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有限元分析的T型墩的应力研究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T型墩的应力研究

来源:世旅网
工程技术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T型墩的应力研究 朱品武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湖北武汉430050) 摘 要 在道路、桥梁建设中,双T型墩是常用的结构型式之一,为了解其受力特点,本文针对铁路双线T型墩进行了 有限元分析,介绍了分析计算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对策。 关键词双线T型墩;应力分析;有限之分析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1—8100(2008)06—0044—04 中图分类号 U443.22 1 计算模型 1.1有限元模型 61共6个单元),其它单元采用8个节点。 1.2计算假定 (1)将墩体结构视为均质弹性体,以弹性模量 及泊松比表示结构的材料特性; (2)将作用于支座上的集中力视为均布压力 将双线T型墩(立柱采用5O:1的坡度)划分 为图1所示的78个单元,共248个节点,采用8 ~16节点的空间等参元。其中,在应力较为复杂 作用于单元体的某个面上(见图1),弯、扭矩视为 作用于该单元的节点力。 的区域采用16个节点(图1中21、25、26、52、53、 1 5 1 l5 25 27 29 、、, 35 45 61 91 l15 135 165 193 205 215 47 , , 1 225 235 11 、 63 93 l17 137 16L 3l 、 39 ’ ~ 、\ 上z.【一 65 95 l19 139 1亘呈一 。\\33  41  ●^ 678[ / l97 12l1・ 115{ l一 3 1 3 'n1 / 69 99 718 101 1231— 516] 103 l一 7 l 细3 一 l,b 177 ∞ 8E 105 1251 9163 179 × 107 1271{ 1 181 . 109 1291 3 183 × 1l1 l3ll 5 185 113 l331j 7 187 , 图1单元划分单位:m 收稿日期:2008—07—26 作者简介:朱品武,男,讲师,主要从事固体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44 于有限元分析的T型墩的应力研究 1.3荷载工况 朱品武 对于立柱,除柱顶71节点附近的应力集中区 为了确定双线墩最不利设计的荷载组合,首 先用25种可能的荷载组合对双线框架墩作了内 力计算。经过分析,可以初步得到如下的结论:控 制帽梁悬臂部分的为荷载组合1(1线双重(计冲 击系数)主力),控制立柱顶的为荷载组合13(双 外,在83节点也有一极值点。但与71节点相比, 则应力集中不太明显,应力绝对值也较小( 一一 4.08 MPa)。值得注意的是,立柱范围内的中性 轴起伏较大,从Z===一6.5跃升到z一一3.4处。 就这方面而言,与帽梁相比,差别是较大的。 在YOZ面的应力等值线可参见图2。 线单孔重载,不计冲击系数,主力),控制立柱底的 为荷载组合19(双线双孔重载,不计冲击系数,升 温,主+纵附)。由于帽梁悬臂部分应力较为复 杂,是本文的分析重点,本文将用于计算三维框架 墩的荷载组合1和荷载组合13分别作为计算空 间应力的荷载工况1(1线双重(计冲击系数),主 力)和荷载工况2(双线单孔重载,不计冲击系数, 主力),同时单独分析了仅在自重作用下(荷载工 况3)的墩体应力。 1.4计算工具 用SAP84提供的8~21节点等参三维实体 单元进行分析,并用自编的程序进行了后处理。 2计算结果分析 2.1横桥向正应力 对于帽梁而言,计算体上部O'y为正(拉应力), 下部为负(压应力)。中性轴在XOZ面形心轴上下 游动,十分接近于XOZ面的形心轴,只有悬臂端部 两个较小的单元(1单元与78单元)例外。在悬臂左 端(有车端)根部(71节点附近)有较大范围的应力集 中区,影响到12、20、21、25、26、34、35共7个单元。 其中71节点 高达一9.71 MPa,绝对值比附近几 个节点的应力的绝对值大得多,而对于结构完全对 称的175节点,应力集中不太明显, 只有一2.32 a。绝对值甚至低于附近的203节点 d 一一2.66慨。 图2 在YOZ面的应力等值线图 单位:MPa 顺桥方向(即帽梁横向):帽梁横向各水平纤 维所受应力基本相等,即帽梁全宽基本上平均承 担外荷载。 2一竖向正应力 对于帽梁悬臂部分 ,应力等值线较为稀疏, 集中在 一0和 一1.0 MPa附近,只是71节点 处应力集中现象特别突出,其值高达一14.66 MPa,并影响到附近的几个单元。 在立柱范围,除71节点外,179节点、83节点 处有不甚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其极值分别为 +4.29 MPa和一9.0 MPa。在整个立柱范围内, 应力在Y向基本上呈线性分布,应力从一6.0 MPa线性变化到+2.0 MPa(等值线间距较为均 匀,均与Y轴垂直)。 2.3顺桥向正应力 顺桥向正应力 除71节点(0"x一一5.59 MPa)、83节点( 一一4.08 MPa)的应力集中外, 其它各节点应力绝对值不大(O~1.0 MPa)。在 整个墩体范围内,以的绝对值与 、 绝对值相 比,都要小一些。 2.4主应力口 第一主应力的中性轴( 一O)在两个悬臂部 分基本上与悬臂底部成平行状,且较靠近底部。 因此悬臂部分上部第一主应力基本上为拉应力。 其中,在立柱的最上端与悬臂部分接近处拉应力 最大(91节点 一+5.07 MPa,61节点 口1一+4.62 MPa,ll5节点 1===+4.81 MPa),为 全截面的控制拉应力区。在悬臂根部71节点处, ===~5.31 MPa a,为第一主应力中绝对值最大 者,是压应力。在91节点处,第一主应力的方向 角为 ≈89。,  ̄.177。,0 ≈87。。 第三主应力(除个别点为拉应力外)基本上为 压应力。其中71节点处应力集中明显, 一~17.92 MPa,其方向角为, ≈58。,e ≈ 45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48 。 2008年第6期 以说较大的扭矩对墩体应力的极值区并没有太大 的影响。 2.8自重的影响 在所有正应力分量中,第一主应力为它们中 的最大值,第三主应力为它们中的最小值。因此, 全桥的正应力分量中,拉应力最大值为 一本文还分析了仅在自重作用下(工况3)墩体 的应力状况。