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河南省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发展研究

河南省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发展研究

来源:世旅网
第33卷第1期 2013年1月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Jg. Journal of HuBei TV University Vo1.33,No.1 January.2013,025 ̄026 河南省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发展研究 马彦丽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濮阳457000) [内容提要] 职业教育被视为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在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河南省作 为农业大省、人121大省、经济弱省,如何发展职业教育,使我省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强大的智力优势,走出一 条在不发达的经济条件下和剧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新路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 大课题。 , [关键词] 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427(2013)01 0025.02 河南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近几十年世界高等教育发展 的一个重要特征,许多工业化国家在经济腾飞阶段为适应经 济结构转型和经济快速发展,都适时、适宜地发展了高等职 业教育。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发展教育和开发人力资源 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首选战略。教育在综合国 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 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从世界范围来看, 职业教育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和技术创 新息息相关。凡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有一个完善而充满 活力的职业教育体系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撑。因此,职业教育 被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当作一中特殊而重要的“战略发展产 业”,视为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和工业现代化的“基石”。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经济弱省,在实现“科教兴豫”伟 大战略目标的征程中,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如何通过职业 教育功能的发挥,使我省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强大的智力 优势,成为“科教兴豫”的不竭动力和源泉,走出一条在不 发达的经济条件下和剧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推进职业 教育现代化的新路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的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职业 教育无论在规模、层次,还是在专业调整及师资结构上都从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出发, 基本建成了具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又与普 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沟通,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体 系框架。我省的职业教育由d,N大,由弱到强,取得令人瞩 目的成就,为我省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支持和智力 贡献。 但是我省职业教育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 为:职业教育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现 象,学校布局不合理,专业设置重复,学校的规模效益无法 提高:培养的职业技术人才,与熟练劳动力的断层太大,职 业教育的供给总量和质量与社会需求仍有较大差距;职业教 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知识老化、方法陈旧 落后、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行“职教”之名,举“普 一、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宗旨,坚持人才培养要与地方社会经济 发展需求适销对路的原则,为地方培养了大量的技术管理 型、高级应用型等方面人才。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我省职 业教育的发展中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 成为制约职业技术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1.专业设置不合理 虽然各职业院校都在为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教”之实;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存在着技能单一,知识面 狭窄,缺乏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后劲,难于适应未来社会 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后劲,难于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 二、影PR,-.I'南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 长期以来,河南省职业教育遵循“坚持中高职方向,服 不断调整和设置专业,但是由于办学条件等各种原因的局 限,其专业设置仍不能很好地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 要。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工程技术类、金融类、经管 类、农林类、畜牧类等专业相对较少,这是河南省职业技术 教育的薄弱环节。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专业设置上 既不要为了好招生,一味赶时髦,设置“热门专业”,也不 要完全从减少投资着眼,设置“口头专业”,必须遵循“拳 头原则”和“服务地方经济原则”,把学校有限的资金集中 投入,同时争取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资金投入,从而加强实训 条件,确保职业教育的质量。 2.办学特色不够明显 河南省的职业院校,虽然已明确自己的办学方向是发展 职业技术教育,但真正办出特色的还不是很多,不少专业还 是本专科专业的“压缩型”,还有的职业院校积极向普通教 育靠拢,极力想甩掉“职业”二字,使其职业特色越来越不 明显。因此,办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仍是河南省职业技术教 育的薄弱环节。 3.缺乏强有力的政策导向,宣传不到位 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政策 和法律、法规,但是在地方上,真正落实的并不多,不少地 市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仍旧停留在口头上,在招生、就业、 培养经费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政策导向,缺乏必要的宣传。这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上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偏见和误解, 视职业技术教育为“二等教育”,总觉得职业院校“不正规”。 因此,如何扩大宣传,消除社会上对技术教育的鄙视心理, 使人们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内涵和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乐 于接受职业技术教育,这也是河南省职业技术教育亟待解决 的问题。 4.师资队伍不能满足职业院校的教学需求 方面职业院校教师在数量上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许多 学校教师增长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学校规模扩张的速度和学 生增长的速度,师生比例极不合理。教师超负荷工作,教学 一[收稿日期]2012.09.29 作者系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科学系讲师。 26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第1期 质量严重下降。另一方面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职业院校的 教师队伍从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双师素质结构 及专业知识结构来看,都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年轻教师比 例太重,兼职教师缺乏规范管理,大部分教师动手能力、创 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差,整体素质亟待提高。所以增加专门的 技能指导教师编制、允许学校从工厂聘请能工巧匠来校作专 职的实习指导老师,无疑会对职校的技能教育工作起到积极 的促进作用。 