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先从中国与印尼的投资关系入手,以中国对印尼的投资额和印尼GDP为数据,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中国投资对印尼经济的影响,为中国在印尼投资建设境外合作区提供依据。随后进一步梳理了合作区发展历程,总结了合作区在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例如投入资本高、基础设施差、土地征用难、招工难等。其次,分析了合作区建设发展过程中关键的土地使用模式问题,梳理了聚龙集团征用印尼土地的流程,针对征地过程中聚龙集团和当地农户的不同行为做出了博弈分析,得出双方配合征收土地可以使两者效益最大化的结论。再次,依据农业型境外合作区特点,构建了指标体系和模型,对合作区的土地利用效益做出了评价,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评价曲线虽有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对聚龙合作区及农业型合作区今后发展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一是制定科学土地规划,平衡多重效益;二是重视农户博弈角色,建立征地合作补偿机制;三是充分利用当地人才,增强东道国人民认同感;四是搭建投资沟通合作平台,营造企业良好形象。
关键词:海外园区西亚
博弈分析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聚龙农业产业合作区
印度尼
IAbstractTheimplementationofthe\"BeltandRoad\"initiativehaspromotedexchangesandmutualdevelopmentofthecountriesalongtheroute,benefitedneighboringcountries,andpromotedtheconstructionofacommunityofhumandestiny,whichhasbeenincreasinglyvaluedbytheinternationalcommunity.Guidedbythe“BeltandRoad”initiative,China'scooperationwithIndonesiaisgettingcloserandcloser.TheamountofChineseinvestmentinIndonesiahasbeenincreasingyearbyyear,andtheformshavebecomeincreasinglydiverse,whichhashelpedChinatobuildanoverseascooperationzoneinIndonesia.TheChina-IndonesiaJulongAgriculturalIndustryCooperationZoneisanationalcooperationzoneofChinainIndonesia.Ithasthetypicalcharacteristicsofanagriculturalcooperationzone.ThesuccessfulconstructionoftheJulongcooperationzoneprovidesexperienceandmakesagooddemonstrationforChineseenterprisestoinvestinbuildinganagriculturalcooperationzone.
ThisarticlestartswiththeinvestmentrelationshipbetweenChinaandIndonesiabyuseofChineseinvestmentinIndonesiaandIndonesia'sGDPasdata,andusesGrangercausalitytestandlinearregressionanalysismethodstoexploretheimpactofChineseinvestmentontheIndonesianeconomy,whichprovidesthebasisforbuildingthecooperationzoneinIndonesia.Subsequently,thedevelopmentprocessofthecooperationzoneisfurthersortedout,andtheproblemsaresummarized,suchashighinvestmentcapital,poorinfrastructure,difficultlandacquisition,anddifficultrecruitmentinthecooperationzone.Secondly,itanalyzesthekeylandusemodelduringthe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ofthecooperationzone,combedtheprocessofJulongGroup'slandacquisitioninIndonesia,andmakesagameanalysisofthedifferentbehaviorsofJulongGroupandlocalfarmersduringthelandacquisitionprocess.Itisconcludedthatthebenefitscanbemaximizedinconjunctionwithlandacquisition.Thirdly,accordingtothecharacteristicsofagriculturaloverseascooperationzones,anindexsystemandmodelisconstructedtoevaluatethelandusebenefitsofthecooperationzones.Althoughtheeconomic,social,andecologicalbenefitevaluationcurvesfluctuated,theygenerallyshowedanupwardtrend.Finally,basedontheaboveresearchresults,specificsuggestionsaremadeforthefuturedevelopmentoftheJulongCooperationZoneandtheagriculturalcooperationzone,forinstance,formulatingascientificlandplantobalancemultiplebenefits,focusingontheroleoffarmersinthegameandestablishingacompensationmechanismforlandacquisitioncooperation,employinglocaltalentstoenhancethepeople'sidentityinthehostcountry,buildingaplatformforinvestmentcommunicationandcooperationtocreateagoodcorporateimage.
Keywords:OverseasPark,GameAnalysis,Landuse,Benefitevaluation,JulongAgriculturalIndustrialCooperationZone,Indonesia
II目录第一章绪论.................................................................................................................................................1
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2国内外研究现状.....................................................................................................................2
1.2.1中国境外合作区研究..................................................................................................21.2.2中国农业境外合作区研究..........................................................................................31.2.3中国与印尼经济合作研究..........................................................................................31.2.4土地征用、征地博弈研究..........................................................................................41.2.5文献研究总结..............................................................................................................41.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5
1.3.1研究内容......................................................................................................................51.3.2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61.4研究创新点与不足.................................................................................................................7
第二章境外合作区研究理论基础.............................................................................................................9
2.1博弈论.....................................................................................................................................92.2国际直接投资理论...............................................................................................................102.3自由经济区理论...................................................................................................................112.4境外农业合作园区含义与界定...........................................................................................11
第三章聚龙合作区建设基础及现状分析...............................................................................................13
3.1聚龙合作区建设基础分析...................................................................................................13
3.1.1中国与印尼投资关系................................................................................................133.1.2中国投资合作区对印尼经济增长影响分析............................................................133.2聚龙合作区发展现状分析...................................................................................................17
3.2.1聚龙合作区发展历程................................................................................................173.2.2聚龙合作区建设主要面临问题................................................................................19
第四章聚龙合作区土地使用模式研究...................................................................................................22
4.1现代农业合作区主要功能及土地使用权获取途径...........................................................224.2印尼土地制度概述...............................................................................................................22
4.2.1印尼土地制度及征地流程........................................................................................22
III4.2.2聚龙合作区征地主要阻碍........................................................................................244.3聚龙合作区征地博弈分析...................................................................................................25
4.3.1聚龙集团、农户行为动机概述................................................................................254.3.2博弈收益假设............................................................................................................264.3.3农户及聚龙集团进化稳定策略分析........................................................................274.3.4研究结论....................................................................................................................28
第五章聚龙合作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30
5.1指标构建...............................................................................................................................30
5.1.1指标构建原则............................................................................................................305.1.2指标构成体系及各指标含义....................................................................................305.1.3指标的标准化............................................................................................................325.2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方法.......................................................................................................33
5.2.1评价指标权重确定....................................................................................................335.2.2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模型....................................................................................345.3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结果分析...............................................................................................35
5.3.1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结果............................................................................................355.3.2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结果............................................................................................365.3.3土地利用社会效益结果............................................................................................375.3.4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结果............................................................................................385.4聚龙合作区今后发展讨论...................................................................................................38
