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者 课题 课型 评价项目 开课性质 评 价 内 容 及 标 准 执教者 单 位 上课学校班级 年 月 日 听课人数 分值 得分 1.知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三维目标具体、全面、科学。 目标 2.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认知规律,体现学生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 设定 3.突出学科能力、人文精神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教材处理得当,突出重点和难点。 教材 5.教学内容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注意综合、概括,体现实践性和时代性。 处理 6.突破教材束缚,根据课标选取适当的课程资源为课标和课堂服务。 5 10 7.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采用讨论式、合作式、导学式、探究式等导 自主学习方法,教师引导灵活、适时、有效。 ︵ 8.教学设计合理,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基本概念、理论讲解清楚,40 过渡自然,教师讲授时间不超过20分钟。 分 引导 9.恰当利用相关素材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充分体现历史的教育功能。 ︶ 过程 10.技能训练针对性强,有层次性、启发性和发散性,训练反馈及时, 注重方法指导。 11.使用发展性、激励性评价,使教学评价成为学生情感、知识、能力的增长点。 15 12.教学理念先进,基本功扎实,组织应变能力强。 教师 13.尊重、相信全体学生,师生关系民主、平等、融洽。 14.合理有效地使用多种教具和现代化的电教媒体。 素质 15.思维清晰敏捷,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简炼并富有感染力,板书科学、新颖、美观。 学习 16.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有充分的时间自学、讨论、实践,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活动面不低于80%。 过程 17.自主学习,读、疑、思、议、练贯彻全过程。 18.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强,能自如地与同学和教师展开讨论,学 学习 善于思考,勇于提出问题,有独到见解和感受。 ︵ 能力 19.学会阅读、分析和整合教村内容,熟练掌握查阅、处理和分析材60 料的方法。 分 20.师生活动融为一体,气氛和谐、活跃。 ︶ 学习 21.各类学生都有提高,基础知识扎实,解答问题迅速,正确率高。 效果 22.学生能明辨是非,对错误观点能准确分析原因并予以矫正。 23.学生各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能提出新观点并言之成理。 10 20 20 20 总体 评价
总 分 评价人(签名) 主办单位(盖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