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2. 3. 4.
了解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认识哲学的基本概念; 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分类和相关概念;
能够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和思考;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分类
• 哲学基本问题的含义和特点; • 哲学基本问题的分类:形而上学问题、认识论问题和伦理、社会、政治问题。
2. 形而上学问题
• • • •
存在与发展的关系; 精神与物质的关系; 必然与自由的关系; 用什么标准评价事物。
3. 认识论问题
• • • •
经验与理性的关系; 真理与谬误的问题;
实证主义与理论主义的争论; 科学与伦理的关系。
4. 伦理、社会、政治问题
• • • •
价值与道德的问题;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公平与正义的问题;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协调。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分类
1. 2.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和作用(5分钟); 讲解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
3. 分类:介绍形而上学问题、认识论问题和伦理、社会、政治问题的概念(15分钟);
4. 总结:梳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课堂小结(5分钟)。
第二课时:形而上学问题
1. 2. 钟);
3. 钟);
4.
复习上节课内容(5分钟);
存在与发展的关系:讲解存在与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15分精神与物质的关系:探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进行小组讨论(20分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课堂小结(5分钟)。
第三课时:认识论问题
1. 复习上节课内容(5分钟);
2. 经验与理性的关系:介绍经验与理性的关系,进行案例分析(15分钟);
3. 真理与谬误的问题:解释真理与谬误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真理的标准(15分钟);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课堂小结(5分钟)。
第四课时:伦理、社会、政治问题
1. 2. 钟);
3. 钟);
4.
复习上节课内容(5分钟);
价值与道德的问题:讲解价值与道德的概念,进行案例分析(20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探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小组讨论(15分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课堂小结(5分钟)。
第五课时:综合训练与评价
1. 复习上节课内容(5分钟);
2. 综合训练:组织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包括思考题、案例分析等(30分钟);
3. 评价与反思:进行学生的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15分钟);
4. 总结:总结本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学期总结(10分钟)。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和思维扩展等;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包括思考题、案例分析等,评价学生的思辨能力;
3. 课后测评:设计课后测试题,检验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
1. 2. 3. 4.
教材:高中政治教材;
PPT课件:包括概念介绍、案例分析和思考题等; 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 板书:整理关键概念和分类。
六、拓展延伸
1.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深入研究哲学问题;
提供相关阅读和网上资源,鼓励学生自行查阅和学习。
以上是一份高中政治《哲学基本问题》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分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方式,并能够运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思考中。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课后评价和拓展延伸等方式,促进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深入学习和思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