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牵正散辩证加减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牵正散辩证加减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来源:世旅网
临床经验谌洪勋

(金堂县第二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

R259      A     2095-4808(2020)11-144-01【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感冒,即是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其实感冒不是一个疾病名称,而是一组

疾病的总称,包括普通感冒、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急性疱疹性咽峡炎、急性咽结膜炎、急性咽扁桃体炎。其中以普通感冒最为常见,也就是我们老百姓常说的感冒。

普通感冒,中医称伤风,西医称为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每次发病可以由不同的病原引起,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鼻病毒是引起普通感冒最常见的病原体。成人每年患普通感冒平均2~6次,抵抗力稍弱的宝宝(儿童)平均6~8次。普通感冒的全身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鼻部和咽部的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等,也可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2-3天后鼻涕变稠,伴随有咽痛、头痛、流泪、味觉减退、声嘶、耳堵、听力减退等,普通感冒传染性较弱,季节性不明显,可自愈,多数患者5~7天即可痊愈,部分患者持续2周左右,伴发并发症者可致病程迁延。普通感冒可在气候突变时小规模流行,但不能混淆于流行性感冒。

流感即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常引起大流行,病情较重,乙型和丙型引起流行和散发,病情相对较轻。流感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北方常在冬春季发病,南方全年可流行。流感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及空气飞沫传播,传染性强,所以发病者有明显的聚集性,患者多有流感患者接触史或去过人群聚集场所(如公园、电影院、超市、菜市场、学校、医院等)。

流感分单纯型、胃肠型、肺炎型、中毒型,潜伏期1至3天,有明细的流行和

医药界 2020年06月第11期感冒虽小 不能轻视----分清普通感冒和流感

暴发。急性起病,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40℃)、畏寒、头痛、全身酸痛、眼结膜炎

等中毒症状,可有食欲减退。胃肠型多伴有腹痛、腹胀、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肺炎型表现为肺炎,甚至呼吸衰竭。中毒型者有全身毒血症表现,严重者可致休克,循环衰竭,直至死亡。无并发症患者病程呈自限性,通常在发病的3、4天后体温逐渐下降,全身症状逐渐减轻,症状通常持续2-4周。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主要区别就在于症状,流感起病急,高热、头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而呼吸道症状轻微,也就是说流感患者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等鼻咽部的症状不明显,但是全身症状比较重,比如反复高热、乏力、头痛、四肢肌肉酸痛等,而且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治疗:普通感冒的治疗对症治疗即可,无特效药。要多喝温水、多休息,在饮食上应进营养价值高、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应戒烟、戒酒;室内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平和的心态。不需要给予抗生素,但如果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应及时做诊断并合理给予抗生素治疗。如果高度怀疑为流感,应及时到医院诊治,治疗上除了对症支持治疗外,需要早期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并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目前由于流感病毒变异性强,人们无法获得持久的免疫力,病毒发生变异时还可大规模暴发,且人群普遍易感。因此,对于流感,预防是关键,如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注意手卫生,避免在人多的公共场合出入、感冒流行时佩戴口罩、注射流感疫苗等。

牵正散辩证加减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秦 静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上海 201700)

【摘要】目的 探讨牵正散辩证加减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方法 本组研究纳入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研究时间自2018年9月-2019年8月,按照盲选

方法将其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 而研究组40例则此采用牵正散辩证加减结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患侧面肌肌力(采用H-B量表评估)及面神经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7.50%)明显大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的H-B量表评分和面神经功能评分比治疗前均明显提高( P<0.05),并且研究组治疗后的H-B量表评分和面神经功能评分比对照组的提高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牵正散辩证加减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有显著地疗效,可显著改善患侧面肌肌力及面神经功能,因此临床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牵正散辩证加减;针刺;周围性面瘫;患侧面肌肌力;面神经功能

R246      A     2095-4808(2020)11-144-02【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也称为贝尔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之一。该病起病突然,对照组4016(40.00)17(42.50)7(17.50)33(82.50)多表现为口眼歪斜、泪液外溢、眼睑扩大、额纹消失及鼻唇沟变浅等症状。以往西X2值5.000医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往往不理想,且病情易反复P值0.025发作。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在中医学属“口眼歪斜”“口僻”等范畴,研究发现针灸2.2比较两组的患侧面肌肌力和面神经功能评分,两组治疗后的H-B量表具有疏经通络,祛邪扶正的作用,可调节面部及全身气血,减少面部后遗症;牵正评分和面神经功能评分比治疗前均明显提高( P<0.05),并且研究组治疗后的散有疏风祛痰通络的功效,在临床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有可靠的疗效[1]。基于此H-B量表评分和面神经功能评分比对照组的提高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牵正散辩证加减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作如下探讨。P<0.05)。见表2.1.资料与方法表2两组的患侧面肌肌力和面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分)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纳入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研究时间自2018年9