5.4.1制定科学土地利用规划,平衡多重效益................................................................385.4.2重视农户博弈角色,建立征地合作补偿机制........................................................395.4.3充分利用当地人才,增强东道国人民认同感........................................................395.4.4搭建投资沟通合作平台,营造企业良好形象........................................................39
第六章研究结论与讨论...........................................................................................................................41
6.1研究结论...............................................................................................................................416.2论文的不足之处...................................................................................................................41
参考文献.....................................................................................................................................................43致谢.............................................................................................................................................................47
IV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
自2005年起,中国商务部为深入贯彻“走出去”的战略方针,开始着力建设境外合作经贸合作区,随之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政策,旨在减少贸易摩擦,更好的利用他国资源,创造良好环境以利于中国企业成功拓展海外市场。
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总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5年之前的探索期,境外合作区的建设没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基本上处于摸索期,该阶段的境外园区主要是为建设企业自身服务,也为我国企业“走出去”进行了有益探索。
第二阶段是2005年至2012年的高速发展期,商务部在2006年6月发布了《境外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的基本要求和申办程序》。在政府的引导和政策的推动下,企业纷纷重视海外市场,国家提供相应的资助降低了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于是企业开始大量探索投资海外合作区,希望获得更多的利益收获。
第三阶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型发展期,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政府的角色下降,由扶持境外经贸合作区转向了服务,逐渐让企业成为主角,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
根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8年年末,我国在46个国家建设了113家合作区(通过中国商务部考核认定的国家级境外合作区有20家),累计投资366.3亿美元,入区企业4663家,上缴东道国税费30.8亿美元。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24个国家建有合作区82家,总投资304.5亿美元,入区企业4098家,占比87.9%;上缴东道国税费21.9亿美元,对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改善、民生水平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构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
印度尼西亚(下文简称印尼)地理位置优越,扼守马六甲和望加锡海峡,地缘优势明显,农、矿等自然资源储量丰富,劳动力充足,市场开发潜力大,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也是中国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之一。2013年,中国与印尼由战略伙伴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此外,印尼提出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高度一致性,在此背景下,两国签署了一系列促进双边关系深化发展的合作协议和规划,文件的签署为双方提供了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基础,也为中国对印尼投资建设海外园区擘画了蓝图。国内外学者对于境外合作区的研究成为当下热点,但总体来说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的理论研究。因此,本研究在丰富中国境外自由经济区理论,完善境外合作区研究的理论体系,构建中国境外合作区典型案例分析框架等方面具有理论意义。
目前,在已经通过中国商务部考核认定的二十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中,有三个位于印尼。在二十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中,合作区的类型主要以工业型及
1出口加工型为主,农业型合作区所占比重很小,仅有三个(聚龙合作区、中俄现代农业产业合作区、吉尔吉斯斯坦亚洲之星农业产业合作区)。而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合作区,农业合作区有其独特的特点,如资金回流时间长、前期投入成本高、土地需求量大等等。对东道国土地的大量需求是农业型合作区区别于其他类型合作区的主要难点,土地问题较为敏感,合作区需要征用大量的土地进行农业活动,容易引起东道国政府及民众的对抗情绪,往往难以落地。如何解决土地征用问题是合作区能否顺利落地的关键。因此,本研究对于境外合作区,特别是农业型合作区土地征用、开发利用等土地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中国境外合作区研究
在境外合作区发展中,产业互补合作是重要理念。部分学者通过依据国家综合经济利益,构建“和谐世界”的国际意义为基础,详细的阐述了建设合作区的必要性[1-3]。有的学者境外合作区的共建模式,把境外合作区划分为托管模式、股份合作模式、异地生产统一经营模式和政府机构间共建模式四种,并以此为中国投资企业跨国投资建设合作区提供理论依据和选择方法[4]。也有一些学者根据合作区的现实发展状况,梳理境外合作区发展历程,分析了海外园区有助于促进产业合作与互补,带动东道国产业发展,便于直接体察当地经济和政策动向,同时一定程度的解决我国产能过剩问题[5-17]。并探讨了合作区今后产业合作区方向[18-20],为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和互惠政策提供支持[21],有利于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协调机制,降低企业“走出去”的风险[22-23]。
有部分学者根据不同国家海外园区建设贸易效应、政策优势和功能结构,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建议等进行分析,认为建设海外园区符合互利共赢的利益关系,我们应抓住机遇,利用产业集群和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促进海外园区建设,从而促进各国产业转型和“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一体化发展[24-29]。
也有部分学者根据境外合作区发展,选取了典型的经外合作区进行案例分析,主要有尼日利亚奥贡广东自贸区、越南龙江工业园、赞比亚中非经贸合作区、泰中罗勇工业园、中希中远远比雷埃夫斯港、中白工业园、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等亚洲、中俄现代农业产业合作区等,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案例分析,探讨园区发展面临的挑战,为园区未来的发展总结了经验和启示[30-36]。
当前有关境外合作区的理论研究多,典型性案例分析较少。近年来大量境外合作区投产盈利,但是很少有学者究其原因总结经验,提出对策,对部分成功园区的经验借鉴推广不足,学术研究滞后于企业实践,不能满足期望“走出去”的企业需求。
21.2.2中国农业境外合作区研究
农业“走出去”对于促进我国企业“走出去”具有基础性意义,农业境外合作区是“一带一路”倡议和农业“走出去”重要途径,建设农业型境外合作区有助于提升农业企业投资效率,发挥东道国自然资源优势。
有的学者针对当前农业境外合作和农业“走出去”的现状进行分析,从宏观的角度总结归纳了促使投资建设境外农业合作区的原因和利益共享机制,探讨了农业合作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今后要积极构建企业间信息交流机制,打造开放的农业型合作区招商环境,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配套设施,提高农业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发挥竞争优势[37-39]。
部分学者针对合作区建设的现实意义、发展现状及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展开论述,探
索合作区未来发展方式,认为今后合作区应该强化源头管理,保障产品安全;优化产品结构,积极发展深加工;优化市场结构,减少贸易风险等方面着重发力促进合作区良好发展[40-45]。
也有部分学者以典型的农业合作区为例,分析合作区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土地利用规划方式,产业链建设发展优化模式,可以借鉴成功合作区发展模式和思路,采取一个园区辐射多个资源点的协同开发“一区多园”模式,从企业、产业和国家等多个层面为今后发展提出建议[46-48]。
当前农业园区的相关研究,大多以学者视角思维,做主观的经验判断。由于农业型园区具有地域范围广、涉及的覆盖面大的特点,相关数据的获取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又因企业数据属于商业机密,获取难度相当大。同时,农业型合作区处于新型阶段,园区本身数据不足,时间链短,也是造成农业型合作区案例研究分析不足的原因之一。
1.2.3中国与印尼经济合作研究
中国与印尼经济合作广泛,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具有世界最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和制造业产能盈余,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印尼则是是中国产能转移的重要目的地[49-50]。
近年来,中国与印尼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农、矿、基础设施等领域,农业、矿业进出口贸易份额大,增长明显,此外还承接了泗水——马都拉大桥、雅加达——万隆高铁、阿萨汉水电站等多项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部分学者认为,在现有良好合作基础之上,今后应向印尼输出先进农业技术、科技成果、机械设备,进一步促进双边合作[51]。
有些学者以双方政策契合度和印尼本国经济、社会环境为基础分析近年来两国投资及经贸关系的变化[52-60],探讨今后双边深化合作的途径和经验[61-67],但是有学者提出,印尼官方在统计中国投资对印尼影响时,存在数据不准确情况,包括印尼国家统计局(BKPM)在内,统计时容易忽略投资外逃、投资组合等因素,导致中国对印尼直接投资
3的总额及产生的影响被低估。据此,他提出投资数据应建立在官方统计和企业调查两个层面[68]。
境外合作区是中国和印尼的合作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对于印尼境外合作区的研究主要围绕建设时间相对较长的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开展,探讨合作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合作区今后发展提出对策[69-70],缺少对印尼其他合作区的研究涉猎。
1.2.4土地征用、征地博弈研究
博弈论是土地征用分析的常用方法,可用来辅助分析决策。关于征地博弈的研究较为成熟,有学者构建静态博弈模型分析地方政府和被征地农民、地方政府和上级政府之间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三层博弈关系和战略选择过程。提出在征地博弈时,当农民的反抗是可置信的战略威胁时,可能迫使政府提高补偿标准,得出纳什均衡为政府釆取分化农户征地策略而农户团结一致采取“抗争”策略将会得到最优解[71-74]。
学者根据征地过程中的多元主体的不同利益选择,从演化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鹰鸽博弈等多个视角建立了多种博弈模型,探讨当前征地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政府、失地农户与地方政府、失地农民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博弈关系[75-77],并指出中央政府在博弈中应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管,提高在地方政府违规时及时发现的监管收益,同时考虑到中央政府介入征地之中监管失效的损失和介入时人力物力成本。地方政府应该主要关注,在征地过程中违规操作的额外收益,中央政府对其违规行为的出发成本等因素。对于失地农民则应该着重考虑,征地补偿不能达到农民满意水平,引发的农民上访的概率,上访造成的社会影响及成本等因素。此外,针对博弈冲突产生的冲突和社会秩序失调等现象,提出缓解以上矛盾,可以采取加强中央政府的监督和地方政府的权利管制、搭建征地公平博弈平台、规范征地秩序、修订补偿标准、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培育农村民间社会组织、降低农民维权成本、掌握农民议价真实能力、协调处理争议等多途径问题解决措施和政策建议[78-81]。
土地征用博弈的研究在国内范围内的应用较为广泛,研究体系也比较成熟,但是很少有运用博弈理论分析境外土地征地博弈和境外合作区征地博弈的相关研究,一方面是因为境外合作区是新型经济模式发展时间短,另一方面是由于境外土地权属、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差异较大,分析难度大。总体来说,学者对于境外农业合作区的研究匮乏。
1.2.5文献研究总结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沿线大多数国家纷纷响应积极参与,截止目前已达成了许多显著的成果。建设境外合作区更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举措,但是国内外学者对于境外合作区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相对薄弱,造成了一种“企业先行,研究追赶”的现象,无法有效的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提供经验借鉴。而且,关于境外合作区的
4研究大多停留在较为宏观的层面,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介绍合作区概况和现状,但缺少科学问题的提炼和深入探讨,更缺乏一些针对合作区本身实际情况和核心问题的定量分析,说服力较差。
现有研究也缺少一些对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特别是缺少对农业型园区的分析。相较于其他产业为主导的合作区,农业是解决温饱的基础性产业,对于“一带一路”沿线欠发达地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型合作区具有如资金回流时间长、前期投入成本高、土地需求量大等特点,对于土地的大量需求是农业型合作区最为显著的特点,特别是土地征用及土地开发利用是农业型合作区顺利落地成功发展的关键,但是有关农业型合作区的土地问题研究相对较为薄弱,现有土地征用的研究基本上是在我国土地制度大背景下,分析农民和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关系,很少有针对境外合作区投资企业土地征用问题,分析投资企业与当地农户和东道国政府的博弈关系的研究。而境外土地征用,无论是在土地制度还是在民情民意上,都与我国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对于境外合作区土地征用进行博弈研究,可以分析在不同政策环境、风俗习惯上不同主题的博弈行为,为今后农业合作区建设土地征用提供借鉴。
