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07T08:52:57.922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11月21期 作者: 陈斌 孟鑫垒[导读] 随着传统建筑行业进入发展瓶颈期,装配式建筑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和研究课题。
陈斌 孟鑫垒
广东建科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随着传统建筑行业进入发展瓶颈期,装配式建筑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和研究课题。2015年住建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明确写明:计划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的20%以上,2025年要达到50%以上。2016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筑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同 年 9 月,中央颁布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相关意见,在意见指导下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都已制定了各自的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其中珠三角城市群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的15%以上,政府投资工程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达50%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的35%以上,政府投资工程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达70%以上。装配式建筑是由预制部品、部件(含预制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区别于传统的施工方式,根据我司承接的装配式监理项目经验,总结了装配式监理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及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装配式、监理、重难点、对策1.装配式建筑监理实施的现状与问题
装配式建筑是工厂预制建筑物的全部或部分构配件,然后在工地进行吊装、连接和部分现浇的建筑,体现出施工过程便捷、施工工序简单、施工周期短等特点。装配式建造方式与传统建造方式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深化设计、一体化装修设计等工作前置,部品部件实施工厂化生产等工作变化,对监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还处在发展阶段,相关政策较不完善,监理单位对装配式建筑认识有限,面对新的建造模式,监理工作缺乏针对装配式建筑拟定的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监理人员缺乏装配式建筑的系统专业知识及相关培训,不能充分认识装配式建筑和传统建筑的区别,监理工作无法得到有效落实,阻碍了监理工作在装配式建筑中的顺利展开。因此监理管控体系不匹配成为制约装配式建筑规模化发展的因素之一,如何对装配式建筑进行科学合理的管控,保证工程质量和成效,已经成为监理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2.装配式建筑施工监理过程的关键点
2.1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的监理流程如图1所示。
2.2进度管理
施工总进度与施工方案计划、构件生产及运输、吊装、构件连接等施工工序密切相关,装配式建筑施工进度控制主要是三大方面的进度控制,一是预制构件生产进度控制,二是材料运输及吊运和安装的进度控制,三是装配式建筑的过程中的验收进度控制,为确保整个项目进度可控,最主要的就是对原材料的供应生产、运输进场及吊运安装和验收时间节点的合理控制。
施工前重点审查预制构件生产的计划方案,督促厂家统筹模具设计、加工、生产等进度。此外,重点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工序,包括构件堆场布置、构驳运吊装、节点连接方案等。并合理确定安排进场时间,形成穿插流水作业,避免出现停工、窝工现象,影响工期进度。监理方及施工方应加强工厂与现场的协调,及时将预制构件需求或调整方案反馈给生产厂家,便于及时安排生产,同时预留缺陷构件返厂维修时间。2.3质量控制
熟悉设计文件,参加设计交底和图纸审查并提出监理意见,审查施工方报送的专项施工方案,监理部配合相关测量仪器设备,做好测量数据的复核,施工过程中做好原材料检查和验收进行见证取样送检和平行检,关键部位和工序为了确保质量进行全程旁站监理,并针对现场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质量巡查,督促按施工单位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闭合。
建立完善质量验收制度,如:预制构件首件验收、首个装配式标准层验收、预留预埋节点验收、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验收等制度。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标准,由项目总监组织各参建单位共同实施,总监组织监理员对预制构件安装施工、钢筋浆锚搭接连接施工、构造节点连接、密封材料及接缝防水等进行技术复核和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项目监理部编写质量评估报告,对现场验收情况、专业或集成系统工程质量检测及部品部件验收情况等进行评估评价。2.4 BIM技术应用管理
