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位骨髓穿刺对恶性血液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龚莉莉 王晓丽
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14期
【摘 要】目的:研究多部位骨髓穿刺对恶性血液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疑难少见病例,对研究对象进行选择性多部分骨髓穿刺法检查,分别进行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胸骨及骨痛部位骨髓穿刺,对比不同骨髓穿刺对恶性血液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在骨髓转移癌的检查中,二次检查的检出例数明显高于一次检查检出率(X²=8.333,P=0.004),恶性组织细胞病的检查中二次骨穿与一次骨穿的检出例数无明显差异
(P>0.05),而三次骨穿检出例数明显高于一次骨穿例数(X²=6.750,P=0.009),在多发性骨髓瘤的的检查中,一次骨穿与二次骨穿检出例数无明显差异,P>0.05。骨髓转移癌的检查中,骨痛部位穿刺检出例数最高,高于髂前上棘与髂后上棘穿刺(X²=10.272,6.650;P=0.001,0.010),在恶性组织细胞病检查中胸骨穿刺检出例数最高,高于髂前上棘、髂后上棘与骨痛部位穿刺(X²=9.642;P=0.002),在多发性骨髓瘤检查中骨痛为主穿刺检出例数最高,高于髂前上棘、髂后上棘与胸骨(X²=9.227,7.263;P=0.003,0.007);结论:对疑难性疾病患者进行多部位多次骨髓穿刺检查能够更好的诊断骨髓转移瘤、恶性组织细胞病及多发性骨髓瘤。 【关键词】多部位骨髓穿刺;恶性血液病;诊断价值研究 前言
恶性血液病在临床中较为少见,但是由于该类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威胁较大故在临床中被列为疑难少见病种内,如骨髓转移癌、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细胞组织病等,病程大多比较急骤,预后较差,早期诊断与治疗干预具有重要意义[1,2]。但由于该类疾病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够明显,患者往往难以自觉,从而为临床诊断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如何提高恶性血液病的临床检出率与诊断准确率,许多学者均进行了研究,其中骨髓穿刺为临床中较为常用的检查恶性血液病手段,在疾病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中发挥了较大的临床价值。为进一步探索恶性血液病的临床诊断手段,本研究进行多部位骨髓穿刺以提高恶性血液病的诊断准确率,现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 12月60例疑难少见病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经过骨髓穿刺检查确诊为骨髓转移癌的患者有25例,恶性组织细胞病的患者有12例,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有23例。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范围(13~74)岁,平均年龄
(43.35±12.59)岁。其中的骨髓转移瘤患者通过结合临床表现、X线检查、核磁共振检查、同位素检查,部分患者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肿瘤的原发位置。胃癌患者7例,肺癌患者2例,乳腺癌患者2例,前列腺癌患者1例,肾癌患者1例,结肠癌患者4例,其余8例未确诊肿瘤原发部位。 1.2临床症状
骨髓转移癌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贫血、骨骼疼痛、发热为主,其中骨骼疼痛的患者有14例,占比56.00%,症状为不同程度间歇性钝痛或者持续性的剧痛,腰椎、骶骨、髂骨、下肢骨疼痛多见,呈现进行性加重状态。恶性组织细胞疾病患者以高热、贫血与黄疸为主要临床症状,患者多出现骨骼疼痛,本次纳入病例中有1例出现骨骼疼痛,主要为腰椎的持续性剧烈疼痛。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表现为自发性骨折与持续性钝痛或者剧烈疼痛,疼痛部位以下肢与腰椎、骶骨、髂骨多见,一些患者存在经ECT检查发现存在有局部骨代谢活跃症状。 1.3外周血象特征
WBC低于4.0×109/L的有18例,有25例在(4.0~10.0)×109/L,>10.0×109/L的有2例。Hb正常的有3例,轻度贫血的有6例,中度贫血的有34例,高度贫血的有17例。PLT 1.4骨髓象特征
在纳入的60例患者中,骨髓增生活跃的患者有35例(58.33%),增生明显活跃的有15例(25.00%),增生减低的有7例(11.67%),明显减低的有3例(5.00%)。
在所有的骨髓转移癌患者中均可见散在或呈簇分布的转移癌细胞,细胞体积较大,外形不规则,胞浆丰富,蓝色或紫红色,部分可见颗粒或空泡,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或畸形,双核或多核,染色质粗糙网状。
恶性组织细胞疾病在骨髓中发现异常组织细胞为诊断的特异性指标。其中可见多核巨组织细胞、异常组织细胞、吞噬性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组织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在骨髓中骨髓瘤细胞>15.00%为诊断指标。 2 结果
2.1骨髓穿刺次数与检出例数的关系分析
结果显示,在骨髓转移癌的检查中,二次检查的检出例数明显高于一次检查检出率(X²=8.333,P=0.004),恶性组织细胞病的检查中二次骨穿与一次骨穿的检出例数无明显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异(P>0.05),而三次骨穿检出例数明显高于一次骨穿例数(X²=6.750,P=0.009),在多发性骨髓瘤的的检查中,一次骨穿与二次骨穿检出例数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2.2骨髓穿刺部分与检出例数的关系分析
结果显示,在骨髓转移癌的检查中,骨痛部位穿刺检出例数最高,高于髂前上棘与髂后上棘穿刺(X²=10.272,6.650;P=0.001,0.010),在恶性组织细胞病检查中胸骨穿刺检出例数最高,高于髂前上棘、髂后上棘与骨痛部位穿刺(X²=9.642;P=0.002),在多发性骨髓瘤检查中骨痛为主穿刺检出例数最高,高于髂前上棘、髂后上棘与胸骨(X²=9.227,7.263;P=0.003,0.007),详见表2. 3 讨论
骨髓组织是由血管及各类细胞和特殊的网状结缔组织形成的,肿瘤细胞顺着血液流动而发生骨髓转移。骨髓转移的原发病灶不同则表现也较多样化,缺乏特异性而诊断困难[3]。骨髓穿刺时诊断恶性血液疾病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结果提示,对疑似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多次不同部位骨髓穿刺能够更好的诊断骨髓转移瘤、恶性组织细胞病及多发性骨髓瘤,具有更高的检出例数。
综上所述,对疑难性疾病患者进行多部位多次骨髓穿刺检查能够更好的诊断骨髓转移瘤、恶性组织细胞病及多发性骨髓瘤。 参考文献
[1]张京,杨柯,白海,王存邦,欧剑锋,赵强,张姝婷.血液病骨髓涂片与骨髓病理活检诊断对比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03):408-410.
[2]赵飞.240例血液病骨髓穿刺活检的病理形态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5):26-27.
[3]栗瑞敏,刘春海,李雪政,杨建华,郭红霞,许娜娜.骨髓组织活检诊断骨髓转移癌及血液病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07): 710-7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