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OFGUIZHOUUNIVERSITY(SocialSciences)Vol.38 No.3Mayꎬ2020
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shb.2020.03.13
基于造园古籍谱系的日本园林观念演变探析
何晓静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ꎬ浙江杭州 310000)
摘 要:日本造园体系以中国园林为母体ꎬ这一点不论是从日本最早记载园林场景的«万叶集»ꎬ还是最早的造园古籍«作庭记»都有明确记载ꎮ从11世纪末平安晚期造园古籍«作庭记»出现以来ꎬ直到19世纪江户时代结束ꎬ日本至少有30多种造园书籍被发现ꎬ其代表有写于室町时代的«嵯峨流庭古法秘传之书»«山水并野形图(抄写本)»等ꎮ这些书经由寺院以秘传书形式流传ꎬ有多种不同手抄本流于民间而对后期造园书籍的写作都产生深远影响ꎮ但目前在中国仅«作庭记»一部得到研究并受到较为广泛的认识ꎮ从文化比较的角度而言ꎬ日本造园古籍是中日造园文化交流的产物ꎬ同时也是中日造园比较研究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史料ꎮ从对中国造园史自身研究的角度而言ꎬ有助于认识中国造园文化在域外的传播、影响和发展ꎬ同时对中国本土造园有进一步认识与解释ꎮ本文对现存日本造园古籍的研究从造园古籍的谱系、造园古籍的写作者以及造园古籍的书写体例等方面入手ꎬ呈现日本造园古籍书写的历史背景、书写手法和内涵思想ꎬ以期探寻其与中国造园思想的源流关系ꎮ
关键词:日本造园古籍ꎻ书写ꎻ源流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99(2020)03-0121-07
TheAnalysisontheEvolutionofJapaneseGardenConceptsBased
ontheAncientBookGenealogy
(SchoolofDesignꎬChinaAcademyofArtꎬHangzhouꎬZhejiangꎬChinaꎬ310000)
HEXiaojing
Abstract:TheJapanesegardeningsystemisbasedonChinesegarden.ThisisclearlyrecordedfromtheManyoushuuꎬtheoneof11thcenturyꎬthelateHeianerawhengardeningbookSakuteikiGardeningBookappearedꎬuntiltheendoftheEdoperiodinthe19thcenturyꎬtherewereatleast30kindsofgardeningbooksinJapanꎬanditsrepresentativesꎬwrittenintheMuromachieraꎬwereSagaRyuuteiFalselawsecretsofsecrecyꎬSansuiConfinedShape(Copybook)ꎬetc.Thesebookswerecirculatedintheformofse ̄cretbooksthroughmonasteries.Therearemanydifferentmanuscriptsthatspreadtothefolksandhaveaprofoundimpactonthewrit ̄recognized.FromtheperspectiveofculturalcomparisonꎬtheancientJapanesegardeningistheproductoftheculturalexchangebe ̄tweenChinaandJapanꎬanditisalsothemostdirectandimportanthistoricalmaterialforthecomparativestudyofChineseandJapa ̄theearliestbookofgardeningscenerecordedinJapanꎬortheearliestgardeningbookSakuteikiGardeningBook.Fromtheendofthe
ingofpost ̄productionbooks.HoweverꎬatpresentꎬonlyoneoftheSakuteikiGardeningBookhasbeenstudiedinChinaandwidely
nesegardens.FromtheperspectiveofthestudyofChina’sgardeninghistoryꎬitishelpfultounderstandthespreadꎬinfluenceanddevelopmentofChinesegardeningcultureoutsidetheregionꎬandtofurtherunderstandandexplaintheChinesenativegardening.InthispaperꎬtheresearchontheexistingJapanesegardeningancientbooksbeginswiththegenealogyꎬthewriterꎬandthewritingstylesoftheancientbooksofthegardenꎬpresentingthehistoricalbackgroundꎬwritingtechniquesandconnotationideasoftheancientbooksofJapanesegardeningThustoexploretheoriginandspreadofChina’sgardeningideas.
