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现代平面设计中对中国画艺术借鉴论文

现代平面设计中对中国画艺术借鉴论文

来源:世旅网


现代平面设计中对中国画艺术的借鉴初探

摘要 中国画是中国民族艺术的瑰宝,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成为了中国赢得国际认可和声誉的文化精品,给当今平面设计很大的启发和借鉴,中国的平面设计师也有责任和义务将这门艺术传承下去,本文从精神和技法借鉴两个方面,就现代平面设计中对于中国画艺术的借鉴进行了初步探析。

关键词:中国画艺术 平面设计 借鉴必要性 精神技法借鉴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一 现代平面设计中对于中国画艺术借鉴的必要性

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艺术瑰宝,在世界艺坛中,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魅力,赢得了古今中外众多人的喜爱。无论是在精神还是技法上,都能给现代平面设计以很大的启示。 平面设计是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的,由于它是一门外来艺术,所以中国的平面设计者,则一味追求外国设计模式和所谓的现代感的设计形式,出现了一些生搬硬套的现象,没有个人风格和民族风格可言。而面对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精髓——中国画,它和平面设计有什么关系?是不是给中国的平面设计以积极的影响,是不是应当主动加以利用?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无论是何种艺术作品,民族生命力可谓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中国画艺术受到传统文化、地域风俗、审美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强烈的民族风格,作品具备了最本质的精神意义。在文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的今天,惟有坚持“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我

们的作品才能真正地植根于民族的沃土,才能在国际的设计舞台中脱颖而出。

近年来,活跃在世界平面设计舞台的,或者说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的设计师,他们的作品中常常会流露出中国画的精神和技法,他们通过传承和借鉴,用自己的成功范例,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借鉴和意义和实效,让我们的平面设计更具有民族性,在国际平面设计中彰显出中国设计的力量。

二 现代平面设计对中国画精神内涵的借鉴 1 中国画艺术之精神内涵概述

作为中国画本质特征和一种民族文化的反映和延续,中国画的精神内涵已经成长在了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认知习惯中,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传扬了数千年。

在中国画中,将生命看作是虚无飘渺的,但是这种虚无中却又包含了一切,都和大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正所谓“化作春泥更护花”和“天人合一”,整个作品就是自己和“天”的融合,这是一种独特的生命观,在这种生命观的驱使下,很多时候对描绘对象的外形不是太在意,着重于整体性和精神性的追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中国画写意性的特征。而且随着封建社会发展的起伏,很多文人士大夫都纷纷隐居于深山和田园中,以逃避外界纷乱的现实,在纯净的精神家园中寻求一种寄托。他们常常采用拟人、比喻、象征的手法,把自然物的天趣和画家的情趣结合起来,将这些事物拟人化,甚至将这些事物看作是自己的化身,赋予他们以生命,通过

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手法,营造出一个物我两忘、韵味长久的,能够表达创作者深刻情感和内心世界的艺术境界,是中国画所呈现出的强烈的意境美感。

2 现代平面设计对中国画精神内涵的借鉴

上述的中国画之精神内涵,根据不同的表现特征,可以归结为生命意识、写意性、人文精神和意境营造四个大的方面。现代平面设计中,对这四个方面的精神内涵都有着充分的借鉴。 (1)对中国画生命意识的借鉴

在当代平面设计中,很多优秀的设计家都受到中国画艺术中这种生命力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设计者对于现实和生命的独特感悟和积极的精神,通过他们的作品,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蓬勃的生命气息,一种生活的希望和精神,完成一次生命情感上的洗礼和净化。著名设计大师韩美林先生,本身就是一位中国画画家和设计家,对这两种艺术的毕生追求,使得他的艺术设计中生命的律动感尤为强烈。韩美林设计的奥运福娃,每一个都是朝气蓬勃的,虽然造型、色彩、寓意各不相同,但是组合在一起,具有了一种共性和个性的双重效果。在共性方面,五个福娃所共同表现出的精神和气茂,都展示出了中国的蓬勃和热情;在个性的一面,因为每一个福娃的寓意不同,色彩的不同,也是一种生命力的象征,如福娃贝贝——蓝色——水——生命的源泉;福娃妮妮——绿色——田野——春天的希望,正是韩美林先生长期以来对中国画艺术的钻研,在精神上获得了和中国画艺术本质上的相通,才使得他的作品活灵活现,有一

