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与管理 克扣、拖欠财政供给人员工资现象 的成因及法律对策 蒋庆斌殷平安 (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南昌 33001 5) 摘要:对于克扣、拖欠财政供给人员工资的现象人们关注的较少,但这一问题应尽快予以解决。本文分析 这种现象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对策,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财政供给;成因;法律对策 当前,对于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的探讨比较 多。但由地方政府财政负担的工作人员的工资也常常被克 在当前全国各地都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大背景下,处于落 后地位的地区的领导也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他们纷纷在 完善地方的基础设施上下工夫,但由于县乡经济不发达, 扣和拖欠,尤其是在县乡一级财政负担的人员中。与农民 工的情况相比,它受到的关注要小得多。他们的境况也应 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财力都还不足以做这些事情。眼下全 国各地都在减轻农民负担,整个大的形势也使他们往往不 敢或没有途径向农民伸手,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把目标锁定 在县乡财政供给人员。而且克扣拖欠这些人的工资还有一 个明显的“好处”,增加农民负担往往会导致农民的强烈 反对,比如大规模的农民越级上访、暴力冲突等,但是 财政供给人员由于“饭碗”掌握在政府手中,很少会做 出让政府“头疼”的事来。他们通常只是敢怒不敢言。 如果说把这些钱拿去投资于当地的基础设施和工程的话, 受到关切,因为它同样会导致矛盾,处理不好也会影响社 会秩序的安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 体制和法律体制的完善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探究这一现 象的根源,寻求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有一定实践和理论意 义的。 一、克扣和拖欠县乡财政供给人员工资的原因 1.财政困难。改革开放进行了20多年,我国的经济 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东、 中、西部形成了三个很明显的经济发展区域,相互之间的 多少还有点实际意义。但最糟糕的就是一些地方政府领导 把这些钱用在所谓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上, 经济发达程度有很大的差别,这就导致彼此之间财政实力 的差别。进而,不但有同样职位的收入在不同地区之间存 在很大差别的现象的出现,最主要的是导致一些地区,尤 其是在中西部的县乡,克扣、拖欠财政供给人员的工资。 前几年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拖欠乡镇教师工资的事件就是 典型的代表。但除了乡镇教师这一群体外还有在县一级的 各局、委、办的工作人员,以及乡镇一级由县乡财政负担的 各种行政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一些中西部县市,地方 财政的实力很弱,由于当地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渠道狭窄, 所以人们往往想尽各种办法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结果是财 政供给人员非正常增长,但当地财政收入并未相应成比例 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如原安徽省副省长王怀中在担任阜阳 市委书记时,为了把阜阳机场建成“国际大机场”投资 了3.2亿元,阜阳所有的财政供给人员都被摊派了数百 元。如今这里早已成了野鸟的乐园。 3.一些政府、部门将工资与一些非本职工作的任务挂 钩。这一点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大张旗鼓 开展的招商引资活动。各地为了发展经济采取一定的招商 引资的措施本无可非议,但关键是有的地方搞的是“全民 招商”,就是所有的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包括干部和一 般人员,每个人头上都被定了任务,如果完不成就将被扣 掉若干工资。还有的单位将一些创收工作(并不是本职工 作)也与工资挂钩,如若完不成自己的创收任务也将被扣 掉若干工资。还有的是与其它的事情联系的,比如湖南嘉 禾野蛮拆迁实行的就是“株连”制,要求国家工作人员 做好拆迁亲属的工作,否则就停止工作,停发工资,弄 得夫妻离婚、亲人不敢相认,引起群众强烈不满。 增长,长期发展下去,财政的负担越来越大,有赤字的赤字 更大,没赤字的时间一长也被拖出来赤字,最终,出现克扣 拖欠工资现象也就是合乎逻辑的了。当然,导致县乡收、支 变化的原因很多,但在这里我只谈及财政供给人员的非正 常增长这一原因。 2.地方政府领导出于各种原因兴建各种工程和设施。 46经济理论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各种各样的强制捐款。