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护士・2010年5月中旬刊(学术版) ・63・ 3种方法留置男性导尿管的临床观察 周桂兰郭芸廖桂兰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方法留置男性导尿管的效果。方法将在本院施行手术需留置尿管的男性患者155例,随机分为常规组(6o例, 3组疼痛程度有显著 石蜡油润滑导尿管)、丁卡因胶浆1组f45例,丁卡因胶浆尿道缓慢注入,丁卡因胶浆润滑尿管)以及丁卡因胶浆2组(50例,丁卡因胶浆尿 道缓慢注入,导尿管润滑剂改为石蜡油1,比较三种不同方法留置导尿管患者的不适反应及尿管阻塞情况。结果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差异(p<0.01),丁卡因1组与2组明显低于常规组的患者;尿管阻塞程度常规组与丁卡因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丁卡因l组比较 留置导尿管过程中利用丁卡因的表面麻醉作用,可提高插管成功率,减轻对尿道粘膜的机械性刺激和损 伤,所以表面麻醉后留置导尿管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关键词:留置导尿管;丁卡因胶浆;表面麻醉;润滑剂;石蜡油 中图分类号:R472.9 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411(2010)05—0063—02 导尿术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常因解剖特点及操作技术的原因, 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和不适。传统的留置尿管多采用石蜡油润 滑导尿管,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护理界一直在探索无痛留置导尿 管的方法和技巧。丁卡因胶浆的成分主要是盐酸丁卡因,其次是甲 基纤维素。利用丁卡因的表面麻醉作用,阻滞插管的创伤传入中 约5ml,然后检查尿管气囊是否充盈良好,连接好引流袋和注射器, 约3 5min后用剩余的丁卡因胶浆润滑尿管,随即插入导尿管。 1.2.3丁卡因2组:操作方法同丁卡因1组,但将导尿管润滑剂改 为石蜡油。 1.3评定标准①采用疼痛视觉模糊评分法评价疼痛程度(VAS 枢,减轻创伤所致的应激反应,起到止痛作用,而甲基纤维素的润 滑作用,可提高插管成功率,减轻对尿道粘膜的机械刺激和损伤。 本科2008年5月一2009年3月,对需行留置导尿的男性患者采取 不同方法留置导尿管并进行效果比较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计分法),0分为不痛,1O分最痛l11。在置管成功后,由操作者和患者 分别在评分标尺上划记,取两者的平均数作为该患者的疼痛得 分。②记录3组患者24h尿管阻塞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 2结果 1.1临床资料选取2008年5月 2009年3月施行手术需留置 3组患者导尿时疼痛及24h尿管阻塞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3组患者导尿时疼痛及24h尿管阻塞情况比较例 尿管的男性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1~78岁,其中前列腺 增生22例,尿路结石18例,尿道手术史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3 组:常规组6O例、丁卡因1组45例以及丁卡因2组5O例,分别接 受不同方法留置导尿管。3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3组患者均采用12F或14F的乳胶双腔气囊导管。 注: 与常规组比较,p<O.O1; 与丁卡因1组比较,p<O.O1; 与常规组比较,p>O.05 3讨论 1.2.1常规组:置管前用石蜡油润滑导尿管后按男性患者导尿法 常规留置尿管。 1.2.2丁卡因1组:常规消毒铺巾,将丁卡因胶浆沿尿道缓慢注入 导尿术是一种侵入性操作,男性患者尿道较长,约18~22cm, 工作单位:541001 桂林市收稿日期:2009—12—18 、 、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一科 导尿时常常出现尿道烧灼或尿道不适感,特别是术前导尿常加重 患者的心理负担,导致紧张恐惧心理。常规导尿操作因尿道未能 30min,如无效时,可指导患者辅以口服通便药物,如:番泻叶、果 导片及肠道菌群药物。大便干结时,护理人员可采取清洁洗肠法, 如大便还不能排出,护士应人工取粪便,解除患者的便秘痛苦。 4小结 经病学杂志,2004,170):201. 2徐珊珊,候芳,徐敏宁.帕金森病患者饮食指导[J]_现代护理, 2005,11(2):103. 3马燕兰,王建荣.老年人便秘的护理研究[J].护理研究,2006,2 (3):577. 42例PD伴便秘患者在本科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 健康宣教、饮食结构的调整,并结合适当的体育锻炼指导等,有效 促进了患者的胃肠蠕动,改善了患者的便秘症状,从而减轻了患 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4潘小平,杨志华.帕金森病情绪障碍的特点及治疗[J].