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十一五”以来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现状分析

“十一五”以来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现状分析

来源:世旅网
南方论刊・2015年第6期 学术之窗 “+-it’’以来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现状分析 史李娟 (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源自 ̄1956年出台的法规性文件《1956—1967年全年农村发展纲要》和《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的农 村五保供养制度,是一种集体保障重要形式。在2006年国务院通过《农村五保工作供养条例》后,它正式被纳入国家 财政的保障范围。本文主要选取2006—2013年农村五保供养的数据来分析“十一五”以来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现 状,以期促进我国的农村五保制度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五保制度;供养制度;现状分析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是指对符合规定的农村居民,  ̄Ij2013年财政总投入分别为50.7亿元、73.7亿元、88 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的生活照顾和物质 亿元、98.1亿元、121.7亿元、145{7,元、172.3亿元,其 帮助的制度。其符合规定的对象主要是:老年、残 中,中央财政还在特殊时期安排一些临时性补贴,如: 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 在2009年安排了春节一次性生活补贴补助金5.4亿元, 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 2010年首次安排了五保对象临时物价补贴3.5亿元。据 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村 审计署2012年第34号审计结果公告中的《全国社会保障 民。《农村五保工作供养条例》出台后我国农村五 资金审计结果》显示:五保供养资金投入中,中央财 保供养正式纳入国家财政的保障范围。2006年、201 1 政、地方财政和社会投入比例分别为8.95%、89.58%,tj 年民政部又两次印发关于实施“霞光计划”(2006— 1.47%,各级财政投入合计达到了98.53%,这表明我国 201O,2011—2015)的方案,使得农村五保供养又获得 的五保供养在资金筹集确实做到了以国家财政为主的原 了公益彩票资金的支持。本文主要分析了在这些政策 则,但是社会力量则显得不足,使得地方财政压力较 支持下的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现状,以期促进我国 大 的农村五保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三、从供养水平来看较低,难以保证基本生活 一、供养人数上呈倒“U”形,环比下降 根据统计局《2013中国统计年鉴》显示:我国农 根据民政部2006—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 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从2007年底的 告》、2010-2013《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 1952元、1432元增 ̄j2o13年底的4685元、3499元,供 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中供养人数整体上的呈倒“u”形 养标准在上升,这与农村居民平均消费水平从2007年的 的增长趋势,2006年农村五保的总供养约503.3万人, 3347元上升 ̄2o13年的7049元的增长总趋势是同步的。 而且总供养人数从2007年、2008年开始以每年约5%的环 但是通过横向比较可以发现:五保的集中供养标准约占 比增速大幅度ND ̄Fjs48.6万,在2009年增长速度快速下 农村居民年消费水平的55.78%一63.23%、分散供养标准 滑,在2010年总供养人数达到倒“u”形的峰值(556.3 约占到农村居民年消费水平的41.64.78%-47.23%,虽然 万人)。随后,从2011年开始环比速度开始负增长,到 集中供养标准高于分散供养标准,但是农村五保的供养 2013年总供养人数减少至537.2万人,甚至少于这8年的 水平都远远低于农村居民的年消费水平。从这个层面来 总供养均值(约540万人)。这需要引起我们的思考: 说,五保户所能够获得的经济保障并没有达到农村居民 为什么会减少?是现有五保户全体本身在减少,是自然 的平均消费水平,难以满足五保户的基本生活需求。 或非正常死亡还是自然退出受保体制,或是我们在覆盖 面上应保尽保还做得不够。 四、供养方式以分散供养为主。集中供养发展缓 慢 二、资金筹集以财政为主,社会参与不足 民政部在“农村五保供养服务设施建设霞光计划” 据20 1 3g统计年鉴,从2006年各级财政总投入对 实施方案(2011—2015年)中明确提出:“ ̄2o15年, 农村五保的资金36.4亿元,之后每年逐步增加,2007 农村五保集中供养能力达N5o%”。