为了支持国家的各项事业发 展和帮助困难群体、个人,献出自己的一分爱心本来是一 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眼下的一些捐助已经失去了自愿 原则而变成了强制捐助——直接从工资里扣除。比如我以 前工作时,几乎每年都要“捐助”一、二百元。虽然 数额都不是很大,但名目比较多,虽然捐助的说法很好 听,但是没一个是通过自愿捐助的形式达成的。 5.一些领导将克扣、拖欠工资作为打击报复的工具。 一些单位的领导个人主义严重,热衷于玩弄权术,往往通 过种种冠冕堂皇的理由随意克扣或者拖欠曾经得罪过自己 或者自己不喜欢的下属的工资。虽然说受到伤害一方的工 资是由财政拨付,任何人都没权力截留,但由于单位领导 处于强势而被侵害一方处于劣势,往往只好忍气吞声下 去,因为反抗只会招来更严重的报复。这样往往会让一些 领导更加有恃无恐。 二,解决克扣,拖欠财政供给人员工资问题的法律 对策 1.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法 制体系,尤其要构建人事编制管理的法律保障体系。长期以 来我国的编制管理主要都靠行政机关自行进行的。当需要 设立机构和增加人员时,只要上级行政机关批准就可以了, 这样会造成人员编制掌握在行政机构手中,标准不统一,国 家在宏观上无法控制,结果是机构、人员不断增多。近些年 我国的行政和事业单位及其人员长期存在的精简——膨 胀——再精简——再膨胀的问题,通过机关事业单位的 改革和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得到一定的控制。但要从根本 上消除这一怪圈,我们认为要从法律的途径来进行。特 别是要制定编制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使国家机关事 业单位的编制管理有章可循,并且使机构改革与编制管理 有机结合起来。各类人事制度在机构及编制管理改革方面 才能向着科学、精简、合理、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从根本上 解决机构的增设、编制的扩大、队伍的不断增加等种种弊 端。编制立法是许多发达国家编制管理的主要依据。“二战” 以后,各个发达国家都加强了编制立法,出现了成文化、专 门化趋势。他们在编制立法中的原则、规定等以及他们对人 员的控制和预测、考核、升降、工资管理方面都有许多值得 借鉴的地方。 2.明确政府职能,建立县乡公共财政框架。应该通 过立法的方式明确政府的职能范围。政府职能的本质是完 成必须由政府承担的社会公共事务。这项职能主要包括: (1)组织公共物品生产的职能。(2)保护自然资源和 发展教育的职能。(3)提供社会保障的职能。除此之外 政府不应直接参与可以由市场解决的经济建设活动;要同 经营与管理 时明确各个职位的相应职责,使各种非本职工作和工资的 联系没有存在的制度基础。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 要,必须要建立起公共财政框架体系,而且要用法律的形 式将其固定下来。任何人不得任意改变,避免工作中的随 意性和长官意志。在公共财政框架下,县乡政府的投资资 金必须优先确保公共财政的支出,要坚持先保吃饭后搞建 设的原则。我们应该看到,一些建设往往并没有取得好的 效果甚至是极其恶劣的后果,事实上是吃饭问题没有保, 而建设又没有搞好,同时又给经济秩序带来严重的混乱局 面。另外,要在法律或法规上建立定期审计制度。既要 审计干部经济问题、廉洁从政问题,又要审计政绩情况。 提拔、调动之前、继续任现职之后,都要进行审计,从 而让做秀的投机钻营者得不到好处,受到惩罚,从而遏止 住一些领导的“政绩”行为。 3.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劳动法》等相关 法律法规,增强领导和被侵害人员的法律意识以及被侵害 人员的维权能力。克扣、拖欠财政供给人员工资现象的双 方当事人都有着比农民工高得多的综合素质,但综合素质 高并不代表着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就必然要高。因此,加 强《公务员法》、《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 贯彻也显得尤为重要。领导干部也应该转变观念,端正态 度,抛弃狭隘、落伍、以个人为中心的传统权力观。 总之,要遏止并消除这一现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 完成的,必须采取多种途径,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以 最终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切实有效地维护县乡财政供给人 员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陈靖.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的成因及法律对策[J】. 经济师,2005(1):66 [2】籍吉生.县乡财政困难:分析与对策[J].中国审计, 2_004(8):51 [5】刘文宇.“激进式”:落后地区制度变迁的必然选择 [J].2_004(4):29 作者简介: 1.蒋庆斌,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劳动经济学专 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 2.殷平安,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劳动经济学 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 经济理论研究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