Keywords:Japanesegardeningancientbooksꎻwritingꎻoriginandspread
收稿日期:2020-03-2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东方设计学理论建构研究”(18ZD19)ꎮ
作者简介:何晓静ꎬ女ꎬ浙江温州人ꎬ博士ꎬ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讲师ꎮ研究方向:设计理论ꎮ
121 一、日本造园古籍的出现
造园书的出现是造园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ꎮ它既是造园经验的总结ꎬ又因流传而影响其时代及特定人群的造园行为ꎮ中国历史上专门讲造园的书籍流传极少ꎬ具有两千多年造园史ꎬ却至晚明才出现了一部«园冶»(1634年)ꎬ其中所述内容仅仅是中国古代造园发展长河中极小的一部分ꎮ而邻邦日本受中国造园的影响ꎬ他们对于造园理论的梳理ꎬ不但保留了较«园冶»年代更久的造园书«作庭记»ꎬ而且在此之后到17世纪江户时代ꎬ专门的造园书籍更是层出不穷ꎮ江户时代以前的造园古籍ꎬ有«作庭记»«童子口传书»«山水并野形图»«嵯峨流庭古法秘传之书»4本ꎮ江户时代中期以后ꎬ创作出了更多抄写本ꎬ如«山水可致抄»«相阿弥筑山山水造庭传»«筑山山水传»«筑山庭造传»«庭坪筑形传»«筑山染指录»等书ꎬ这些书不仅传抄前代造园方法和观念ꎬ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新的造园主张ꎬ这些书籍集中出现在11—17世纪之间ꎮ现有日本帝国图书馆和汉书件名目录(1905)、内阁文库国书分类目录(1961)、大阪府立图书馆藏书目录(1971)、名古屋市蓬左文库古文书、古绘图目录(1976)等各大图书馆的造园古籍藏书目录可供查阅ꎮ
日本对造园古籍进行系统整理始于明治时代ꎬ社会大变革的结果使原来秘传的珍贵书籍流入民间ꎮ
小泽圭次郎的«造园论:国花»(1893)以及«明治庭园记:明治园艺史»(1918)正是基于此ꎬ对从明治时期到昭和初期的庭院历史进行研究并取得较大成果ꎮ他收藏的造园古籍大部分都交由东京都立中央图书馆保管ꎬ一部分由国立国会图书馆保管ꎮ这些古籍都盖有“小泽藏书”或者“小泽醉园火后藏书”的红印ꎮ
但大部分日本造园学家们对造园古籍的研究并没有非常地重视ꎬ仅在园林研究的基础上ꎬ偶有涉及古籍考据ꎮ如外山英策的«室町时代庭园史»(岩波书店)通过分析室町时代的园林ꎬ提出了«作庭记»和«山水并野形图»都是室町时代盗版书的说法ꎮ森蕴和田村刚对«作庭记»中的园林手法进行了研究ꎬ得出作者是橘俊綱这样的定论ꎮ久恒秀治则提出了«作庭记»不是平安时代ꎬ而是镰仓时代之后完成的说法等ꎮ因为ꎬ造园古籍的量少且获取不易ꎬ一部分园林学家对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印刷出版ꎬ如龍居松之助的«近世的庭园»(三笠书房)ꎬ对于江户时代的古籍进行了梳理和概述ꎻ堀口捨己的«日本作庭资料:雄山阁»ꎬ对多本完成年代不详的古籍进行比较研究并使之系统化ꎻ上原敬二出版了一套十册的造园古籍整理与解说ꎬ受到了广泛流传ꎮ
当代日本学者普遍认为与相近领域的日本建筑史研究比较ꎬ园林研究人群极为稀少ꎬ对造园古籍的研究更少之又少ꎮ但近年来也有学者关注到此类问题ꎬ并作了系列的研究ꎬ如三浦彩子和铃木里佳ꎬ他们合著有«作庭书及其实际作用研究»«<嵯峨流庭古法秘传之书>的异本研究»«日本古典作庭书中石组尺寸描述的相关研究»等文章ꎬ开始关注到造园古籍本身的书写体例ꎬ以及不同版本之间的关系ꎬ以得出不同时期造园思想和营造手法的改变ꎮ
