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卷第6期 V01.38 No.6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18年6月20日 Jun.20 2018 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8.06.034 英语动名搭配形式高频语符用例的认知分析 王 勇 (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摘要:以英语动名搭配形式为对象,对其不同语符用例进行定量统计,分析其高频语符用例的频次及 其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此类搭配中高例频动词语法化倾向明显,而高例频名词中与人体部位有关的词语占 比较大,这印证了认知语言学以使用为基础的体验语言观。 关键词:英语动名搭配;例频;认知 中图分类号:H3 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8)06—0072—03 英语动名搭配是一种常见的词语及短语构造手 接其他成分。据此,英语动名搭配可细分为四种不 段,在语言本体及应用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前期 同形态模式,即[V+NP]u类、[V+ART+N]1J类、 的相关理论研究比较侧重对其构词方式、语法形态 与类型… “ 卜“ ¨等问题的探讨,揭示了动词与名 [V+PRON+N]1J类和[V+N+PREP]1J类。 本文以《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2012年版) 词的线性或非线性合成机制、类型等;应用研究则 为基础语料,进行了穷尽式搜索,统计整理出英语 主要涉及这类搭配形式在母语习得及二语习得中的特 动名搭配共1 479个,涵盖了从英语复合词到短语及 殊地位,揭示了英语动名搭配的句法特l生在儿童母语 固定搭配在内的所有词汇类表达。以此为研究对象, 习得中的优先性 j(H ¨,也带动了与之相关的论 笔者拟定从语符用例角度对其总体特征进行比较系 元结构构式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从 统的认知阐释。 二、英语动名搭配中的高频语符用例 认知语言观来看,已有英语动名搭配的研究在很大 程度上揭示了动词、名词及其所在语言构式与使用 型频和例频都是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单位使用 频率之间的内在关联,但专门针对这类搭配中不同 情况的基本语料统计与分析方法。其中,型频,亦 J【 1( 。 ,主要用来计算同一语 语符用例的认知分析仍比较薄弱。本文基于从权威 称语类频率 ,英语词典搜集而来的语料,采用以使用为基础的认 言构式在特定语料中的使用总量,目的在于揭示其 知语言观及相关认知分析方法,注重对英语动名搭 使用频率对认知表征的影响;例频则侧重计算某一 配形式的语符用例进行统计分析,挖掘其蕴含的认 构式中同类语言单位的使用频次,能够充分说明语 知倾向,揭示语言与人类认知之间的复杂依赖关系: 一言使用者对其的掌握程度,影响相关语类构式的拓 通过分析英语动名搭配的形态模式可知,不同 形式的动词或名词在事件结构关系识解中的角色并 方面在于论证英语动名搭配的主要认知特征与规 展及生成。 律;另一方面,对与之相关的英语语言教学提供有 力的认知理据与解释。 一、英语动名搭配的定量统计 不相同。简言之,动词主要表征动作本身及事件 本文主要探讨了英语动词性动名搭配形式,简 和相关过程,名词则是事件参与者角色及其地位 单标注为[V+N]u式,由动词与名词参照特定语 的主要表征方式。对搜集到的动名搭配形式进行 法关系组合而成。由于英语名词具有明显的数、所 例频统计分析,目的在于揭示此类构式中不同语 有关系等形态标记,动名搭配可进一步区分为有前 符用例,即特定动词或名词对事件结构语法表征 置修饰类与有后置补充类两种。前者指名词前有限 的影响与制约作用。在统计的l 479个搭配中,本 定类冠词或代词,后者则指名词后有附加介词以连 文仅选取高例频动词1O例进行认知分析与解释。统 收稿日期:2018—06—02 基金项目: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2016年规划课题(课题编号:HNSK—YB一16—132);海南省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项目编号: HNKY2018—5)。 作者简介:王勇(1978--),男,陕西渭南人,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认知语义学。 ·72· 计结果见表1。 表1 英语动名搭配中高例频动词表 高例频动词 使用频次 比例,% take 1O6 7.17 make 104 7.O3 have 52 3.52 get 42 2.84 keep 39 2.64 put 35 2.37 lose 28 1.9O play 25 1.69 gt● ve 25 1.69 break 25 1.69 型频统计显示,英语动名搭配中“take”是例频 最高的动词,使用频次高达106次,与其共现的后 续名词也多达106个,涵盖了[take+ART+N]1J、 [take+PRON+N]u、[take+N]1J和[take+N+PREP] u四类次级构型。高例频使用是导致语法化的重要 动因 。统计结果还表明,较高的语符使用频率对 英语动名搭配具有重要影响,促使此类固定格式进 一步固化,直至形成比较稳定的语块或构式。例如, “take a bath”显然要比“bathe”具有明显的语法化 特征,更高的使用频率也进一步固化了其作为独立 构式的地位。可见,英语动名搭配中较高语符频率 类动词在与名词合成特定词汇表达时具有较强的语 法化倾向。以“take”为例,其在动名搭配中的具体 示例如下。 (1)[take+ART+N]1.1类:take abath;takeabow (2)[take+PRON+N]1J类:take its course; take its toll (3)l take+N J 1J类:take risks;take action; take advice (4)[take+N+PREP]1J类:take account of 这类词汇性表达形式的意义实际上都是由后续 “take”的名词或名词性单位的意义决定, “take” 仅发挥特定体(aspect)的功能,标志其明显的语法 化特性。比如,在“take one’Sleave”中,动词“take” 并无实际动作性意义,仅仅标志某种达成体的语法 功能。已有复合谓词的相关研究把这类动名搭配概 述为“轻动词+动词性名词” 】(n 。。¨ ,因其具 有较高的能产性而常作为语法形式。本文认为,高 频语符用例类动词的语法化特性充分证明了动词体 结构的本质,是事件结构的特殊概念化。动词的语 义结构研究必须着重考察其体结构特征。 与高例频动词的分布特点相比,通过英语动名 搭配的语料统计发现,名词的例频分布比较分散, 频数都不高。英语动名搭配中高例频名词统计结果 见表2。 表2英语动名搭配中高例频名词表 高例频名词 使用频次 比例,% hand 30 2.O3 way 24 1.62 eye 18 1-22 txme 14 O.95 12 O.81 aSS l1 0.74 book 10 O.68 head 10 0.68 faee 9 O.61 life 9 O.61 统计结果显示,在1 479个英语动名搭配中, “hand”共有30次,占比仅为2.03%,是例频最高 的名词。