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的思考
摘 要: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推动小学生作业负担的减轻,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的任务。双减政策的目的在于减少小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为了保证双减政策取得良好的执行效果,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关注在作业设计方面的优化,遵循双减理念,注重减负增效,通过精简作业设计的方式,保证数学作业质量,发挥数学作业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体现体现出数学作业的高度和维度。
关键词:“双减”;减负;增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考虑到数学学科是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重视双减政策执行背景之下关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双减政策的执行情况,同时也关系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改革创新,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符合双减政策的相关要求,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达到良好的学习环境,新城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支持。鉴于必要的数学作业是保证教育目标达成的基础所在,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意识到针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优化设计的必要性,尤其是双减政策提出的减负增效原则的遵循,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成果的重要评价指标。
一、“双减”背景下减轻学生数学作业负担的目标 1.回归快乐学习状态
相较于其他学段的数学知识,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在难度方面更低,并且呈现出较为清晰的知识网络结构,因此有必要对一些难度过高或者是数量过多的数学作业进行精简,保证作业总量的合理性,且符合课程标准,更为重要的是,迎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这对于落实学生的四基和四能至关重要,也能够转变当前的错误教学观念。克服一味追求作业数量和难度的传统作业设计思念带来的
局限性,借助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重新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欲望,保证学生能够通过数学作业的实践感知数学学习带来的乐趣。
2.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基于双减政策针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优化设计,需要保证对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锻炼,同时推动学生数学思维以及学科语言、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在精简数学作业量之后,小学生将拥有更多的时间和大自然进行亲近,并参与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拓展个性,这对于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个性发展至关重要。
3.形成良性教育生态
双减政策的提出,不仅是为了帮助小学生减轻课业负担,更为重要的是推动当前教学理念的更新,不再一味地追求学生的数学成绩,而是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发展。因此,在此背景之下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除了能够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之外,更能够实现对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发挥数学作业推动学生思维增长的作用,从而体现出现代教育的生命力和生长力。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带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片面教育评价模式的转变,不再一味地关注学生的成绩。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具体举措 (一)控量减负,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由于小学生不具备良好的抗压能力,因此当其所面临的作业负担过重时,必然会引发生理上的疲劳,同时也会面临心理上的压力,长期处于高压情况下,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极其不利。故此基于双减政策,针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优化的首要任务是针对数学作业总量进行控制,保证与小学生的承受能力和身心发展规律打匹配。例如针对一,二年级的小学生,通常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而针对三年级以上的小学生,书面作业时间必须控制在60分钟以内。鉴于数学学科属于教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数学作业往往在小学生的课后作业中占据较大比例,为了更好的迎合双减政策的相关要求,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针对数学作业进行优化。
1.教师预做,评估作业总量
首先,教师需要端正自身的教学态度,转变教学理念,意识到数学作业并非越多越好,在布置数学作业之后,需要自己对作业内容进行预做,目的在于判断作业量是否合适,避免过多的作业量,导致小学生面临压力负担。
2.家校协同,监控作业时长
考虑到数学学科的学习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受到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影响,不同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必然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水平。因此,教师在针对数学作业进行优化设计过程中,就需要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化的需求,能够准确预估不同层次学生在面对相同数学作业时对应的完成量以及时间消耗。同时,还需要建立家校协同机制,共同实现对于数学作业完成时长的监控。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对于学生作业用时的有效反馈。根据家长的反馈数据灵活调整不同层次学生对应的作业量以及难度。例如,部分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所布置的数学作业,应当尽量降低难度,同时减少作业量。
(二)创新增效,提升数学作业质量 1.渗透文化,让数学作业更有高度
数学不仅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的文明力量,其本身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挖掘人文资源,渗透文化内涵,让学生在作业中感受数学文化,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涵养数学精神。
2.融入生活,让数学作业更有温度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还处于相对感性的阶段。数学教学中融入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对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增加经验积累、提升数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交汇处设计作业,可以增加学生的数学经历和体验,有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发现和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探讨在双减政策执行背景之下,关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路径,不仅为了支撑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优化数学作业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数学学习环境,减少学生所承受的课业负担以及性能压力,还小学生一个快乐的学习过程,助力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文杰,李恩瑞.中小学数学作业基本设计原则:反思与重构[J].教育导刊,2020(2).
[2]陈玉生.素养为本的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0(7).
[3]钟先云.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8).
[4]郑雪凤.例谈数学实践作业的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2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