本文首先对中国·印尼聚龙农业产业合作区建设基础作出分析,用回归分析方法探究中国投资对印尼经济发展的影响;其次,梳理聚龙合作区建设中的重点问题,并对合作区征地问题作出博弈分析,对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效益;最后总结农业型合作区建设需要解决核心问题,并对合作区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1.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3.1研究内容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简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并对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农业型境外合作区和聚龙合作区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最后确定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及研究思路。
第二章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与发展等相关理论。主要包括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博弈论、自由经济区理论。
第三章为聚龙农业产业合作区建设基础及现状分析。依据中国对外投资公报,梳理近年来中国对印尼的投资关系,探讨中国投资对印尼国内经济的影响,为中国在印尼投资建设境外合作区提供依据。阐述聚龙合作区发展现状,梳理合作区发展历程,探讨合作区建设主要面临的问题。
第四章为聚龙合作区土地使用模式研究。首先讨论农业合作区的含义与界定、介绍现代主要功能、土地使用权获取途径及农业型合作区主要类型,其次,梳理印尼土地制度沿革,现行土地制度及征地政策现状,为园区征用、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提供支撑,最后对进行土地征用博弈分析。
5第五章为聚龙合作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选取了适宜农业型合作区的评价指标构建模型,得出合作区在经济、社会、生态方面的效益,并作出综合分析。
第六章为聚龙合作区未来发展建议,包括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平衡生态、经济、社会效益;重视农户博弈角色,建立征地合作补偿机制;充分利用当地人才,增强东道国人民认同感;搭建投资沟通合作平台,营造企业良好形象。
第七章为结论与展望。总结提炼研究成果及意义,并进行讨论。
1.3.2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文献分析法
本文通过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投资建设境外合作区、中国与印尼投资关系、农业型境外合作区等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搭建本文的分析研究框架,寻找文章学术科学问题的切入点。因有关聚龙农业产业合作区的相关研究文献较少,故通过访问中方投资企业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招商指南、合作区发展概况和印尼国家统计局统计信息对园区建立全面的了解,保证文章分析的客观性。(2)总结归纳法
定性分析法基于研究人对客观事实的判断,依靠研究者的分析能力做出的预测,本文通过与聚龙合作区投资企业的沟通与咨询,对合作区的信息建立了较为全面、客观、充分的了解,在事实基础之上运用科研经验对合作区的发展、经济效益、今后发展趋势等特征进行分析总结。
(3)回归分析法、博弈分析、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本文主要依托世界银行数据库、联合国数据库、中国商务部国别投资报告、聚龙集团合作区数据等材料,运用的Granger因果检验、回归分析来说明中国投资对印尼国内经济是否有促进作用,并且如何影响印尼国内经济;运用博弈分析、进化稳定策略来探究合作区发展过程中政府、农户、聚龙集团在土地征地问题上的博弈;运用土地利用效益综合分析方法来进行园区整体发展状况评价。(4)访谈与调研法
访问投资企业,通过与投资合作区企业交流和深度访谈,并邀请合作区投资开发者开展讲座与座谈,尽可能掌握第一手材料和一些企业内部数据。通过参加有关境外合作区的学术会议、论坛,与境外主要投资企业和专家建立密切联系,了解中国境外合作区的发展现状与现实问题,总结合作区建设发展共性问题,并针对问题展开科学分析。
6图1-1技术路线图Figure1-1:technologyframes1.4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本研究在创新点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探究了境外农业合作园区土地利用模式
与其他类型合作区不同,农业型境外合作区的土地利用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土地利用模式不单单是由东道国政府审批、划拨区域,在特定区域内建设厂房,进行经济活动。而是需要拓展土地空间从而获取更多的种植用土地,需要大量的农业耕地,同时也需要在部分地区修建仓储、物流、压榨、精加工的厂房,兼具了多个类型合作区的特点。因此,本文对聚龙农业产业合作区的土地模式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的新意和开拓性。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结合ArcGIS、Eviews、SPSS等相关数据处理分析软件,通过数据模拟和可视化直观表达合作区的土地利用模式。
(2)评价了土地利用的效应
7本研究将结合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土地产权论、区位论、博弈论管理学运用到境外合作区的分析之中,通过对聚龙合作区典型案例的分析,进而延伸到整个农业型合作区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价值的科学问题之中,把依靠经验判断的定性分析和依靠统计数据的定量分析相结合,对农业型合作区的土地征用及土地综合利用效益做出评价分析,既防止了科学研究过于主观,又避免了将地理问题归结为简单的数据方法罗列,丰富了农业型境外合作区的分析方法,完善了境外合作区研究的框架和体系。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三点。
一是研究主体较为单一,没有与其他合作区横向比较对比分析,缺少对其他合作区的涉猎;二是合作区数据来源单一且较为匮乏,依赖于企业提供,可能存在一定的原始数据被加工,无法依据有限数据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研究;三是本研究主要是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对农业型合作区土地问题进行提炼、分析和总结,仅对农业型合作区有借鉴意义。
8第二章境外合作区研究理论基础2.1博弈论
美国数学家冯诺依曼(VonNeumann)和经济学家摩根斯坦(Morgenstern)1953年合著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奠定了博弈论的研究体系,把博弈方法论系统的应用于经济领域[82]。20世纪50年代,纳什(JohnNash)利用不动点定理证明了博弈均衡点的存在,提出纳什均衡,为博弈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83]。随后,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的理论探讨成为热点,其中就包括塔克(AlbertTucker)曾阐述命名的“囚徒困境(PrisonersDilemma)”和夏普利(LloydShapley)提出的“夏普利值”等等[84]。20世纪60年代,泽尔滕(ReinhardSelten)将动态博弈分析融入纳什均衡之中,证明了并不是所有纳什均衡都是博弈论中的最优解[85]。1968年,海萨尼(JohnC.Harsanyi)将不完全信息纳入到博弈研究中,建立了不完全信息博弈论[86]。
事实上,博弈论的分类很多,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分为不同种类,按照博弈者之间行为竞争与合作的相互作用,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若从时间的序列性入手,可分为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两种,该划分标准是依照决策者决策的先后顺序,以及决策者是否可以预先知晓其他先决策者的行动。若从博弈者信息知晓程度来说,可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二者划分依据是参与人是否清楚博弈过程中每个个体的收益。
当前,学者对于博弈理论的应用和研究主要针对非合作博弈,可以细化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且对应着不同的博弈均衡状态(见表2-1)。学者们依据不同的博弈类型,根据实际博弈主题需求,建立了多种博弈模型,例如:智猪博弈、讨价还价博弈、演化博弈等等。
表2-1非合作博弈基本分类Table2-1:Basicclassificationofnon-cooperativegames完全信息博弈静态博弈纳什均衡(Nashequilibrium)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subgameperfectNashequilibrium)不完全信息博弈贝叶斯纳什均衡(BayesianNashequilibrium)完美贝叶斯纳什均衡(perfectBayesianNashequilibrium)动态博弈博弈论是本文分析聚龙农业产业合作区土地征用关系的基础理论依据,依照博弈论的相关原理,可以将合作区土地征用过程进行细化赋值,并根据不同博弈主体的行为动机,分析他们各自的利益诉求并做出博弈假设,最终得出满足不同主体利益最大化的最优解,以此来为合作区今后土地征用提供经验借鉴。
92.2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是国际经济理论的重要分支,是解释国际间直接投资发生原因机理的理论,也称为国际直接投资动因理论。由于世界市场和全球化经济形成时间有限,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较为年轻。1960年美国学者海默(S.Hymer)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提出的“垄断优势”(MonopolisticAdvantage)是该理论的开端,该理论建立在市场不完全的假设前提之下,认为对外投资是在具有独占性生产要素优势的厂商垄断市场的条件下形成的,这种优势可以源于厂商规模化生产的成本优势,但更重要的是由于垄断厂商所具有的先进技术,高效管理经验等优势,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的行为消除东道国同行业竞争企业[87]。在此之后,经过其导师金德尔伯格(CharlesP.Kindleberger)对垄断优势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形成了更为完善的“所有权优势理论”,认为跨国直接投资一方面是为了减少贸易壁垒,另一方面是为了获取技术资产的全部收益[88-91]。
美国学者雷蒙德·弗农(RaymondVernon)1966年在论文中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他认为产品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即产品创新阶段、产品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产品的标准化阶段。该理论认为,在各个不同阶段,跨国公司采取不同的打破贸易壁垒的方式来维持垄断地位,对日后跨国公司区位选择具有借鉴意义[92]。1976年,英国学者巴克利(PeterJ.Buckley)和卡森(MarkCasson)将交易成本学说融入到国际直接投资理之中,提出了市场内部化理论(TheTheoryofInternalization),解释了跨国公司内部化形成发展机制,分析了内部化主要受产业、公司、国家、地区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其中产业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93]。日本学者小岛清(KigoshiKojima)从宏观经济因素出发,结合日本国情,提出了边际产业转移理论,该理论认为,对外投资应该从本国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及边际产业依次进行。他将对外投资动机划分为三中类型,即自然资源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94]。小岛清的理论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和国际直接贸易理论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了过去学者主要从微观企业角度来分析跨国投资行为的局面,一定程度的解释了“雁行学说”。
随着国际生产形势和格局发生变化和新的跨国公司的兴起,英国学者邓宁(JohnHarryDunning)在1977年在总结前人的理论基础之上,将企业与国家因素综合考虑,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TheEclecticTheoryofInternationalProduction)[95]。认为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必须同时具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该理论成为了目前跨国公司对外投资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被广泛运用到分析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动机和行为之中[96]。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是中国和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重要基础理论,依照该理论,本文对中国对印尼投资建设合作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近10年来中国对印尼投资金额和印尼GDP,对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下中国投资拉动印尼经济增长,同时可以起到互惠两国的作用进行了验证和分析。
102.3自由经济区理论
国际贸易和商品经济发展为自由经济区形成创造了条件,1975年联合国贸发大会曾对自由经济区下了定义,伺候的京都公约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作了补充。总体来说,自由经济区可定义为:某个国家为实现其经济、政治目的,划定具有一定地理范围的特定区域,在该区之内,与经贸相关的活动可享受优越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条件和相应的税费减免等特殊政策优惠,同时可以免于被东道国海关所严格监管。自由经济区由于地理位置、主导产业、发展阶段等差异,具有不同的名称和类型。按照其功能划分,自由经济区可分为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报税仓库,自由边境区、科学工业园区或工业园区。
对于自由经济区的理论研究大体可以归结经济区演化模式和动力机制两个方面。从演化模式上说,一般认为,自由经济区起源于1547年意大利热那亚湾建立的雷格亨自由港,是未来现代自由港的雏形。一战后,拉美、非洲、东南亚等地开始相继建立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二战后,自由经济区成为了部分发达国家为促进贸易自由化,刺激地区经济发展,推动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政策手段,发展中国家也拟借此机会促进其国内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97]。随着世界经济政治的进一步发展,自由经济区的类型和概念也不断的扩大。20世纪70至80年代,出口加工型自由经济区发展成井喷之势,自由经济区也从简单的制造型逐渐向科技型和综合性演化,例如美国“硅谷”和英国剑桥科学园。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科技发展日渐成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自由经济区的演化朝着多功能,综合性方向发展。
自由经济区的演化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和“权变”结构性,从动力机制上来看,自由港经济区的发展可分为内生动力机制和外生动力机制。其中,内生动力包括要素、产业、效益和创新驱动;在外生动力之中,政策是自由经济区发展的初始动力,除此之外,还包含市场和环境驱动,内外之间各动力因子相互作用,综合促进自由经济区的发展[98]。
自由经济区理论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建设境外合作区的理论基础,也是本文的理论研究重点。依照该理论,本文对农业型合作区的定义、主要功能、特点、建设的现实意义及主要面临的困难等科学问题作出了相关解释。同时,对合作区建设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做出了综合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总结归纳合作区未来建设应重点发展的方向,为境外合作区总结出经验借鉴。
2.4境外农业合作园区含义与界定
境外合作区是当今中国的新型对外投资方式,依照投资主体来划分,可以分为以政府主体和企业主体,在当下已经建成的境外合作区中,企业为主体占绝对主导,政府更多的通过制定有利投资政策和维护良好的投资环境的方式来支撑助力境外合作区的发展。境外合作区的类型多样,当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类型划分标准,但是大体上可以分