中国对日本造园古籍的关注始于20世纪初年ꎮ一批旅日的建筑师们在日本发现«作庭记»ꎬ且深知它对于研究东方园林体系的重要意义ꎬ但因时局形势等各方原因ꎬ对«作庭记»的引进和介绍却一度停滞ꎬ仅童寯先生在其«造园史纲»中论及«作庭记»ꎬ称其“乃东方最早造园文献ꎬ书中分论山、石、池、岛、植栽、建筑、杂以阴阳五行、佛教、兼散步迷信之说”ꎮ国内对日本古典造园理论的研究大多数都是基于自身文化背景对日本现存园林实物所进行的较为直观的、视觉化的ꎬ并依托想象的分析ꎮ
比研究的先河ꎬ除上述专著以外ꎬ他还著有«<作庭记>与<园冶>———中日古代造园专书的比较»«从日本<
2004年东南大学张十庆教授的«<作庭记>注释和研究»开启了从日本造园古籍入手进行中日造园对
作庭记>论中国古代理石艺术»«古代造园的理水艺术与技术———从<作庭记>及其比较看早期造园理水的特色»等文章ꎬ但除此之外ꎬ此类研究便无以为继ꎻ也有部分学者以中国园林为本体对日本园林进行比较研究ꎬ如2003年刘庭风的«中日古典园林比较»ꎬ2004年曹林娣与许金生合著的«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
122何晓静:基于造园古籍谱系的日本园林观念演变探析
较»ꎬ2007年许金生的«日本园林与中国文化»等ꎬ其论述以形式和美学分析为主ꎬ涉及从日本造园古籍内析出园林思想的研究并不多见ꎮ
二、作为秘传的造园古籍之流转
日本造园古籍总结并传播了园林发展过程中在选择地势、方位和造园禁忌等方面的内容ꎬ不仅是那个时期造园方式和手法的总结ꎬ更是园林观念和手法传统的延续ꎮ据统计ꎬ从平安时代到江户时代创作的庭园建造的相关参考书籍共有29类ꎬ现存包含手抄本在内的大约200本书籍[1]ꎮ江户时代之前的造园古籍现有«作庭记»«童子口传书»«山水并野形图»«嵯峨流庭古法秘传之书»4本ꎮ上原敬二对造园古书作了系统的年份上的梳理ꎬ在此作为参照(见表1)ꎮ
表1 日本造园古籍年表
序号123456781011121314151617181920219
年份正应二年(1289)应永二年(1395)文正元年(1466)民应五年(1496)正保三年(1646)宽文十年(1670)延宝八年(1680)元禄七年(1694)享保十八年(1733)享保二十年(1735)元文二年(1737)宽保二年(1742)明和六年(1769)安永八年(1779)宽政二年(1790)宽政四年(1792)宽政十一年(1799)文政十一年(1828)文政十年(1827)宽政九年(1797)宝永元年(1704)
古籍名称
«嵯峨流庭古法秘传之书(抄写本)»
«山水并野形图(抄写本)»«秘本作庭传(抄写本)»«作庭记(抄写本)»
«山水可致抄(抄写本)»(年代造假)
«座敷庭石山水传(抄写本)»«古今茶道全书(第5巻»
«秘书庭之石谱»«庭坪筑形传(抄写本)»
«庭石置样传»«筑山庭造传»«筑山根元书»«余景作庭图»
«童子口传书(抄写本)»(15世纪中期)
«筑山之秘书(抄写本)»«庭山秘传记(抄写本)»
«庭造初段之传»«筑山染指录»«梦窗流治庭»
«石组园生八重垣传»«筑山庭造传后编»
