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脑转移调强放疗、三维适形或立体定向推量放疗瘤旁正常组织剂量学变化

脑转移调强放疗、三维适形或立体定向推量放疗瘤旁正常组织剂量学变化

来源:世旅网
内蒙古中医药 脑转移调强放疗、三维适形或立体定向推量放疗瘤旁正常 组织剂量学变化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调强放疗(IMRTj与全脑(wBRT)加三维适形(3D—CRT)或立体定向(SRT)推量放疗脑转移肿瘤结果的比较.探 讨3种计划对减少正常脑组织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肿瘤科完成IMRT ̄疗20例脑转移患者。将已完成IMRT计划的病例重 新设计全脑+3D-CRT和SRT推量放疗计划,靶区受照物理剂量相同。测量Iyrv剂量体积,分析比较3种技术剂量水平的差异。并通过 DVH计算脑组织的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强、全脑加三维适形和立体定向计划Prv的DVH参数划分为P1v的D99%、 D90%、D15%、D10%)及D5%区域,≤2个G‘fV时IMRT的PI’V D99%高于3D—CRT与SRT计划(P<0.05),D15%、D10%及D5%区域无明 显差异(P>0.05 o 2个以上GTV的IMRT的 V D99%高于三维适形和立体定向计划(P=0.000),D15%、D10%及D5%区域均有差异( P<0.05),IMRT对15%、10%和5%体积的脑组织剂量低于后两者。结论:对脑转移病例全脑放疗加GTV推量。选择调强能使亚临床区 获得足够剂量;在GTV数目≤2个时可选择调强或全脑加后程适形和立体定向计划进行放疗;在GTV数目≥2个时。选择调强同步 加量方式降低脑转移GTV周围5%一15%脑组织的剂量。 关键词:脑转移;IMRT;全脑放疗+3D—CRT;SRT推量放疗 中图分类号:R739.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3—0094—02 脑转移瘤为颅内常见肿瘤,发生率为20%~40%,远多于颅 向放疗进行推量计划设计,分次剂量5.67Gy/f/d,3天完成,使全 内原发肿瘤…。原发肿瘤主要有肺癌、乳腺癌、恶性黑色素瘤、消 脑、脑转移灶的物理剂量与IMRT相同。(3)复位:计划完成后进 化道肿瘤以及肾癌。目前放射治疗已成为脑转移瘤最重要的局 行复位,确定中心位置及做好参考点标记。(4)摆位,计划实施: 部治疗手段。但常规放疗的疗效并不满意,局部未控和复发是治 在主治以上医师、物理师和技师参与下完成,在误差允许范围内 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而照射剂量与局部肿瘤未控和复发又密切 开始进行放疗。 相关。传统常规二维全脑放疗由于方法和技术的限制,未能有效 1.4计划设计及评估:要求重新设计的计划与原计划物理剂量相 地将剂量集中到靶区内,靶区剂量难以提高。国内外对于脑部三 同和危及器官受量均在正常耐受范围内。3种计划评估标准: 维放疗研究表明,局部加量放疗较单纯全脑放疗对于脑肿瘤的 30Gy物理剂量覆盖计划靶区PTv(全脑)95%的体积、47Gv物理 局控制率有明显的提高【3】。本研究通过分析调强放疗与全脑加三 剂量覆盖脑转移靶区GTv 100%的体积。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 维适形或立体定向推量放疗脑转移肿瘤结果的比较,探讨3种 脑转移灶47Gy,全脑3O Gy;常规分割脑干剂量篆54Gv,视交叉、 计划对减少正常脑组织剂量的可行性。 1材料与方法 视神经<54 Gy,晶体<9 Gy,眼球<35Gy.通过DVH计算各参数 进行统计学检验。 1.1入组标准: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肺癌、乳腺癌和黑色素瘤 2 结 果 患者,脑转移为仞治,神志清楚,无严重颅高压引起恶心呕吐,经 2.1全组3种计划 v D99%,D95%,D90%,Dmean,D15%, 头颅MRI或增强CT扫描脑转移病灶≤5个;无放疗禁忌症,无 D10%,D5%的比较,调强放疗时 v D99%剂量大于全脑+3D— 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 CRT,SRT缩野放疗剂量(P<0.05),说明调强放疗计划更符合 1.2病例资料:2008年7月至2010年l0月在我院肿瘤科完成 30Gy物理剂量覆盖计划靶区P rv(全脑)95%体积的计划评估标 IMRT放疗的2O例脑转移患者(15例肺癌、3例乳腺癌和2例黑 准。