11为出口加工型、经贸物流型、资源开发型、农业合作型、技术开发型和综合型这六大类
[105]。
农业型合作区是指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在东道国一定区域划定运营范围
以现代运营经营模式进行农业作物种植、仓储、加工、物流等经济活动的行为。农业合作区与其他合作区最突出的差异有两点:
其一,投资主导因素不同。建设农业型合作区主要是希望利用当地丰厚的农业资源条件,包括自然条件优势、劳动力廉价、土地廉价等特质谋求利益,而不是大多数合作区的减免政策税收和临近市场导向。农业合作通常建设在一些自然气候条件较为特殊的国家和地区,投资企业的自然资源指向型非常明显。以聚龙合作区的棕榈油产业为例,棕榈只生长在赤道附近地区。我国不具备大规模种植棕榈的自然条件,虽然在建国初期曾尝试在海南岛的部分地区规模化种植,但是水热条件不理想,导致棕榈果出油率很低。因此,利用热带雨林地区国家的自然种植条件,则是关键所在。
其二,土地需求量不同。对于大多数类型的合作区,在东道国政府划定的区域中承包一片场地即可满足需求,土地需求量有限,但是对于农业型合作区来说,除了厂房用地以外,还需要大量的农业用地来满足农业活动的需求,这无形之中就给合作区的建设带来很大的附加难度。虽然农业型合作区可以与向当地农户收购农业产品,但是在企业收购过程中就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利润流失,降低企业效益,因此,对于农业型合作区,特别是以种植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来说,土地拥有量是衡量园区实力的重要指标。
12第三章聚龙合作区建设基础及现状分析3.1聚龙合作区建设基础分析3.1.1中国与印尼投资关系
中国和印尼长期以来保持着良好的投资与贸易关系,近5年中国已经成为印尼最大的商品进口来源国和商品出口去向国。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印尼为吸引中国投资,高级官员频繁访问中国,向中国宣传推荐印尼投资项目,特别是自印尼总统佐科上任以来,多次同中国领导人会晤以巩固两国良好关系深化合作。据印尼国家统计局BKPM2016年统计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印尼第三大投资来源国,截止2016年7月,中方累计对印尼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30亿美元,其中自2010年开始,中国对印尼的投资体量较大且持续性强,2010年以来的投资额占中方对印尼投资总额的72%。
中国对印尼的投资在近10年内总体上呈波动上涨态势,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止2018年末,中国对印尼共投资128.11亿美元,占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投资比重的0.7%,在中国对亚洲国家的直接投资存量中排名第二[99],2009年至2018年,10年内中国对印尼直接投资从2.26亿美元,增长至18.65亿美元,增长了7.25倍,年增长率超过70%。
3.1.2中国投资合作区对印尼经济增长影响分析
从中国对印尼投资领域上来说,中国对印尼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农业、矿业和基础设施,如泗水—马都拉大桥、雅万高铁、苏拉威西镍铁工业园等。中国对印尼多领域的投资,一定程度上会对印尼国内经济造成影响。为验证中国投资对印尼经济发展的影响,需要理清以下两方面问题:第一,中国投资是否对印尼经济增长确有影响;第二,中国投资如何影响印尼经济。
(1)变量趋势分析
本文选取2003-2016年间中国对印尼FDI和印尼GDP数据作为衡量印尼经济增长水平的两个变量,为方便比较将两变量取对数形式
[100-101](见表3-1、图3-1)。从图中我
们可以看出,自2003年以来,印尼GDP整体呈平稳上升趋势。中国对印尼FDI除受2004年12月印尼大海啸影响,2005年的投资额下降程度明显以外,其他年份波动范围不大,且整体增长趋势明显(取对数降低了波幅大小)。
13表3-12007-2016年印尼GDP与中国对印尼直接投资额Table3-1:Indonesia'sGDPandChina'sDirectInvestmentinIndonesia,2007-2016年份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印尼GDP(十亿)432.22510.23539.58755.09892.97917.87912.52890.82860.85932.251015.421042.17中国对印尼FDI(亿美元)0.991.742.262.015.9213.6115.6312.7214.5114.6116.8218.65数据来源:中国对外投资公报(2007-2018);印尼国家统计局(BKPM)图3-1lnGDP与lnFDI变化趋势图Figure3-1:ChangesinlnGDPandlnFDI(2)数据平稳性检验
两组变量呈较为一致的波动,但lnGDP与lnFDI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需进一步利用Eviews8对其进行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即ADF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3-2。
表3-2ADF检验结果Table3-2:ADFinspectionresults临界值变量lnGDPlnFDI差分次数22ADF值-3.336065-3.8953451%-4.582648-4.8034925%-3.320969-3.40331310%-2.801384-2.841819检验结果平稳平稳14从表3-2中可以看出,序列lnGDP和lnFDI在二阶差分后分别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两组变量在二阶差分后为平稳序列。
(3)Granger因果检验
虽两组数据均通过ADF检验,但不能由此确定中国FDI是否对印尼GDP增长存在促进作用。两组数据均在二阶差分后平稳,故在滞后期为2的基础上,对两组数据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如表3-3所示。
表3-3Granger因果检验Table3-3Grangercausalitytest滞后期:2原假设lnFDI不是lnGDP的格兰杰原因lnGDP不是lnFDI的格兰杰原因数据个数10F检验值0.4117220.5121P值0.68310.0039结论接受拒绝依据表3可以确定lnGDP变量是lnFDI变量的Granger因果关系,也就表明,印尼国内的经济状况良好发展会促使中国对印尼的投资进一步增加。同时,中国投资可能短期之内不能使印尼国内经济有明显的提升,但中国对印尼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农、矿、基础设施领域,此类产业本身是基础性产业,并且反映在经济指标上较慢。但是,不能忽略中国的直接投资对其国内经济的促进和对其民生水平的提高作用。
(4)回归分析
为继续说明中国投资如何影响印尼国内经济,对中国FDI和印尼GDP两组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lnGDP=α+β1lnFDI
式中GDP代表印尼国内生产总值,FDI代表中国对印尼投资额,α为常数,β1为回归系数,利用EVIEWS做出线性回归分析,R2为0.78,调整后的R2为0.76,sig,<0.01,拟合效果良好,回归结果为:
lnGDP=542.98+0.0027lnFDI(5)结果分析
通过分析上述实证结果,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一方面中国FDI对印尼经济增长确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印尼经济良好发展也会拉动中国投资。
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中国对印尼直接投资每增长1%,将使印尼GDP上升0.0027%。虽然回归系数较小,但是,由于中国投资印尼产业效益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投资初期对印尼GDP影响效果不够显著,但是随着基础设施、农业等领域投资的进一步发展成熟,进入红利期,这一数值将会逐步增大,从而显现出中国投资对印尼经济的影响。
结果表明,中国的投资行为会对印尼国内经济产生拉动效应,中国的投资将会给印尼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效益,而投资建设合作区则是当下典型的投资方式,投资资本数
15额较大。中国在印尼的合作区建设,切实的可以惠及印尼等“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打造共同富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基于良好的经济投资反馈,目前,在已经经过商务部考核认定的20个国家级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中,位于印尼的就有3个之多(见表3-4,图3-2)。
2019年印尼财政部长丝莉·慕雅妮也曾在国会工作会议上表示,印尼若想将经济年增长率稳定在5.3%-5.6%之间,就需要相应的提升10%左右的投资落实指标,由此可见,中国对印尼的投资,特别是在国家支持下,私营企业的投资,对于激发印尼国内经济活力和促进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表3-4中国在印尼建设海外园区的概况Table3-4:OverviewofChina'sOverseasParksinIndonesia合作区名称中国·印尼聚龙农业产业合作区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中国·印尼综合产业园区青山园区开发单位启动(建设)时间2015年主要产业定位油棕种植开发、精深加工、收购、仓储物流汽车装配、机械制造、家用电器、精细化工、新材料镍矿开采、镍铁冶炼、不锈钢冶2009年炼、棒线板材加工、钢管制造、精线加工、码头运输、国际贸易工业建设用地面积(km2)4.21(工业建设用地);2000(种植用地)2.05(首期);2.95(二期)2000(总规划用地);6(工业建设用地)天津聚龙集团广西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鼎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09年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境外合作区专题网站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zt_jwjjmyhzq16图3-2中国在印尼建设的海外园区示意图Figure3-2:SchematicdiagramofoverseasparksconstructedbyChinainIndonesia3.2聚龙合作区发展现状分析3.2.1聚龙合作区发展历程
(1)起步阶段(2002-2012)
1996年,天津市聚龙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主要从事棕榈油贸易。2002年,聚龙集团创始人杨学犟召开董事会议,明确了企业未来3-10年发展计划,即在3年之内在华北地区建成油脂加工基地;5年内走出天津,建立华东油脂生产物流平台;10年内走进华南,到中国油脂加工集散中心的最南端设立工业基地。由此,企业完成了从传统贸易型向生产贸易型的转变[102]。
国际棕榈油价格会以5年左右的时间为周期,呈现周期性波动,而抵御波动能力不足的企业将会被淘汰。2005年前后正直国际棕榈油市场的剧烈震荡,聚龙集团内部产生了不同观点,有的人认为应该从利润低收益慢的棕榈油行业抽身,转投蒸蒸日上的房地产业,有人则认为聚龙应延伸产业链,深耕棕榈油产业,打造全产业链生产以掌握行业话语权。聚龙集团随即开展论证分析,由于棕榈油市场在中国市场开发程度较低且前景广阔(见图3-3),因此聚龙集团决定延长产业链以谋求产业的发展纵深。
17图3-32009-2018年中国棕榈油进口量图Figure3-3:China'spalmoilimports,2009-2018数据来源:天津聚龙集团
2006年,政府进一步推动“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响应国家号召,聚龙开始在印尼拓展产业上游,成规模地建设油棕榈作物种植基地。同年10月,在加里曼丹省卡布瓦斯县当爱镇马努苏村建立了中国海外第一个种植园。
(2)建设阶段(2013-2020)
2012年以来,聚龙集团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越来越意识到仅仅建设种植园远远不能满足扩大企业再生产的需求。随着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聚龙坚定了在海外投资建设合作区的发展理念。
2013年6月,聚龙集团开始筹划境外农业产业合作区的建设。通过咨询、商议聚龙对未来制定了详细的规划,明确提出今后要依靠印尼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棕榈油全产业链,确立了油棕种植开发、棕榈油初加工、精炼与分提、品牌包装油生产、油脂化工(脂肪酸、甘油及衍生品生产)及生物柴油提炼,同时配套发展仓储、物流的产业定位。
合作区采取“一区多园”模式,主要在加里曼丹岛的不同省建设子园区。决定选择加里曼丹岛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因为加里曼丹岛开发程度不高,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廉,未利用土地较多且开发难度较小,适宜种植业的发展;二是因为种植园所在地块的原始森林,之前因火灾被毁,种植园开发不破坏森林和环境,不会引起国际和印尼本国环保组织的反对。
18图3-4加里曼丹园区及种植园区位图Figure3-4:MapofKalimantanParkandPlantationPark截至目前,合作区在印尼已拥有超过20万公顷的棕榈种植园,已种植油棕6万公顷(见图5),年产棕榈毛油超过10万吨,配套建设完成3个压榨厂、2处内河码头、1处海港码头和深加工基地。合作区规划面积2.75平方公里,其中主园区占0地1.55平方公里,8个辅助园区共占地1.2平方公里,实际获得产业用地3.23平方公里,实施企业累计投资超过1.3亿美元,区内供排水、供电、道路运输、绿化消防、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并已吸引14家农产品种植加工、物流配套服务等企业入驻合作区。
3.2.2聚龙合作区建设主要面临问题
(1)投入资本高而回报期长
农业型产业合作区的盈利模式与其他类型的合作区有较大区别,农业型合作区的盈利模式主要以拓展、延伸产业链上游农作物种植,将农作物原材料就地精细加工出口为主。聚龙合作区是以棕榈种植、棕榈油压榨提炼为主导产业的农业型合作区,对于粮油产业来说,产业链上下游的利润最为丰厚。油棕只生长在热带地区,中国国内不具有种植油棕的自然条件。因此,进行跨国投资建设海外合作区就是企业提升利润的重要途径。
19一般企业投资行为均希望短期内投资获得收益,并迅速退出资本市场,以降低投资风险,增强企业资本流动活性。但农作物的种植、成熟有一定的周期,油棕从种植到成熟进入旺产期需要6-7年。对于聚龙合作区来说,在农作物生长期间,只能依靠向当地农户收购原材料,进行压榨、精深加工、仓储等经济活动,在棕榈成熟前,实质上仍然是依靠产业中游获利,无法真正形成从源头到末端的一体化产业链,往往在这一“成长期”的资本注入量大且回流慢,投入产出比过低,导致整个企业资金链断裂。(2)基础设施薄弱
据《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印尼基础设施在全球参与排名的140个国家中排第71位,是印尼经济竞争力的重要短板之一[103]。印尼国内经济发展程度不高,“千岛”之国的自然地理条件导致政府在基础设施的建设面临种种困难,甚至有些岛屿还采取原始的狩猎种植模式,通电、饮水、通讯都不能达到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自主科技水平落后也造成了无法建设起高效、便捷、便民的基础设施,只能在人口集聚的大城市保证基本生活设施的配备。另外,民众消费能力不足也导致资本积累不够,进而缺乏必要的资金进行对交通、物流、电力、通讯等设施日常维护,基础设施的滞后发展又会对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同样是资金投入,由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衡量经济的发展指标有见效慢,周期长的特点,若印尼政府只关注眼前短期政绩,没有立足长远的规划,则很容易不愿投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一味追求经济指标的增长,但却没认识到基础设施落后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瓶颈。
现代化合作区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配套,聚龙合作区在建设的同时,需要修建园区诸如供电、供水、通讯、交通配套基础设施,同时还要为员工和当地居民建设了员工公寓、餐饮娱乐、运动休闲等(见表3-5),为合作区的建设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但是侧面也帮助了合作区居民提升生活水平。
表3-5聚龙合作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一览表Table3-5Listofconstructionofinfrastructureprojects基础设施项目交通供电供水通讯安保管理内容平整路面,修建可供客运、货运的公路已建发电厂4座,满足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建设水塔22座,总储水量超过20万升通过和政府协调和共同建设,3G及无线网络信号覆盖全区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以当地退伍军人为主组建安保队伍,配备巡逻车、对讲机等维安设备设立咨询服务、物业管理等专业化公司,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手续办理“一站式服务”资料来源:中国境外经贸合作网(http://www.cocz.org/news/content-262379.aspx)(3)土地征用难度大
对于农业型合作区来说,特别是对于辐射多个种植园,并以产业链上游种植农作物为重要经济来源的聚龙合作区来说,拥有多少适宜种植棕榈的土地是衡量园区经济发展