最早可考的造园书为«作庭记»ꎬ写于平安时代ꎬ描写寝殿造园林ꎮ镰仓时代这本书被称作«前栽秘抄»ꎬ江户时代之后才被称作«作庭记»ꎬ实则为一书ꎮ该书内容可以简单归纳为:皇室寝殿庭园建造方法ꎬ池水的挖掘以及相关地形构造方法ꎬ点景石的设计构造等ꎮ从内容上推断ꎬ这本书的编者很可能是藤原赖通的庶子橘俊綱ꎮ在日本20世纪80年代奈良的元成寺和京都府下的净琉璃寺庭园考古遗址中发掘整理时ꎬ发现园中配石结构、沙洲、古桥以及其建造方式都与«作庭记»十分吻合ꎬ也就是说ꎬ«作庭记»在以平泉毛越寺为首的寝殿建造的相关净土式庭园遗迹中ꎬ发挥了重大的作用ꎬ其作用的源头甚至可以追溯到奈良时代前期ꎮ
本由育德财团在昭和十五年(1940)制作成了抄本ꎬ推进了后续的研究ꎬ森蕴、齐藤胜雄、上原敬二、久垣秀
«山水并野形图»是继«作庭记»之后另一部年代古老的庭园技术书ꎮ前田家留传下来的此书的抄写
123治等人对本书进行了通读ꎬ特别是齐藤、上原两人在研究中加入了简单的注释①ꎮ«山水并野形图»与同时期的其他造园书相比更被重视ꎬ它记载的主要内容为书院式府邸庭园ꎬ经由多次传抄而传播ꎬ内容也几经扩充ꎮ原书卷首称:该书基本是参考了中国汉代著名方士(寻求神仙之术的人)东方朔的主张ꎬ但因过多描写禁忌之说ꎬ到后世并没有很普及ꎮ同时期的另一部造园书«童子口传书»ꎬ在内容上主要描述寝殿式庭园ꎬ也包含很多的禁忌说法ꎬ但远没有前者所产生的影响ꎮ
另一部受到«山水并野形图»影响的造园书为«嵯峨流庭古法秘传之书»ꎬ该书建构了系统造园的方法ꎬ并结合绘图说明将地形分割为围棋盘格ꎬ在盘格上标注池、山、岛等位置ꎬ在正对面立上守护石ꎬ左侧是主人岛ꎬ右侧是客人岛ꎬ池中是中岛ꎮ这样一来ꎬ日本传统园林中极具特色的“真行草”②模式就初具模型了ꎮ就算没有池和山ꎬ只有石ꎬ也依然可以参照正格图进行设计ꎮ该书在造景手法上与«作庭记»有很多相似之处ꎬ在树木种植方面又有很多与«山水并野形图»相似ꎮ绘图采用了透视图和文字相接和的方法ꎬ如配有“九字の心石居様の事”“横竪外石の事”“呂律の体”“庭坪地形”和“諸仏影向の蓮台”等图③ꎬ标注有57种庭园点景石的名称和每种设施的位置ꎮ小泽圭次郎称这本书为“以平凡的僧侣之手撰写的书籍”ꎮ江户时期北山援琴所著的«筑山造庭传»中大量引用了«嵯峨流庭古法秘传之书»的内容ꎬ摒除了很大一部分禁忌说法ꎬ并加入盛行一时的造园手法总结而成为江户时期最重要的造园书籍之一ꎮ
从«山水并野形图»到«山水可致抄»ꎬ相隔的200年间没有其他的造园书被发现ꎬ原因有可能是随着茶道的发展ꎬ茶室庭园营建虽然备受重视ꎬ但是这些记载不似之前的造园书籍ꎬ以手抄秘传的造园营造书流传ꎬ而纳入到茶道传承的整体系统中ꎬ以茶道命名ꎬ如«古今茶道全书(第5卷)»«梦窗流治庭»和«茶室庭园听书»等ꎮ后两本书详细记载了茶室庭园建造的尺寸ꎬ细致程度堪比专门的造园书籍ꎬ可作为造茶庭的直接技术参考书籍ꎮ由于茶道兴盛ꎬ江户幕府也设有“茶室庭园建造”和“庭园建造”等官职ꎮ天和三年(1683)到延享三年(1746)期间ꎬ武鉴担任“建造庭园”的官职ꎬ他正是«镰田庭云流岩组»«庭造初段之传»中所谓的“庭云流”的创始人[2]ꎮ
进入江户时代ꎬ从园林书籍发展的数量和质量来看ꎬ远超前代ꎬ较为著名的有北村援琴的«筑山庭造
传»前篇、东睦和尚的«筑山染指录»、秋里籬岛的«筑山庭造传»后篇、«都林泉名胜图»«石组园生八重垣传»、石垣氏的«庭作不审书»ꎬ以及未具名的有«露地听书»«秘本作庭书»«庭石书»«山水平庭图解»«山水图解书»和«筑山山水传»等ꎮ这些书之间也都有着深厚渊源ꎬ如日本学者普遍认为«筑山山水传»是«筑山造庭传»的先驱ꎬ据推测ꎬ该书有可能在享保八年(1723)稍后的时间发行ꎮ«筑山庭造传»的卷首有然后是“山水的建造方式”ꎮ在山水的设计中ꎬ作者首先考虑到地形这一关键因素ꎮ该书前半部分基本上都是从«山水并野形图»«嵯峨流庭古法秘传之书»(庭坪地形图)以及«筑山山水传»等原有的秘籍上整理出的内容ꎬ并说明了实际性的建造方法ꎬ增加了大量有名庭园的素描图和理想的庭园图ꎮ之后ꎬ秋里籬岛接续了北村援琴的方向发展ꎬ使“真行草”的造园方法往更贴近现实的方向发展ꎬ书写了«筑山庭造传后编»ꎬ博得了极高的名声ꎮ
