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毛岸英》再现了毛泽东长子毛岸英短暂而永恒、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看完感慨万千。毛岸英,一位共和国缔造者的儿子,却用28年的人生,实践了做一名普通的中国农民儿子的理想。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深埋于我们心中久违的民族精神。
毛岸英从历史深处走来,是中国革命的一个缩影。他多姿多彩的短暂一生,恰恰贯穿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夺取全国政权的整个历史时段。《毛岸英》不仅是一个人的传奇故事,同时也是开国领袖毛泽东一家的集体写照。它让人们知道,人类历史上这个新型国家是怎样建立的;这个国家的开国领袖有过怎样一个儿子、一个家庭;这个家庭怎样为新中国的诞生,生离死别,满门忠烈,前赴后继,献出那么多宝贵生命。
同情百姓疾苦,融入群众生活,从而赢得人心。特殊的经历让毛岸英对百姓的疾苦特别同情。自己流浪街头,有了好吃的还要分给其他流浪儿,为了给卖烧饼的老爷爷还债,他拿出自己辛苦攒起来买字典的钱。 “我们穷人都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这是少年时代的毛岸英最常说的一句话。不过,朴素的阶级情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起来的。毛岸英把下基层当做人生的财富,真正带着感情、沉下身子、融入到群众中去。
毛岸英是那个时代的青春偶像。他纯净、热诚、阳光灿烂,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英雄主义于一身。他饱经忧患、历经磨难,到苏联学习,到前线杀敌,到农村务农,到工厂学工,集工农兵学于一身。他公而忘私,不畏艰险;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对爱情忠贞不渝,对不良习气嫉恶如仇;热爱知识,热爱亲人,热爱祖国和人民。
磨难中成长,磨练中成才。作为革命者的孩子,毛岸英一出世就注定了要历经磨难,8岁时就与母亲一起被关进监狱,看着母亲经受酷刑,走向刑场,后来
又带着弟弟流落街头,直到被送去苏联读书,还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回国后,他并没有因为是毛泽东的儿子而养尊处优,而是到陕北农村当农民,到山西等地搞土改。体验了人间的种种苦难和百姓生活的艰辛,铸就了他坚强的意志、刚毅的品格和愈挫愈勇的顽强斗志、昂扬向上的乐观精神。
电视剧《毛岸英》并不和一般电视剧争一日之长,它的“别一种意义”是,在我们国家正在经历全面繁荣的时候,它以毛岸英的传奇故事告诉人们,今天的日子来之不易;在我们党不断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今天,它以中国革命第一家庭的英雄史诗启发领导干部思考,共产党人究竟应当怎样度过自己的人生。
“革命总是要流血牺牲的,选择革命就选择了随时准备牺牲”,毛主席以他一家六位至亲的牺牲为这些话做了最好的诠释。毛岸英本可以不上朝鲜战场,但在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受到侵犯时,他毅然决然选择了放弃个人利益。毛岸英不是个狠心人、负心汉,他深爱他的父亲、妻子和弟弟,母亲的死也是他一生无法愈合的伤痛,在人世间,他有太多的牵挂和责任。也正因此,他的选择才更显伟大。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美哉,那报春的梅花,壮哉,那不朽的民族精神。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