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Dec.2013 第1O卷第12期 oumal of Hubei Unive瑙iV of Eeonomics( 堕堕 量 墨 i 塑! !! :! 2: 兰 国内生物产业研究综述 陈 惠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生物产业是国家确定的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它对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 快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生物产业的迅猛发展,国内对该产业的研究日益宽泛深入。目前,国内对生物 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生物产业的概念与内涵;国内生物产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发展生物产业的 对策。发展生物产业,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入手,正确定位政府、行业及企业的角色,完善生物产业发展 的环境、改革生物产业政府管制、倾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引进和培养生物产业管理和技术人才。 关键词:国内:生物产业;研究综述 生物产业以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蓬勃的生命力成为二 十一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 强化了对生物产业重要性的认识。并对其做出战略部署。加 快生物产业发展,对于我国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健康等瓶 颈约束,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抢占经济发展 的“制高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对生物产业的研究正如火 如荼。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对进一步研究生物产业的发展具 有一定的借鉴、启示和指导作用。 一二、国内生物产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吴楠指出尽管我国在发展生物产业方面具备一定的比较 优势,比如:可以为生物产业发展提供“基因资源库”的丰富的 生物资源:为发展生物产业、生物经济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的 几千年的农业、中医、中草药发展:为发展生物产业提供了广 阔市场和内在驱动力的快速增长的国民经济和不断提高的生 活水平。尽管我们也赶上了生物产业发展的时代机遇、全球化 机遇,但是我们的市场准人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行业管理机 、生物产业的概念与内涵 制、科研与产业互动机制不健全,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 企业等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川 近年来,由于生物产业的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引发国 内学者的格外关注。但是在生物产业概念的界定上尚无统一 定论。国家发改委在《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报告2002— 2005}中如此界定生物产业的内涵:“生物产业是将科学与技 术应用于生物有机体及其部分、产物和模型.为了改变生物 及非生物物质而创造知识、产品以及服务的同类生产经营活 动单位的集合。【l1,I 吴楠、张驰将生物产业简述为“将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 应用于经济社会相关领域,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产业群 体。”他们认为生物产业是一个多行业组成的产业群,包括采 用以发酵为代表的近代生物技术及基因工程与细胞融合为 郭凤侠对我国生物产业进行了SW0T分析。她指出我国 具有良好的人力资源和科研基础。在生物技术研发方面与发 达国家差距较小.并且已初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生物技术研 究开发体系。但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产品较少,科研成果产业化效率不高,生物产业发展在资 金、政策上还存在瓶颈。 陈烈指出我国具备了生物技术方面研究开发的良好基 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成果形成的生物制造业,以生命科学理 论创新而丰富的生物资源产业以及相关服务业。圆 伍业锋、刘建平指出生物产业一词是从“生物技术产 业”、“生物工程产业”等名词中演化而来的。生物产业就是与 生物相关的经济产业。“产业”和“生物相关性”是这个概念的 关键词。“产业”的概念已经很明晰了。“生物相关性”必须弄 础,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的步伐在不断加快。投资生物技术产 业的企业越来越多,龙头企业逐渐凸现,产业集聚逐步形成。 生物产业生产快速发展,资产规模稳步扩大,应用领域也是不 断拓宽,生物技术产业国际化步伐加快,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旧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第六届生物产业大会上表 示,我国生物产业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已经具备跨入世界前列 的基础,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生物产业仍处在中低端位 置,系统设备研发能力较弱,新型工业设备大量依赖进口,创 新成果到产业化阶段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上市新产品数量 清楚与生物相关的内容和相关的程度。就内容来说,对生物 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生产和服务的各项 经济活动都应纳人生物产业的统计范畴;就程度而言,在生 产环节中与生物或生物技术相关的经济活动纳入生物产业 的统计范畴,而在流通和消费环节的与生物相关的经济活动 由于其相关程度较低,目前暂不予考虑。嘲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应用。生物产业的外延也在 较少。“十二五”期间,应大力推动生物产业高品质发展。f】】 张平、张哗认为生物产业在我国真正形成和发展是在“十 一五”规划期间。我国生物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相似,生物医 药产业比重最大。在生物产业布局方面,我国生物产业是以各 地生物产业基地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分布。在生物产业组织方 面,我国生物产业已发展形成若干个龙头企业,但是整体以中 小企业为主。近年来,我国已有一批生物科技重大基础设施相 继建成,细胞治疗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人用高致病性流 感疫苗等一批创新产品得到推广应用,产业化项目大幅增加。 市场融资、外资利用和国际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嘲 ・不断扩展。《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到2020年,把生物产业 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等目标。其中将生物医药、生物 医学、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以及生物服 务等七大产业确立为生物产业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39・ 三、我国发展生物产业的对策 源开发战略,各地方政府应配套和开发专项资金,增大科技人 才资源开发投入力度。建立按需培养的教育体制。密切产学研 (一)宏观层面 1.