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探究

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探究

来源:世旅网
王培涛: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探究

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探究

王培涛

(平煤长安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河南平顶山467000)

要:我国现时的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在观念、制度以及技术环节都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所以,政府和企业主要认识到问

题的所在,通过切实转变政府官员和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加强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相关的立法、明确环境成本核算过程计量以及披露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建立完善的环境资源市场,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等多种有效的方式来推动企业的确认、

环境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稳定进行。

关键词: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可持续发展;环境资源市场;披露标准

环境成本又可以称之为环境的降级成本,它是指由于各种各

样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而导致环境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下降的状况。我们也可以把环境降级成本分为环境的保护支出以及环境的退化成本。保护支出成本顾名思义即为了保护环境而做出的一系列支出活动,而环境的退化成本则指的是由于对环境的污染而损失的价值。大自然在企业环境保护的范畴内可以理解为固定资产,它为我们提供生存空间和生态效能,有一定的长期性,也可多次频繁的使用。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由于一系列的经济活动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所产生的环境质量的下降即可以认为是环境降级成本,同时就具有了“固定资产的折旧”的相关性质。简单一点来说,环境成本指的就是在某一项产品的开发活动中,在资源的

生产、运输和使用以及回收处理的过程中,为了解决环境污开采、

染问题和环境成本的破坏问题所应该支付的所有成本费用。

一、企业环境成本核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紧随着的却是资源环境的日益破坏,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强化企业的成本核算和控制对于维持企业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事实上,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环境问题变的越来越严重,而加强企业内部的成本核算,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控制相关的成本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不仅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需要,更是弥补奇特传统成本理论缺陷,完善环境成本理论的需要。遗憾的是,我国大多数企业在进行环境成本的核算过程中都在观念、制度和技术上均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要发现问题所在,转变负责人的观念,通过强化法制教育,完善市场的调节来促进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合理运转。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主要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简介:王培涛(1974-),河南鲁山县人,会计师。

(一)观念问题

事实上,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观念问题并不仅及表现在企业身上,在地方政府官员的身上表现得也非常明显,很多地方政府存在着错误的政绩观和发展观,偏执的秉持着“唯GDP论英雄”的指

但是,由导思想,而国家大力推行的绿色GDP也并没有得到发展,

于忽略环境保护而产生的经济损失往往都占历年GDP的很大比例,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指标,绿色GDP需要借助于企业的会计核算来进行微观的推行,因此,很多官员所认为的先污

除过政府观念的落后,相当一部分染后治理的思路是极不正确的。

企业在盲目的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忽略了生态环境的发展。不少企业主认为企业应该尽最大的可能降低成本,而环境保护势必要投入一定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效益就会直线下降,企业主为了保证企业的业绩实现,忽略环境问题,而对于具体的会计核算过程当然缺乏一定的动力了。

(二)制度问题

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制度尚未完全建立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首先,环境资源市场没有在我国建立起来,环境资源市场的有效配置是保证环境资源能够发挥其价值的重要基础,它为企业获取环境资源提供最佳的场所和途径,也为环境成本的会计核算有效进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遗憾的是,我国至今为止也没有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环境资源市场,这对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环境成本

其次,环境成本核算的相关法律法规还的核算过程都是很不利的。

不够健全,由于我国环境成本核算开展的时间比较晚,一直到上个

“绿色GDP”的概念,世纪末才从国外引入环境会计理论,进而提出

从而开始探讨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的相关问题,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和行业制度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也基本上没有涉及到具体的环境保护成本核算的问题,这对有效的开诊环境成本的核算是极

,,,,,,,,,,,,,,,,,,,,,,,,,,,,,,,,,,,,,,,,,,,,,会效益第一的原则。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一种无形的资本,其背后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可供借鉴的措施有:一是建立医疗扶贫点,重点在技术上进行输血,把基层卫生院作为医院发展的基地;二是坚持到边远贫困乡村义务巡诊,树形象,赢信誉,把自身融入社会,

接受你;三是建立扶贫病房,向贫困群众发放扶贫让社会承认你、

治疗费、住院费的优惠,甚至其它费用卡,持卡就诊者可享受检查、

只收成本。

中小型医院要生存、要发展,决不能限于过去的经营模式,需要管理者解放思想,适应医院环境的改变,把握机会,根据自身的特点,确立目标和方向,以低成本经营作为自己的经营战略,深化改革,开拓进取,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小型医院应实行低成本竞争的经营战略,中国医院管理,张宪法

—中小医院生存与发展的突破点,中国卫生事[2]低成本竞争战略——

业管理,朱光君

[3]培育低成本竞争的优势,施工企业管理,贺晓荣

[4]中小乡镇企业的低成本竞争战略,乡镇经济,戴胜华王俊发

[5]对中小型医院实行成本核算的探讨,青岛医药卫生,葛维弘李志荣[6]浅谈企业低成本竞争的几种模式,农村经济与科技,王巍蒋才良[7]中小型管理咨询公司的经营战略模式,中国信息导报,盛芳

·150·

第18期2012年9月企业研究Businessresearch总第408期为不利的。[1]

(三)技术环节的问题

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的技术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成本的确认计量障碍以及报告障碍。虽然环境成本的确认可以在一定程障碍、