从(下转第39页) 所有的青年亚文化,在它最初出现的时候作为一种 纳进主流社会的同时,拍客们为了进入“上流社会”, 反叛性的文化实践,并不包含功利的色彩,也没有被大 取得合法的社会地位,也充分利用主流社会提供的资 规模的商品化,但亚文化一旦与市场和商业“暖昧”起 源,抛弃他们的草根、反叛精神,积极主动向商业文化 来,便会退去最初的抵抗风格,变成消费风格和市场风 和主导文化靠拢,拍客文化逐渐失去亚文化的元素和色 格。在“消费社会”中,由于拍客文化与消费社会快乐 彩。 亦或许,在数字化的“后摄影”时代,拍客文化将 主义的主导倾向相契合,适应于消费主义文化的内在逻 辑,能够唤起人们消费的欲望,因而更容易被市场整合 借用娱乐性力量渗透到每个年轻人的生活经历和视觉体 与利用。在金钱的驱动下,一些专业拍客和知名的视频 验中,成为铁板一块的青年文化、同质的整体文化,不 分享网站签定协议,定期为网站提供视频,或者为产品 再是一种独特的精神和独有的生活方式。 量身定制广告视频。这样, “染指”商业的拍客文化就 参考文献: 不那么纯粹了。为提高点击率,他们改变了自己的“生 『11潘元金,徐尚青:论读图时代语境下拍客传播的当 态”,出现“标题党”、“虚假新闻”、“偷拍”、 代价值U],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3,(2):36. “对身体符号隋色化的创作”等现象。过度商业化使得 『2]45格:影像的阅读【M】,台湾:中国台湾远流出版公 2002:53. 草根拍客陷入“眼球经济”的泥潭,脱离了最初的生成 司,环境,拍客文化精神变质。 [3】彭亚非:读图时代[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同时,由于拍客文化的信息价值,拍客族群得到了 社.2011:5. 主流社会的关注,并将拍客文化纳入到支配文化的势力 范围中。比如,有些官方媒体举办“DV新闻大赛”, 使本来自发的拍摄变得有了主题、标准、秩序、规则; [5】李琦,杨时梅:时尚.亚文化.奇观——对“街拍”现 有的地方新闻,开辟拍客专栏,如泉州电视台《新闻广 象的文化解读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0(2):124. 角》,增加了拍客时间,征集拍客作品,记录百姓动 作者简介:潘丽明,硕士研究生,泉州经贸职业 态;很多传统媒体对拍客的影像进行报道,将网络拍客 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学、思想政 图像、视频作为重要的新闻来源。 在主流文化试图把青年拍客亚文化的风格整合、吸 治教育。 【4¨英】理查德・豪厄尔斯.视觉文化【M],葛红兵等译,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45页. 编辑,何火权校对,苏锡进 (上接第64页)收集到的数据来看(2006年集中供养与 社会参与不足,供养水平较低、难以保证居民基本生活 分散供养的数据缺失):一是目前五保以分散供养为 水平,供养方式上以分散供养为主、集中供养发展缓 主;虽然分散供养人数在减少,从2007年 ̄201 3年分别 慢。为此,我们可以采取提升五保供养的服务水平和覆 为393.3万人、393万人、381.6万人、378.9万人、366.5 盖范围、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五保供养领域、提升供养标 准、转变传统养老观念等措施,以期布局合理、设施配 比重都在65%以上,说明在农村五保供养中分散供养仍 套、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群众满意的农村五保供养网 然是最主要的供养方式。二是集中供养发展缓慢;全 络,使我国农村五保制度能“分类施保、应保尽保”, 国农村五保集中供养人数从2007年138万人增加到2013 并使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年183.5万人,每年集中供养约增加6.5万人,相应地集 参考文献: 中供养率从25.97%发展到34.1 6%,每年约增长1.2%,照 …1郑功成:《社会保障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 这样的低速增长的话, ̄2o15年极可能难以达50%的目 社2005年版,第282页. 标。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客观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 『21“农村五保供养服务设施建设霞光计划”实施 衡、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不同所造成的;另一方面可能 方案(2011—2O15年),民政部网站,http://dbs.mca.gov.cn/ shtm1. 是主观上传统思想养老观念造成的。因此主张,各地方 article/ncwb/zcfg/201206/20120600321568.政府在集中完成“50%的集中供养率”的目标时,需要 【3]战建华:《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历史演变》,经济 万人、360.3万人、353.8万人,但分散供养占总供养的 具体考量。 与社会发展'2010,5. 作者简介:史李娟,女,汉族,湖南常德人,硕 五、总结 “十一五”以来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在供养人数 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社会 医疗与社会救助 上呈倒“u”形、环比下降,资金筹集上以财政为主、 编辑,徐锋锋校对,徐锋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