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正渗透、影响和改变着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随着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多媒体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界倍受青睐并广泛地运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优化了新课程改革中的物理课堂教学,有着传统语言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标签:物理教学;多媒体技术
物理课堂教学是一个富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中获得进步。多媒体技术是当代教育发展有效的促进工具,代表着教育变革的方向。物理教学的发展逐渐与多媒体技术联合在一起,形成了高效的多媒体物理教学模式。由于物理教学形式的不同,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得有失。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多媒体条件下的物理教学具有广泛性、实效性。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在虚幻的空间中寻找自己,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教育是一种社会责任,教育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教育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当教育和信息技术联系起来,教育的新模式出现了,借助多媒体技术,教育正向着更高更远的空间发展。物理是社会发展的加速器,快速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中学物理是中学阶段锻炼学生思维模式的有效课程,物理思维决定着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物理课堂传递着物理知识,物理课堂教学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专业性的教学模式。物理课堂教学最有效模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演示引导为辅,课后巩固为补充。相继经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改革性的以演示实验为主题的教学尝试;应用多媒体的开放性的以实验探究为主题的教学改革,最后发展成为借助多媒体技术,灵活实用的实验探究型教学模式。物理教学的每一次变革,都是物理教学认知水平的一次提升,都是物理教学认识的升华。物理教学过程中,博学多才的教师与追求真知的学生密切配合,物理的教学不断进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升。
一、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比较单调,教师在课堂上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没有任何的发言权。教师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讲述,学生在座位上小心翼翼地听着,手中的笔不停地写着。我们通常称为“填鸭式”教学。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思路,一步步将知识塞给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加以强化。学生花费很大的气力来背诵、理解知识,模仿教师的解题思路。通过”题海战术”取得一定的成绩。学生是解题的能手,模仿的高手,但是在知识的社会应用中,却成为知识的“傻子”,不能精确有效地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传统的教育方式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摧残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物理知识只存在于课本中,课本外浑然不知有物理。例如:学生熟练地记住水的比热容比沙子、泥土的比热容大,但是不能有效解释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很大,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的生活现象。学生把物理的学习完全作为一种学习,忽略了物理是来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的本质。传统教学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忍
耐力,提升学生的定力,学生的课堂纪律性好,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不适合新教学发式的转变。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可创建情景、渲染气氛,增强学生求知的兴趣。传统教学中教学方式手段比较单一,大多数课堂仅用粉笔、黑板,靠教师一张嘴滔滔不绝地讲,时间长了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结果很容易引起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倘若课堂教学中合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轻松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在讲授初二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教师不单刀直入,急于把“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亮出,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本世纪地球上第一次出现日全食情景来引入新课,学生会被日全食美丽、壮观、奇妙和情景深深吸引。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其中包含了什么物理道理?这样可启发学生的思维,再由教师结合其他生活中例子指导学生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这会给学生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又如在讲“重力”这节中,教材除安排演示实验外,还在本章后配课外阅读材料。教师不防在课堂中恰当中安排几分钟让学生自己阅读材料,并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太空第一旅游者“蒂托”在太空中生活情景片断;这可拓宽学生视野,增长见识,仿佛亲自遨游太空、体验到了失重状态,无形中加深了对重力概念的理解。
2、可创建虚拟实验室进行实验模拟。有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在物理课堂中,用实验来演示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但由于实验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影响,因而总有许多力不从心之处。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开发功能可弥补其中不足,现在我们可运用不同的软件在计算机上模拟实验过程可获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分组实验是让学习者获得第一手感性知识的过程,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者都喜欢把演示改为分组。在《阿基米德原理》一节课中,内容多、时间紧,教学大纲只提出演示实验的要求。存在教师操作时,学生听、看(且看不清)、不能参与的缺点。要解决学生既积极参与,又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们采用了制作课件,用动态画面提供示范,导控实验步骤,让学生积极参与。再如,电流的方向判断及大小计算在初三电学中是重点,但电流在导体中看不见,摸不着的,对初中学生来说是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导致在电路分析和计算经常出错,课本中虽然有许多幅相关插图,但却是静止的,不能让学生有电荷流动感觉。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动态软件(FLash、3D)设计;非常方便地制作出导线中正、负电荷流动的画面,这样把微观粒子夸张化,学生理解起来就不那么困难。又如,在介绍船闸是利用小道理解决大问题时,课本画了船经过船闸从上游驶往下游过程中四幅插图,也可用动画、设计、演示阀门打开,船随水位下降而下降及船运动的效果。还有许多现象及应用我们在课堂上无法做的实验;我们也可参照类似做法。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要注意
不可用电脑代替人脑。多媒体教学,学生普遍认为信息量大,且变换快,很
难把课堂上传播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只顾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也不能让学生脱离教师而单纯与机器交互学习。多媒体教学必须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真正意义。
总之,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是现代科技的进步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大改革。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使用多媒体技术就更应注重教学实效。多媒体物理教学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它不仅能展示文字、图片、图像、声音于一体,且可以把物理过程形象地描述出来,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物理教学情境,使学生多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还能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认识难度,变难为易。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顺利地过渡到抽象思维,突破了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技术尽管有许多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它的作用只是辅助教学,因而它不能代替教师,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衡量多媒体的作用及应用发挥的如何,主要看多媒体的优势是否真正体现,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否做到简易而效果做好。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用好用活多媒体手段,并不断探索,充分挖掘其优越性,提高教学效果,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