中华神经 杂志,2003,36(3):194. 5何小艳,夏纯,李玉芬,等.帕金森病人的社区护理[J].现代护理, 2005,11(8):644. 6林兆耆,戴自英.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2085. (责任编辑:高婧) 1 陈玲,陈曦冲国家族性帕金森病的遗传和临床特点[J】.临床神 ・64・ TODAY NURSEMAY,2010,No.5 ,静脉输液2种方法固定头皮针的效果比较 林宗莲 摘要目的探讨在静脉输液中,在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的情况下,静脉输液贴固定头皮针的最佳方法。方法把2o0名住院 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三步法固定法和一步固定法进行效果对比研究。结果间均少于对照组 <0.05);观察组的头皮针脱落少。结论观察组的头皮针固定时间和拔针时 静脉输液中采用一步固定法优于传统的三部固定法,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和减轻护士工作负担,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静脉输液;头皮针;固定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411(2010)05—0064一O2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也是基础护理操作的 重要内容。三步固定法是传统的一种固定方法,这种方法一直沿 用至今,用于固定的材料已经经过了改进。在护理工作面临工作 量大、护理人员配备不足、操作流程需规范的情况下,在输液过程 2.1 2种方法固定所需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2种方法固定所需时间比较(一X+S,s) 中如何省时、快速,使输液贴的粘度好而撕揭更方便,也是护士面 临的新问题。因此,笔者通过多年经验积累与思考,对输液贴的固 定方法进行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5月一2009年6月的200例住院患者,年 2.2 2种固定方法拔针时间比较(见表2) 表2 2种固定方法拔针时间比较fx一+s。s 龄2O~50岁,将5月住院的100例设为对照组,6月住院100例设 为观察组,2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均采用7 号针头在手背静脉进行穿刺,均采用泰州市精卫医疗器械有限公 司生产的33mm宽的医用胶贴固定头皮针。 1.2固定方法①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三步固定法,即穿刺前将输 液贴分成三部分,待穿刺成功后,首先撕一条窄的固定针柄,接着 将有止血方纱的宽胶布覆盖针眼和露出的针梗,最后头皮针软管 盘曲固定于手背『l1。②观察组采用一步固定法,因输液贴后面的粘 贴纸分左右两部分,输液前首先揭去输液贴后面短的一端粘贴纸, 2.3 2种固定方法头皮针松脱情况比较(见表3) 表3 2种固定方法头皮针松脱情况比较 例 使输液贴处于备用状态,静脉穿刺成功后,整块输液贴一并撕下, 将有止血方纱的部分对准针眼,将针眼覆盖,随即双手大拇指在针 柄两边同时稍用力按压,使针柄不移动,同时注意输液贴距离手背 边缘近的一端要完全平整紧贴皮肤,而输液贴距离手背边缘远的 一端暂不贴完,轻轻揭起,顺势将头皮针软管盘曲固定于手背。 3讨论 1_3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3.1观察组的固定时间和拔针时间少观察组的输液贴是一整 块宽胶布,避免了撕胶布的繁琐步骤,而固定时也方便快捷,比起 传统的固定法显然减少了操作时间。在拔针时,一手将紧贴皮肤 工作单位:46300泸州市 泸州医学院附属纳溪医 6院・四川省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 收稿日期:2009—12—03 ; 的输液贴一端轻轻揭起,边揭边撕,露出针柄后,另一手拇指固定 针柄后,就可将整块敷贴揭掉了。而对照组的输液贴分成了三部 分,第一窄胶布固定针柄后,含止血方纱的宽胶布为了要覆盖露 充分润滑,而反射性引起尿道收缩,难以保证润滑尿道的效果,插 目使用,注意利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减轻患者的痛苦,以确保安 全、有效。表面麻醉后留置导尿管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宁宁,刘晓艳,赵晓燕.盐酸丁卡因胶浆辅助临床导尿术的效果 管时易导致尿道损伤、疼痛,引起插管更困难,疼痛感及不适度更 明显。而盐酸丁卡因胶浆为经皮吸收局部麻醉剂,具有起效快、无 痛、无损伤的优点[21,辅助用于导尿术中可有效缓冲患者插管时的 疼痛和不适感,降低尿道损伤的发生率。但从本研究丁卡因1组 情况显示,存在尿管阻塞现象,可能与丁卡因胶浆形成薄膜阻塞 评价fJ】.华西药学杂志,2004,19(6):479~481. 2张碧玫,许建春,姜红.盐酸丁卡因凝胶剂经皮渗透作用[J].中国 医院药学杂志,2o02,22(6):344—345. 导尿管口有关,经接冲洗器注入无菌用水或空气,即可使尿液引 流通畅。所以在使用丁卡因胶浆辅助临床导尿术过程中,不能盲 (责任编辑:高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