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磐安罗成岩景区
井坑溪漂流、平板溪嬉水、石斑鱼垂钓
项 目 建 设 方 案
外井坑村委会 里井坑村委会 二O一二年四月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概况
一、规划区地理位置 二、规划区概况 三、项目开发条件分析
四、开发井坑溪漂流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三章 规划总论
一、规划依据 二、规划原则 三、开发指导思想 四、规划期限 第三章 项目规划要点
一、主题定位
二、规划功能分区与布局结构 三、分区规划要点 第四章 配套服务规划
一、布局指导思想 二、布局规划
三、服务设施设置一览表 第五章 旅游交通规划
一、现状分析 二、交通规划原则 三、规划主要内容 第六章 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
一、环境保护原则 二、环境保护规划
第七章 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1
第一章 项目概况
一、规划区地理位置
井坑溪漂流项目(平板溪嬉水浴场)位于磐安县方前镇里、外井坑村境内,属罗成岩景区核心,地处磐安、天台、仙居三县交界,距方前镇政府20公里。距诸永高速磐安出口、上三高速天台出口约60公里。
漂流河道起自里井坑龙溪瀑布,终于外井坑岩塔背(全国农业学大寨示范田),全长2000米,总落差70米。
二、规划区概况
规划区地处大盘山与大雷山交错处,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春夏二季降水较多,适宜漂流季节为每年5-10月。
规划区所在的罗成岩景区,是一处以峡谷景观为依托,以浙中山区乡村风情为文化内涵,以绝壁、奇岩、古桥、流溪、飞瀑、石斑鱼为特色的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12平方公里,植被茂盛,空气清新,是难得的天然氧吧,力争打造国家4A级旅游区和中国最佳山村旅游胜地。
三、项目开发条件分析
2
(一)优势
1、山水风光与乡村风情交相辉映。区内高山、溪谷、峭壁、奇岩、幽潭、平板溪、石斑鱼皆为天成,四季景色各有千秋。春天鸟语花香,夏天山风习习,秋天层林尽染,冬天粉装玉砌,是游人避暑嬉水、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景区所在的外井坑村平板溪,长300米,宽15米,河底岩石为白色、灰白色、淡黄色斑驳状流纹质玻屑熔结凝灰岩,河床岩石节理面近乎水平,呈现鱼鳞状,形状非常平缓,光滑河床,赤足戏水其上犹如足底按摩,异常惬意。平板溪常年水量较大,七、八月份尤甚,溪水清澈,无任何污染,水质达一级饮用水质,溪中游鱼穿梭,别有情趣,与鱼共浴,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2、漂流河道条件较好,上游截雨面积达18平方公里,在里井坑龙潭处筑坝蓄水,可以满足旅游区运营季节的水量需求,河道落差较大,能增加漂流的刺激性。
3、生态优势:区内没有带来污染的工业企业,森林植被茂盛,空气清新,负离子含量高,夏天十分凉快,非常适合开展漂流等户外运动。
4、客源优势:本项目地处磐安天台仙居三县交界处,周边成熟景区客流辐射效应强,漂流与石斑鱼垂钓相结合能大量吸引游客。
(二)劣势
1、进入漂流项目区山高路弯,交通受到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旅游旺季时车辆进出有一定困难。
2、山地农民、民风淳朴,景区接待能力有待增强。
3
四、开发井坑溪漂流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一)必要性
1、漂流项目已成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户外运动项目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回归自然,挑战自然成为现代人们追求的时尚。漂流运动以其独特、惊险的运动形式成为现代人们融入自然挑战自然的工具。激流皮划艇,障碍回旋等水上项目应运而生,这些项目的出现,立即得到了人们特别是追求时尚,热衷户外运动的年轻人的喜爱,例如,磐安二处漂流,天天爆满就是见证。
2、漂流项目投资弹性大,起点低,且对应市场面广,高中低档市场均可接受。通常投资规模相对小,回收期短,回报率较高,经济效益可观。
3、井坑溪漂流的开发为整个罗成岩景区开发乃至方前旅游发展奠定基础,为村民就地脱贫致富带来希望,为里井坑、外井坑村列入县旅游特色村而努力。
(二)可能性
1、水力资源丰富,漂流河道上下游落差较大,漂流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两岸自然风光优美,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漂流河道建设与浙中石斑鱼(万米鱼廊)基地建设同步,减小投资成本。