就其在此类搭配中的具体使用形式而言,数、 所有格等都是最明显的语法特征,具体包括[V+N] u、l V+ART+N J u、l V+PRON+N J 1J与l V+N+PREP J u共四种类型。名词“hand”所在动名搭配的实例 如下。 (1)[V+N]1.1类:joinhands;changehands; clasp hands (2)[V+ART+N]u类:bear a hand;take a hand;lift ahand (3)[V+PRON+N]1J类:offer one’S hand; wash one’S hands (4)[V+N+PREP]1J类:lay hands on;put one’Shands on 就英语动名搭配所表征的事件结构而言,数、 所有格等本身就是英语名词的本质语法属性,体现 了语言使用者对其作为事件参与者角色的各种具体 认知识解。名词语法形式的分散性,既表明此类事 件结构中多样化的事件参与者身份,也揭示了事件 结构识解的多样化语言表征。此外,表2中的高例 频名词多与人体有关,如“hand”“eye”“arm” “ass”“head”“face”等。由此可见,人类涉身体 验对事件结构概念化加工及其语言表征的影响,印 证了语言表征的感知觉体验基础。认知语言学认为, 事件结构中名词担负事件参与者的角色与功能,需 要借助表征动作与事件动词的连接作用,构成动词 语义结构的主要内容。 三、结语 对英语动名搭配语料的例频统计分析表明,语 法结构形式是事件结构的主要表征与编码形式。本 文选取了英语动名搭配中前10位的高频语符用例类 动词与名词,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 动词在动名搭配中处于核心地位,在事件结构中发 挥着叙述动作或事件的作用。其明显的语法化倾向 (下转第76页) ·73· 如非师方向的涉外法律课程、旅游实务课程、高级 获得代表自身素质修养的学历(学位)资格认证,商务写作课程等。 辅以如“国才考试”等代表行业内部权威认证的职 (三)开放实训室,建设“创新思维能力”培 业资格认证,有利于提升其未来发展的竞争力。 养平台 四、结语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世界 牡丹江师范学院进一步改善现有的教学条件和 环境,搭建可提供专业实训的教学平台,并利用这 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活动日益频 些条件,创造学生参与科研、主动实践、探索创新 繁,与英语专业相关的行业,如外贸、外交、海关、 的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实践能 旅游、管理等涉外部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力。目前,牡丹江师范学院英语专业依托澳大利亚 使我国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基于此,传 文化研究中心,为本科生提供了参与项目研究的机 统的英语专业课程与教学体系改革势在必行。专业 会和环境。实践证明,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让本科 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结构改革必须与时俱进, 生参与多项有实践背景的课题项目,以本科毕业论 开拓创新,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 文的形式完成项目部分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四)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牡丹江师范学院在外研社、 人新的课程体系结构中。这种做法的优势在于:将 学历教育(理论教学)与职业教育(实践课程)相 结合,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各门基础学科的综合运用 法、教学手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面向社会”, 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专业化人才培养的需要, 实现教育培养的意义。 参考文献 [J].外语界,2010,(1):11-16. 北京励步教育等合作伙伴的协助下,将职业教育融 [1]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2]文秋芳.英语类专业实践多元人才观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1):118—126. 能力;在不断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使人才 培养紧跟英语专业社会需求的发展速度;学生通过 (责任编辑:李汴红) (上接第73页) mbridge.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9. ng T J,R L Good.Corpus Study of Verb—Noun Lexical Coll 表明,动词的高频使用和高能产性特征赋予了其较 [3]Wa强的体范畴功能,进而影响后继名词论元的选择与 实现。第二,英语动名搭配形式中,名词主要表征 事件的参与者角色。统计结果表明,其例频数并不 高,但涉及范围广泛,说明参与者角色识解的多样 性。其不同的语法标记(如数、所有格等)揭示了 英语民族对事件结构中相同事件参与者角色的认知 识解具有多样性特点。此外,高语符用例类的英语 名词基本都与人体部位相关(人体部位词占比达 70%),这也充分论证了认知语言学以使用为基础 的核心语言观以及亲身体验的基本思想。 参考文献 [1]Randolph Quirk,Sidney Greenbaum.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London:Longman,1985. [2]Tomasello M.The Cultural 06 ̄ns of Human Cognition[M].Ca ocations in EFL Textbooks[J].CELEA Journal,2008,(5): 98-108. [4]詹敦堀.电脑辅助语言教学对于大学生学习英文动词与名词 搭配词之效能研究[D].新竹:国立清华大学,2005. [5]Bybee J.L.Usage—based Grammar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 ion[c]仇n P.Robinson&N.C.Ellis(eds.).Handbook of Cogniti ve 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New York&Lon don:Routledge,2008. [6]刘岩.“例频”与“型频”[J].南开语言学刊,2012,(1): 120. [7]Brinton L J,E.C.Traugott.Lexicalization and Language Chan ge[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责任编辑:李汴红)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