完善生物产业政策和环境 新时代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优质生活需求的不 断提升都是发展生物产业、完成产业转型的有利机遇,“十二 五”规划中将生物产业发展成支柱产业的目标也为产业发展 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吴楠、张驰认为培育发展生物产业的 合作。利用国际网络培养和引进优秀国际人才,实施按需培养 和使用的人才制度,创造适合生物技术研究和管理人才成长 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实施项目、资金 和人才一体化管理制度。[1圳 (二)中观层面 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社会基础很重要。政府和媒体应广泛利用 报刊、电视、网络等传媒工具加大对生物产业的宣传力度,对 广大民众进行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知识的普及,培养广大民 戴玉洁指出首先应成立生物产业行业协会和行业自律组 织。完善产业组织协调制度。形成良性竞争态势和有效的行业 标准,规范行业内企业的产品质量;其次行业协会还要加强对 众对生物产业产品消费的认同和习惯。 国家生物产业发展专 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王昌林指出生物产业是一个高风险、高 投入、长周期的行业,目前尚处于产业发展初期,需要国家在 市场政策、投融资政策以及技术政策上做特殊的安排。政府的 引导和支持,重点是在市场的培育。【垧 2.改革生物产业政府管制 刘羿指出政府职能要从微观管理转变为宏观调控。从直接 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种资源配置的调节手 段。避免行政权力的滥用。政府主要通过确定生物产业发展方 向、制定生物产业发展战略、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维护公共秩序. 形成对生物产业的支持和引导。Ⅱ嘴志勇提出要建立适应我国国 情的生物产业管理体系.对管理机构实行有效的监督和激励,完 善生物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强质量安全的管制,完善各项法律 法规。尤其是生物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啕王昌林认为生物产 业的大部分产品都是管制性比较强的,而且产业链条长,涉及的 管理部门比较多.所以建立起部门的协调机制至关重要。否则很 容易造成产业链条的分割断裂,不利于生物产业的健康发展。1131 3.重视基础研究。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任志武指出政府要大力 促进生物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强创新能力基础设施 建设。切实做好生物技术成果转移服务等工作。加快生物技术 知识产权的审查,强化生物技术科研成果的登记和转移工作, 完善生物技术成果的评价体系和转让机制,加速自主创新成 果的产业化。114]陈锦其、徐明华提出生物产业具有新兴性和战 略性两个特征,新兴产业的高技术特征容易出现研发投入的 市场失灵,导致研发投入不足,国家需要通过项目、基金等形 式引导和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相关基础研究。做好发展 生物产业的基础。等产业发展到市场导人阶段尤其是技术研 发阶段,就必须要有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否则就无法跨越“死 亡之谷”。(切吴楠建议在“国家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领 导小组”领导下,成立国家生物产业部,各地也应建立相应机 构,切实加强对全国生物技术、生物产业发展的领导。[1o-] 4.优化生物产业金融支持体系 李薇认为在我国建立一个由政府、民间、企业、社会及银 行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支持体系来发展生物产业势在 必行。建立与生物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多层次银行体系和资本 市场。引进和发展风险投资,扩大担保资金规模,建立和完善 为生物企业信用担保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t'l任志武指出目 前生物产业的税收制度存在问题。要想实现生物产业的快速 发展.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势在必行。重点是要完善生物企业的 认定办法,落实鼓励生物企业研发投入的税收政策,对生物基 础材料、非粮燃料乙醇等的财政补贴等政策。n柳 5.引进和培养生物产业管理和技术人才 王昌林、郭怀英、王君研究了消除我国生物产业人才制约 的对策。他们指出首先从国家层面积极推行生物产业人力资 ・40・ 企业的政策宣导:通过提升产业集中度.淘汰一些经营管理不 善、技术落后、无市场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整合行业资源,实现 产业结构重组升级。 刘羿提出大力发展生物产业中介组织。 及时传递信息,协调生物技术企业发展进程。帮助规范市场和 促进公平竞争,逐步形成社会化发展的格局。[I'Ll (三)微观层面 企业首先应积极研究国家生物产业发展政策,利用有利 政策杠杆撬动自身发展:其次企业要加强与国内外先进生物 产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学习其先进的理念、技术以及经营管 理模式;第三,企业要以市场为本位,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有 针对性的研发市场需要的生物产品:第四,企业要配合政府进 行人力资源开发.积极与高校研究所进行产学研合作。加大对 员工的培训力度.缩短生物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市场化的进 程。第五,企业要结合自身情况,利用立体的金融市场,有选择 性的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注: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安 徽省生物产业跨越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SK201213054) 参考文献: [11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报告2002 ̄2005[M]. ̄32业出版社,2006,(1). 【21[9】吴楠,张驰.试论湖北生物产业发展战略叫.企业导报,2010,(12). 【3】伍业锋,刘建平.生物产业的界定及统计制度方法初探 .统计与 决策,2011,(20). [41【1 6]吴楠.生物产业竞争力与中国的战略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 学博士论文,2007,(8). [5]郭凤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以生物产业为例叨. 财经问题研究,2010,(10). [6】陈烈.国内外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黑龙江省优势与对策叨.对 外经贸,2012,(5). [7】白毅.我国生物产业发展将更加注重品质【 .中国医药报,2012- O7—03. [8】张平,张晔.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与产业政策路线图构想忉.华 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10][13】朱娅琼.生物产业:最具可能的新兴支柱产业【N】.中国投资, 2o09,(9). 【11][21】刘羿.我国生物产业政策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8. [12】黄志勇.我国药品产业政府管制分析与对策研究 .现代管理科 学。2009,(9). 【14][18】朱娅琼.深度解析《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N】. 中国投资,2009,(9). [15】陈锦其,徐明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机制:基于技术与市场的 互动模型加.科技管理研究,2013,(2). [17】李薇.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广西大学硕士 论文.2012. [191王昌林,郭怀英,王君.消除我国生物产业人才制约的对策选择 【J1.中国经济导刊。2008,(24). [20】戴玉洁.后金融危机时代SCP视角下的中国环保产业发展忉.知 识经济。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