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柠经方病案之三十一:麻黄附子甘草汤治疗一次感冒
(
4月19日,周五,老公因受凉而感冒,周六初起嗓子疼,周日彻底感冒了,嗓疼,不烧,稍恶寒,无汗,口干渴欲热饮,身酸疼,双手关略浮,脉,喷嚏,流清涕,清痰,舌薄苔(或者是无苔),舌尖不红。大小便、饭量正常。
这些症状中,嗓疼,不烧,恶寒,无汗,流清涕,清痰,舌尖不红,象少阴,身酸疼,双手关略浮,有些象太阳。而且我比较费踌躇的是他口渴欲饮。我一一排除了麻黄汤(因为脉缓)、桂枝汤(因为无汗)、麻附辛(因为脉略浮)。实在不知道用啥方子,想到了刘绍武治太阳症的葛根麻黄汤,或许口渴是阳明有热?上次和林大夫讨论过桂二越一和葛根麻黄汤,他说桂二越一比葛根麻黄汤更稳妥。于是我三下五除二,弄了一付桂二越一汤。夜间老公身上出汗中等,但很快又无汗了。早晨起床时,他说好些了。
周一,和林大夫讨论了一下这个病例,林大夫说肯定不是桂二越一汤。桂二越一汤和大青龙汤都是外寒里热,区别只是外寒程度不同。如果脉搏的话,肯定不是里热。他的口干是阳虚不能气化水液造成的。如果是桂二越一汤的话,一般来说,要么脉大,要么舌尖很红,要么自己感觉说里热,或者特别口渴,而且,如果是里热确定的话,应该是主观上有些想喝凉一点的水。如果是气化不足的话,虽然渴,也是喜欢热饮。中焦虚的话,也可以见到双关浮脉。说来说去,还是少阴症。
因为有上一次太阳症误当少阴症,所以这次身酸疼、双手脉关略浮,我就没敢往少阴上想(而且因为我确实摸过一次少阴高烧双手脉沉的病人)。林大夫说:伤寒的阴阳,主要区别不在脉浮与否,主要是看汗的情况。一般来说,有汗的是阳证,没汗的是阴证。但是表闭汗没有出路的除外(即麻黄汤证)。
于是,只有一条路了,少阴。我只用过麻附辛,听林大夫说,最
近感冒的扎堆都是麻附甘证。我特意翻了伤寒论,整个伤寒论,就这么两条相关的,看上去麻附辛治的是重症,而麻附甘是轻症。
(301)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302)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周一晚上,回家,老公果然没好,说依然不舒服,而且还有些发低烧了。我又在麻附辛和麻附甘之间踌躇半天,觉得发烧了,就煮个厉害的吧——麻附辛。泡上药,又咨询了林大夫,他就问了一句:口渴吗?还渴。那就麻附甘。于是把细辛捞出,改用炙甘草,泡的汤留着了,为了中和细辛散在汤里的药性,炙甘草加量。
煮好药,已经快11点了,喝了半付,夜间出了微汗。周二早起说已经好了大半,于是剩下半付也喝了。下午我特意打电话询问情况,老公答复已经痊愈。
本次药方:
1)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10,川附片20,炙甘草30(因为我开始用了细辛,为了中和,所以加量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