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境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摘要: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过程是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统一。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空间,将学生带入到不同的课堂气氛,适合于课堂内容的环境、氛围当中去,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这便是人为的创设情境。
关键词:思想政治 情境教学
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过程是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思想政治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把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思想信念,进而又外显为品德行为。由于思想政治课中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理论性较强,所以容易出现课堂气氛呆板,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这种现象,但如果我们能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空间,将学生带入到不同的课堂气氛,适合于课堂内容的环境、氛围当中去,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这便是人为的创设情境。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但必须以教学的内容为基础,并明确情境创设最终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好、更轻松的掌握所学知识,并将其内化为个人的思想境界,只要把握这一点,具体方法是可以灵活多变的。下面就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政治课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一、设置问题情景,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只有经过主动参
与、积极思考的学生才会质疑。问题是求知的原动力,是学习的开始,没有了问题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作为教师应从学生的心智状态出发,抓住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时可能产生的疑难、或是学生原有的认识和新授知识出现冲突、或由于知识能力的有限,产生障碍,从而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积极释疑,在学生和问题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没有像故事那样曲折离奇的情节,也不像影视剧那样具有生动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有的只是较多抽象的、理性的概括。尽管也具有一定的逻辑美和理性美,但对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中学生来说,要一下子理解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就是用可感知的东西诉诸学生的感官,引起想象,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实现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然后再用理性认识去分析社会现象,指导社会生活。
二、巧设生活情景,“课内讲解和课外调查”相结合,拓宽学生参与的空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现实生活讲解、分析政治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政治“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增强学习政治的亲近感;同时创造机会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让他们亲身体会、亲自发现,在求知和用知中充满学习的乐趣。
实践证明,青少年具有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分组讨论,集体协作,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和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参与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在集体协作的过程中,既有师生间的互动,更有学生间的互动。这里的学生互动,既有行为互动,也有思维互动;既有知识交流,也有情感的交流与合作。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生生互动活动,要培养他们之间健康的互动情感:对学习成功的赞许,对学习困难者的帮助,对学习暂时失败者的友善,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合作中发展。生生互动提供了更多的主动参与机会,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把学生由传统班级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同时培养学生能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对别人的意见作出正确的评价,并且能通过集思广益形成自己的观点的能力。以往的课堂教学,学生一般要在教师提问时,才有机会发言,而课堂时间有限,发言人数一般较少,而且发言的压力感也较强,很多同学都很害怕课堂发言。分组协作学习的实施,使在不变的课堂时间里,学生发言机会大大增加,学生不再等老师提问,而是主动发言。由于在同龄人之间,较少权威因素和压力感,学生一般都能畅所欲言,即使是面对全班同学的发言,由于经过小组讨论,学生准备充分,所以发言的学生也较少有压力感。
因而,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不断增强,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三、采用多种措施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1、问题法。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好奇之火。教学中的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快乐,解决问题的喜悦。此时,渴望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会格外强烈,通过恰当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师生双方的交流,学生产生了学习动力,发展了认知能力,特别是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师生关系也进一步融洽了。2、主题讨论法。这是创设教学情境最常用的方法。可以是教师事先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定向式讨论;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有争议的中心论题进行自由式讨论,以获得多样、独特、合乎条件的答案;也可以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针锋相对的论辩式讨论;还可以围绕一个中心,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以社会调查的结果作为论据进行调研式交流讨论。3、运用网络或多媒体手段。运用这种手段创设情境是思想政治课保持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趋势,可促使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有突破性的变化。运用网络或多媒体手段能节约时间,增加教学容量,还可利用音乐、录像、图片等新的形式来创设情境,全面
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综上所述,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绝非仅仅是为了博得学生的掌声、笑声。它旨在唤起学生追求真理、向往崇高、探索未来的热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