20潜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区的发展需要大量土地作为载体。而国际上部分国家对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又存在一定的解读偏差,在土地审批获取中,容易引起当地政府和民众产生类似“新殖民主义”的怀疑,风险性和敏感性较高。外资公司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与社区及居民的关系,任何土地证都不具有实际意义。
印尼是土地私有制国家,长期以来经过多次的土地权辗转,权益归属早已混乱不清。印尼历史排华严重,华人早期掌握着较多的经济和社会资源,华人往往是财富的象征,贫富差距巨大引发起印尼原住民的不满,存在排华情绪,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合作区征用土地。所以,如何顺利征地和妥善处理土地问题是农业合作区发展的关键。
(4)历史“排华”问题与行政效率低下
印尼历史排华严重,其中一方面是由于荷兰殖民统治期间“以华治印”的政治残留,另一方面华人早期勤勤恳恳的劳动为印尼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与此同时掌握着较多的经济和社会资源,华人往往是财富的象征,贫富差距巨大引发起印尼原住民的不满,反华情绪高涨。
中国与印尼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印尼全民信教且教派众多,其中接近九成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最大的穆斯林国家,客观来说存在着“极端主义”滋生的可能性。除此之外,穆斯林每天在特定时间要完成多次的祷告,耗时较多,但劳动法规定投资者须尊重当地风俗,不能延长劳动时间。
另外,印尼国内行政效率低下,造成此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第一,官僚主义严重,为官者高高在上,对民众和企业反映的现实问题置之不理。第二,贪污腐败之风盛行,根据透明国际公布的资料显示,印尼在全球国家清廉指数评价中处于较低水平。第三,行政机构臃肿,在外资企业在其国内投资时,审批往往会花费很长的时间[104]。
(5)企业招工难
农业型合作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聚龙合作区种植、施肥、采摘、养护棕榈机械化程度不高,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供应作为基础。从传统意义上说,印尼劳动力市场广阔,企业自主选择性较强,劳动力问题不应该成为制约以印尼为东道国的合作区的发展。事实上,印尼本国劳动力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并不具有比较优势,一方面是由于劳动力素质差,受教育程度低,当地劳动力常常不具备相应的工作技能,这种情况在农村更为明显。同时,自然资源极其丰厚造成了印尼人相对懒散的性格,棕榈种植、采摘的相关工作较为辛苦,他们生活淳朴,不愿付出更多的劳动来收获财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印尼当地劳工法对于员工保护程度过高,劳工法规定了相对较高的最低工资标准和福利待遇,而工人的劳动效率却很低,但却不能随意解雇雇员。总之,虽然印尼劳动力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是,企业在雇佣员工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劳动力的充足同时要使劳动效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线上,又要降低劳动里雇佣成本,发挥本应存在于欠发达国家中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挑战。
21第四章聚龙合作区土地使用模式研究4.1现代农业合作区主要功能及土地使用权获取途径
现代农业合作区的建设是为提高区域内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农业立体、可持续、高效发展,可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统一管理,满足区内人民生活要求,对于周边地区发挥着一定的技术推广、经济带动作用。中国企业跨国建设农业合作区,除满足企业经济发展和利益需要以外,还兼具一些社会作用。由于投资国家和地区大多经济欠发达,而农业合作区土地使用面积广,涉及东道国民众多,天然具有扶贫效应,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当地人民相对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同时,合作区建设过程中还需要修建如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客观上改变了东道国居民的生活状态,提升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农业园区的类型较多,包括农业科技园区、农业试验示范基地、观光农业园、高科技农业产业综合园等等。而中国投资海外的农业园区是依据东道国自然条件或资源优势,主要以综合性产业园区为主。
中国企业跨境投资建设的农业型境外合作区既有境外自由经济区的特点,也存在农业园区的属性。对我国来说,建设境外农业型合作区可以使企业进一步提升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也可一定程度的扩大粮食供给渠道,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现代农业合作区需要园区运营方的统一建设,其中就涉及到土地使用权的征用变更,我国的农业园区主要通过以下六种方式获得土地的使用权。
(1)股份制经营,即农民将自己承包土地入股,获得企业一定的股权,获得股份制分红收益。
(2)反租倒包,即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为了使合作区地块更具连续性,发挥村集体的中间作用,有村集体向农民统一征收土地,并交付企业运营。
(3)土地经营权转让,将农民的土地经营权一次性收购,期限大约为20-50年。(4)国家征收园区土地,把集体所有土地通过国家征用转变成国有土地,改变集体产权,统一管理和使用。
(5)租赁,即合作区的经营者与当地农民签订土地租赁协议,以10-20年为一期向农民支付租金。
(6)承包权和经营权不变,合作区运营商对区内土地进行统一的指导、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的模式。
4.2印尼土地制度概述4.2.1印尼土地制度及征地流程
22“中国•印尼聚龙农业产业合作区”是目前中国国内对外投资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农业合作区,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项目,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业对外合作试点项目,“一带一路”对外农业投资合作重点支持项目,被国家粮食局纳入中印尼两国粮食产业合作计划,也是天津市“十三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但是,据2015年中国出口信用保公司发布的《“一带一路”国家基础实施行业专题研究报告》显示,征地困难是制约对印尼投资的核心问题之一[106]。因此,深入了解印尼土地制度及征地方式,对于聚龙合作区以及其他农业合作区来说是重重之重[107]。
(1)印尼土地制度演化
印尼近代土地制度可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5年印尼独立以前,印尼国内封建土地所有制、殖民地土地制和传统私人土地所有制并存,不同势力控制着不同地区,对应着其独特的土地制度。
第二阶段则是自1945年印尼独立之后,政府颁布了《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宪法》简称“1945年宪法”,开始制定土地相关法规、处理土地所有制改革。随后经过15年的改革试验与探索,于1960年印尼政府正式发布并沿用至今的《Undang-UndangPokokAgraria》即《土地基本法》,确定了“耕者有其田”的土地私有制和土地权属的基本原则[108]。除此之外,依据《土地基本法》的原则,印尼出台了多个细化土地法规:《多层次住房法》(1985)、《建筑法》(2002)、《土地征地法》(2012)、《外商土地拥有权法》(2012)等等。除此之外,印尼总统佐科还在上任后颁布了限制棕榈园土地扩充的法令,对外商开发棕榈园做出一定的限制,保护国内土地。
(2)现行征地流程
印尼政府承认的土地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已经由个人在印尼国土部门进行过注册且颁发过土地证的“已登记土地”;另一种则是未经任何部门注册的“未登记土地”,这种土地一般归属于某个部落或家族集体所有,而土地所有权的延续往往采取世袭制。
对于上述两种土地,征地程序基本相同,可以简要分为申请选址许可、土地尽职调查、土地价格谈判、确认土地无任何质押、购买土地、申请土地权利证书六个部分(见图4-1),每一部分都有相应的繁琐审批步骤[109]。涉及到企业承担支付的包括三项基本税务:一是土地与建筑转让税,税率为5%,税基为征地交易价格和应税价值(政府指定第三方估价)较高者;二是增值税,税率10%,税基为征地交易价格和应税价值较高者;三是印花税,为取得土地审批相关文件,支付6000印尼盾。土地所有者则需要支付所得税,税率为2.5%,税基为征地交易价格和应税价值较高者;以及土地与建筑税,税率为每年最高0.3%,税基为扣除非应税价值后的应税价值。
1960年印尼的《土地基本法》把土地权利划分为以下八种:所有权、使用权、建筑权、租赁权、垦殖权、土地管理权和其他权利,其中土地所有权只能归属于印尼本国公民,外国投资者只能获得土地的其它权利。不同的权利对应的适用年限也有所差异,以外国投资者最常涉及的使用权、建筑权、耕种权为例,适用年限分别为25年、30年和35年,到期后可分别续期20年、20年和30年。
23图4-1印尼征地流程Figure4-1Indonesianlandacquisitionprocess4.2.2聚龙合作区征地主要阻碍
(1)土地权属确定困难
由于土地私有,在对未注册地征地进行土地尽职调查时,往往变故多、难度大。该类型土地没有经过印尼有关土地部门的注册,只能凭借所有者手中的土地证来鉴别土地的权属,有些土地经过长期以来多次的土地权辗转,权益归属混乱不清,土地证不止一张,甚至有些土地不具有土地证。另外,因土地没有经过政府同意测量划定,边界往往不清晰,引起纠纷。而政府对于土地权归属公正裁决能力却不强,征地过程往往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使投资进展缓慢,项目难以落地。
(2)土地权利变更复杂
在企业征地成功后,政府颁发给企业的土地权利证书事实上是指对于所征土地具有使用权,但使用权与建筑权、垦殖民权等权利并不是从属关系。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聚龙合作区想在已获批的征地上修建厂房、办公场所、宿舍楼等园区配套设施,以及进行开垦未利用地等经济活动,还需进一步将使用权转化成建筑权、垦荒权等权利,仍需要进行大量的审批工作,手续复杂。
(3)观念差异使征地补偿难度大
一方面,印尼民众对于政府和外资企业缺乏了解和信任,通常会开出高价出售土地;另一方面,土地是农户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如果没有足够丰厚回报,农户大多不愿将自己的土地出售给企业。同时,印尼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生活方式较为传统,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其生活节奏慢,没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意愿。另外,由于印尼民众没有储蓄意识,若一次性支付土地补偿金,会使他们一次性花完所有获得财产,在此之后便会以多种方式阻挠企业施工,向企业要钱。
聚龙合作区是以棕榈种植、棕榈油压榨提炼为主导产业的农业型合作区,对于农业型合作区,特别是对于粮油产业来说,产业链上游的利润最为丰厚。因此,拥有多少适
24宜种植农作物的土地是衡量园区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区的发展需要大量土地作为载体。而土地征用容易触及到当地农民的利益,被误解呈掠夺性开发,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如何顺利征地和妥善处理土地问题是农业合作区发展的关键。
截止目前,聚龙合作区已拥有总面积近20万公顷的棕榈种植园,已种植油棕6万公顷,年产棕榈毛油超过10万吨,实际获得产业用地3.23平方公里。
4.3聚龙合作区征地博弈分析4.3.1聚龙集团、农户行为动机概述
自2001年开始,印尼中央政府为维护国家稳定统一、淡化地方分离主义,大规模将权力下放。地方政府在农业、矿业等领域具有高度的自主权,并且可自留利润的80%,因此,各地希望吸引外商投资,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满足地方政府利益需求。在聚龙企业征地的过程中,无论是印尼中央政府对投资政策宏观把控,还是地方政府行驶土地征用行政审批职能,都旨在吸纳外国投资,获得经济报酬。印尼中央政府颁布相关法令,目的不是限制投资,而是规范投资。此外,印尼总统佐科和商务部高级官员后多次访华,宣传印尼国内环境,希望中国政府和企业通过投资拉动印尼经济增长。
政府在征地审批过程中只具备一定的行政职能,对土地是否从农户手中买卖、出售没有决定权,仅可以从宏观法律上决定是否允许外商征地。自2016年印尼开始暂停批准棕榈园与矿场土地扩充开发准证,此举则中止了棕榈种植园土地征地行为,因此本文仅讨论印尼政府在暂停征地之前的时间段内,多方的博弈关系。
印尼政府在博弈过程中,一方面起到吸引、规范企业投资征地的作用;另一方面若颁布法律,则对征地完全禁止,无法构成博弈假设。基于此,本文仅考虑聚龙集团和当地农户的博弈关系。
(1)聚龙集团。企业以营利为首要目标,聚龙“走出去”选择印尼作为投资建设海外园区的目的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中国不具备棕榈种植的自然环境,但印尼极适宜棕榈生长,且大片土地具有开发潜力;二是依据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农业生产方式空间配置原理和韦伯的运费指向论,海外园区的物流成本是影响其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粮油产业链原材料指向性明显,聚龙在印尼当地进行种植、压榨、仓储等经济活动,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最大程度的保证企业利益最大化。
(2)农户。农民的生产收益全部依赖于土地,“土地是最大的财富”思想根深蒂固。农户一方面希望通过自己开垦、种植土地获得销售农产品的收益,同时存在一定的“排华”情绪,导致不把土地出售给聚龙集团;另一方面农户也希望能通过自己所持有的土地作为媒介创造更多的收入,从而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
254.3.2博弈收益假设
基于动态博弈原理,为方便量化,本文对博弈现象作出如下假设:
(1)在聚龙集团和当地农户的博弈中,聚龙集团的策略有两种:征地和不征地;农户的策略也有两种:配合征收土地和不配合征收土地。
(2)农民配合征收土地的比例为x,不配合征收土地的比例为1x(3)企业征地的概率为y,不征地的概率为1y综上,双方博弈收益将有如下四种情况:情况1:聚龙集团不征地,农户不配合征收土地。
在二者博弈中,农户不配合征收土地,则农户的收益=农户自己耕作土地经营性收入
Ro;
聚龙不征地,但可以通过向有地农户购买原料,进行棕榈油压榨、出售等经济活动,因此,假设聚龙获得间接收益=Rc。
情况2:聚龙集团不征地,农户配合征收土地给其他征地者。
若满足上述条件,则农户收益=配合征收土地获得的金额Rn+农民从事农业活动以外的工资性收入Rw-农民自己耕作土地经营性收入Ro;
聚龙集团的收益与情况1中收益相同=间接性收入Rc。情况3:聚龙集团征地,农民不配合征收土地。农户收益=农户自己耕作土地经营性收入Ro;
聚龙集团收益=间接性收入Rc-征地审批中耗费的人力、物力及时间等成本Rs。情况4:聚龙集团征地,农民配合征收土地。
农户收益=配合征收土地获得的金额Rn+从事农业活动以外的工资性收入Rw-农民自己耕作土地经营性收入Ro;
聚龙集团收益=间接性收入Rc+Rv在征用土地上种植棕榈等经济活动收益-支付农民购买土地金额Rn-征地审批中耗费的人力、物力及时间等成本Rs。
为方便计算与分析,将征用土地上种植棕榈等经济活动收益Rv-支付农民购买土地金额Rn,记作R。即聚龙集团收益=RcRsR
根据上述4种可能性,得出如表4-1所示博弈矩阵
表4-1聚龙集团与印尼农户博弈矩阵Table4-1:GamematrixbetweenJulongGroupandIndonesianfarmers聚龙集团征地配合征收土地农户不配合征收土地不征地RnRwRoRcRsR
Ro
RcRs
RnRwRo
Ro
Rc
Rc
264.3.3农户及聚龙集团进化稳定策略分析
(1)农户对于配合征收土地的收益Ut和不配合征收土地的收益Uf分别为:
Ut(RnRwRo)y(RnRwRo)(1y)RnRwRoUfyRoRo(1y)Ro
农户平均收益UxUt(1x)Uf(RnRwRo)xRo(1x)复制动态方程为:
dx
x(UtU)x(1x)(RnRw2Ro)dt
在动态方程中,若满足RnRw2Ro0,即RnRw2Ro,则可以满足方程的稳定状态。聚龙合作区主要在加里曼丹岛的西、中、南加里曼丹三个省征用土地,开垦建设种植园。以聚龙合作区建设前(2013年)三省人均GDP为例,普通的两口之家全年收入约25800千印尼卢比,约合25700元人民币,则可以估算得2Ro51400。
表4-2.2010年印尼三省人均GDPTable4-2.PercapitaGDPofthethreeIndonesianprovincesin2010省名西加里曼丹省中加里曼丹省南加里曼丹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千卢比)21971.9329106.426423.9数据来源:印尼国家统计局(BKPM)(https://www.bps.go.id)聚龙合作区采取购买土地和“合作种植”相结合的方式,与周边拥有土地的村民协调,签订购买和合作协议,并根据市场价格的波动情况与村民核定收购价格,当地两口之家每年的收入超过36000元人民币,显然Rw已经接近2Ro。由于农民作为经济意义上的理性人,会选择利益最大化方式,配合聚龙集团征用土地,也就意味着RnRw2Ro,因此可知,当dx/dt0时,x*0和1和是方程两个稳定状态,即x*1是农户的进化稳定策略,农户复制动态相位图如图4-2所示[110]。
