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煤矿集团阳方口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石湖煤矿90万t/a改扩建工程项目
安全设施和主要生产系统联合试运转情况报告
一、矿井概况
大同煤矿集团阳方口矿业公司石湖煤矿位于宁武县城关镇石湖村附近,距宁武县城7km,行政隶属宁武县城关镇管辖。井田地处宁武煤田轩岗矿区石湖详查区东北部.该矿始建于1967年,1968年投产,设计生产能力0。30M t/a。2006年1月13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以晋煤行发[2006]24号文批准矿井进行改扩建,建设规模0。90Mt/a。2006年7月 10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以晋煤规发[2006]465号文批复其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06年11月24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以晋煤办基发[2006]841号文批复其改扩建项目初步设计.2007年7月30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以晋行发[2007]1196号文下发了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的批复,2、5号煤层勘查程度均达到勘探。2008年2月20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换发了证号为1400000830039采矿许可证,批准开采2、5号煤层,井田面积3。8053km2,开采深度由1550m至1220m标高,生产规模0。30Mt/a。2008年5月30日山西省环境保护局以晋环函[2008]379号文下发了矿井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井田构造总体为倾向南西转北西西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5°~15°,中部局部可达10°~15°。井田西部和东部边界附近发现2条正断层,落差30~40m,未发现陷落柱和岩浆岩侵入。井田地质构造简单。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5号煤层厚12.90~19.65m,平均16。89m。5号煤层属低灰、高硫、低磷、高热质之气煤。各煤层可作为动力用煤。
矿井改扩建设完成后,首采工作面布置在510下山51003工作面5号煤层,采煤方法走向长壁后退式,全部垮落式管理顶板,工作面运输配备刮板运输机,采用ZF4600/19/30型支架,初撑力大,能够满足支护要求,减少了工作面应力变化对顶板的破坏。
矿井通风方式:中央分列式,通风方法:抽出式。
运输方式:主斜井担负提煤任务,采用胶带输送机提升.
主要运输斜井采用固定式胶带输送机,采区运输采用胶带输送机;辅助运输采用单滚筒液压防爆提升机及调度绞车。
矿井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各工种岗位人员均进行岗前培训,并取得了相应的资格证书,安全体系运行正常。
二、矿井建设项目基本概况
1、采掘系统
5号煤层采煤工作面,采煤方法:走向长壁后退式。工作面长度:114米,走向长度:540米,采高:2。8米,可采储量:70万吨.工作面支护:锚杆、锚索加菱形网联合支护,工作面采用前部SGZ—630/264和后部SGZ-764/400型刮板运输机,工作面风量:900m3/min,负压通风.
在510下山建设掘进工作面1个,支护形式:锚杆、锚索加菱形网支护。断面:轨道下山断面:9。8㎡,回风道断面:9.8m2。风量:400 m3/min。
采煤工作面形成系统时间:2010年5月1日。
2、通风系统
地面主扇2台,型号FBCDZ№24,电机功率:185×2(KW)。矿井实现三入一排,即主斜井、副斜井、2#副斜井入风,回风井回风,通风方式:中央分列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矿井排风量:2300m3/min。风压:1643.2Pa。主扇采用双电源专用变压器供电。掘进工作面局扇采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专用变压器供电,实现风电闭锁.
通风系统改造在2009年8月20日已完成。
3、排水系统
石湖矿主采煤层为5#层,主水泵房布置在大沟底,主水泵房设有主、副水仓,排水管路由井底水泵硐室经管子道,沿主斜井井筒敷设至地面,矿井涌水全部排至矿井水池,经处理后部分用作消防用水.排水泵房安装3台MD25-30×7型矿用耐磨水泵,正常涌水时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最大涌水时2台同时工作,电机配备:YB200L1—2型隔爆电动机,功率30KW,电压660V,流量25m3/h.