结果表明,自重的影响甚小,如在荷 载工况1时,71节点处 一一14.66 MPa,而在 自重作用下,d 一一0.56 MPa,仅为工况1的4% 左右。 2.9 位移 +5.07 MPa(91节点处),压应力最大值为 口…17.92 MPa(71节点处)。 2.5剪应力 在 、r r 、三个剪应力中,r r 分布较为 均匀,数值(绝对值)亦较小,最大为71节点 一一0.73 MPn;101节点Txy一一0.68 MPa。 工况1时,最大竖向位移在悬臂的最左端节 点1、3处,Z 一一20.8 m ,其中静活载竖向位 移为一14.7 m;最大横向位移亦在节点1、3处, Ymax一一13.6 mm;纵向位移较小,最大值不到 rvz的极值比r… 要大一些。就绝对值而 言,71节点rv2一+5.14 MPa为最大,75节点r 一一3.74 MPa为次大。 2.6计算体的应力控制区 1 mm。横桥向、顺桥向位移均小于规范允许值△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由于71节点处应力集 中现象非常突出,除 外,其它五个应力(a 、a 、 o 、a d 、)在71节点处均为最大。71节点的应 力集中也明显地影响到附近的区域(主要是21、 一5 4E=5 ̄/ 一28.3 mm。 3 结 论 (1)通过分析铁路双线T型墩的空间受力状 25、26三个单元)。由于 绝对值与6 相比较 小,因此由21、25、26三个单元构成的区域成了除 态,可以发现应力集中现象非常突出,应力集中系 数达2.13。因此,在实际设计中应着重研究帽梁 悬臂根部到立柱的过渡形式,可以考虑用圆弧(或 抛物线)平滑过渡,亦可经过二次变坡,有效地减 轻应力集中现象。 拉应力外的各类应力的控制区。而在91节点及 179节点附近,拉应力较大,因此91节点附近的 22、31单元及179节点附近的53、54单元为拉应 力的控制区。另外,在83节点附近(包括30、39 单元)应力较为复杂,也是设计时要注意的区域。 2.7扭矩对计算体的影响 (2)为适应帽梁与墩身连接处的局部应力的 需要,在其角隅(71号节点)处,应增设一定量的 斜筋与箍筋。 (3)墩体应力沿帽梁横向变化不甚明显,在设 为分析扭矩对计算体的影响,计算了双线单 孔重载主力作用下(工况2)墩体的应力状况。与 荷载工况1相比,双线单孔重载主力作用下,各应 力的最大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如在71节点处 6 一一2.91 MPa,d 一一5.95 MPa,d 一一6.79 计时可沿帽梁横向均匀配筋。 (4)立柱底部有一小块区域受力较为复杂,设 计时应留有一定的安全度。 (5)范围内有两块拉应全桥力控制区(91节 点及179节点附近),设计时要充分配筋。 MPa,r 一一2.86 MPa,比荷载工况1下的应力 减小44 ~54 左右。将两种工况进行比较,可 On Sress of Mode T Plinth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46 于有限元分析的T型墩的应力研究 朱品武 Abstract:The structure of Double Mode T Plinth is extensively used in road and bridge con— struction.In order to understand its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action of applied forces,this paper analyzed the Finite Element of railway double Mode T Plinth and presented results of analysis and brought forth some engineer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double mode T plinth;stress analysis;finnity analysis (责任编辑:谭银元) (上接第4O页) 间在708研究所、武汉吉辉船舶工程设计有限公 项目实施一年来,先后完成了中国远洋总公司南 司、武汉鑫海天船舶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等企业顶 通中远船务分公司350人生活驳船、振华港机厂 岗实训及勤工俭学,能独立承担生产设计工作,获 1200吨浅水铺管船、南京武家嘴船厂1080TEU 得了企业的高度赞扬。 标准集装箱船、长航宜昌船厂8000吨多用途船舶 共125个分段,近5000张图纸的生产设计,图纸 4 结 语 已全部用于企业生产,得到了厂家的高度赞扬。 生产性实践教学运作走向社会化,经营化。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Practice Teaching in ‘‘Combination of Work with Study’’ for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Specialty LI Qing-ning (Wuhan Institute of Shipbuilding Technology,Wuhan 430050,China) Abstract:An important way of training technical professionals with practice is the“combina— tion of work with study”in national demonstrated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s and colleg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actice teaching modes of“combination of work with study”for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specialty. Key words:combination of work with study;practice teaching in college;shipbuilding tech— nology Specialty (责任编辑:谭银元) 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