三、实现河南职业教育长远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是高职教育产生与发展的源泉,高 职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动力不仅来自于教育体制内部,更重要 的来源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此外,地方经济水平也将直 接影响到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大学生就业困难已是当前 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更不乐观。造成 这一社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因素最不容忽 视。在东南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达,各类工业企业发展迅 速,从而为当地毕业生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出现了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而在中、西 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和自然因素限制,一方 面,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不得不前往东南沿海地区的大城 市求职谋生,另一方面,出现了人才相对短缺,所需人才得 不到满足。高职教育最终服务于地方经济的本质属性决定了 其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大的能动作用。当高职教育与地 方经济发展相适应时将起促进作用,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的 相适应是指高职的规模、发展速度、层次、质量、培养的人 才质量和数量等各项指标均符合当前地方经济的现实需求 或承受能力,反之将会起阻碍作用。这就对中、西部地区高 职教育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河南省作为中部地区省份 之一,自然也面临着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 1.制定政策法规,提供制度保障 为了促进高职教育和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相协调,政府应 当根据本省的高职教育和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做出科学的判 断,准确的定位,围绕发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 为二者的协调发展提高有力的制度保障。 首先,针对性强是最基本的要求。政府所制定的政策法 规一定要针对当前本省高职教育和地方经济的发展现状,为 达到协调发展的目的对高职院校和地方经济实体制定政策 和法规。其次,要具有可操作性。政府制定的政策和法规, 不能只是一纸空文,一定是能够实际操作的,并付诸实践的 法律依据。另外,要具有具体性和微观性。关于促进职业教 育和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规定在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上曾经 多次被提出,但一直未能以法律的形式予以颁布,并且,这 些规定大多是一些笼统的要求,对于不按要求执行的行为, 并没有相应的惩罚条例,因而在执行过程中,难以取得较好 的成效。比如,到目前为止,对于校企合作问题,尽管已经 有了相关的政策,但至于如何实施,仍有相当难度。 2.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 由于企业的人才来源渠道过于狭窄和在人才的选、育、 用、留四个环节上的失衡以及高职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 企业发展需要等原因,人才紧缺已成为制约河南经济产业发 展的关键因素,这足以引起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的高度重 视。对于企业发展来说,人才问题至关重要。人才好比企业 的灵魂和生命线,没有人才就没有一切。企业的人才来源主 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企业内部培训;一是从高职院校引 进优秀专家教师和适合岗位需求的毕业生。通过企业内部培 训人才,确实有很大好处,比如公司内部人员对公司文化、 产品、市场、人员等情况较为熟悉,他们更容易融入公司环 境,并可以节约培养成本。但并非企业所需要的人才都可以 通过内部培训来获得,很多企业的行业性质决定了它与高职 教育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高职院校是企业的另一重要人 才来源。 目前企业急需的三类人才,即技能型人才、复合型人才 和技术研发人才,除技术研发人才之外,前两类人才都需要 依靠高职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尤其是技能型人才是我国高 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高职院校是企业紧缺人才的 重要来源。近几年来,高职院校每年都向社会输送大批毕业 生,这些毕业生不仅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有 着丰富的实践实训经验,使他们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环 境,稍加培训即可胜任。企业为引进并留住这批人才,应当 为员工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可观的工资待遇、住房和晋升 机会等。而作为高职院校来说,也一定要采取“走出去、引 进来”的战略,培养出企业紧缺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应 创新观念,主动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高职院校和企业关于 人才培养的合作过程是一个双向的、互惠共赢的项目工程, 双方在此过程中应履行相应责任和义务,共同努力推动人才 培养工程的顺利进行。企业应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把 高职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并为人才培养提高必要的基 地、岗位、人力、经费等支持。高职院校欲达到把学生培养 成能够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技能型人才的目的,就必须突破 传统教学观念,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实践教学、技能培 养、学生主体的教学观念,走校企合作路线。如,濮阳职业 学院与濮阳耐火材料公司、中原油田联合办学建立“濮耐 班”、“中石油班”,濮阳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理论培训,濮耐 公司和中原油田负责实训,使学生获得了宝贵的接触实践、 提升能力的机会。校企双方都从中受益,同时也促进了地方 经济的发展。 3.加强专业建设 高职专业设置必须适应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即应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当地产业政策的要求和技术结构、 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开设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确实需要的专 业。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主要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才 需求的变化而变动,此外,还要综合考虑地方经济发展对各 类人才的需求及各类专业建设的产出效益,按照优化教育系 统资源配置的原则,实现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合理布局。近几 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放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增大,许多 学校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无视现有的办学条件,盲目增设一 些热门专业。这样势必造成各类院校的新设专业雷同,造成 有限的教育资源过于分散,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教育 教学质量很难保证。 鉴于这种情况,河南省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首先应确 立以本省为主的管理体制,根据现有的校际教育资源进行配 置,设置专业。当地政府应根据产业分类和主导产业选择的 实际,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合理进行专业布点;还应成立地 方性的专业建设审议委员会,统筹协调区域内高职院校的专 业建设,并严格审查办学条件;根据各校的优势及所属行业 部门特点进行统一规划协调。其次,对各高职院校校新设专 业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要进行审 查、评议,防止专业设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指导并协助各 校对传统专业进行调整与改造。另外,要稳定师资建设、教 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室建设,从而为地方经济发展 培养更多的实用性合格技术人才。最后,要加强特色专业建 设,因为特色优势专业是高职院校的支柱和窗口,不仅可以 稳定学校教学为学校发挥品牌效应,而且可以增强学校的吸 引力和凝聚力。近年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机电高等 专科学校和河南交通职业学院在加强品牌专业建设方面,取 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2]严雪怡.再论人才分类与教育分类[J].职业技术教育,2003, (i). 【3】刘春生,马振华.高技能人才界说[J].职教通讯,2006,(3). [4]方光罗,郑承志.关于高职校企合作教育的思考[J].中国职业 技术教育,2004,(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