图4-2.农户复制动态相位图Figure4-2:Dynamicphasediagramoffarmerreplication(2)聚龙集团对于征收土地收益Ct和不征收土地的收益Cf分别为:
27Ct(RcRsR)x(RcRs)(1x)RxRcRsCfxRc(1x)RcRc
聚龙集团平均收益CyCty(1y)Cfy(RxRcRs)y(1y)Rc复制动态方程为:
dy
y(CtC)y(1y)(RxRs)dt
由于聚龙集团是经济上的理性人,所以获得土地后进行经济活动的增加值减去购买
土地的金额大于0,即R0。又因为,相比较于R,征地审批过程中消耗的成本Rs对于聚龙集团来说显然更低,故RxRs0(且x0)。由此可知,当dy/dt0时,
y*0或1是方程的两个稳定状态,即x0,y*1是聚龙集团的进化稳定策略,聚龙集团
复制动态相位图如图4-3所示。
图4-3聚龙集团复制动态相位图Figure4-3:JulongGroupcopieddynamicphasediagram4.3.4研究结论
印尼农户和聚龙集团利益诉求存在一定的一致性,都希望单位面积的土地能够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满足双方利益需要。双方也存在一些利益目标上的不同,农户博弈的关注点主要放在如何通过土地改善自身生活条件上。研究表明,将土地出售给聚龙集团可以满足这一利益诉求;而聚龙集团对于土地的需求则是相对急迫的,聚龙集团获得土地后整体规划种植,要比让土地处于无序状态,仅仅收购原材料进行加工的收益要大得多。
因此,从农户和聚龙集团的复制动态关系(见图4-4),可知x*1,y*1是农民和聚龙集团的进化稳定策略,即农民配合征收土地和聚龙集团征用土地,是双方理性经济人博弈后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但虽然如此,现实中却因为当地农户对企业的怀疑还排华、以及土地是生存发展的必要空间的观念,有些农户宁愿经济受损也不愿意把自身土地出售给聚龙集团。对农户来说,配合聚龙集团征收土地,索要合理征地补偿金额参与“合作种植”,能为农户带来最大收益;对于聚龙集团来说,尽可能的满足农户征地补偿需
28求耐心征用土地,尽可能吸纳有经验的农户耕种土地,从而保证农作物产量,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利益。
图4-4农户和聚龙集团进化策略稳定性Figure4-4StabilityofevolutionstrategyoffarmersandJulongGroup29第五章5.1指标构建5.1.1指标构建原则
聚龙合作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的指标构建要满足多种原则,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会、经济、资源等影响因素,以此为标准,科学、精准的选取相关指标,力求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客观且综合的反应土地利用现状[111-113]。具体来说包括:
(1)全面性和系统性原则。土地的概念很大,进行土地评价要考虑多方因素,一方面要保证评价指标的选取涉及到经济、社会、资源等多个方面,保证土地评价多因素,宽领域;另一方面,构建指标体系时也要系统的考虑同一级指标内部的相关性和联系,从而使实验结果能全方位的反应真实状况。
(2)客观性原则。指标的选取虽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但必须在理论框架下进行,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总结,筛选、加工出适合文章研究区域研究重点的指标,将人为决策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
(3)可获取性原则。指标选取构建的过程中要切实考虑研究区域状况,不能过于理想化。对于境外合作区来说,建设时间较短,整体上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数据的时间链较短,评价时要适当的调整、简化评价方法,以适应特殊的评价主体情况。另外,由于聚龙合作区是由民营企业直接进行海外投资的项目,因此企业会一定程度的合作区保护核心数据,以在激烈的产业竞争中保护商业机密。
(4)区域性原则。由于研究区域位于印尼,虽是中国企业投资,但必须遵循印尼当地政策要求和风俗习惯,选取的评价指标也要充分的反应聚龙合作区特定区域特征和棕榈油产业特点。
5.1.2指标构成体系及各指标含义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要客观反应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环境和民生需求等多个方面。本文借鉴了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构建指标方式,结合区域内的现实情况,按照指标构建原则,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构建评价的准则层,综合考虑最终确定选取了12个指标为准则层的相关评价指标[114-116]。
30表5-1聚龙合作区土地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Table5-1:ComprehensiveLandUseEvaluationIndexSysteminJulongCooperativeZone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X1土壤质量(吨/公顷)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X2人均耕地面积(公顷/人)X3棕榈覆盖率(%)X4化肥施用量(吨)X5合作区人均GDP(美元)X6单位面积棕榈产值(美元/公顷)X7种植园产值比重(%)X8资产投资额(万美元)X9人口密度(人/公顷)X10吸纳就业员工数(人)X11基础设施投资额(万美元)X12员工年平均收入(美元/人)属性+++-++++-+++(1)生态效益指标
土壤质量表示单位面积棕榈油年产量,具体是指棕榈油年产量/已种植棕榈总面积。人均耕地面积是指耕地面积/合作区常住人口数量。棕榈覆盖率是指合作区已种植棕榈面积/合作区总面积。化肥施用量是指合作区一年投入的化肥数量。(2)经济效益指标
人均GDP衡量合作区经济发展水平,具体是指合作区常住人口/合作区年总产值。单位面积棕榈产值是指棕榈种植园产值/棕榈总种植面积。种植园产值比重是指种植园年产值/合作区总年产值。
资产投资额是指合作区用于建设采购生产材料,建设配套设施等全部物质性投入的总额。
(3)社会效益指标
人口密度是指合作区常住人口/合作区总用地面积。吸纳就业员工数是指印尼当地员工在合作区工作的人数。
基础设施投入率是指合作区投入用于供水、供电、通讯、平整道路和修建厂房宿舍等金额/合作区总投资额。
员工年平均收入是所有在合作区去工作的员工,每年获得收入的平均数。
31其中土壤质量、人均耕地面积、棕榈覆盖率、化肥施用量、单位面积棕榈产值、资产投资额、人口密度、吸纳就业员工数、基础设施投入率、员工年平均收入等数据均依托于聚龙合作区企业内部提供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
5.1.3指标的标准化
由于合作区统计指标原始数据属聚龙集团内部商业机密,涉及合作区及企业未来发展的相关商业利益,因此,应聚龙合作区投资方要求,本文章的相关原始数据不在文章中公开体现。
聚龙合作区土地效益评价相关指标的单位不统一,无法直接进行计算和比较,因此,要基于原始数据对所有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消除指标间单位不一的影响。本研究运用极差法使数据标准化:
XijminXij
Xij
maxXijminXij正向指标:
Xij
负向指标:
maxXijXijmaxXijminxij正向指标是指,指标的数值越大,表明合作区发展状况越好;负向指标是指指标数值越大对于合作区经济发展越其抑制作用。其中i为年份,j为指标,Xij是第i个对象第j个指标值,maxXij是单一指标中最大值,minXij是指该单一指标中最小值,X’ij是数据标准化处理后的结果,如表5-2所示。
表5-22015-2019年指标标准化结果Table5-2:2015-2019indexstandardizationresults年份X1X2X3X4X5X6X7X8X920150.56640.62930.00000.07450.43760.56640.89810.00000.707820160.00001.00000.00451.00000.00120.00000.00000.57561.000020170.44150.48740.83250.02360.53280.44150.84070.92070.575720180.66610.07120.95980.66590.00000.37441.00000.99460.098520191.00000.00001.00000.00001.00001.00000.38191.00000.000032X10X11X120.58770.00000.67510.00000.57560.00000.11960.92071.00000.83650.99460.92051.00001.00000.90665.2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方法5.2.1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指标确定的方法可分为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和综合赋权法。相对来说,客观赋权法可以一定程度的减少人为因素干扰权重,因此,本文在对比各种权重确定方法后,决定使用熵值法。
熵值法是判断指标离散程度的方法,可以判断一个事件的随机性及无序性程度,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说明该指标的综合评价影响越大。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1)将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把指标的绝对值转化为相对值,计算第i年j项指标的比重Qijm
QijXij/Xij,i1,2...5
i1
(2)计算第j项指标熵值
PjQijln(Qij)
(3)计算第j项指标差异性系数gj(4)计算各指标的权重Wji1
m
ln5
,k0
gj1PjWjgj/gj,j1,2,...11
j1n
经过熵值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如下表5-3所示:
33表5-3聚龙合作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权重Table5-3:LanduseefficiencyevaluationindexweightsinJulongCooperativeZone目标层准则层权重指标层X1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社会效益0.3044经济效益0.3061生态效益0.3986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权重0.05820.09670.15750.10890.12390.06490.05970.05300.08850.08530.05300.05045.2.2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模型
境外合作区的建设,特别是农业合作区的建设,集合了生态、经济、社会等多种作用,土地综合评价模型可以一定程度的反映合作区内,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在公式中,U为土地利用的效益评价指数,n为指标个数,Q’ij是各项数据标准化的值,Wj为第j个指标的权重。
UQ'ijWj100%
依据熵值法确定的各指标权重,根据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模型,计算相应的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土地利用社会效益和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计算结果如下表5-4所示:
表5-4聚龙合作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结果Table5-4:EvaluationresultsoflandusebenefitsinJulongCooperativeZone年份土地生态效益土地经济效益土地社会效益土地综合效益201520162017201820190.04470.10620.07950.11280.07810.06010.00880.07560.04440.11260.05570.04590.05380.06000.06180.05240.06010.07120.07760.0840n345.3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结果分析5.3.1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结果
图5-12015-2019年聚龙合作区土地利用生态效益Figure5-1:EcologicalbenefitsoflanduseinJulongCooperationZonefrom2015to2019根据2015-2019年间聚龙农业产业合作区生态效益相关指标数据,叠加上生态效益各指标权重,得出聚龙合作区生态效益评价。如图5-1所示,自2015年合作区正式开工建设以来,生态效益自2015年的0.0447,波动上升,在2018年达到峰值0.1128,五年间共上升了0.0334,2019年较合作区始建年份的生态效益评价增幅超过70%。其中,2016年的增长幅度最大,同比上升了130%。期间,2017和2019年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从年际增长幅度看,生态效益的增长呈波动周期为两年“波动—上涨”态势,总体上来说,每个波动周期的波峰和波谷生态效益值均高于上一周期。
合作区内活动频繁,从各指标所占权重可以看出,棕榈覆盖率在生态环境评价中占比最高,达到0.1575%,化肥施用量次之,为0.1089%。因此,造成此种波动的原因是种植生长和化肥施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生态效益一定程度上与化肥投入量成反比。另外,在五年内,合作区人均耕地面积呈连年下降态势,土壤质量和棕榈覆盖率连年提升。虽然人均耕地面积下降,但由于印尼自然环境优越,并且种植园地广人稀,环境承载力还有很大空间。在目前阶段,人均耕地的减少,不但不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和负担,还能一定程度的促进土地质量体高和生态环境的保护。2015年,合作区的棕榈覆盖率为35.2%,截至2019年,合作区的棕榈覆盖率已达41.7%,随着种植园开垦,为利用土地在聚龙合作区的统一协调下合理利用,统筹管理,棕榈覆盖率上升,改善了合作区的生态环境,但矛盾的是,种植棕榈需要大量的化肥以保证棕榈油的出油量。因此,根
35据评价结果,应加大棕榈种植面积,开发清洁肥料,审慎施用化肥,提升种植土壤质量。
5.3.2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结果
图5-22015-2019年聚龙合作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Figure5-2:EconomicbenefitsoflanduseinJulongCooperationZonefrom2015to2019根据2015-2019年间聚龙农业产业合作区经济效益相关指标数据,叠加上经济效益各指标权重,得出聚龙合作区经济效益评价。如图5-2所示,2015年至2019年经济效益从0.0601,上涨至2019年达到峰值0.1126,五年间共上升了0.0525。2019年较合作区始建年份的经济效益评价增幅达到87%,其中,2017年和2019年的同比增长速度较快。
从经济效益曲线变化状态来看,合作区的经济效益呈波动上升趋势,在2016和2018年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经济效益下降的情况,2018年经济效益同比下降了41%,而2016年更是同比下降了85%,跌至了合作区建设以来的经济效益谷底。但是,在每一次下降后,转年便会迎来强势反弹,使总体经济效益涨幅超过降幅,从而在总体上达到合作区总体效益向好发展。
2016年,聚龙合作区棕榈油产量跌至合作区建成以来最低点,与2015年相比减少了约四万吨,主要是因为当年聚龙合作区资金回流严重不足,导致当年没有对棕榈进行施肥,同时当年印尼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棕榈结果量减少较多,因此产量大幅跳水。而2018年,一方面同样受天气干旱影响,另一方面是同年8月26日,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多处出现森林火灾,印尼全境共有138起火点,造成烟霾现象,使得棕榈油减产。聚龙合作区棕榈种植园产值占合作区总收入的约九成,因此,虽然合作区的投入的其他经济指标仍呈小幅上涨,但是合作区经济效益却跌幅很大。根据评价结果,合作区应保
36证每年棕榈的施肥投入,保证棕榈的健康生长,提高棕榈油产量,在保证基础设施投资水平平稳的基础上将投资主要集中在种植园上,以此提高合作区的经济效益。
5.3.3土地利用社会效益结果
图5-32015-2019年聚龙合作区土地利用社会效益
Figure5-3:SocialbenefitsoflanduseinJulongCooperationZone,2015-2019
根据2015-2019年间聚龙农业产业合作区社会效益相关指标数据,叠加上社会效益各指标权重,得出聚龙合作区社会效益评价。如图5-3所示,社会效益自2015年的0.0557,除2016年呈下降趋势以外,其他年份均平稳上升,在2019年达到峰值0.0618,五年间共上升了0.0061,2019年较合作区始建年份的社会效益评价增幅约11%。其中,2017年的增长幅度最大,同比上升了约17%,仅2016年一年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
从社会效益曲线变化态势来看,2015-2019年间,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员工年平均收入提高了600美元,基础设施投资额提高了4000万美元,吸纳员工数增加了900人,说明合作区在建设的同时也重视了社会效益的提升。