4、提升、运输系统
主采面布置于5#层,主斜井担负提煤任务,采用胶带输送机提升.原煤由各采掘工作面顺槽胶带运输机集中运至5号层510运输下山胶带运输机,经510运输下山胶带输送机转载运至井底煤仓,经给煤机转至主斜井胶带运输机,然后经主斜井胶带运输机运出井口。
5、供电系统
矿井用电引用阳方口35kv变电站,其电源分别来自前寨变电站,宁武县城关变电站。前寨变电站距离为18.2km,现有95mm2架空线趟;宁武县城关变电站为一趟120mm2架空线,长度8。9km。阳方口变电站内现有2500KV变电器2台,电压等级35/6kv,单回路架空线引至石湖煤矿。
石湖矿井现在两趟高压线路,一回引自阳方口变电站11#开关,全长7.2km,电压等级6 kv,导线是LGJ—70架空线;另一回引自宁武县煤矿供电专线,电压等级10kv。石湖煤矿地面现有变压器3台,总容量950KVA,地面总负荷为500kv;井下现有变电所3座,共有变压器5台,总容量为1650KVA,负荷总计1930.2kv,入井电缆两趟,电压等级6kv,动力截面50mm2。
主井6kv变电所电源引自石湖35/6kv变电所6kv不同母线侧,电源选用LGJ-95,架空入,单回长1。5km,双回路不同杆。6kv变电所采用高压室内布置形式,低压配电系统以放射式为主,辅以树干式,采用TN-C-S系统,动照合一,主要负担主井地面生产系统、主井锅炉房、检修绞车、地面动照等;高压两路带主井皮带。
本矿井下供电采用6KV入井供电.选用带有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MYJV22-6/10kv 3×185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乙烯护套电力电缆,阻然标准执行MT818-1999《煤矿用阻燃电缆》标准.两回入井电源电缆引自石湖35kv变电站6kv侧不同母线段,架空线至主井口,架空线长1。5km。线路两端杆装设氧化锌避雷器,型号Y5W—7.6。然后由电缆沿主井壁电缆挂钩敷设至井下中央变电所,入井电缆长560m,井巷中悬挂的电缆有适当的弛度,中间不应有接头,并能在意外受力时自由坠落。
6、瓦斯监控系统
在采掘工作面以及与其相联接的上下顺槽中设置甲烷传感器,监测风流中的瓦斯动态,
并将信息及时传送到地面安全监测系统控制室。在主要工作地点设置瓦斯断电仪,当瓦斯浓度超限时,及时自动切断电源。此外,对安监人员配备个体检测设备。
三、联合试运转领导机构成员
组 长:刘国义
副组长:刘长富 边存云 郝柏山 董志强 张换廷
组 员: 郝柏山 郭喜明 马维清 郭建存 宋树青
康玉峰 乔付明 吴宝国 张建国
四、联合试运转起始及终止时间
2010年9月30日至2011年3月30日
五、各生产系统安全设施设计
要求及实际建设情况
1、采掘系统
(1)设计情况:
矿井开拓方式“斜井单水平”。矿井年生产能力0。90Mt/a。首采工作面5号煤层510
下山51003工作面,掘进工作面位于5号煤层510下山51004掘进工作面,采煤方法:走向长壁后退式。
(2)实际建设情况:
在5号煤层510下山51003采煤工作面,采煤方法:走向长壁后退式。工作面长度:114米,走向长度:540米,采高:2。8米,工作面最小控顶距:3.465米,最大控顶距:4。065米。可采储量:70万吨。工作面支护:锚杆、锚索加菱形网支护,工作面运输采用前部SGZ-630/264和后部SGZ-764/132型刮板运输机,工作面风量:900m3/min负压通风。
在510下山建设掘进工作面1个,支护形式:锚杆、锚索加菱形网支护。断面:轨道下山断面:9.8㎡,回风道断面:9。8m2。风量:400 m3/min。
(3)测试情况:
采煤工作面“边推边放”,二小班五循环,进度0。6米,采高2。8米,工作面长度114米。回采率70%,循环系数1。0,年工作日数330天。掘进工作面1个,回风道断面:9。8m2,年煤掘进进尺4000米。煤层密度1.49吨/米3。
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
AC=10-4L。h.r。b。n.N.c。a
=10-4×114×8.4×1。49×3×330×1。0×70%×1
=98。8(kt/a)
掘进出煤:AJ=10—4r.S.L
=10-4×1.49×9.8×4000=5.8( kt/a)
矿井采掘工作面生产能力:
A=AC+ AJ=98.8+5。8=104。6( kt/a)
A> A设 满足生产需要.
测试人:刘长富 郝柏山
2、通风系统
(1)设计情况:
矿井形成“三入一排\"通风系统,即主斜井、副斜井、2#副斜井入风,回风井回风。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地面主扇2台,主扇型号:FBCDZ№24,电机功率:185×2(KW)。矿井排风量:2300 m3/min。风压:1643.2Pa效率90%,叶片角度410/330。采煤工作面设计风量900m3/min。掘进工作面设计风量400 m3/min.