一段序文:这是北村援琴在享保二十年(1735)创作的ꎬ属于江户时代中期的作品ꎮ书的开头首先是目录ꎬ
三、基于古籍谱系的造园手法传承
日本造园古籍的谱系从«作庭记»到«筑山庭造传»ꎬ再到后续相关造园书籍ꎬ可以说完成了一套时间脉络清晰的造园手法记载ꎬ为我们构建出日本园林发展的整体特征ꎮ对造园古籍谱系整体化的梳理ꎬ所总
①1996年度日本建筑学会ꎬ关东支部研究报告集ꎬ平山育男ꎮ
②真行草是指花道、庭园等方面的三种格调形式:“真”为正格或基本型ꎬ“草”为其变化的优雅型ꎬ“行”介于“真”和“草”之间ꎮ
124③所引五图名称作为史料ꎬ在本文中保留古日文的书写方式ꎮ
何晓静:基于造园古籍谱系的日本园林观念演变探析
结形成的特征构成了园林个案研究以及断代理论研究的历史语境ꎮ造园史研究更能以此为基点ꎬ往前推演至没有园林遗存的年代ꎬ通过书籍中语词沉淀的特征ꎬ掌握园林历史发展的趋势ꎮ
奈良时代造园的详细情况现已无从得知ꎬ但是从日本«怀风藻»«万叶集»等古籍中记载的只言片语ꎬ仍能对其营造手法获知一二ꎮ当时的庭园主要是由贵族亲自主导设计的ꎬ由中级官吏或者手工匠人施工ꎮ也有一些庭园是由中国以及韩国匠人建造ꎬ书中记载:外国匠人们依据当时平城京原有的自然地形以及泉水、流水ꎬ运用由朝鲜半岛传来的石造建筑物以及中国风的桥组合造园ꎬ这些元素共同构成池水洼地景观ꎮ关于中国早期的造园观念促使形成日本净土(寝殿造系列)庭园样式的这一观念ꎬ研究者们都能达成共识ꎮ中国造园手法成为古代奈良时期日本庭园的规范ꎬ尤其在择地、方位的选定和禁忌等园林观念给予日本造园以重要的参照ꎮ根据日本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发掘调查表明:奈良时代日本在庭园中运用水、石以及植物等摹仿真山水ꎬ如被中国誉为名山代表的江西庐山以及理水景典范的杭州西湖[3]ꎮ
平安时代前期ꎬ关于造园的记录还是非常少ꎮ在迁京都之前ꎬ京都的庭园里有过利用地下水源的记
载ꎬ但还达不到需要聘请庭园专家进行设计的程度ꎬ因此ꎬ也没有造园古籍的相关记录和流传ꎮ宫廷里的造园活动由画家以及有特殊造园才华的贵族承担ꎮ宫廷画家巨势金冈不仅是神泉苑监ꎬ还指导设计了嵯峨院大泽池中的点景石ꎻ画家百泽川成设计过龙殿大石ꎻ还有画家源融、源高明、藤原良房等都是以绘画具名的庭园设计者ꎮ
到平安时代后期ꎬ贵族生活发生变化ꎬ以专心念佛和庭园设计为最奢侈的兴趣ꎮ此时的生活习惯对于庭园的需求也大大增加ꎬ开始出现了较多的园林记载ꎬ有名的园林建筑包括:藤原赖通设计的高阳院和平等院、实资的小野宫、橘俊綱的伏见山庄、白河上皇的初期鸟羽殿、后白河上皇的法住寺殿、一乘院慧信僧正的净琉璃寺等ꎮ此外ꎬ还有绘阿阇梨延元、皇后宫大夫源师时、德大寺法眼静意、伊势房林贤以及其他很多人的名字都与著名庭园一同被保留下来ꎮ