吸纳就业员工数是企业服务当地社会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可以迅速提高从业员工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效果立竿见影。在运用熵值法求权重时,社会效益的各项统计指标中吸纳就业员工人数所占权重也较高,符合这一理论。但是,因2016年自然灾害,劳动强度加大,使得就业员工数大幅流失,印尼当地员工人数从7080人缩减至5797人,缩减幅度约18%,对于社会效益的评价起到了不小的副作用。根据评价结果,聚龙合作区土地利用社会效益波动幅度比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小,且总体上平稳上涨。因此,要吸纳更多印尼当地员工,同时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采纳先进的人员管理模式,减少人员流失对合作区社会效益造成的影响,保持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强合作区社会建设。
375.3.4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结果
图5-42015-2019年聚龙合作区土地利用社会效益Figure5-4:SocialbenefitsoflanduseinJulongCooperationZone,2015-2019根据图5-4可以看出,2015-2019年,聚龙合作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反,综合效益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趋势大体接近,总体上呈平稳上升趋势,综合效益五年内,上涨了0.0316,相比2015年约上涨了60%。可以看出,无论是短期内的经济效益跳水还是生态效益滑坡,合作区的综合效益评价结果并没有因此呈大幅下降趋势,可以推断,合作区的经营建设模式是较为合理有效的。
合作区的社会效益与同时期的其他效益相比稳定性最高,说明聚龙企业充分重视合作区建设过程中服务当地社会,将获取经济利益和提高当地民众生活水平相结合,把企业“拿走什么”和为当地“带来什么”相结合,而不是一味地进行掠夺性经济活动。另外,合作区的经济效益波动范围相对较大,缺乏稳定性。聚龙集团应有针对性的降低合作区波动幅度,从而减少合作区建设发展风险,使园区不断向好发展,综合效益稳步提升。
5.4聚龙合作区今后发展讨论
5.4.1制定科学土地利用规划,平衡多重效益
相比中国国内的寸土寸金,印尼的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很大,而且价格相对低廉,但是,对于中国投资企业来说,获取国外土地本身就是一个相当不易的过程。在聚龙合作区投入资本构成里,征收土地、利用土地方面投入的资本基本相当于建筑、机械和设备
38购入、运输、设备家具日常修理和维护、配套基础设施等之和,土地投入约占比总投资资产的一半。
农业型合作区耕地获取难度大、需求量高,虽然聚龙合作区当前有一定的闲置耕地作为后备力量,但同样需要重视土地利用的科学规划。合作区需要借鉴其他农业型合作区成功经验,借鉴国际其他有实力的棕榈油企业的种植园规划方式,以提高棕榈油产油量为核心,以土地集约利用为原则,以平横好好农业合作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生态效益为重点,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完善土地利用机制,充分发挥土地产能,创新土地使用模式。合作区也应在满足当下利益的基础之上,充分考虑到合作区未来30年的长远发展规划,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搞竭泽而渔的经济发展模式,未来把合作区打造成经济繁荣,环境友好,社会稳定的示范型合作区。
5.4.2重视农户博弈角色,建立征地合作补偿机制
亚洲、非洲等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是中国在海外投资建设海外园区的主要目的地,而此类地区土地政策往往纷繁复杂,政府对土地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当地农民往往拥有实际决策权。
因此,企业在征地过程中应把当地农户作为首要博弈方,充分重视好、发挥好当地农户的作用,农业型合作区可以借鉴聚龙合作区征地方式和“合作种植模式”,也可以优先通过合作种植来试探市场状况和农户意愿,同当地农户共负盈亏,为失地农民未来的经济来源做好保障,建立合理的征地合作补偿机制,解决农民后顾之忧,让土地所有者甘愿出让土地。
5.4.3充分利用当地人才,增强东道国人民认同感
投资企业在面临诸如征用土地、行政许可等纷繁复杂问题时,应聘请当地律师、顾问等专业人员,协助完成系列手续、起草合同,从而避免矛盾和纠纷。通过多元文化交融决策,增强当地民众的参与感、认同感,使其参与到园区管理中来,培养主人意识。
企业若想在投资当地站稳脚跟,获得东道国人民的支持,增强当地人民对企业的认同感是一条捷径。投资企业可效仿聚龙合作区的“1:1:1”人员管理模式,即聘请当地具有资质的资深经理人担任“总经理”,负责种植园的经营运作;由国内外派管理人员担任“董事”,负责综合管理与协调;由通晓中印尼两国语言且具备专业水准的华裔员工担任“翻译”,辅助决策与沟通。按照中国籍、外籍、海外华侨1:1:1的比例配置干部,充分发挥华人、华侨作用,把华人、华侨作为与当地人民沟通的桥梁。
5.4.4搭建投资沟通合作平台,营造企业良好形象
39中国企业在投资前应充分调研论证,尽可能的获取当地的法律政策、经济结构、区位条件、基础设施、风俗习惯、市场状况等信息。依据前期调研结果准确定位主导产业与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的充分发挥好海外园区的区位优势,避免盲目投资和从众心理。
为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产出效益,中国企业应联合起来“报团取暖”,相互协调搭建海外投资沟通平台。建立企业间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分工合作模式,形成产业集群,发挥集聚效应。
农业型合作区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具有天然的“扶贫”效应,投资企业应利用好这一特点,消除“中国威胁论”和“新殖民主义”等负面舆论,充分带动当地农民劳动积极性,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同时对外投资企业应注重产品质量、诚信经营,兼顾经济、生态、社会效益。避免与当地企业恶性竞争,为其他企业贯彻“一带一路”倡议树立榜样、做出示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40第六章研究结论与讨论6.1研究结论
本文对合作区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意义,合作区建设中突出的土地征地问题以及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作出了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并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中国与印尼具有良好的投资往来关系,印尼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国企业在印尼投资建设境外合作区,不是对当地的资源掠夺,而是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本和完善的管理经验,真正的促进了东道国经济和民生水平的提高。
第二,对于聚龙农业产业合作区来说,虽然投资合作区面临着耗资高、回流慢,基础设施薄弱,土地征用难度大和一定的排华情绪,但是在印尼建设合作区,不仅可以利用当地自然资源,还可以获得诸如税费减免政策、劳动力价格低廉等特殊优势,总体上说合作区的发展前景仍非常广阔,特别是对于聚龙合作区这种起步相对较早,先以建设棕榈种植园的方式渗透东道国,当时机相对成熟后再着手建设完整的合作区,一定程度减少了盲目投资的风险。农业型合作区可以效仿此种投资方式,先以种植园为投资试点,逐渐扩大投资空间,因势利导建设合作区。
第三,在印尼当地农户和聚龙集团的征地博弈方面,因为聚龙合作区开出的条件足够优厚,同时也采取了和农户共同种植的方法,对失地农民建立较为完善的保障。本文经过对二者行为的博弈分析,得出了聚龙集团竭力征用土地和农户愿意出售自己土地会使双方利益最大化的结论。虽然当前印尼暂时不再新批棕榈种植园土地,但是,博弈结果对于聚龙合作区日后在开拓其他国家市场,或其他企业投资别国建设农业型合作区需要大量东道国土地时,可借鉴此方法,提高双方利益获取可能性,与当地农户或政府展开利益博弈,使土地征用更加有理论和依据,引导各方选择正确的博弈策略,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征地和决策难度。
第四,通过对合作区的土地利用效益分析,可以看出,总体上合作区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自建设开始,均呈正向发展的态势,但也存在较大波动,特别是经济、生态效益波动比较高。合作区的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得分总体较低,说明合作区未来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空间,需在抵御风险,提高棕榈覆盖率和出油量方面加大投入,予以充分重视。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合作区当今发展状况,并且计算出各项指标在评价过程中所占的权重指标及其分别对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影响,可以一定程度上发现聚龙合作区日后发展建设的着力方向,同时还可以为其他农业型合作区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可以减少各要素投入不当引起的效益水平下降。
6.2论文的不足之处
41由于境外合作区的研究体系还不是很成熟,聚龙合作区建设时间较短和本人经验及分析问题能力的欠缺,论文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一,征地博弈考虑的因素不够完整全面,由于合作区位于印尼,仅能通过间接的方式了解印尼当地的相关政策和习惯,虽然通过多种渠道尽可能的获取印尼土地审批过程中环节,但是仍然可能考虑的不够周到全面。
第二,在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中,由于境外合作区的统计数据有限,并且时间链较短,不能全方位的覆盖合作区,用于评价合作区土地利用效益的相关指标有待完善。
希望今后能建立和聚龙合作区的长效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合作区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分享合作区建设的优秀成果。进一步的完善研究资料,使分析更加具有全面性和科学价值,丰富境外自由经济区理论。
42参考文献[1]陈晓川.实施“走出去”战略,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J].现代商业,2012(20):81-82.[2]Alves,A.C.ChineseEconomicandTradeCooperationZonesinAfrica:TheCaseofMauritius.SouthAfricaInstituteofInternationalAffairs.OccasionalPaper,2011[3]陈晓川.实施“走出去”战略,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J].现代商业,2012(20):81-82.[4]潘峰.“一带一路”建设中境外产业园区共建模式选择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9.[5]刘晨,葛顺奇.中国境外合作区建设与东道国经济发展:非洲的实践[J].国际经济评论,2019(03):73-100+6.[6]丁悦.我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高质量发展对策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19(04):99-105.[7]肖雯.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4.[8]乔慧娟.论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风险防范问题——以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为视角[J].商业时代,2014,(15):19-21.[9]路红艳.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的经验启示[J].对外经贸,2013(10):7-10.[10]孟广文,隋娜娜,王雪.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建设与发展[J].热带地理,2017,37(02):246-257.[11]DouglasZhihuaZeng.GlobalExperienceswithSpecialEconomicZonesFocousonChinaandAfrica[D].SocialScienceElectronicPublishing,2016[12]陈铭,姚争孟,章庭榕,黄海,张士军.“一带一路”境外经贸合作区合作模式创新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28):168-169.[13]王梦倩.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的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8.[14]吴嘉纯.境外经贸合作区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的影响[D].浙江工商大学,2017.[15]董琪.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与发展研究[D].江苏大学,2009.[16]SHYNGGALIYEVAGALIYA.“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哈经贸关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17]郭晓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现状与前瞻[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19):36-43.[18]邹昊飞,段京新.境外合作区传递中国投资新理念[J].中国投资,2015(07):33-37.[19]孙荫环.建设海外产业园区助力“一带一路”落地[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6.3.[20]郝旭,刘健.“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外产业园区开发运营模式[J].水运工程,2016.10.[21]LewisWA.“EconomicDevelopmentwithUnlimitedSuppliesofLabor,”TheManchesterSchool,1954,22(2):139–191.[22]孙荫环.建设海外产业园区助力“一带一路”落地[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6.3.[23]徐滇庆,耿健.创建海外工业园中国企业的跨海新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4.12.[24]徐叇宇.CAFTA合作框架下中国与印尼的贸易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102.6.[25]Buckley,A.R.Cross,X.Liu.ThedeterminantsofChineseoutwardforeigndirectinvestment.[J]Journalof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2007.38.499-518[26]ChinesebusinessmenurgeestablishmentofChinadeskinIndonesia.[N]JakartaPost,19December2014.[27]关利欣,张蕙,洪俊杰.新加坡海外工业园区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贸易,2012.10.[28]姚玮洁,梁文婷.中国海外园区的生存实践[J].齐鲁周刊,2015.1.[29]彭泳.2000年以来中国与印尼经贸合作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6.6.[30]孟广文,王春智,杜明明,王继光,赵钏,鲁笑男,王红梅.尼日利亚奥贡广东自贸区发展历程与产业聚集研究[J].地理科学,2018,38(05):727-736.[31]孟广文,杜明明,赵钏,王继光,于淙阳,马祥雪,张宁月.中国海外园区越南龙江工业园投资效益与启示43[J].经济地理,2019,39(06):16-25.[32]曹迎莹.“一带一路”战略下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研究[D].温州大学,2016.[33]王春智.中希中远比雷埃夫斯港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8.[34]赵钏.中白工业园发展模式及产业集聚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9.[35]杜明明.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区位与产业竞争力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9.[36]王继光.中俄现代农业产业合作区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9.[37]方旖旎.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境外农业投资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5,36(10):53-59+111.