下室进行防水的一种防水工艺。采用后浇带超前止水技术进行高层建筑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基础和地下室的防水能力,还能进一步的提高工程建筑的质量,因此该项技术在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中的到了广泛的应用。

1.后浇带的设计原则 1.1 后浇带设置条件

为了保证后浇带的使用效果,应该将后浇带设置在超长建筑物的中间部位或裙房靠高层主楼的连接跨中,应从地下室底板算起,经过各个楼层的梁、板,一直到裙房的屋面梁、板止,均要设置后浇带。这样一来,主楼和裙房之间在施工期间就独自沉降,互不影响,不会因为沉降量相差较大产生内力,释放施工期间的温度应力和混凝土收缩应力。总之,后浇带是一种钢筋混凝土的刚性接缝,适用于建筑物中不宜留置柔性沉降缝和变形缝的结构部位,并且是后期沉降变形趋于稳定的结构部位。后浇带的设置必须考虑到结构的合理性和施工上的方便性,否则也会产生附加应力,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1.2 后浇带的设置间距和构造

后浇带的设置一般在超长建筑物中间或在裙房靠主楼的连接跨中间1/3的范围内,应该避开剪力和弯矩较大的部位,并且尽量避开地下水、裂隙水较多的地方。

(1)后浇带的设置间距。在设计后浇带的缝宽时,对墙板厚度小于200mm的,缝宽应取800mm,大于200mm的,缝宽取值应该不超过1000mm;对于地下室底板,缝宽一般取1000mm,当底板厚度10001200mm;对于后浇带接缝处的断面形式,应根据板厚度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当厚度小于300mm的墙板,可以做成直缝,当厚度大于300mm的墙板,可以做成阶梯形或上下对称坡口形。< p=\"\">

(2)后浇带的形式。主要有直平缝、阶梯缝、企口缝、V形缝等形式。工程中常用的是阶梯缝和企口缝,因为这两种缝有利于支模,并且方便拆模,能够有效的保护界面结合的质量。

(3)后浇带内的钢筋处理。钢筋断开是否贯通于后浇带的类型有关,对于沉降后浇带,钢筋应贯穿;对于伸缩缝后浇带,钢筋应断开,钢筋附近的混凝土收缩将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出现裂缝,从而降低了結构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有时后浇带需要按照常规配筋外,还需要对使用期出现的沉降差进行配筋加强,保证沉降留在同一垂直线位置上。

2.后浇带超前止水技术的应用 2.1 施工工艺流程

做混凝土垫层和水泥砂浆找平层→空铺防水卷材→做水泥砂浆保护层→水平砂浆找平层→防水层→保护层。

在施工过程中,做水泥砂浆找平层时要注意板带的厚度、混凝土强度等级及钢筋的配筋要根据计算得出,要考虑到水浮力、建筑物自重、地基反力等因素,同时在计算完成后,需要对后浇带两侧的悬挑基础筏进行验算;附加防水卷材与防水层的重叠宽度为500mm,空铺卷材在转角处的宽度为300mm,其中100mm用于空铺,其余的要与防水卷材一起粘贴。

2.2 地下室外墙的超前止水做法

在地下室挡墙设计时,需要根据地基土的侧压力合理确定,一般可采用砖墙或加筋砖墙;挡墙到地下室外墙的距离需要根据基础底板伸出外墙的尺寸和基坑的支护方法来确定,一般小于900mm,当设有支护结构时,可紧贴支护结构设置挡墙;在进行建筑物抗浮计算时,应该合理确定降水时间,主要根据建筑物自重和水浮力简单平衡公式确定;后浇带浇筑混凝土时间,应符合设计和规范的有关规定。

3.后浇带超前止水技术的施工要点

对于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再利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对于无收缩混凝土可以采用膨胀水泥拌制,也可采用掺加具有膨胀作用的外加剂与普通水泥拌制。混凝土的强度只要比预先浇筑的混凝土提高一级,这样可以减小高层与低层之间的沉降量,因为高层主楼完成后,一般情况下,其沉降量完成了最终沉降的60%-80%,剩下的沉降就较小,这部分沉降引起的内力可以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

(1)对后浇带的混凝土的浇筑时间控制

对于后浇收缩带的混凝土浇筑时间,根据先浇筑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时间而定。对于水泥品种、水灰比、养护时间不同的混凝土浇筑要区别其收缩完成的时间而定,一般在60d后进行浇筑,若工期紧,可以提前30d。

(2)后浇带裂缝的处理

后浇带浇筑完成后,容易出现干缩裂缝,并且新老混凝土之间产生脱节,出现裂缝,失去其作用,影响到结构安全和其正常使用,因此在后浇带混凝土配置时,可以在其中加入少量的微膨胀剂来抵消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以免出现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应力,导致裂缝的出现;可以在后浇带的局部配置加强筋,如混凝土的干缩和冷缩约束中产生拉应力较大的地方,应为这些加强筋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拉能力,可以有效的控制裂缝的产生;在施工中,施工人员应该认真清理后浇带两侧的垃圾和浮灰,并将施工缝洒水湿润,在浇筑前可以在混凝土表面刷上一层薄水泥浆,然后进行浇捣,浇捣完成后,振捣密实,最后压光养护。

4.结束语

近年来,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大量采用了沉降后浇带、温度后浇带和收缩后浇带技术方案,按设计的技术规定,现场地下水位较高时,不能在封闭后浇带前停止基坑降水,从而造成了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后浇带超前止水技术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建筑工程设置后浇带的优点是对结构抗震、防水有利,简化建筑构造,便于施工,并可节约材料(如橡胶带、紫铜片、金属片等),对于无伸缩缝结构的裂缝处理比处理伸缩缝漏水容易。缺点是基础底板上的后浇带开敞时间较长,将不可避免地落进各种垃圾物,不清理干净会影响工程质量,可是由于底板钢筋粗且密,再加上局部加强筋,使得清理工作非常难。

后浇带贯穿整个地上、地下结构,所到之处遇梁断梁、遇板断板、给施工带来很多不便,影响施工进度。基于以上各方面原因,后浇带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都应该慎重考虑,对于具体工程应采取必要而有效的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艳娟.高层建筑后浇带超前止水技术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3,03:215.

[2]王颢.高层建筑后浇带超前止水技术的应用[J].门窗,2013,03:166. [3]魏光伟.浅谈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门窗,2014,02:71+7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