种蓬勃的生机孕育在其中。还有陈幼坚为香港一家中国工艺百货品店设计的招贴,选择了一只花蕾为主要表现对象,整个画面中,只有一枝花蕾昂首挺立着,而花蕾意味着含苞待放,象征着整个公司新的发展态势,潜力无限,让人感觉到希望。 (2)对中国画写意性的借鉴

在当今平面设计中,对于写意性的借鉴主要是一种形神兼备的追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达到传其“神”的效果。用中国画的精神,以现代化、国际化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形神兼备的理念也被广泛地应用着。例如,凤凰卫视的台标设计,是展翅飞翔的凤凰,在一个圆形中共存共生,一凤一凰、一阴一阳的两个主体像两团燃烧的火,极富动感地共容在一个圆内,既具直观性又有象征意。凤尾和凰尾突出开放的特点,两个主体之间绝没有堵的感觉,是通气的,既有写实的一面,也有写意的一面,还有独特的寓意在其中。国家大剧院是近年来新建的一座建筑,为椭圆造型,临近水面,而且建筑物能完整的倒映在水中,是中国新的标志性建筑。面对凝结着多种含义的表现对象,陈幼坚为其设计的标志巧妙地用一个椭圆形构图,将这个椭圆形一分为二,上面是真实的建筑物,下面是水中的倒影,然后在上半个椭圆的右侧,用几条直线表示大剧院的窗子和楼梯,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国家大剧院,同时又有一种整体感和简洁感,可谓是写实和写意的完美结合。 (3)对中国画的人文精神借鉴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对于这种人文精神的借鉴,主要是对创作

对象的“瘦身”,即尽可能地摆脱与对象相关的一切因素,将对象用最简洁、最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简洁、直观的表现点,恰恰是这个事物最本质的特征。陈汉民为北京王府饭店设计的标志,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用多种色彩以展现饭店的华丽,而是采用了面积不大的正方形构图,代表的是北京历史的四合院,中间是一个“王”字,以这个字为中心,四面是通过线条延伸出去的小的正方形,分别代表着走廊和一个个的房间,寥寥数笔,就将王府井的历史、地位、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返璞归真地体现和运用,让他的作品具有了本质意义上的提高。 (4)对中国画意境营造的借鉴

在当今平面设计中,对于意境的营造也遵循了中国画意境营造的方式和步骤。首先是立意,确定要赋予表现对象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对对象进行描绘,同时把真景化成意中之境,将精神注入到笔端。受意境影响最大的当属靳棣强,他甚至创作过以水墨画为风格的作品,他巧用水墨画,通过设计和思考,使作品不落俗套,同时在作品上富于深意,强化了情感的表现,展开一幅有着浓郁意境美的画面,在自己的作品中呈现出强烈的意境美感。还有陈幼坚设计的《文山茶叶》的包装,以文山地区连绵不绝的青山为主要背景,用于写意的手法表现出来,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情画意,因为茶叶本身就是绿色的,画面浅绿色的选择,正好和茶叶本身的颜色相一致,让人仿佛置身于文山的茶园之中,沁人心脾。 三 现代平面设计对中国画技法运用的借鉴

1 中国画中常用的技法 (1)中国画中的笔墨

笔墨可以说是中国画的象征,对于笔墨的运用,主要表现在点、线、面这三种基本造型元素上。首先是将“点”,作为最基础的造型要素,看作是一种活力的象征,然后运用各种线条,构成图形,产生节奏,形成韵律,最后形成“面”,面的不同形状能够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2)中国画的章法布局

中国画中的章法布局,就是指现代绘画中的构图,因为中国画中有着写意的特点,这种写意性的追求对布局要求十分灵活,对象之间的主次关系、留白和写实之间的取舍呼应,都需要事先有预见性的构图。同时,中国画常采用三远法、通景法等构图方法去组织画面中的景物和人物,然后进行“留白”等选择和取舍,分清主次,按照物象的运动气势布置画面,达到“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效果。