(2)实际完成情况:
矿井形成“三入一排”通风系统,即主斜井、副斜井、2#副斜井入风,回风井回风,地面主扇2台,主扇型号:FBCDZ№24,电机功率:185×2(KW)。矿井实现三入一排,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矿井排风量:2300m3/min。风压:1643。
2。Pa。
主扇采用双电源专用变压器供电.掘进工作面局扇采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专用变压器供电,实现风电闭锁。
(3)测试情况:
矿井总入风量4200m3/min,矿井总排风量:2300m3/min。风压:1643.2Pa。采煤工作面风量900 m3/min。风速:1。2m/s.掘进工作面风量400m3/min。
矿井等积孔:
A=1.189 Q/h0.5=1。189×64。16/15880。5=2。053(m2)
通风能力核定:
A=330×10-4×Q/q。k=330×10—4×4200/(1。3×1。3)=90。6(kt/a)
测试人:张换廷、康玉峰
3、排水系统
(1)设计情况:
石湖矿主采煤层为5#层,主水泵房布置在大沟底,主水泵房设有主、副水仓,排水管路由井底水泵硐室经管子道,沿主斜井井筒敷设至地面,矿井涌水全部排至矿井水池,经处理
后部分用作消防用水.水泵房装设MD25—30×7型号矿用耐磨水泵三台,配套电机YB200L1—2,电机功率30KW,电压660V,扬程210米,流量为每小时流量25米3.
(2)完成情况:
石湖矿主采煤层为5#层,主水泵房布置在大沟底,主水泵房设有主、副水仓,排水管路由井底水泵硐室经管子道,沿主斜井井筒敷设至地面,矿井涌水全部排至矿井水池,经处理后部分用作消防用水。水泵房装设MD25—30×7型号矿用耐磨水泵三台,配套电机YB200L1—2,电机功率30KW,电压660V,扬程210米,流量为每小时流量25米3。矿井实现了阶段排水。
(3)测试情况:
实际涌水量240 m3/h。水泵流量25m3/h。
经过测试水泵运转正常,每台水泵可在9.6个小时内排出矿井24小时的正常涌水量。
测试人:边存云、郭建存
4、提升、运输系统
(1)设计情况:
运输方式:主斜井担负提煤任务,采用胶带输送机提升.采区运输巷采用胶带输送机。采煤工作面及运输顺槽采用DSJ1000/63/125型皮带运输。掘进工作面采用800mm皮带运输。
(2)实际完成情况:
矿井利用原来运输系统经过完善改造,实现了以主斜井做主提升,提升机检验合格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运输方式:主斜井担负提煤任务,采用胶带输送机提升。运输巷采用调度绞车运输,采区运输巷采用胶带输送机。采煤工作面及运输顺槽采用DSJ1000/63/125型皮带运输运输.掘进工作面采用800mm皮带运输。
(3)测试情况:
主斜井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皮带运输能力取250t/h,胶带为ST1250S型阻燃钢丝绳芯胶带,选用QABP355M4A型电动机,功率250KW,电压6KV,转速1490r/min.
测试人:郝柏山、张建国
5、供电系统
(1)设计情况:
矿井用电引自阳方口35KV变电站,其电源分别来自前寨变电站、宁武县城关变电站.现有两趟高压线路,一回引自阳方口变电站11#开关,全长7。2km,电压等级6kv,导线是LGJ—70架空线的;另一回引自宁武县煤矿供电专线,电压等级10KV.我矿地面现有变电压器3台,总容量950KVA,地面总负荷为500KW;井下现有变电所3座,共有变压器5台,总容量为1650KVA,负荷总计1930。2KW,入井电缆两趟,电压等级6KV,动力截面50㎜
2。
(2)实际完成情况:
矿井在原供电系统的基础上,根据矿井负荷统计,技术改造后,全矿井负荷装机总容量为5603。2KW,设备工作容量为4459.4KW。阳方口35KV变电站,其电源分别来自前寨变电站、宁武县城关变电站。前寨变电站距离为18。2KM,本次设计改为LGJ-120架空线一趟;宁武县城关变电站为LGJ—120架空线一趟,长度8.9KM。设计在石湖建一个石湖35KV变电站,电源由阳方口35KV变电站35KV不同母线引接.井下实现了接地、过流、漏电保护。井下设备开关全部使用新型煤安标志开关。淘汰了多年老陈旧设备。
(3)测试情况:
入井高压11.4KV,低压0。6KV。
开关整定:
水泵开关型号QJGZ-200,过流400A.
采区变电所总控开关型号KBJ9—630,过流7142(A)。
采煤工作面上顺槽分控开关型号KBZ9-200,过流767(A)。
采煤工作面下顺槽分控开关型号KBZ9—200,过流767(A)。掘进工作面三段绞车道分控开关型号KBZ9—200,过流2926(A).
