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农村五保供养体制实现历史性转变

农村五保供养体制实现历史性转变

来源:世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农民收八 财政支持农业的比重,扩大公共财政支持农村的 境;四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农 覆盖面。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新 业龙头企业,推行“公司-I-基地+农户”的模 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要切实向农业、农 式,延长农业产业链,带领农民进入市场,创造 村、农民倾斜;要严格执行《农业法》关于“财 更多就业岗位,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 政支农支出的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营性收入的 移;五是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建立多层次、多 增长幅度的规定,形成支农资金的稳定投入渠 渠道、多元化的农村人才培训体系。并制定鼓励 道,使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服务农业,惠 企业接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政策措施。 及农民。二是要完善政府支农资金投入管理机 (三)落实农村政策。放活农村经济。进一 制,财政支农资金的总量分配、管理原则由财政 步调动农民自主创业和增收积极性。 部门负责,项目实施、后续管理由相关部门负 农户是独立的市场主体,也是自主创业增收 责。资金允许捆绑使用,以形成合力和提高支农 的主体。增加农民收入,既要“多子、少取”, 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对欠发达地区不强求落 更要做好“放活”的文章,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 实配套资金。三是调整农村金融政策,以立法的 村生产力,激发农民自主创业增收的潜能。要突 形式要求商业银行每年按一定比例将贷款投入农 破一切妨碍农民增收的思想观念,革除一切束缚 村农业,允许农村集体土地作价向银行抵押贷 农民增收的体制弊端,要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劳动 款。四是进一步优化农业投资外部环境,在税费 力、资金、技术等要素市场,促进劳动者和生产 征收、用水用电、土地使用、信贷支持等方面降 资料的充分结合。积极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民 低“门槛”,鼓励“三资”进入农业。五是建立 间资本和外资投入农业开发,发展农村经济。营 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将农业保险作为支持和保 造鼓励能人千农业,支持能人千农业的社会氛 护农业的一项政策措施,专门用于抵御农业的自 围,为农村能人施展才华、创业致富,带动一 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方,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随着农民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收入增长的 农民的收入主体依然是农业收入,但农民增 脆弱性、约束性和被动性日益明显,促进农民增 收的主导因素是非农收入。这就要大力推进农村 收必须采取更加直接、更加有力的措施。一是既 劳动力外出就业,寻求非农业的增收途径。因 要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 此,要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就业政策。一是 的文章做好,更要推进农业外部增收工作,寻求 要给农民以国民待遇,实行城乡劳动力就业的公 农业农村外部的增收途径;二是既要充分发挥市 平竞争,同工同酬,给进城农民以就业权;二是 场机制作用,调动农民自主创业增收的积极性。 建立输出地与输入地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改革二 更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 元户籍制度,打破农村居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体 构,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 制障碍;三是稳步发展乡镇企业和加快小城镇建 (作者单位:广东省农业厅) 设,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 (责任编辑:许宏大) 农村五保供养体制实现历史性转变篓硪。誊:‘ : .●■ ‘ 记者从民政部获悉:新修订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2006年3月1日施行。该条例重点修 改了有关农村五保供养资金渠道的规定,将原规定从乡统筹、村提留中筹集,修改为主要由财政保 障。明确今后五保供养资金将在地方人民政府预算中安排中央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的农村五保供养 给予补助。这一规定将农村最困难的群众纳入了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实现了五保供养从农民集体 内部互助共济体制,向国家财政供养为主的现代社会保障体制的历史性转变。 (平摘自《经济日报》) ・36・ 南方农村2006年第2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