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委:席加晶 王相凤 使用人: 时间: 教材简析:本课以水为载体探究比较液体多少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使用量筒,体验到借助仪器测量比用感官判断更准确。 教学目标: 1、能设计与众不同的方案验证自己的观点,认识量筒,学会使用量筒。 2、通过测量,知道如何比较液体的多少,知道使用量筒测量比用感官观察更准确,从而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体验测量的科学方法和准确性。 3、使学生乐于探究,在探究中受到科学启蒙教育,增强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不同的方案探究哪杯水多;学会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 难点:正确使用量筒测量水的多少。 资料引用: 精品教案及教参 教具学具的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各种杯子、尺子、水、胶头滴管、量筒、各种饮料等,以及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说说你在家都做哪些家务活。多让学生说说,及时给予评价激励。 2、提出问题 大家都是爱劳动、孝顺父母的好孩子。老师邻居家的小明也是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他每天早晨都早早地起床为爸爸、妈妈和自己冲杯奶。这天早晨,他冲了这样的三杯奶。(出示课件:三杯牛奶,三个杯子相同,而其中的奶量不同。) 二次备课 1 大家猜猜看小明会把哪杯奶给爸爸,哪杯奶给妈妈,哪杯奶给自己呢? 鼓励学生多说出几种方案,并说出这样分的理由。 出示课件:我这里有三杯水,你能猜出来哪杯水多,哪杯水少吗?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研究 “哪杯水多,哪杯水少”的问题。(板书:8、哪杯水多)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想办法比较哪杯水多。 (1)猜想假设 首先对三杯水的多少进行猜想,并说出猜想依据,学会有根据的猜想。 (2)设计方案 学生组内充分讨论交流,设计出合理的方案来验证猜想。比如:把以上三杯水倒入三只相同的杯子,比较水位的高低;用称重的方法等。 (3)实验探究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方案,选择相应的器材进行试验。教师强调安全,指导实验。 (4)展示交流成果 选派代表上台汇报实验结果。重点说出实验的过程、用什么方法比较的。然后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总结并板书:杯子相同,水位高的水就多;水位相同,杯子粗的水就多。 2、认识量筒及其使用方法 (1)观察认识量筒。 看来要判断哪杯水多哪杯水少,可以用很多方法,不过,要想准确的知道一杯水到底有多少,就要进行准确的测量。刚
2
才看到有的小组用了这个特别的仪器(教师顺手拿起学生用过的量筒),大家知道它叫什么?(板书:量筒) 学生小组内观察交流,认识量筒的构造,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出示资料卡):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一般用“毫升”作单位,用“ml”表示。(齐读强化,然后板书:毫升 ml) (2)量筒的使用。 出示课件:量筒内倒上水的样子。请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看你有什么发现?应该怎样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数? 学生观察后,组织他们交流,再出示课件,展示正确的读数方法。(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的最低处相平) 师生共同总结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 ※拿到量筒后首先要看一下量筒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测量液体时,首先要把量筒放在一个平面上,放平稳;然后再把杯子里的水口对口地倒进量筒里,不要把水洒在外面;当量筒里的水面静止后开始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最低处相平。(让学生读读记记) (3)测量前面三杯水的多少,掌握正确使用量筒的方法。 小组内测量交流结果,反馈正确的使用方法,说出哪杯水最多。 三、巩固应用、拓展创新 1、估测液体的体积。 学生小组内先量出10毫升、20毫升的水感知它们的多少,再估一估一杯牛奶、一瓶可乐等的多少。 全班交流,及时评价。 2、认识其他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还知道哪些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然后教师补充有关资料。 四、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总结:说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延伸:请同学们课后研究研究,自己也做一个量筒,用它来测一测自己买的饮料够不够数,自己喝的一杯水到底有
3
多少。 板书设计: 8、哪杯水多 杯子相同,水位高的水就多。 水位相同,杯子粗的水就多。 量筒 毫升 ml 练习设计: (一)基础运用 ★画龙点睛 1、测量液体的体积要用 量筒 作测量工具,测量结果一般 用毫升作单位记录,毫升用字母表示为ml 。 2、测量液体体积读数的时侯,视线要与液面的凹陷处 相平 。 ★小法官 3、量筒不能加热,也不能装热溶液,以免炸裂。 ( √ ) 4、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比感官更准确、更有效。 ( √ ) ★取出珍宝 5、量筒是测量液体( C )的工具。 A. 温度高低 B. 冷热程度 C. 体积大小 6、一瓶可乐的体积大约是( C )毫升。 A. 10 B. 50 C. 500 (二)科学与生活 课下调查:可乐、酸奶、啤酒、矿泉水、橙汁、酱油一瓶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4
最佳问题解决方案: 教学反思: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