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是我备课前煞费苦心想到的,但没想到学生在教师的不断启迪下,通过自己的思维,主动建构起了新的知识,真是等待中的一种“意外”。学生的这种表现,是他智慧的展示、个性的张扬;同学们的赞赏和佩服,让他的自信心得到提升。每一位同学都在这一“意外”中学到了许多。
同样是在这节课上,在讲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时,我先让学生预习了这一知识点,然后想让学生通过画突触的结构模式图认识突触的结构以及理解兴奋的传导过程,于是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兴奋如何在神经元之间传递,通过画图来讲解。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了类似教材P19图2-3的示意图,(这是我预想到的),可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位学生还在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上标出了未受到刺激时的膜电位,然后很清晰地讲解当兴奋在上一个神经元的神经纤维上传导到轴突末端时,突触前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引起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此时,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神经递质释放后,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即在突触后膜上发生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变。佩服,学生的能力真不是我们能想到的。学生能把在突触这结构中发生的信号转变的讲解通过图示来反映,是我备课没有准备到的。这又是一个“意外的精彩”。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每位老师都有可能在课堂中遇到“意外”,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质疑的理念所在。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教机”,及时抓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迸出的思维火花,引导他们去主动学习,把课堂当作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索中有所得有所悟。这样,课堂才真正的动起来、活起来,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加精彩!当然这对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对课堂调控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