总接地网电阻<1欧,辅助接地网电阻<2欧,接地、过流、漏电保护齐全可靠。
测试人:郝柏山、宋树青
6、综合防尘、防灭火系统
(1)设计情况:
地面建设300m3消防水池一座,水池取自矿区深井水。消防水管路主干管管路为Dg100×5无缝钢管,支管管路为Dg50×4无缝钢管,井下洒水管路每隔100米设置支管三通,并设阀门,皮带巷每隔50米设置支管和阀门。主要运输大巷、主要回风大巷、相邻采区之间集中运输道和回风道设置隔爆水袋。机电硐室配备灭火器,建立消防材料库。
(2)实际完成情况:
地面建立100米3、300米3消防水池两座,防尘、防灭火管路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铺设,主干管管路为Dg100×5无缝钢管,支管管路为Dg50×4无缝钢管,给水方式在消防水池内设水泵动压给水。井下洒水管路每隔100米设置支管三通,并设阀门,皮带巷每隔50米设备支管和阀门。矿井各主要硐室配备了足够灭火器、砂箱,建立井上下消防材料库。工作面溜子头、上下顺槽设置喷雾和洒水系统。
(3)测试情况:
井上下防尘、防灭火系统供水正常,管接无漏水,给水压力(5。2mmH2O)、给水量(1.0m/min)可满足防尘、防灭火需要。
测试人:张换廷、康玉峰
7、瓦斯监控系统
(1)设计情况:
矿井建立瓦斯监控系统,对矿井甲烷、一氧化碳、温度、风筒、负压、风速、风机开停、风门开关、设备开停进行实时监控。监控室设置在地面,地面主机1套(KJ86N型),井下监控分站14台(KJ86—F),甲烷传感器15台(GJC4型),一氧化碳传感器9台(GTH500),温度传感器10台(GWP150-4),通风设备开停传感器28台(KGT9—E),馈电状态传感器9台(GKT127~1140—V—A-V),风筒传感器5台(KGY-0307),负压传感器2台(GYD1000),风速传感器8台(KG3088),风门状态传感器10台(GFK30~80-1),传输线型号MHYV-2×3。3+2×0。85 (2000米)。线路通过主井-轨道大巷—采区各工作面。
(2)实际完成情况:
矿井建立了瓦斯监控系统,对矿井甲烷、一氧化碳、温度、风筒、负压、风速、风机开停、风门开关、设备开停进行实时监控.监控室设置在地面,地面主机1套(KJ86N型),井下监控分站14台(KJ86-F),甲烷传感器15台(GJC4型),一氧化碳传感器9台(GTH500),温度传感器10台(GWP150—4),通风设备开停传感器28台(KGT9-E),馈电状态传感器9台(GKT127~1140—V-A-V),风筒传感器5台(KGY-0307),负压传感器2台(GYD1000),风速传感器8台(KG3088),风门状态传感器10台(GFK30~80—1),传输线型号MHYV—2×3.3+2×0。85 (2000米)。线路通过主井—轨道大巷—采区各工作面。
(3)测试情况
监控系统运行正常,主机、分站、传感器数据显示同步准确,报警系统、断电系统灵敏可靠。打印机打印清晰,备用电源可供系统使用2h.
测试人:杜文飞、张换廷.
8、压风系统:
(1)设计情况:
在主斜井井口门附近,建压风机房一座,配风到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配风量20m3/min,使用压力0.8MPa。压风管路干管为4寸钢管,支管为2寸钢管.
(2)实际完成情况:
在主斜井井口门外10米处建压风机房一座,选用LGFD110/015J型固定螺杆式空气压缩机2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压风路线:压风机-—主斜井——联巷-—轨道大巷——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额定排气量20m3/min,使用压力0。8MPa.压风管路干管为4寸钢管,支管为2寸钢管。
(3)测试情况:
压风机运转正常,管路接头无漏风,最远端管路出风压力0。8MPa。风量20 m3/min, 压风管路干管4寸,管路长:1900米。支管2寸,管路长:1300米。
测试人:刘长富、郝柏山.
六、联合试运转发现问题及解决办法措施
1、主斜井检修绞车专篇设计1.2米,已安设。
2、地面注浆系统没有,井下建立黄泥注浆系统.
3、主水泵房防水密闭门不合标准,没有安装水位传感器,两趟排水管没有联通,现已整改。
4、回采顺槽锚索钢托板丢失较严重,应及时补齐,并加强管理。
七、联合试运转结论
矿井依法取得了采矿许可证,有建全的生产、技术、安全管理机构及必备的专业技术人员。有完善的生产、技术、安全管理制度.回采工作面布置合理,三个煤量符合要求。提升系统设备、设施配套完整,有检测检验报告,保护装置完善、运转正常。排水系统完善,设施、设备完好,运转正常,有检测检验报告。供电系统合理,设备、设施及保护装置完善,技术性能符合规定要求,运转正常。井下运输系统完善,保护齐全,运转正常。有完整独立的通风、防尘、防灭火及安全监控系统,通风系统合理,通风设施齐全可靠.
以上各生产系统均严格按照《矿井技术改造初步设计》及《矿井技术改造初步设计安全专篇》进行的施工,各生产系统及安全监控系统运转正常。符合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及条件竣工验收标准.
大同煤矿集团阳方口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石湖煤矿90万t/a改扩建工程项目
安全设施和主要生产系统联合试运转
情
况
报
告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