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东北作家群

东北作家群

来源:世旅网
(六) 东北作家群(定义)

指\"九一八事变\"后从沦陷的东北流亡到上海、北平等地的一些青年作者,如萧军、萧红、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罗烽、白朗、李辉英等人,他们的作品多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蹂躏下的苦难和斗争生活,表达了对敌伪的仇恨,对故乡的眷恋和早日光复国土的愿望,习惯上被称为\"东北作家群\"。代表作主要有萧军的《八月的乡村》、萧红的《生死场》,舒群的《没有祖国的孩子》等。东北作家群的创作实际上构成了左联创作的一部分,虽然其中有些人并未加入左联。正是他们,开了抗日文学的先河。其作品充溢着深沉的力,把作家的心血,和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茂草、高粱搅成一团,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令人感奋。 二、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 (参考:扬联芬的《中国现代小说导论》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 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一)地位和价值;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才华横溢、风格独特的天才女作家,东北作家群的代表

作家之一,“30年代的文学洛神””创作生涯仅9年,却创作了大量凄美动人的文学作品,早在三、四十年代就风靡一时,盛誉至今不衰。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小城三月》、中篇小说《生死场》、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马伯乐》、短篇集《牛车上》《旷野的呐喊》等,以自己不足十年的创作生涯,创造了上海――东京时期,香港时期两个高峰,留下了不少佳作。 (二)、逃避男权与“寻找父亲” 1、成长期的感情缺史; 2、爱情苦旅;

(三)浓重的悲剧意识。

1、生存的物化状态:承受压迫和贫困、生

存价值和意义的缺式或被忽略,动物一样生

2、精神的原始落后:麻木的 人生,扭曲

的精神活动,落后蒙昧的人性的人性 3、男权压迫下的苦难的女性。 :不幸的婚姻、痛苦的生育过程,悲剧的生死轮回 (四)艺术特色:

1、淡化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故事情节;

2、重文化风格和自然景物的描写; 3、重自我主观感受的抒发; 4、散文化的小说结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