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课堂新坐标】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综合检测 中图版选修6

【课堂新坐标】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综合检测 中图版选修6

来源:世旅网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满分60分)

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了环境,据此回答1~2题。 1.传统的环境观认为( ) A.人与环境之间应和谐相处

B.自人类学会制造第一件工具开始,就开始了对自然的征服,但是只有到了工业社会,人类才真正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

C.人类是自然界的主人 D.天人合一

2.下列观点符合新的环境观的是( ) A.技术进步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 B.人类的发展来自于对自然的征服 C.人类活动都会给生物体带来灾难 D.人类对自然的保护就是对自身的保护

【解析】 第1题,传统的环境观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主人,人类主宰自然、征服自然。第2题,新的环境观认为人类和环境应和谐相处,人类要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实现天人合一。

【答案】 1.C 2.D

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下题。

3.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B.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D.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解析】 ①东非高原和北非主要为荒漠化问题;②欧洲西部主要为酸雨问题;③刚果盆地、几内亚湾沿岸和我国西南部主要为原始森林遭受破坏;④我国黄土高原、江南丘陵及

南亚和西亚部分地区主要为农田土壤的侵蚀问题;⑤亚洲、非洲和欧洲沿海的石油运输航线上主要表现为海域污染等。

【答案】 B

4.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按其属性可分为大气环境和生物环境等 B.人类环境是自古就有的,并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拓展 C.一个环境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D.任何地区的环境质量都是稳定的、不变的

【解析】 环境按其属性分为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人类环境是在人类出现之后才发展起来的,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答案】 C

读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关系图,回答5~7题。

5.18世纪60年始工业化起飞的国家中,最能典型地反映这种关系的城市是( ) A.柏林 C.圣彼得堡

B.伦敦 D.旧金山

6.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该认识到( )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应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 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

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排污量大的企业 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7.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 ) A.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B.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 C.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的不断调整 D.发达国家环保的不断调整

【解析】 第5题,伦敦工业发生的时间符合题目的要求,其他城市要晚。第6题,A项明显是不能采取的策略,B项“自然解决”是不可能的,C项“杜绝兴建”不符合经济发展需要,因为发展是第一位的,采取治污措施才是根本所在,D项是既实现了发展又不走弯路的正确认识。第7题,环境问题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因此也必须

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答案】 5.B 6.D 7.A

8.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有( ) A.环境问题有的是区域性的,有的是全球性的 B.酸雨只会对局部地区造成影响 C.“臭氧层空洞”目前只在南极上空出现 D.全球增温会使海水大量蒸发而导致海平面下降

【解析】 酸雨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臭氧层空洞在我国青藏高原也出现,全球增温使两极冰川融化,使得海水受热膨胀,所以导致海平面上升。

【答案】 A

9.天山雪莲既是名贵的药材,也是一种珍贵的植物物种,近年来天山雪莲已经很难见到。造成天山雪莲濒临灭绝的最主要原因是( )

①物种退化 ②全球变暖导致其生存环境恶化 ③人类过度采摘,其生存环境发生变化 ④受病虫害影响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②④

【解析】 天山雪莲是名贵的药材,由于价格高昂,人们过度采摘;又由于全球变暖,其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导致这一物种濒临灭绝。

【答案】 C

10.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表现相对要轻,其原因正确的是

( )

①发达国家人口比发展中国家少得多,那里的环境问题从一开始就比发展中国家轻得多 ②目前,发达国家经济、技术、管理水平较高,又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投入增多 ③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追求减弱,目标降低 ④一些发达国家把重污染的企业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 ⑤一些发达国家依靠科学、法律管理,环境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⑥发达国家人口素质较高,没有破坏环境的行为和现象

A.①②③ C.③④⑤

B.②③④ D.②④⑤

【解析】 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目前排入大气中的气体污染物排放量中,发达国家占60%以上,一些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又由于发达国家吸取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以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并依靠科学技术、法律手段等加强管理,取得了明显效果,而并不是无破坏环境的行为和现象。

【答案】 D

二、综合题(满分40分)

11.读PPE怪圈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 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形成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更确切地说,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PPE怪圈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地区具有普遍性,因此往往作为贫困地区贫困机制的一种理论模式。

(1)从①、④线索入手,简述出现PPE怪圈的基本原因。 (2)从③、⑤线索入手,简述贫困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简述走出PPE怪圈的国家战略。

【解析】 人口的增长应当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人口的过度增长,再加上不注意保护环境,必然会使人类与环境的矛盾加剧,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阻碍经济发展,使生活贫困;而贫困的生活,又使人们为了养老和增加劳动人口,导致人口过度增长,形成“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第(1)题,把握住从“①、④线索入手”,可以看出:人口过度增长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生活贫困,为满足生存需要,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环境退化。第(2)题,生活贫困导致科学文化素质较低,环境意识淡薄,环保投入少,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环境质量,使环境恶化,而环境恶化又加剧贫困,形成恶性循环。第(3)题,环境问题症结在于人多、贫困,所以必须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加快脱贫步伐,加大治理力度等。

【答案】 (1)人口增长加大人口压力,造成资源短缺,对环境的压力增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长期的环境效益,致使环境问题加剧。

(2)贫困使人们当前的生存问题远远超过长期的环境保护的需要,导致环境问题产生,并且出现环境问题时,缺少必要的经济和技术投入进行环境治理,环境问题往往又加剧了贫困,二者相互影响,造成恶性循环。

(3)走出怪圈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搞好国土整治工作;国家及增加必要的投入等。

12.下图表示的是人地矛盾冲突的程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图中若A、B、C、D代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则A为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C为__________;D为__________。

(2)A阶段,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人类对环境的作用________。B阶段,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地矛盾冲突最激烈的阶段在________社会,在图中表现在________阶段(字母)。 (4)D阶段中,人们已具备从区域至全球范围内改造环境的能力。体现在人类已掌握较高的________。该阶段人类社会走______________的发展道路。

【解析】 由图中人地矛盾及冲突由弱到强再到弱,说明人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由小到大再到小。联系人类由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化社会四个阶段,即可明确A、B、C、D的含义。在各阶段中,明确相应的人地关系特点、社会经济状况是解题的关键。

【答案】 (1)原始社会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后工业社会

(2)人类依赖于环境 微弱(很小) 人类改造自然环境 (3)工业 C

(4)科学技术 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