[38]郭百红.“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境外农业经济合作与利益共享机制[J].改革与战略,2019,35(05):63-71.[39]王琦,远铜,何君等.农业“走出去”与境外农业园区建设[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02):193-198.[40]杨慧军.设立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是推进企业走出去的一项重要举措[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02):14-15.[41]杨学犟.建设境外农业合作区深化农业国际产能合作[N].中国经济时报.2016[42]]梁娟.跨境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实践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6.[43]夏海龙,闫晓明.关于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垦,2013(11):42-45.[44]秦路,高春玲.中国境外农业试验示范合作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J].世界农业,2008(05):10-12+31.[45]]MeirongY,GuoqingL,MinW.ModernAgriculturalPark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inPlanningPerspective[C]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DigitalManufacturing&Automation.IEEE,2013.[46]贾焰,王先忠,耿建忠等.建设境外农业合作开发区研究[J].世界农业,2016(01):209-214.[47]YangP,JiM,HaoJ.Designanddemonstrationofmodernagriculturalparkwithlandefficientutilizationascore[J].TransactionsoftheChineseSocietyofAgriculturalEngineering,2015,31(9):281-287.[48]张蕾.境外合作区案例之二:农业生产型印尼农业产业区:产业链的整合者[J].中国投资,2015(07):44-46.[49]罗小洪,符海明,符鹤琴.印度尼西亚矿业投资环境[J].矿产勘查,2010.1.[50]吴崇伯.“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东盟产能合作研究[J].南洋问题研究,2016.3.[51]张中元.中国与印尼的农业产能合作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17(04):86-92.[52]马博.“一带一路”与印尼“全球海洋支点”的战略对接研究[J].国际展望,2015.11.[53]张洁.中国与印尼的战略对接与挑战[J].当代世界,2015.8.[54]王华.中国对印尼能源投资的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3.[55]郑国富.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双边经贸合作关系论析[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5.6.[56]张天桂.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贸易与环境问题分析[J].亚太经济,2011.9.[57]Engardio,P.“SoMuchfortheCheap‘ChinaPrice’”.Anewstudysaysrisingmainlandwagesandhighershippingcosts,amongotherthings,makeMexicoabetterchoiceformanufacturing.BusinessWeek,June4,2009.[58]谭璟婧.“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印尼的直接投资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7.[59]廖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中国企业投资印尼研究[J].亚太经济,2018(01):126-132+148.[60]况甜甜.RCEP背景下中国企业投资印尼的前景研究[D].广西大学,2017.[61]沈铭辉,张中元.“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产能合作——以中国—印尼合作为例[J].国际经济合作,2017(03):4-11.[62]叶中坚.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发展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13.[63]赵国华,陈岩.“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印尼直接投资的策略和展望[J].对外经贸实44务,2018(10):81-84.[64]王楚楚.中资企业在印度尼西亚直接投资的政治风险研究[D].华侨大学,2017.[65]郑彩霞.中国钢铁企业投资印尼市场的前景、风险及对策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7.[66]王雨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的中国—印尼产能合作[D].广西大学,2017.[67]卓丽洪,贺俊,黄阳华.“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外产能合作新格局研究[J].东岳论丛,2015,36(10):175-179.[68]PeterGammeltoft.ChineseforeignDirectInvestmentinIndonesia.[D]Jakarta.[69]UniversityofIndonesia.2011.11[70]李晓东,范志明,朱晓明,黄远辉,全志成.加强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建设对策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2(04):35-38.[71]叶中坚.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发展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13.[72]雷震,邢祖礼.农村土地征用中的价格博弈分析[J].财经科学,2006(08):97-103.[73]柯小兵,何高潮.从三层博弈关系看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基于某大学城征地案例的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6(03):14-18.[74]谭术魁.农民失地及其附属权利的丧失[J].财经科学,2006(01):88-92.[75]谢艳,秦启文,王勇.征地补偿模式的经济学分析——基于不完全信息下的议价模型[J].中国土地科学,2008(10):12-16.[76]韩璐,鲍海君,邓思琪,曾新.征地冲突中多元利益主体决策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与实证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8,45(12):131-136.[77]孙裔煜.基于纳什谈判理论和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土地征收利益分配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8,57(19):39-42.[78]洪开荣,孙丹.农村征地冲突的RDEU鹰鸽博弈均衡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3(05):95-104.[79]赵茜宇,王义发,张占录.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视角的农村土地征收治理路径优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02):29-34.[80]章敏.农村征地拆迁中的利益博弈[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4.[81]钟蔚.城市化进程中征地利益博弈的冲突行为分析与公共治理思路[J].现代经济探讨,2013(04):28-31.[82]MorgensternO,VonNeumannJ.Theoryofgamesandeconomicbehavior[M].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53.[83]NashJF.EquilibriumPointsinn-PersonGames[J].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1950,36(1):48-49.[84]L.S.Shapley.Valuesofnon-atomicgames[J].TheHebrewUniversityofJerusalem,1968(5):211-212.[85]SeltenR.Evolutionarystablestrategiesinextensiveteo-persongames[J].MathematicalSocialSciences,1983,5(3):269-363.[86]HarsanyiJ.GameswithincompleteinformationplayedbyBayesianplayers.ManagementScience,1967-68,14:159-182,320-334.[87]Hymer,S.H.(1960).TheInternationalOperationsofNationalFirms:AStudyofDirectForeignInvestmentfM].PhDDissertation.TheMITPress,1976.Cambridge,Mass.[88]Kindleberger,C.P..AmericanBusinessAboard:SixLecturesonDirectInvestment[M],Cambridge,Massachusetts:MITPress,1969[89]郑鸿.征地补偿安置讨价还价博弈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2.[90]]逄增辉.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与演变[J].经济评论,2004(01):119-124.45[91]彭继民.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J].经济研究参考,2003(65):35-43.[92]VernonR.Internationalinvestmentandinternationaltradeintheproductcycle[J].InternationalExecutive,1966,8(4):16-16.[93]Buckley,peterJ,andMarkCasson.TheFutureoftheMultinaionalEneterprise[M].NewYork:Holmes&Meier.1976[94]KojimaK.APacificfreetradearea[J].Intereconomics,1968,3(3):75-79.[95]JohnH.Dunning.Trade,LocationofEconomicActivityandtheMNE:ASearchforanEclecticApproach[J].[96]高薇.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吉林大学,2011.[97]孟广文.建立中国自由贸易区的政治地理学理论基础及模式选择[J].地理科学,2015,35(01):19-29.[98]孟广文,王洪玲,杨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演化动力机制[J].地理学报,2015,70(10):1552-1565.[99]中国商务部商务数据中心,中国对外投资发展报告[DB/OL]http://data.mofcom.gov.cn/tzhz/fordirinvest.shtml[100]华晓红,杨立强,郑学党.建设中华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条件与效应研究[J].理论学刊,2014(02):46-50+129.[101]蓝蓝(PhontepCharunda).后危机时代中国FDI对泰国经济增长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7.[102]邱爱秒.“一带一路”下的棕榈油全产业链发展探索实践[C].中国粮油学会.2016环渤海粮油产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16:14-14.[103]况甜甜.RCEP背景下中国企业投资印尼的前景研究[D].广西大学,2017.[104]印度尼西亚经济与商业环境风险分析报告[J].国际融资,2018(03):65-68.[105]乔慧娟.论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风险防范问题——以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为视角[J].商业时代,2014(15):19-21.[106]天津聚龙嘉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深耕印尼构建境外经贸合作[DB/OL]http://www-main.tjftz.gov.cn/bsq3/system/2018/07/16/010093846.shtml[107]单勇起,张宇.“一带一路”之投资印度尼西亚:土地征用工作实践与探索[J].中国矿业,2015,24(S1):51-54.[108]郑仁良.印尼土地改革与农村土地制度[J].东南亚研究,1988(03):34-37.[109]王正立.印度尼西亚土地征用制度研究[J].国土资源情报,2012(07):29-32.[110]卫春江,张少楠.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利益主体的进化博弈分析[J].经济经纬,2017,34(02):49-55.[111]张正.哈尔滨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112]王晓红.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113]朱艳莉.重庆市南川区土地利用变化及效益分析研究[D].西南大学,2009.[114]王缓.粮食主产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D].郑州大学,2018.[115]张昕.重庆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4.[116]陈爱珠,郭荣发,陈士银,周飞.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以佛山市为例[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8(08):40-41.46致谢本科四年、硕士三年,时至今日我还真切的记得刚踏入校门的时的兴奋和喜悦,弹指一挥间,时光飞逝。原本稚气未脱的脸上,有了一丝丝成长的痕迹,在硕士的三年学习时光里,我经历了失败的挫折,也收获满满,感触良多。
首先感谢的是我的导师孟广文老师,孟老师老师对待学术认真严谨,一丝不苟,您常说:做人要单纯一点,做学术更要单纯。我想,正是心无旁骛搞学术,孟老师才有如此深厚的人格魅力。三年间,在孟老师带的教导下,我们开拓了眼界,增长了学问,得到了难得的参加学术会议向国内外知名学者学习请教的机会。在工作上,孟老师以身作则,细心耐心的教给我们许多工作技巧,培养我们的科研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孟老师平易近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帮助学生遇到的困难,让我在团队中感受到家般温暖,在我的心里您既是老师又是长辈,在我人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感谢您三年来对我的关心和照顾,真诚的感谢!
其次要感谢聚龙集团邱爱秒总监,从三年前我唐突登门,到今日跟您建立了较为紧密的沟通联系,您都不厌其烦的为我们介绍合作区的情况,解答疑问。客观上说,为我们提供咨询和帮助本不是您的本职工作,我们也并不能直接为聚龙集团带来直接效益,但是,您仍然为我们,特别是为我提供了巨大帮助,让我们获取了合作区珍贵的统计数据和多项一手资料。语言太苍白,很难表达我对您的感激,希望您今后事业顺利,聚龙集团蒸蒸日上!
感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的所有老师,感谢老师们的帮助,感谢老师们的指导。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们为我们上课的样子,时而严厉,时而温和,亦师亦友。
感谢我可爱的同学们,回忆这三年的点滴发现,跟你们在一起永远都是开心的,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和理解,谢谢你们默契的工作配合,感谢你们时而急躁的缺点,三年中,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成长。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是你们默默无闻的支持着我的求学之路,谢谢你们对我生活中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谢谢你们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努力奋进,只争朝夕,不服韶华!
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