调强放疗时PTV D95%剂量小于全脑+SRT缩野放疗剂量 色素瘤),男女比例为4:l,年龄44—8O岁,中位年龄62岁,KPS (P<0.05)凋强放疗fyrV D15%、PrrV D10%、PTV D5%小于全 评分为60—100分,中位值80。 脑+3D—CRT,SRT缩野放疗,表明调强放疗减少临床区可以形成 1I3放射治疗:选择能量为6Mv-X线,经过以下儿个步骤来完 的剂量热区(P<0.05)。3种计划D90%、 Dmean、无明显差异 成:(1)定位:患者仰卧位,双手置于体侧,头颈肩模固定,采用 (P>0.05) Philips CT Aum模定位机,扫描范围为头顶至下颌下缘,层距 2.2将全组患者分成1—2个病灶和3—5个病灶两组,分别对每 3ram,全部病例均作强化CT扫描并通过网络将患者扫描图像传 组危及器官受量脑组织受照剂量 V不同指标进行比较。 人计划系统;(2)计划没计:用VARIAN Exlipse治疗计划系统在 2.3 1—2个病灶 V的D99%,D95%,D90%,Dmean,D15%, 统一的窗宽窗位下勾画脑转移病灶和全脑组织,由副高级别的 D10%,D5%的比较,1—2个病灶时除PI'V D99%调强放疗较亦表 医师进行靶区审核。本研究将已完成(IMRT)计划的病例分别重 现出比全脑放疗加后程适形或立体定向放疗增加,更符合30Gy 新设计(WBRT)+后程三维适形(3DCRT)和WBRT+后程立体定 物理剂量覆盖计划靶区 (全脑)95%体积的计划评估标准 向(SRT)放疗计划。调强放疗 V处方剂量为30Gy/10f,f/d,5d/ (P<0.05);低剂量区D5%较全脑+3D—CRT缩野放疗明显(P< W,GTV处方剂量为47Gy/10f,f/d,5d/w,共两周完成,WBRT剂量 0.05),全脑+SRT缩野放疗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指标3种 为30Gy/10f,f/d,5d/w,两周完成,对GTV分别采用适形和立体定 汁划无明显差异(P>0.05)。 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550004) 2012年3月20日收稿 2.4 3—5个病灶fyrv的D99%,D95%,D90%,Dmean,D15%, D10%,D5%的比较,调强放疗 v D99%平均剂量高于全脑+ 2012年第13期 95 3D—CRT、SRT缩野放疗,更符合30Gv物理剂量覆盖计划靶区 预后因素很好的了解[51。 v(全脑)95%体积的计划评估标准(P<0.05);同时保证D99%一 调强放疗为一种先进的肿瘤放疗技术,在改变束流形状的 Dmean的剂量体积,使亚临床区获得足够剂量,(P<O.05)。调强放 同时还对柬流强度进行调节,更好地把剂量集中到肿瘤靶区,最 疗PTv D15%、D10%、D5%tj',于全脑放疗加后程适形或立体定 大限度保护瘤旁重要的正常组织和器官[41。其临床应用潜力非常 向放疗,表明调强放疗减少临床区可以形成的剂量热区(P<0.05) 广泛且在不断扩展。全脑加三维适形或立体定向推量放疗需分 3 讨 论 两程,而调强放疗一次调节对G1V加量可以避免两程放疗带来 肿瘤的远处转移仍然是肿瘤致死的主要原因,大约有20% 的相同区域的剂量叠加,是否可以降低瘤旁组织损伤。本研究发 一4O%的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脑转移[21,众所周知放射治疗一直是 现3种计划的危及器官组织在正常耐受剂量范围内时IMRT明 脑转移的主要治疗手段,尤其是发生脑干转移时有更多优势和 显减少瘤旁剂量,尤其是3—5个病灶,同时保证D99%一Dmean 不可替代的作用。恶性肿瘤患者脑转移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 的剂量体积,使亚临床区获得足够剂量,且D15%一D5%均低,减 势,且发生脑转移后若未行治疗,一般多在1—3个月内死亡i11。 少临床区可以形成的剂量热区。全组病例中IMRT的 V D99% 其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单纯全脑放疗、手术、化疗及激素加脱 高于三维适形与立体定向放疗(P<0.05),尤其2个以上GTV时 水治疗,但疗效有限,以前单个转移灶首选手术治疗,取得了较 IMRT的 v D15%、D10%及D5%区域与后两者均有明显差异 好的疗效,但手术是一种创伤治疗,有较大的局限性及副作用, (P<0.05),表明调强放疗脑组织受照剂量低于后两者。 且不能保证完全切除肿瘤亚临床灶,许多患者不能接受。