监理单位能够熟练地运用BIM技术整合项目信息。监理单位应对施工单位用于本工程的BIM模型的建模深度和完整性进行审查,混凝
土结构深化设计和BIM模型中预制构件的信息与深化设计图纸的一致性,建立BIM模型中包括构件类型、编号、材质、尺寸、强度等级、钢筋等级、预埋件、预埋吊件、连接件、预留孔洞等相关信息。并可以结合RFID和二维码相关技术,在应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过程模型基础上附加或者关联监理管控的模型元素和信息,如造价控制中添加开工时间审批、项目施工总进度计划、阶段性计划、进度对比分析和相关措施、签证和变更相关数据等。3.装配式建筑施工监理难点及对策
鉴于装配式建造与传统建造的差异性,区别于传统工程监理,装配式施工监理过程中主要针对以下工程难点进行管控:预制构件制作生产、构件厂运输与存放、预制构件的成品保护、塔吊协调使用、测量放线控制、模板工程控制、钢筋工程控制、混凝土工程控制、管线分离控制等方面。3.1方案审批
施工前,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监理控制工作,包括:项目的图纸审查、资质审查以及施工方案审查,并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确保施工方案可以满足工程施工质量及进度方面的需求。3.2预制构件制作生产
因装配式建筑的工艺特殊性,须经预制构件制作工厂生产后运输至项目现场安装施工。项目监理机构须做好经设计单位审核确认后的预制构件制作深化设计详图驻厂监理工作。为了保证预制构件制作生产监理工作更好开展,项目监理机构应高度重视首次会议。在会前做好充分准备,在会议上应对监理工作做详细交底,明确构件制作的质量检验标准、首件检验程序、关键控制工序、取样的方法和程序、定期例会等要求,确立监理的规矩与原则,确保预制构件制作生产时各项质量控制得以严格和有效执行。在构件加工前,应要求构件厂按照构件需求总计划认真编排阶段生产计划,确保构件生产、运输与现场安装相配套。3.3构件厂运输与存放
构件厂家应该严格按照设计吊装顺序,将预制构件进行装车出厂,同时要求厂家提前规划好构件装车的质量和数量;项目现场根据施工要求合理布置构件堆放点,并设置方便构件运输和吊装的临时道路。
3.4 预制构件的成品保护
预制构件生产厂家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前编制合理详细的预制构件运输成品保护方案,并且施工单位要编制完整的预制构件安装后的保护方案。
3.5预制构件吊装
构件吊装前编制专项方案,方案中要有构件防碰撞措施和相关受力计算等内容;选择合适起吊设备,整个吊装期间,定期对吊装用钢索进行检查;安排好吊装先后顺序以及临时支撑和固定措施,在吊装前进行吊点检查。
3.6测量放线控制
要求施工单位在每栋建筑至少设置2个测量孔,通过垂直激光仪、经纬仪放射主控线,墙板位置控制线,确保做好精度控制校核工作,同时要保证各专业交接时尽量采用统一测量值,减少误差,还要求施工单位制定墙板精度施工操作要点。 3.7管线分离控制
要求各参建方配合,结合结构、建筑、装饰等专业图纸,综合协调、平衡各专业机电管线,合理布置、精确定位,绘制出机电管线综合BIM图,同时相关设备的详细尺寸,并建立设备模型,准确地反映设备、管线在三维空间中位置,利用该软件的管线交叉检查、漫游检查等功能进行设计复核,确保设计图纸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3.8节点连接施工的质量控制
连接节点施工质量是装配式结构施工质量的关键和核心,项目监理部应当全程跟踪,对钢筋套筒灌浆连接作业、钢筋浆锚搭接连接作业、梁柱节点的施工等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实施旁站,并做好旁站记录。同时重点检查构件安装位置和精度、钢筋连接质量、施工缝处理、节点混凝土浇筑质量、防水节点处理等施工环节,逐个进行隐蔽工程检查,并应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做到可追溯性。
4.结语
装配式建筑是当今发展的大势所趋,推进装配式建筑不断发展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一部分,通过装配式建筑综合、施工、监理关键技术探究,加强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全过程的监理管控体制机制研究,找出项目监管的重点和薄弱点,进行差别化对待,进一步提升我国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监理的工作水平。装配式建筑质量安全以及各方面得到保证,也对今后装配式的标准化具有深远意义。参考文献:
[1]邱建鹏. 房建项目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 科学技术创新, 2021(22):2.
[2]张云, 曹宏伟, 孙鲁军.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全过程监理管控探索与研究[J]. 砖瓦, 2021(6):2. [3]刘新. 装配式建筑施工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J]. 商品与质量, 2019, 000(038):290. [4]刘永君. 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监理管理控制研究[J]. 2021(2018-24):50-51.
[5]康苗. 高层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J]. 新材料·新装饰, 2020, 2(2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