3、里外井坑村民借助旅游脱贫致富愿望强烈,便于用地政策处理,两个村的集体用房使用大大减少了项目的投资。
4、漂流项目建成可以借助罗成岩大景区的知名度进行宣传和营
4
销,客源有一定的保障。
第二章 规划总论
一、规划依据
本项目规划依据:《磐安县方前镇旅游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及其他相关标准。
二、规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旅游开发与资源及环境保护相结合。以保护为前提,合理开发,有利于旅游资源、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文化多元性和本土性的保护,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贯彻“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实现旅游开发的三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统一。
2、村民参与原则
规划区村民参与旅游开发建设的全过程,包括规划建设经营管理以及利益分配等,使游客感受到原汁原味的乡村氛围,使村民积极融入旅游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从旅游业中受益。
3、市场导向原则
项目规划必须在分析和把握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以资源为依托,按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和需求趋向,确定景区开发方向和旅游产品的功能定位。
4、可操作性原则
5
通过对功能分区、项目设计和开发顺序三个方面的合理安排,保证规划项目的可操作性,采取各种形式吸纳各方投入,鼓励民间集资投入旅游业发展,逐步强化基础设施水平,滚动式做大做强。
三、开发指导思想 1、保持自然山水的原真性
井坑溪漂流项目是一个结合峡谷山水、石斑鱼垂钓保护为特色的旅游项目,幽深的谷壑,蜿蜒的溪涧,高耸的悬崖,如梦的水雾,清澈的溪水,珍贵的石斑鱼,构成了景区“秀、奇、险、幽”的自然特色,项目建设要严格保护景观资源的本底特色
2、保护游客行为的主体性
“自由自在,享受旅游”是游客行为主体性的本质特征。“自由自在”指给予游客一种身心愉悦,完全放松的旅游活动环境。“享受旅游”指景区给予游客的体贴入微,完全符合甚至超越游客要求的一种完美服务。
3、保障活动项目的适应性。
4、保证文明服务的无限性,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 四、规划期限
该项目规划实施于2012-2013年间
第三章 项目规划要点
一、主题定位
根据罗成岩风景区和井坑溪流的实际情况,规划将景区打造为集
6
漂流、垂钓、嬉水、娱乐、健身、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生态漂流景区,是人们体验户外漂流享受自然山水风光,沐浴历史文化,品味山乡风情,休闲娱乐度假的极佳生态旅游地。
主题宣传口号:“嬉水井坑溪,拜山罗成岩”
“揽胜探幽上岩门,体验漂流下井坑”
二、规划功能分区与布局结构
根据区内地域特征,景区功能,交通组织及主题定位,本区功能分区确定为五点一线式结构。
一线:漂流河道及两岸 五点:1、里井坑漂流上站区 2、山川峡谷探险区 3、石斑鱼垂钓区 4、平板溪戏水浴场区 5、外井坑漂流下站区 三、分区规划要点 (一)里井坑漂流上站区
区域范围:包括里井坑龙潭瀑布至里井坑古拱桥 主导功能:漂流起点 规划要点:
1、本区分漂流上站服务区和上站码头区两部分。
2、漂流上站服务区设于里井坑村口大会堂边空地和毛竹园脚两丘田位置,规划项目包括:停车场、餐厅、小卖部、厕所、售票处、
7
检票口、寄存处、皮筏库等,将整个服务区划分成开放区域和封闭区域。具体规划如下:
1、里井坑村口农田改造成停车场,建生态公厕,设计中巴车位10辆、小车位50辆。
2、里井坑大会堂内设小卖部、售票处、餐厅、休闲娱乐厅。 3、漂流上站码头设置:上站码头与服务区候船廊相连接,做堰坝,作为游客漂流活动热身场地。
4、在漂流码头上游做一蓄水大坝,设计蓄水能力达5000立方米以上。水面与里井坑龙潭持平。
(二)漂流河道区、山川峡谷区
区域范围:本区包括上站码头到下站码头的漂流河道,全长2000米及两岸景观。
主导功能:漂流体验,山水观光、峡谷探险 规划要点: 1、河道整治
(1)清除漂流河道内的乱石,陫除安全隐患,改造后河道有效水面宽度保持在3米左右,水深控制在0.6-1.5米。
(2)选择漂流道适当地段拦水筑坝,增加落差,提高漂流的惊险性与刺激性。
2、景观节点设计:
整治溪岸树木杂草,突出“奇岩、流溪、峡谷”的景观意象。依据中国传统构景对漂流河道两侧的山水景观进行炼意组合,使之成为
8
游客可观、可游、可思、可忆、可摄的对象。
3、山川峡谷幽深险峻是漂流的精华段,规划选1-2处筑拦水坝增加漂流落差。同时可选一处悬崖进行摹刻,增添神秘气息,增加人文景观。