度上借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对基本确认标准的描述,但是由于每一个国家的环境问题表现的方式不尽相同,而环境成本的会计核算过程更是比较特殊,因此,也不可能完全照搬国外的经验,而我国在环境成本的确认方面并没有完善的法规,这就给环境成本的确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环境成本的计量障碍也是环境成本核算过程中的技术性问题,在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所谓的成本和收益是不可能在市场上正常交易的,因此就不会有市场交易价格,单纯的交易价格就不可能成为环境成本的会计计量属性,而由于环境成本的计量方法多种多样,选择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也会使这种计量出现不规范和不准确的情况;最后关于环境成本的报告,业界依然存在很多种争议,关于那些是必须披露的内容,那些是没必要披露的内容,依然没有明确下来。

二、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策略(一)切实转变政府官员和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要取得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有效进行,必须转变政府官员和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使他们加强对环境成本的重视程度,对于政

“唯GDP论英雄”落后思想,认识到环境污府官员来说,要摒弃那种

染对于GDP的严重影响,要积极的贯彻国家科学发展观的相关要

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并求,必须要在本地区内建立一个资源节约型、

将这种思想认真的落实在每一个企业之中;对于企业的企业主来说,要转变过往的那种“先污染后治理”旧思路,认识到环境污染、忽略环境成本的会计核算对于企业长久发展的危害,在企业内部设立完善的环境成本会计核算部门,选用专业的会计人员,做好企业关于环境成本的核算过程,推动企业的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

(二)加强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相关的立法

要有效的推行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必须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成本核算的地位,并使其有法可依,使计量和报告都能在一定的规范下有序地进行,我们在现时需要采取的具体方法有:首先,应该将环境会计核算和相关的监督列入现行的《会计法》之中,以法律的形式来确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的地位,使企业主和相

关的核算人员认真的重视起来;其次要根据会计准则,将环境成本

会计核算的相关规范引入到会计要素中,扩充会计核算的报表体系;最后,要在全社会设立有效的会计环境制度,并能够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设计原则进行有效的设计,提高环境会计的实际可操作性。[2]

计量以及披露相关的标(三)明确环境成本核算过程的确认、

准和规范

环境成本是指为了对企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有效的规范和治理所产生的成本,以及为了达到环境保护的目标所产生的其他成本,有必要将环境成本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来把它分为外部环境成本和内部环境成本,方便成本的确认。对于环境成本计量标准的设定,不应该仅仅限于货币形式,而应该有多种标准设定形式,虽然目前来看,环境成本由于其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不确定性非常突出,绝对精确是不太现实的,但是随着计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它的界定也会越来与清晰,而在环境成本的披露环节,应该首先要明确哪些内容是可以披露的,哪些内容是不可以披露的,要采用通过编制相关的环境会计报表和环境成本的报告书的形式对环境的成本形式作单独的披露,从而确保环境成本信息的披露过程的准确有效性。[3]

(四)建立完善的环境资源市场,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时间较短,因此,要通过多种形式来完善市场环境特别是环境资源市场,从而发挥它的调节作用,具体来讲,政府应该通过多种有效的手段来建立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环境资源市场,从而改变传统的不合时宜的环境资源的利用模式,进一步的对资源的配置形式进行优化,通过多种有效方式尽最大的可能来发挥环境

社会以资源的有利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它增值,实现经济、

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杨璇.基于环境成本控制的企业全面质量管理[J].企业研究[1]魏鹏,

(01)下半月.2012

!!!!!!!!!!!!!!!!!!!!!!!!!!!!!!!!!!!!!!!!!!!!!(上接第141页)

用条例》规定的原则、程序和要求,而且对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干

部考察等原则和程序进行了拓展和细化,通过创新和完善形成了规范化的干部选任制度。对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方法做了必要的完善和补充,对竞聘程序都作了具体规范的要求,从制度上有效防止了执行者在具体工作中随意变通,减少了干部选拔任用中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提高了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第二,实现了扩大民主与强化监督的一致性,防止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新的选人用人机制,发扬了党内民主,强化了各方监督,较好地落实了员工在干部选拔任用上的“四权”(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增强了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选拔的职位、条件、程序及有关要求均通过公告向全体员工公布,较好地落实了员工在干部选拔任用上的知情权;确定后备干部组织民主推荐,在用人单位组织进行群众测评,使群众全过程的参与到干部选拔工作中来,充分落实了群众的参与权和选择权;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都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杜绝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第三,实现了组织评价与群众认可的一致性,打牢了选任干部的群众基础。领导干部的群众基础决定于其能力水平和群众认可,而这一切又来源于干部考察的科学性和组织评价的正确性。新机制实施群众测评,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同时,把选择权交给用人单位的领导班子、干部和职工代表,实现了组织、集体与群众选人的高度统一。在测评阶段,向测评人员提供干部简历、工作实绩材料,让测评人员定量评价被测评干部的理论素养、实践经验、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以被测评干部的综合素质决定取舍。

第四,实现了导向激励与实绩检验的一致性,为加快青海油田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新机制在选人用人程序上,做到组织评价与员工意愿结合。在选人用人标准上,坚持德才兼备,以政绩论能力,以发展看成效。在选人用人导向上,坚持启用理论扎实型、工作实干型和经验丰富型的年轻领导干部。许多年轻干部认识到,没有突出的工作业绩,就不能被列为后备干部;不参与竞争和选拔,就会失去进步的机会;没有政策水平、实践经验和素质能力就会在竞争中出局;群众认可的组织也会认可,群众不认可的组织更不会认可。实行新的选人用人机制以来,报名参与的人越来越多,新机制在干部群众中的支持率和公信度越来越高。广大干部自觉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工作观,积极投身于青海油田的改革、发展和建设千万吨级高原油气田的实践中,青海油田发展优势日益凸

发展后劲逐步增强,干部群众信心增强、工作热情不断高涨,呈现、

现出全油田和谐发展、欣欣向荣的喜人局面。

·1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