H-B分级评分面神经功能评分月-2019年8月,按照盲选方法将其分成2组。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排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除有严重心脑肝肾疾病、脑部肿瘤、腮腺炎、智力障碍或精神障碍等疾病者。其中

研究组402.20.84.61.325.714.9048.53±5.15±±±对照组40例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30~62岁,平均(43.13±3.26)岁;

对照组402.10.93.01.025.804.9240.13±6.23±±±病程为8~16天,平均(10.24±3.62)天。研究组40例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

t值0.5256.4000.1126.573年龄30~62岁,平均(43.25±3.51)岁;病程为8~16天,平均(10.13±2.10)天。

P值0.3000.0000.4560.000两组间的基线数据资料相比较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研究有可比性。

1.2方法,在急性期(1周~2 周)均给予两组静脉输注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3.讨论同时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取穴:颊车透地仓(患侧)、地仓透水沟(患在中医学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中风、中经络范畴。《金匮要略》记载“久邪气侧)、颧髎透迎香(患侧)、牵正穴(患侧)、合谷(健侧)、翳风(患侧)、阳白透鱼腰(患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中医认为外风侵袭面部经络,以致面部经侧)、内庭(患侧),颌唇沟歪加地仓透承浆(患侧)。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络气血运行不畅,经络失养,肌肉弛缓不收而引发面瘫。中医治疗的原则主要以用夹持进针法,垂直刺入皮下,透刺诸穴,同时施加捻转提插、平补平泻的手法,确“疏风祛寒,化痰通络”为主。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有独特的优势,既可局部取穴,认患者有得气感,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而研针刺颊车可调节阳又可远端取穴,可以肝脾同调,有显著的疗效[2]。面部属脾胃,究组40例则此采用牵正散辩证加减结合针刺治疗:针刺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同时明经气血。针刺地仓可加强神经反射活动,促使其支配的面部肌肉功能恢复正常,给予牵正散加减治疗,组方为:白附子10g,钩藤10g,全蝎8g,蜈蚣8g,白僵蚕8g,促使进而口角正常的运动恢复,改善口角㖞斜症状。针刺阳白穴可刺激面神经颞地龙8g,白芷9g,川芎9g,当归10g,白芍10g,细辛3g。口苦咽干者加柴胡10g,支和额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局部神经组织新陈代谢,增加额肌肌力。而牵菊花12g,黄芩9g;风痰壅盛者加半夏10g,天南星5g,以化痰散结;年老体弱者加正散中白附子为君药,善治头面风邪,有散寒祛风的功效;僵蚕、全蝎善搜风通络,党参10g,黄芪10g,以补益气血,扶正祛邪;痰浊瘀血阻滞脉络者加白芥子9g,水可上行头面部阳明经,有祛风止痉的功效。僵蚕、全蝎、白附子三种药物合用有祛蛭9g;表虚自汗者加黄芪12g,桂枝 9g,以固表止汗。水煎,早晚各服用一次,10 d白附子能够促进淋巴细风化痰,通络止痉的功效[3]。此外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研究组临胞增殖,提高机体免疫力,有良好的抗炎的功效[4]。而本组的结果显示,

1.3观察指标,⑴对比两组的疗效:面瘫症状消失,说话无口眼歪斜症状,表床总有效率(97.50%)明显大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2.50%),且并且研究组治疗情自然为治愈;静观面部无异常;做呲牙或鼓腮动作时,有口歪症状为好转;瘫症后的患侧面肌肌力和面神经功能评分比对照组的提高幅度更大(P<0.05),结果状无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⑵比较两组的患侧面肌肌力、面神经功能评分,依据说明联用针刺疗法和牵正散加减方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国际上通用的 H-B 量表分级评判,评分越高提示疗效越好。综上所述,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牵正散加减方联合针刺疗法治疗有可靠的效

1.4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加以处理,定量资料以果,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患侧面肌肌力和面神经功能,因此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形式表示,采取t检查对组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以n,%进行标示,应用。(采取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值P<0.05时,则提示组间相比较差异有显著参考文献性,具有统计学意义。[1] 孙荣丽. 牵正散联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 2.结果2018,7(11).68-69.

2.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7.50%)明显大于对[2] 张军和. 针刺推拿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5例[J]. 按摩与康复医学, 照组的总有效率(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2015,6(14):23-24.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3] 刘高毅. 针灸联合牵正散辨证施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人临床疗效观察[J]. 中

组别例数痊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7(12).141-142.

[2] 黄海亮. 针灸配合牵正散合桂枝汤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分析[J]. 基层医研究组4021(52.50)18(45.00)1(2.50)39(97.50)

学论坛, 2018,9(17).79-80.

—14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