全脑放 综上说述,对脑转移病例全脑放疗加GTV推量,选择调强 疗一直是脑转移的主要治疗手段,其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并可 能提高靶区的最小剂量,使亚临床区获得足够剂量;在G1v数 有效地控制微转移灶,近期疗效较好,但远期局控失败率高,生 目≤2个时可选择调强或全脑加后程适形和立体定向计划进行 存期不长,且剂量过大会导致一系列非神经和神经损伤。为避免 放疗;在G Ⅳ数目t>2个时,选择调强同步加量方式降低脑转移 引起放射性脑病,放疗剂量不超过40—45Gyt2J。肿瘤的控制取 GTV周围5%一15%脑组织的剂量。 决于肿瘤的敏感性、肿瘤的大小等许多因素,亚临床病灶45~50 参考文献 Gy可能控制>90%,显微镜下残存癌需要较高剂量如60~65 【1]许亚萍,马胜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现状【J].中国肺癌 Gy,临床检查出的肿瘤则需要更大的剂量[21,常规全脑放疗往往 杂志,2007,10(3):259—262. 因剂量偏低达不到肿瘤的致死剂量,导致肿瘤未控或复发。 【2]殷蔚伯,余子豪.肿瘤放射治疗学【M].第4版.北京:中国协和 立体定向放疗应用于脑转移癌治疗超过30年,由于多数转 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200—1206. 移癌在强化CT和MRI扫描影像中轮廓清楚,呈圆形或类圆形, 【3]Kased N,Hunkg K.Gamma knife radiosurgery for brainstem Betas- 体积小很适合接受SRS/SRTHJH治疗。无论是伽玛刀还是x一 tases:the UCSF experience[33 J Neumoncol,2008;86(2):195-205. 刀。二者疗效可能并无显著差别【31。近十几年来,随着放射治疗技 【4]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 术的发展,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已广泛用于脑转移的治疗,并已证 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实较全脑放疗能够明显提高局控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随 【5]盛巍,陈延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疗效分析fJ】.中 着时间进展脑转移治疗得到很好提高,归功于技术的提高和对 国肿瘤临床,2004,11(2):1302132 诊断胆石症不容忽视的一些问题 吴振斌 柴淑芳” 关键词:胆石症;诊断;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R57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3—0095—02 2001年元月至201 1年元月我院共收治胆石症病人3030 几类情况较为常见。 人次,其中胆结石1690人,肝内胆管结石480人,肝外胆道结石 1.1无症状型胆石症:也叫隐匿型胆石症,静止型胆石症。这类 860人,这些病人中有200人在确诊为胆石症之前曾被误诊为 病人多半是在健康检查时发现的,平素无明显症状,很少主动就 其他疾病,误诊时间2个月至1O年不等,这虽然与一些客观因 诊,直到B超或其他检查发现时,结 已经很大了。由于我国医 素不无关系,但与临床医生对一些特殊检查结果的过分信赖和 疗条件较差,尤其是农村更为明显,很少或没有进行过普遍的体 对不典型临床表现缺乏足够认识,也是其误诊原因之一,本文将 格检查,这类病人极其容易造成漏诊。 对胆石症诊断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加以综述。 1.2过去无胆绞痛发作史:既往有胆绞痛反复发作病史常为诊断 1 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病例要有足够重视 胆石症重要依据之一,但有一部分病人第一次发作胆绞痛就是 典型的胆石症诊断并无困难,而有些病例缺乏典型的临床 胆石症引起的,所以在临床诊断时不要有过分要求有胆绞痛发 症状,极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据我院住院病例统计表明,以下 作史。 ’ 陕西省洛南县中医院(726100) l_3无引起胆石症发作的诱因:一般认为,进餐油腻,生冷食物 陕西省洛南县计生站(726100) 及饮食过饱后可导致胆绞痛发作,我院住院病例中有些病人并 2012年5月20日收稿 无上述诱因存在而突然发病,这种怕况在门诊诊断时常易误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