(三)石斑鱼垂钓区
有生机就有活力,本漂流区域内还设有多处石斑鱼垂钓区,供游客放松心情,体验野外垂钓的乐趣。
(四)平板溪戏水浴场区
该区域设置在外井坑村平板溪段,筑0.8-1米拦水坝,供游客徙步戏水与鱼共浴,享受纯天然浴场的温情。
(五)外井坑漂流下站区
区域范围:外井坑村及村口土地,岩塔背农田区域。 主导功能:漂流终点站,游客服务中心 规划要求:
1、游客服务中心,位于外井坑村,建停车场、游客中心、售检票处、小卖部、茶馆、餐厅、办公区。设计停车位中巴车10辆,小车位50个,改造原外井坑村大会堂作服务餐厅,改造外井坑村居民民房为度假山庄,可供100人住宿。
2、漂流终点站:设计有更衣室、游客休息长廊。
第四章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一、布局规划
9
根据现有自然条件,本规划对旅游服务设施采用二个层次进行安排布局,具体如下:
一级服务区:即外井坑服务中心,提供综合性的旅游服务,有游客中心、停车、售票、就餐、住宿、观光及医疗等服务设施。
二级服务区:即漂流上、下站区,提供咨询、导引及与漂流活动相关的各种支持服务。下站区与外井坑服务中心可合并使用。
二、服务设施设置一览表 名称 外井坑服务中心 功能 设施 旅游中心、停车、售票、停车场、游客中心、观光、就餐、住宿、垂钓售票处、检票处、茶管理 馆、餐厅、住宿、娱乐场、医疗室、公共厕所等。 漂流上站区 (里井坑村) 停车、售票、漂流起点 餐厅 停车场、小卖部、停、检票处,上站码头、皮筏库、公厕等 漂流下站区 (外井坑村) 设备回收 漂流终点 下站码头、沐浴房、更衣室公厕、小卖部等
第五章 旅游交通规划
一、现状分析
10
该项目位于罗成岩景区内部,主要依靠方前——岩门乡村道路进出,虽然山高路远,但道路状况均为水泥路,可满足近期自驾游客和中巴车进出。
二、规划主要内容
1、对外交通:往北通镇公路20公里,往南通仙居公路路基已完成,水泥路面浇筑已进入实施阶段,有望年底通车。
2、内部交通
1)机动车道:串连上下站码头线路走向利用现状公路。 2)漂流道:清理河道,保证皮筏艇能安全漂流。 3、停车场:
主停车场:设在外井坑村口外,面积为3000平方米。 次停车场:设在里井坑村口外,位于漂流上站区,面积2000平方米。
4、游客漂流线路安排
游线一:游客停车于外井坑服务中心——买票——坐观光车到上站码头——进入码头取船——漂流至下站——游览其他景点。
游线二:游客停车于里井坑上站服务区——买票——进入码头取船——漂流至下站——坐观光车返回上站服务区——游览其他景点。
第六章 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
一、环境保护原则
1、旅游区的开发建设,要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
11
治法》、《森林法》等一系列有关的法律法规,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合理的开发可以更加有效地保护环境,寓保护于发展,以发展求保护。
2、旅游区的规划、设计、开发建设都要坚持以自然景观为主,人工建筑要与自然景色紧密结合,即区内建筑设施要少,规模不宜过大,建筑风格应古朴、素雅、自然。
二、环境保护规划 1、分类保护 (1)水体的保护
对规划区内的漂流河道进行清理与美化,垃圾实行跟踪式清理,保持溪流畅通、洁净,严禁游客乱扔任何物品,污水严禁直接排放,以免污染水源。
(2)道路沿线景观保护与建设
规划区内道路,桥梁的选择与建设应结合景观环境,自然式配置。
2、规划要点
(1)入口服务中心和上下站码头均应设置相应的垃圾箱。 (2)卫生清扫:每天有专人清扫。
(3)公共厕所:在人流集中区应建生态厕所。
(4)强化管理与教育:强化游客和旅游从业人员的生态意识,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成立专门组织实施动、静态管理。
第七章 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12
一、项目投资估算
为了节约成本,该项目应当充分利用现有集体用房改建,拦水坝建设选址与防洪相结合,具体投资估算如下:
1、里井坑龙潭拦水坝:设计6米高,宽15米,投资约12万元。 2、沿途设置拦水坝12个,每个约1.5万元,计18万元。 3、服务设施建设10万元(公厕2个,皮筏库1个,入口改造候船廊)。
4、皮筏艇100只,约15万元。
5、服务设施餐厅装修:5万元(2个:2.5万*2) 6、停车场建设10万元(5万元*2个) 7、河道清理整修10万元(长度为2000米) 合计80万元 二、资金来源:
以里外井坑村委会名义成立景区服务公司,村民自愿入股的方式筹集资金。筹集资金分二期推行,第一期入股为1万元每股,截止2012年5月底,计划筹资30万元,第二期入股为1.5万元每股,截止2012年8月31日,计划筹资50万元,(一期集资完成不作二期安排),募集对象可对外村村民公开,吸引外村资金注入,以滚动式做大做强本项目。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