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文题目 我顽固地相信,武陵人是看到了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 盘 花源的。那个桃花源不在人间。而 文。 徐 在他的心中,或者说,桃花源并不 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 俊 民 是一个客观存在,而是一个信仰。 天堂。走向,意味着彼岸的成立。 也正于此,我顽固地认为真正的高 走到,岂非彼岸的消失?彼岸的消 士并不是那个叫刘子骥的人,而是 失即信仰的终结、拯救的放弃。因 那个没有名姓的武陵人。 而天堂不是一处空间,不是一种物 桃花源本不在世间,又如何寻 质的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恒 得?正如生命的意义“本不在向外 途。 的寻取,而在向内的建立”。 请以“彼岸”为题,写一篇作 佛说,有生有死的境界好比此 文,可以讲述自己或身边的故事, 岸,超脱生死的境界好比彼岸。那 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 么我想,彼岸就应该是一种追求, 思想观点。立意自定,角度自选; 一种向往,是我们美好的希望。我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 字。 本月作文模拟题 们走不到,但它总在我们前方。我 们并不因此而感到沮丧,反而是我 二.思路导引 们前进的方向。 这里的“走向彼岸”是命题而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一直 非话题,所以这是一篇命题作文, 是在走向彼岸,但我们从来就没有 这在考试当中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奢望能够走到彼岸。因为有彼岸, 2008年浙江卷以“触摸都市”或 我们才走得义无返顾,哪怕经历再 “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 多的苦难,哪怕倒在旅途上。 许多考生错以为“触摸都市”“感 忽然想到了切・瓦格纳,这个 受乡村”是话题,考试时自拟题 抛弃优裕生活的阿根廷人,毅然投 目.结果白自失分,这是非常可惜 材。我们也可以从历史教材或平时 身艰苦的古巴革命,与卡斯特罗一 的。这种类型的作文区别予以往的 阅读的课外读物,如人物传记等作 起推翻了亲美的独裁政权。而他并 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虽然作文题 品上去寻找素材。当然,有的同学 没有因此停止自己的理想,六年后 目之前也有一段材料,但作文题目 作文素材积累得很多,但一定要选 离开古巴,进入南美从林,继续从 已限定,所以材料对命题是一种指 择切合题意的材料作文。 事解放被压迫民族的战争。最终他 引也是一种约束。 特别要强调的是,高考对文体 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之下。 在文章的立意上,我们就应该 没有限制,并不是不要文体,所以 前面纵使千山万水,危机重 特别注意提炼题中材料的涵义, 作文时我们一定要有文体意识。记 重,为了心中对美好精神境界的追 “彼岸”不是物质的客观存在,而 叙文要有记叙文的样子,议论文要 求,只要社会还存在着压迫和不 是一个哲学概念,或者说是一种精 有议论文的样子,切不可写成四不 公,只要是走向理想的彼岸,死亡 神的信仰。“彼岸”是一种希望, 像。语言力求深刻沉稳,不要刻意 又何足惜! 是一种哪怕是苦难极处也不可以消 求新,不要矫揉造作。 我们常常嘲笑堂吉诃德的可 失的希望,同时也是一种信仰,一 三.示范作文 笑,殊不知那种堂吉诃德式的理想 种自我拯救的信仰。而“走向彼 彼岸 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气质正是我们 岸”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徐俊民 这些普通人所缺少的。孔子周游列 我们必定会经历许多的痛苦,但是 你若是一心相信,就可以。 国,处处碰壁, “饭疏食,饮水, 人不可以逃避苦难,更不可以放弃 ——《圣经》 曲肱而枕之”,依然感觉“乐亦在 希望。 我记得十多年前读到 花源 其中矣”,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确定文章的立意之后,选择哪 记》的时候,心中是充满了遗憾 他是一个真正的智者和真正的勇 些素材来为自己的作文服务很重 的。那个武陵人看到过的世外桃 士。 要。许多同学拿到作文题目无从下 源,为什么武陵太守遣人“寻向所 我想,最值得我们敬佩的正是 手.搜尽枯肠,也找不到好的材 志,遂迷不复得路”,更有高士刘 这些坚定而执著地行走在路上的 料。其实,我们只要平时多留意学 子骥“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人.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一个彼岸, 过的课文,处处都是作文的好素 究竟是武陵人骗了我们,还是 无怨无悔。 读写天地 材。比如,陶渊明 E花源记》中 桃花源其实根本就不存在? 其实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彼岸. 2009 11 的桃花源就可以作为本次作文的素 十多年后,重读《桃花源记》, “你若是一心相信,就可以”。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