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0-31 信息来源:
理解消费经济变化的内在规律可以更好地理解产业结构变化的动因,从而为更好地制定产业提供基础。因此,要正确判断水产业的发展潜力,首先要了解水产品消费的现状及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水产品消费现状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淡水养殖规模最大、水产消费市场容量最大的国家。随着城乡居民粮食消费量不断下降,消费由温饱型逐渐向营养型转变,水产品消费在食物消费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城镇居民粮食消费量从1990年的130.72千克降到2007年的77. 60千克,而水产品消费从7.69千克增加到14.20千克,增长近—倍;农村居民粮食消费量从1990年的人均262.08千克下降至2007年的199.48千克,2007年较1990年下降23.%,而水产品消费从1990年的人均2.13千克提高到2007年的5.36千克,2007年较1990年提高了151.%。中国沿海地区城市居民动物性产品消费由传统的以水产品为主,逐渐向猪牛羊肉为主并辅以家禽调剂的结构发展。相反,内陆居民消费则由以猪肉为主向猪牛羊肉为主,向辅以家禽,增加海鲜、野味食品的结构发展。在消费习惯和结构的变化中,农村居民的变化尤其明显。与1990年相比,虽然水产品、肉禽、蛋、奶的消费都有—定幅度增长,其中,水产品消费量的增长仅次于奶及制品和家禽,远高于猪肉、牛羊肉和蛋及制品。2007年,猪牛羊肉消费分别占城镇和农村居民主要动物性食品消费的48.0%和61.6%,与1985年相比这两个比例分别下降了16%和19%;其次为水产品,1985-2007年,城镇、农村居民水产品消费占大宗动物性食品消费的比重由24.5%和11.8%上升至30.9%和22.3%。
不过,在动物性蛋白食品消费方面,水产品与其它动物性蛋白食品消费替代不明显。从量上来看,在居民食物消费的大宗动物性食品中,猪牛羊肉始终占据重要位置,全国人均水产品消费仅为猪牛羊肉消费量的一半。总体看,尽管水产品消费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对于居民动物性食品消费来说,仍与传统的猪牛羊肉消费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我国水产品消费特点
目前,我国水产品消费的特点主要是:城乡居民水产品消费水平差异大、水产品消费的地域特征明显、水产品消费以鱼类为主,淡水产品消费比例不断扩大,鲜活冷冻为主要消费形式等。 (一)城乡居民水产品消费水平差异较大
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4元,实际增长11.3%。在收入增长速度上,农民居民快于城镇居民,但是城镇居民收入仍是农村居民收入的3.2倍。由于收入水平的差别,城乡居民在人均水产消费量方面的也有很大差别。
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水产品消费量接近农民的3倍。详见表2。
(二)我国水产品消费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我国水产品生产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因而也形成了水产品消费的地域特征。我国水产品生产主要集中在山东、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辽宁、湖北、广西、江西、湖南、安徽、海南等省份,2007年以上12省份水产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3%。由于水产品消费以生鲜产品消费为主,所以产地居民水产品消费更便利、价格更便宜,在加之长期形成的消费习惯,使得产地居民的水产品消费高于其他地区。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水产品消费支出平均为243.8元,其中,福建、上海、浙江、广东、海南和江苏六省(市)位于水产品人均消费支出前列分地区来看,东部沿海地区水产品丰富,居民对水产品的消费更多;而内陆居民没有海洋资源,主要从畜产品中获取动物蛋白,因而使得我国的水产品消费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水产品消费水平仍远远低于东部地区。以2008年各区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水产消费量为例,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消费最多的东部地区(9.86)为最少的西部地区( 1.61)6倍多。
(三)我国水产品消费以鱼类为主,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四川、云南、陕西、青海、、甘肃、贵州、宁夏、河南、内蒙古、山西和水产品人均消费支出偏少,不足百元。
分地区来看,东部沿海地区水产品丰富,居民对水产品的消费更多;而内陆居民没有海洋资源,主要从畜产品中获取动物蛋白,因而使得我国的水产品消费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水产品消费水平仍远远低于东部地区。以2008年各区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水产消费量为例,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消费最多的东部地区(9.86)为最少的西部地区( 1.61)6倍多。
从消费品种看,我国的水产品消费中,鱼类占一半以上,在消费的鱼类产品中,消费量超过100万吨的有草鱼、鲢鱼、鳙鱼、鲤鱼和鲫
鱼,这五大类占淡水鱼消费量的70%以上。淡水鱼消费集中在节假日和农忙时。
总结90年代以来中国海水鱼、淡水鱼消费变化特点,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1-1996年,海水、淡水鱼消费均稳步增长。其中淡水鱼消费增长尤其迅速,增长率连续5年均保持在两位数;海水鱼消费1996年大幅度增长,增长率达到28.16%。第二阶段,1997-2000年,海水鱼消费逐年下降,淡水鱼消费保持稳步增长。第三阶段,2001-年以来,海水鱼消费量继续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淡水鱼消费量依然保持稳步增长趋势。总之,近些年来,淡水鱼在整个水产品消费中的比例呈逐步扩大趋势,这与中国渔业结构调整、保护水生动物资源、大力发展淡水养殖业,促进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密不可分。
四)鲜活、冷冻水产品是我国水产品消费的主体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水产品主要有鲜活水产品和冷冻品、半成品、熟制干制品等加工水产品,其中鲜活、冷冻水产品是家庭消费的主体。2008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4,5.60万吨,用于加工的水产品1,637.43万吨,只占水产品总产量的33.45%,其余全部为鲜销。
鲜活水产品分为海水、淡水两个部分。海水鲜活产品主要用于大中城市饭店、餐馆,近几年来发展迅速,需求量成倍增加,但由于消费的局限性,在水产品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不大,主要有龙虾、对虾、贝类、蟹类等。淡水鲜活水产品是利用池塘、湖泊、水库等养殖的水产品。由于我国淡水养殖面积较大,养殖条件好,养殖技术比较成熟,所以产量较高,在水产品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主要有草鱼、鲢鱼、鳙鱼、鳊鱼、鲤鱼、鲈鱼、鳗鱼、甲鱼、青虾、河蟹等。 (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功能研究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