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现代社会中的“微文化”,微博客、微支付、微公益等各种附加产品

现代社会中的“微文化”,微博客、微支付、微公益等各种附加产品

来源:世旅网
现代社会中的“微文化”,微博客、微支付、微公益等

各种附加产品

附加产品:

微博客:“现在,很难有时间写那么长的东西了。微博即时多变,也很符合时代特点。”如今,微博已经成为她获得最新消息的首要渠道。

微表情:2009年,美剧《Lietome》(《别对我说谎》)掀起研究“微表情”的风潮。“微表情”是心理学专业术语,指不到五分之一秒的表情,但通常却含有丰富的信息。网友“蓝色帆船”总结出剧中对微表情的解释:“单肩耸动、撇嘴表示对所说的话极不自信,眉毛倾斜代表着悲伤,眼眉向上抬表示发问的人知道问题的答案……”随着招聘季到来,应聘者们也开始注意起自己的“微表情”。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大学生面试压力调查》中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82%参加面试的毕业生会出现各种小动作。拒绝不断抿嘴、拒绝眼光闪烁,应聘者开始有目的地训练自己发出合适的“微表情”,以获得面试官的青睐。

微整容:在北京中关村地区,午休时上网“偷菜”已经OUT了,利用中午这1个小时,白领们就能在单位附近的医院做个光子美容、激光除皱等微整形。

微支付:两分钱一章的网络小说,8分钱一本的电子版《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三五毛钱一篇的学术论文,这些互联网上的小金额支付,又被称为“微支付”。网友不经意间付出的几分、几毛钱看

似微弱,但聚集起来的能量惊人。

微公益:积少成多的,还有一种被称为“微公益”的志愿行动。xx人xx号召人们在旅行中献出“1公斤的爱心”。他和一些同样热心公益事业的伙伴,组成了8人团队,在网络上提供贫困学校的具体信息,让每个热爱旅行和公益的人都可以在旅途中顺便走访学校,传递物资,并和学校的孩子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微副本:顾名思义,微小的副本,是一种每次参与时间较短,对玩家限制较少,充满乐趣的游戏模式。

看法:

“微文化”虽“微”且“散”,却日益成为影响人们价值选择的“新文化”,不可否认,它也是利弊相随的,既集诸多优点于一身,同时也带来不少负面效应,需要引起注意。

一方面,“微文化”极大便利了人们的自我表达和群体交流,也方便了各种信息的获取与传递。“微文化”正以其“微言大义”的内涵和“无微不至”的外延,通过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从细微之处影响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比如微博用户用140个字“说出自己”、“传递信息”,用只言片语就能记录个人生活中的所有点滴,也能完成对某个事件的完整报道和传播,这是“大而全”的传统表达和传播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小行动也能汇聚成大磁场,“微而深厚”的“微文化”就是一种积聚的力量。

另一方面,“微文化”的兴起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如垃圾信息的泛滥、谣言的生成、负面情绪的传播、伪科学的散布,

等等。在“微文化”背景下,由于信息生成的低门槛和信息传播的自主性,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当信息在各自的社会化圈子网状扩散、迅速发酵时,不少人在不辨信息真伪的情况下,成为无意识的信息传播载体。同时,“微文化”是一种快餐文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社会生活的碎片化,社会浮躁之风日盛,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着社会文化的厚重性和整体性,使经典文化的积累和传承更加任重而道远。

可见,从目前来看,“微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是利多于弊的。所以,谈“微”色变实非明智之举,引导利用使其成为传播正能量,才是当务之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