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加林
来源:《语文学刊》 2014年第7期
张加林
(华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虽然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量词的本体研究日渐深入,但是对对外汉语量词及其教学方法的研究还不够完善。本文立足于语言学界对量词本体的研究,结合作者自身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一些有助于推进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量词;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H19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7-0112-02
现代汉语具有区别于其他语系语言的许多特点,量词十分丰富是其突出特点之一。在现代汉语中,名词前面加数词一般需要用量词来作为计量单位,很多名词都有与其相匹配的量词,例如“一条鱼”、“一匹马”等。所以,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量词时感到比较吃力,以致出现“陆雨萍有本一书”(陆雨萍有一本书)、“我是一位大学老师”(我是一名大学老师)等量词使用的偏误。鉴于此,笔者以现代汉语量词的本体研究为立足点,结合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实际情况,简要分析对外汉语量词的教学方法。
一、量词系统及教学现状
(一)对外汉语量词系统
就现代汉语来说,常用的量词有600个左右;就对外汉语教学来说,量词数目比较少,而且也不够统一。目前针对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制定的标准较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988年的《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试行)和1992年的《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在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方面,这两个大纲都将留学生需掌握的量词分为甲、乙、丙、丁四级,但二者在量词的数目上存在较大差别:1988年的大纲规定的甲级量词为27个,乙级为11个,丙级为11个,丁级为8个;1992年的大纲规定的甲级量词为58个,乙级为47个,丙级为22个,丁级为10个。现行的各个版本的对外汉语教材在设计量词教学时大都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大纲为准,但是现行的大纲不够统一,导致对外汉语教材编写者缺乏明确的依据,进而出现不同版本的教材在量词教学部分存在较大差别。
此外,通过对比这两个大纲我们还可以发现,在对外汉语量词教学过程中,量词主要在初级阶段完成。但是若与现代汉语中常用的量词数目600个左右相比,对外汉语教学要求留学生的量词数目还是非常少的。
(二)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现状
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教学一般不被重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多。除了多数教材在量词数目上存在的问题外,很多教材大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章节对量词进行专门学习和讲解,量词的学习零散地分布于语言交际或篇章学习之中,对量词缺乏系统性的介绍。
此外,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量词教学大多停留在识记的阶段,对外汉语教师对于量词的讲解较为肤浅,大都仅仅以“a measure word”应付过去,缺乏对量词的功能和意义的详细讲解,留学生只能死记硬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难以形成对现代汉语量词的系统性认识。
二、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方法
“从学生的角度看,对外汉语教学是外语教学……当然就会呈现出外语教学的一般规律。对外汉语,学的是汉语,它又会显现汉语教学的规律。”[1]51-52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这两种教学规律,根据这两种教学规律设计对汉语教学方法。对外汉语量词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一部分,亦应如此。
(一)明确对外汉语量词的小类
教留学生学习现代汉语量词毕竟与教中国学生不同,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淡化量词的语法分类,从教学便利、学生容易掌握的角度出发,安排对外汉语量词的教学,比如可以根据量词的使用频率,将量词分为高频量词和低频量词;根据量词使用的语境,将量词分为口语量词和书面语量词。
(二)确定教学策略
在确定了量词的小类之后,教师就需要依据自己分的量词的小类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根据笔者对外汉语教学的经验,在进行量词教学时可以选择如下几种方法:
1.维度分析法。
在对外汉语量词教学过程中,表示人和事物的名量词是留学生学习汉语时最先接触、需要掌握数目最多的量词。但是,“量词和名词的搭配不是随意的,是由所修饰名词指示的事物的各个维度之间的比例决定的……维度的比例在汉语中是决定量词选择的根本因素”[2]35。所以,如果将名量词的维度的讲解作为量词教学的一个突破点,至少可以解决为数不少名量词的教学问题,而且从留学生掌握的情况来看,运用此种方法学生记忆较深刻,使用时出现的偏误也较少。
以名量词“张”为例,按照维度来分的话,它是一个二维量词,指的是在二维方向所扩展的一个平面。当两个维度的长度差别不是很大时,我们就可以用“张”来称量,比如:一张纸、一张桌子。此外,汉语中还有零维量词(如粒、滴)、一维量词(如根)、三维量词(如块、堆)。
2.语境分析法。
量词的使用离不开具体的语境,语境对量词具有选择性。根据量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情况,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来分的话,我们可以将两次出现的语境分为现实语境、情感语境和文化语境。
1)现实语境。
在现代汉语中,多个量词搭配一个名词的情况较为常见。例如:
a.两只鸡、一车鸡、一群鸡
b.一碗鸡、三块鸡、两盆鸡
在留学生遇到这些数量名结构时,大都会纠结“为什么都是在说‘鸡’有多少,但是用的量词却不一样”,这就涉及量词使用时的现实语境。上例共出现了六个量词,与之搭配的名词却只有一个。实际上,这六个量词可以根据“鸡”出现语境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中“鸡”的语境是“活着的鸡”;b组中“鸡”的语境是“死了的鸡”。
2)情感语境。
除了可以准确地计量、区分人和事物外,量词同样还可以表达汉语使用者细腻的内心情感,提升汉语的表现力。例如:
a.一撮不法分子、一窝坏人b.一位老师、一尊佛像
c.一缕春风、一抹红云 d.一分春色、一丝微笑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知道,a组的量词与其他三组的量词在感情色彩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可以说,a组里的量词是贬义的用法,b组、c组、d组里的量词是褒义的用法。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用法,主要是因为汉民族想通过有限的量词表达丰富多样的情感。
3.对比研究法。对比研究法是开展对外汉语教学所需要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对于对外汉语教师,也应多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来“揭示不同民族在文化传统、社会习俗、心理状态、思维特征等方面的异同以及它们在语言和语言使用上的反应,这有助于在更深的层次上揭示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3]4-5。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
1)目的语内部的对比。
对母语非汉语的留学生来说,汉语是其目的语。留学生在初步掌握了一定的量词后大都会运用类推的方法进行量词的进一步学习,结果导致了一系列偏误的出现,例如比较典型的量词“个”的泛化。在出现这种因为目的语的负迁移而产生的偏误时,教师最好能够进行目的语内部的对比,有针对性地对出现偏误的量词进行系统地总结和讲解,对比同一量词不通用法之间使用条件的差异。
2)目的语与母语间的对比。
对外汉语教学中最常见的对比是目的语与母语间的对比。目的语与母语间的差异越小,学起来便越容易;相反便越难。比如,英语中也有piece、slice等少量的量词,在学习其相应的汉语量词时留学生较为容易掌握;相反,他们会因为母语的负迁移而产生一系列的偏误。针对这种情况,留学生要尽快学会用汉语思维来学习汉语;对外汉语教师也要通过对比的方法,既能掌握量词偏误的共性,又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定期、分阶段考查留学生量词的掌握情况
对于母语非汉语的留学生来说,现代汉语量词是一个全新的词类,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显得比较吃力,经常会存在学了很快就忘,忘了重新再学的情况。鉴于此,有必要对留学生量词掌握的情况进行定期的考核,以便制订教学计划、调整教学策略。
由于留学生汉语水平的差异,在对留学生进行量词掌握情况的考核时要注意分阶段进行。针对不同阶段的留学生采取不同形式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也视留学生的学习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相对于现代汉语量词的本体研究,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方法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推进。本文提出的对外汉语量词的教学方法主要源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希望能为推进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 参 考 文 献 】
[1]蔡建华.应用语言学概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石毓智.表物体形状的量词的认知基础[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1).
[3]吕必松.关于对外汉语教师业务素质的几个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89(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