在这些平安时期的造园古籍中列举园林做法ꎬ常常被称其为“唐人之作”ꎬ“唐人”是当时日本对于中国人的一种整体称谓ꎬ但不仅限于唐朝时期的人ꎬ根据«作庭记»的出现时间ꎬ此时的“唐人”已经是宋时之人了ꎬ但仍可见造园手法受到中国造园的极大影响ꎬ并且在一定意义上ꎬ认为这是值得借鉴的外来优质的造园手法ꎮ这段时期ꎬ中日文化的交流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很密切ꎮ学者们指出二者是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日本从隋唐时代直接输入中国文化以后ꎬ历宋、元、明、清ꎬ凡是中国的学术文化、技术风俗ꎬ或迟或早ꎬ没有不复演出现于扶桑三岛的ꎮ所以ꎬ日本文化学术ꎬ实际上就是中国文化学术的延长ꎮ”[4]«作庭记»的撰写ꎬ记载和总结了从奈良时代造园的基础上成熟和发展起来的平安时代的造园技术ꎬ但在本质上ꎬ«作庭记»中所总结和反映的造园技术是在唐宋文化影响下的日本造园发展前半阶段的内容ꎬ是其数百年汲收、积累与发展的产物和反映ꎮ
进入中世(1184—1572)之后ꎬ日本的造园在宋元文化尤其是宋元禅宗文化的影响下ꎬ展开了另一番的发展ꎬ并呈现出又一新的面貌ꎬ其影响以持续至日本近世ꎬ成为日本造园史后半阶段的核心和主要内容ꎮ此时的造园古籍有«嵯峨流庭古法秘传之书»(1395)、«山水并野形图»(1466)、«秘本作庭传»(1496)ꎬ而这些书的流传途径就是以秘本的形式ꎬ通过僧侣间的记录传抄ꎬ在造园手法上极少有突破和改变ꎮ平安时代后期到镰仓时代ꎬ出现了一些以建造庭园为兼职的僧侣ꎬ他们受神社和寺院的委托以建造庭园ꎮ这些僧侣技艺高超、独具匠心ꎬ建造的庭园被朝廷记录了下来ꎬ如德大寺法眼静意、伊势房林贤都属于这类人ꎮ仁和寺一派的僧侣们建造了平野神社的水石庭ꎬ南禅院庭园的建造者心遍ꎬ据说也是仁和寺的相关人员ꎮ文永四年(1267)信尧坊建造了内山永久寺中的瀑布堆石组合ꎻ正和年间(1312—1317)净春坊建造了堆石组合ꎮ
造园古籍中记载:日本传统园林中极具特色的“真行草”模式ꎬ此时初具模型ꎮ虽未直言与中国造园
125的直接关系ꎬ但在历史上ꎬ此时中日僧人之间的往来非常频繁ꎮ中国的赴日僧侣和日本的入宋僧、入元僧传入日本ꎮ在赴日僧侣中ꎬ兰溪道隆发挥的作用尤为突出ꎮ兰溪道隆ꎬ俗姓冉氏ꎬ四川人ꎬ33岁(1246年)时率弟子赴日传道ꎬ为中国禅僧游化日本之始[5]ꎮ由于兰溪的到来ꎬ日本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由庭石构筑被称为日本瀑布造型白眉的天龙寺、金阁寺瀑布都具有上述特点ꎮ据日本学者研究表明:两者都是受中国画影响而产生的典型ꎬ均传为兰溪助力所作ꎬ为典型的北宗山水画结构[6]ꎮ
同时ꎬ还存在着造园借用中国绘画意境的手法ꎬ来自南宋的绘画作品被日本禅寺及将军家竞相收藏ꎬ巨大景物的尝试ꎮ中国式叠山的特点是雄厚高大、凝重险峻、豪健粗放ꎬ使用大量高达险峻之石进行造型ꎮ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牧溪ꎮ牧溪为代表的僧人画家在日本称为禅余画家ꎬ据悉:室町将军足利义政藏画279幅ꎬ其中牧溪的达130幅ꎬ居首位ꎻ其次是梁楷、马远等作品ꎮ牧溪的作品中ꎬ代表作为«潇湘八景图»ꎮ其中八景的题名ꎬ成为园林题名的参照ꎮ另一位被日本所推崇的是南宋的画僧若芬ꎮ因其在苍崖上造茅屋ꎬ门上匾额“玉润”ꎬ因此ꎬ其画风被日本人称为“玉润样”ꎬ日本古代造园家也把玉润的画风用在造园上ꎬ称为“玉润流”ꎮ这种风格的特点是在两个假山中间设瀑布ꎬ瀑布之上架高桥ꎮ假山高耸而山谷幽深ꎬ瀑布叠石则刚劲有力ꎬ假山上部置有多数石组ꎬ整个构造豪华奔放ꎮ