2 现代平面设计对中国画技法运用的借鉴 (1)对笔墨技法的借鉴

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在近年来的平面设计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既有点线面的单独运用,又有三者的综合,以白描、工笔等形式运用其中。往往都是画面的要素都比较简单,运用毛笔的书法线条和渗透感的水墨效果,给人以诗一样的意境。著名设计师靳棣强先生,

进入90年代之后,很多作品中都有一个红点的要素,在他看来,这既是一个视觉元素,也是一个精神要素。在他的一幅表现大自然的作品中,一个个石块被一张张宣纸包裹着,但是宣纸上却分明有一个鲜艳的红点,这个红点既像是一只注视着我们的眼睛,又像是大自然受到伤害后流出的血液,还像是一个醒目的标志,警示着我们要爱护大自然。还有靳棣强的海报设计《佛法在世间》,将红点、水墨线条、表描人物融合在同一个画面中,水墨线条勾勒出的莲花瓣形状,象征着佛教的圣洁,上面的红点,让人不由的心生虔诚,还有字样旁边的佛经文字,使得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淡然、飘逸而又圣洁的境界。

陈幼坚《名古屋》的设计中,直接运用了中国的书法,用书法的形式写出“名古屋”三个字,不均匀的排列在长方形的构图中,意在像外国设计界展示出中国文化的悠久和内涵。 (2)对章法布局的借鉴

中国画的章法布局对现代平面设计影响很大,两者本质是一致的,都是让画面中的景物进行各种合理的排列,产生形式美和精神美。这种运用和借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疏密关系,现代平面设计是一个二维的系统构成,要处理好构图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要给人以视觉美感,如大小、前后、左右、曲直、方圆等,各种物象之间的有疏有密,才能打破画面的呆滞和刻板,产生一种有节奏感的艺术效果。陈幼坚设计的《设计与生活》海报,整个作品构图简单,画面上只有两个事物,一只

手和一双筷子,做到了“梳”的一面。但是仔细观看,这双筷子是用一本本书堆积而成的,密密麻麻的排列在一起,象征着惟有不断学习和积累,才能做好设计这项工作,这做到了“密”的一面,整个作品密中有疏,疏中有密,两者地结合十分完美。

其次是虚实,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留白,否图的虚实,是画面是否灵动的关键之所在。一幅平面设计,太虚了会感觉太空,没有内涵,让人觉得浮躁。太实了又会过于的凝重,让人感觉沉闷和窒息,只有通过虚实的巧妙结合,才能让画面生机盎然,情趣辈出。靳棣强就是虚实对比的高手,他在为海峡两岸设计的招贴中,使用了大量的留白。形神俱佳。从形式上看,留白就是大海,石头就是海峡;从精神上看,留白是两岸人不断的牵挂的和思念,石头则是维系这种牵挂和思念的基石,彰显出了他独特的设计风格。还有陈幼坚设计的平面设计大赛的招贴,用一支毛笔和后面的淡淡墨色形成一种强烈的虚实关系,这种对比让画面极具层次感和节奏感,让每一个设计中都有拿起这支笔设计的冲动,倘若没有处于“虚”的淡墨的衬托,画面则会显得单调且没有生气。 综上所述,在文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的今天,要想让我们的平面设计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只有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承和借鉴,将其运用到设计中来,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国画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精神内涵,它的一些技法也给现代平面设计以很大的启示,对于它的传承和借鉴,关乎着中国文化和民族形象的全面展示,关乎着中国的平面设计是不是能够具有最本质的精神和意义,

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每一个平面设计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 吴坚旭:《浅述中国画的知白守黑》,《美术观察》,2005年第5期。

[2] 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3] 李莉:《浅析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图形表现》,《美术大观》,2006年第12期。

[4] 韩玮:《中国画构图艺术》,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简介:唐清华,女,1978—,四川广安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创作、美术教学,工作单位: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