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胶体金法测定梅毒抗体阳性标本复检结果分析

胶体金法测定梅毒抗体阳性标本复检结果分析

来源:世旅网
胶体金法测定梅毒抗体阳性标本复检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对胶体金方法阳性标本的复检,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降低误诊率,及时为临床提供正确的诊断依据,减少病人的过度检查,降低病人医疗费用。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住院病人胶体金法检测阳性的标本56例,再进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法的复检,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差异性及对结果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三种方法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显示各组间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以TPPA法所测结果为金标准,则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测定方法的误诊率(假阳性率)为28.6%;RPR检测方法漏诊率(假阴性率)为42.5%。结论:梅毒特异性抗体和非特异性抗体同时测定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住院病人及大批量体检病人可用胶体金法初筛,阳性标本再用TPPA方法确认,这样可减少误诊率,又可对现症感染与既往感染加以鉴别,同时也减少了病人的费用。

【关键词】梅毒螺旋抗体; 明胶颗粒凝集法(TPPA); 胶体金试验;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19-0060-02 我院在2015年以前只采用胶体金法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筛检,因存在一定的假阳性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提高诊断的特异性,降低误诊率,2015年开始我们对胶体金检验阳性的标本,再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及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方法进行复检,本文将对不同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不同分析结果间的差异,分析假阳性的原因,总结经验,这对我们以后的检测工作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6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住院手术病人用胶体金法筛检梅毒抗体阳性标本56例。其中男20例,女36例,平均年龄50.2±13.0岁,再进行TPPA和RPR法的复检,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差异性及对结果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2 检测方法

对GICA法阳性标本再用TPPA和RPR两种方法进行复检,严格遵照检验流程及操作说明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种方法测定结果的比较 三种方法测定结果的比较,见表1。

注:因TPPA-,RPR+组只有一例,单一RPR方法阳性临床意义较小,可能为干扰, 所以在进行各组比较时,此组没有参与比较。

TPPA+和RPR+组、TPPA+和RPR-组与TPPA-和RPR-组,三组间比较男、女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67,P=0.480。年龄的分布在三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差异F=1.901,P=0.160。 3.讨论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等多种途径,人体被感染后可引起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病变,且病程较长,如不能及时地诊断和治疗,病变严重时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及时准确诊断尤为重要。但此种病原体在体外无法培养,且病原体的检查受取材、送检时间及检验技术人员的经验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临床普及筛检不便且灵敏度较低[1],在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测时,结果可能会受方法学本身的局限性、患者的体质差异性以及实验室条件、试剂、仪器等因素影响,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2]。由于梅毒的血清学检测在梅毒的诊断和疗效监测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梅毒的防治工作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梅毒感染患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漏诊、误诊,在提高梅毒检测准确率中,实验室检测工作也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

当前针对梅毒螺旋体的检验,常用的检测方法有CLI A、E LI SA与TPPA。TPPA主要是对阳性标本进行筛查试验,ELISA主要是利用基因重组,对梅毒螺旋体的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其检测可以使用全自动酶免仪进行批量的检测[4]。血清学检测主要分为两大类,包括梅毒非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和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测,且各自的临床意义不同。非特异性抗体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性病研究实验室玻片试验(VDRL)、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R)、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TRUST)等。特异性抗体的检测方法有: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GICA)、免疫印迹法(WB)、酶免法(TP-ELISA)及化学发光法(CLIA)等。由于梅毒病原体感染人体后,非特异性抗体和特异性抗体产生的时间存在差异,特异抗体不同种类的产生也存在差异,各医院所用的方法存在差异,即使所用方法相同,但生产厂家也可能不同,这些原因使得检测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且各测定方法也存在优缺点,这给结果的判定带来影响。

胶体金法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低,故不适合临床对梅毒的诊断,但可采用该方法对梅毒病情进行观察,以便判断治疗的效果,还可以检测复发的情况[5]。

本次结果发现,若以TPPA法的检测结果为金标准,GICA法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与文献报道相似,可能的原因为:①GICA方法的干扰因素较多,如溶血、脂血及PH值等都可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②本次的标本来源多为甲状腺癌病人,这些患者多存在自身抗体,自身抗体有可能对GICA的测定结果存在干扰;③样本数较少也可能对统计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RPR法阳性率较低的原因可能与标本的来源有关,甲状腺癌手术病人有可能为既往感染梅毒,经治疗好转,使非特异性抗体阴性。由表2可看出,胶体金法假阳性与真阳性患者在男女比例构成及年龄分布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这与文献报道的高龄患者假阳性率高的结果不符[6],可能的原因为本实验的高龄患者占比较少,或标本来源病种不同引起的此种差异。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梅毒特异性抗体和非特异性抗体同时测定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如现时感染和既往感染的区别;疗效的观察;增加临床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等,特别对隐性感染者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有着积极意义。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方法的准确率、实验室操作方便性、经济性等多方面因素,我认为现有条件下可以对住院病人及大批量体检病人用胶体金法初筛,阳性标本再用TPPA和RPR方法确认,这样可减少误诊率,

又可对现症感染与既往感染加以鉴别,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病人的费用,对后期的统计工作也有一些帮助。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为防止不同方法因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同,造成的误诊和漏检,梅毒抗体的筛查存在着一定的诊断程序[7-8],本文采用类似逆序实验诊断程序,即用胶体金法初筛,阳性标本再用TPPA方法确认,这样可减少误诊率,又可对现症感染与既往感染加以鉴别[9],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本文通过对胶体金方法阳性标本的复检,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降低误诊率,达到能及时为临床提供正确的诊断依据,减少病人的过度检查,降低病人医疗费用。虽然受到标本数量及病种类型等多种条件的限制,但通过实验的对比分析和文献资料的学习,使实验室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使方法的组合更合理,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减少了误诊率,为临床提供灵敏、合理的方法,来满足临床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SARAF R,MORTON S M,CAMARGO C A,et al.Global summary of maternal and newborn vitamin D status-a systematic review[J].Matern Child Nutr,2016,12(4):647-668.

[2]刘颖,翟岩,郭金和,等.早产儿维生素D补充效果及骨代谢指标的随访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7):790-793.

[3]伍昆山,刘小凤.梅毒特异性抗体4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与结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3):5434-5436.

[4]张士君.CL IA、ELISA与TPPA三种方法对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的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6):41-42.

[5]朱建奎.RPR、TRUST、TPPA、ELISA、TPAb五项联合在检测梅毒早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5):100-101.

[6]段雯.梅毒血清学试验中特异性抗体与非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9,6(8):65.

[7]童曼莉,刘莉莉,林丽莹,等.梅毒实验诊断程序研究进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7,40(11):898-903.

[8] Muhammad G,Morshed,Ameeta E,et al.Recent Trends in the Serologic Diagnosis of Syphilis[J].Clin Vaccine Immunol,2015,22(2):137-147.

[9]郝梦,常秀珍.梅毒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比较[J].宁夏医学杂志,2018,40(12):1217-1218.

基金项目:江苏省人力和社会保障厅“六大人才高峰” 2014-WSW-060;无锡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CSE01N12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