梦窗疏石是经历了镰仓时代到室町时代的重要造园人物ꎬ他的师父是旅日的中国禅僧高峰显日ꎮ他的造园思想深受中国禅宗思想的影响ꎮ在参与造园之前ꎬ梦窗疏石已经频繁经历了各种寺院僧堂的建造ꎬ据记载有甲州的静居寺、二阶堂永福寺的南芳庵、瑞泉寺等ꎮ1333年ꎬ镰仓幕府倒台ꎬ梦窗疏石又受室町幕府初代将军足利尊氏的重用ꎬ负责管理京都临川寺ꎬ«临川家训»有“三会院东侧建筑起了一些小山水”[7]的记载ꎮ足利尊氏的住宅———等持寺庭园虽然是按照等持院设计师指示建造的ꎬ但是内部的池水、庭园以及瀑布组合很有可能也是梦窗所设计ꎮ从«荫凉轩日录»以及其他禅僧的日记中ꎬ可以看到“此泉水は開山手づから御立つるの石なり(此泉水是开山手立石)”的记载ꎮ可以推测的是梦窗疏石也参与了此庭园的建造ꎮ此后ꎬ梦窗疏石就成为人们争相模仿的庭园建造者ꎬ他的庭园设计也成为了人们模仿的范本ꎮ江户时代ꎬ很多出版的庭园建造秘籍都提到梦窗疏石的名字ꎮ
中世晚期ꎬ日本园林开始进入全面内化的时期ꎬ形成自己独特的园林特征ꎮ如上文所述ꎬ茶庭营造的记载主要存在于有关茶艺的书籍中ꎬ如«古今茶道全书(第5卷)»、«梦窗流治庭»和«茶室庭园听书»等ꎬ园林的营造围绕着茶庭展开ꎮ千利休是茶庭营造的关键人物ꎬ他精通茶道ꎬ并善于造园ꎬ丰臣秀吉拜他为师学习茶道ꎮ千利休在中年之前所居住的茶室庭园多沿袭师傅武野绍鸥的风格ꎮ晚年时ꎬ他设计的居室大多展现了他自己独特的茶道观ꎮ他的茶室庭园继“四张半室”之后ꎬ还有椅子、厕所、内部厕所、栅栏门、井等特有设施ꎬ以及踏石路、鹅卵石路、篱笆、双开板门等构筑ꎬ建筑物的旁边还要有池水ꎮ这表明千利休除了在茶室雅居的建筑上非常有研究外ꎬ还对茶室庭园的设计颇有造诣ꎮ千利休的茶室庭园设计不止局限于地形和设施ꎬ对于树木的搭配也十分考究ꎮ«茶话指月集»记录了千利休的一句话:“おち葉のつもるもそのまま掃きぬが功者也といへり(落叶不扫ꎬ也是一种设计之美)ꎮ”后人认为这种在茶室庭园内铺设落叶的做法始于千利休ꎮ
江户时代以来ꎬ造园书的大量书写表明了造园活动的兴盛ꎬ书中也可见此时造园手法较前代有了不一样的发展ꎮ«筑山庭造传»如其书名所示ꎬ是讲筑山(庭园内的假山)和庭园山水的书ꎬ同时还涉及其他造园方面的问题ꎬ如出现了池水庭园的各种样式———大海形、大川形、山河形、枯水形、沼形、池川形、草平形等ꎮ书中提到“枯水形”是“以低矮假山和庭园道路为基础的、极具风情的”一种设计样式ꎬ跟我们现在所见的“枯山水”手法有极大渊源ꎮ作者没有直接解释枯山水的含义ꎬ而是通过插图的方式向读者讲述其形态ꎮ该书与以往秘本造园书最不同之处在于ꎬ它没有停留在论及阴阳吉庆、用佛陀和菩萨的名字给真山水命名、表现西方净土九品等形式上的问题ꎬ而是通过实地经验ꎬ将庭园石头和树木的处理方法传授给读者ꎮ
126何晓静:基于造园古籍谱系的日本园林观念演变探析
尤其在树木的种植上ꎬ研究者们认为这是参照了«月令广义»等书中的中国植物ꎮ«筑山庭造传»和«筑山庭造传后编»在谈论茶庭洗手石钵时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司马温公洗手石钵”ꎮ在那个时候ꎬ中国宋元的园林思想对于日本造园仍有深远影响ꎮ洗手石钵在后来发展成了日本造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ꎮ
另有其他造园书的内容也出现了与之前主流的«嵯峨流庭古法秘传之书»相反的想法ꎮ如«余景作庭图»与传统的以点景石为中心的庭园不同ꎬ其加入了利用海这样大胆的构思ꎮ«筑山根元书»否定了真行草的形式ꎬ但遗憾的是没有提出可以代替的方法ꎮ各种记载不同造园思想和做法的书层出不穷ꎬ日本园林观念在这个时候发展出了独特的内化特征ꎬ如当时出现了关于日本本土生态环境的思考———“海”的观念ꎬ以及海与陆地的关系问题ꎬ这是在中国园林营造中极少出现的观想对象ꎬ另外ꎬ有关禅宗思想的深化等ꎮ
江户晚期ꎬ明末的计成ꎬ他的造园理论兼实用书«园冶»传到日本ꎬ该书不仅结构完整ꎬ内容丰富ꎬ在做法的描述上可以直接参照使用ꎮ显然ꎬ这本书也受到了日本造园研究群体的广泛重视ꎬ但是那个时候的日本本土造园书籍却极少对«园冶»中所提到的做法有所参照ꎬ仅在缩景和借景这些特定的取景手法上有些许借鉴ꎮ这也表明了此时的日本园林营造并没有借鉴具体的造园方法ꎬ而仍然十分关注园林中景物提名的诗意借鉴上ꎮ可以说ꎬ直至后世ꎬ日本庭园以朴素的形式继承着中国已抽象化的早期园林之手法ꎮ
四、结语
与现今中国重视自然生态和营造的观念相比ꎬ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史虽有着悠久年代及思想文脉的集中体现ꎬ但却还是显得有些苍白ꎮ这不仅是出于对中国古代园林文献的回望所得出的结论ꎬ更是从日本园林典籍中所获得的认识ꎮ日本留存的造园古籍可谓是东方造园史研究的瑰宝ꎬ每本造园书籍都可以从一个角度切入来窥探一个时代的园林意象和造园手法ꎬ同时ꎬ这些书籍又共同作用并串联起历史长河中一度被切断的脉络ꎮ日本的造园思想受到中国园林思想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ꎬ研究中国传统园林思想的演变与传播ꎬ有必要将日本造园古籍作为一种新的研究途径和方法ꎮ
参考文献:
[1]三浦彩子ꎬ铃木里佳.«嵯峨流庭古法秘传之书»的异本研究[C].日本建筑计学会系论文集ꎬ2011:2449-2455.[2]飞田范夫.造园古书的系谱[J].造园杂志ꎬ1983ꎬ47(5):49-54.[3]上原敬二.造园古书丛书:1-10[M].东京:加岛书店ꎬ1972.[4]梁容若.中日文化交流史论[M].北京ꎬ商务印书馆ꎬ1983.
[5]刘庭风.中日古典园林比较[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ꎬ2003:144.[7]森蕴.日本史小百科一九:庭园[M].东京:近藤出版社ꎬ1984:33.[8]张十庆.作庭记译注与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ꎬ2004.[10]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ꎬ1980.
[6]大山平四郎.日本庭园史新论[M].东京:日本平凡社ꎬ1987:33-69.
[9]小野健吉.日本庭园:空间美的历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ꎬ2014.
[11]曹林娣ꎬ许金生.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ꎬ2004.[13]久恒秀治.作庭记秘抄[M].东京:诚文堂新光社ꎬ1979.[15]龍居松之助.日本作庭资料[M].东京:雄山阁ꎬ1929.[16]外山英策.室町时代庭园史[M].东京:创元社ꎬ1940.
[12]张十庆.«作庭记»与«园冶»———中日古代造园专书的比较[J].中国园林ꎬ1993(1):19.[14]小泽圭次郎.明治园艺史:明治庭园记[M].东京:日本园艺研究会ꎬ1915.
(责任编辑:张 娅)
1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