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VEGF-C和Flt-4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中药白首乌的干预作用研究

VEGF-C和Flt-4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中药白首乌的干预作用研究

来源:世旅网
3580 可北医药2013年12月第35卷第23期Hebei Medical Joumal,2013,Vol 35 Dec No.23 为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环节。胰岛素抵抗、炎性反应和瘦素在动 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均起到了促进作用,持续高水平可加 速其进展。 细胞间黏附分子l、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6,22:358-359. 3靳京美,,尤欣,等.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内膜厚度相 关性分析.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355—1356. 4 Schafter K,Halle M,Goeschen C,et a1.Leptin promotes vascular remode— ling and neointimal growth in mice.Arterioscler Thmmb Vasc Biol,2004, 24:112-117. 胰岛素抵抗常导致机体高胰岛素血症,长期高浓度的胰岛 素作用于血管内皮,使其功能紊乱,促进凝血系统过度激活,于 此同时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从而推动动脉粥样硬化的进 程。这与研究中颈动脉IMT随HMOA-IR的增加而增加是一致 的。Hs—CRP是一种经典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机体重要的 防御分子…。在本研究中2组患者hs.CRP水平的比较显示增 厚组显著高于正常组,且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中得知其水 5 Park HY,Kwon HM,Lim HJ,et a1.Potentil role of laeptin in angiogene- sis:leptin induces endothelial cell proliferation and expression of matrix metllaoproteinases in vNo and vitro.Exp Mol Med,2001,33:95—102. 6 Nakata M,Yada T,Soejima N,et a1.Leptin promotes aggregation of hu— man platelets via the long f iots receptor.Diabetes,1999,48:426-429. 7赵江波,王蓓,俞力,等.肥胖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血铁蛋白、 平与颈动脉IMT成正相关的关系,这与阚全娥等 的研究结果 Apelin及胰岛索抵抗关系的研究.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277. 是一致的。国内外研究表明,排除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肥 279. 胖的影响,瘦素浓度和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肌梗死、卒中显 8 阚全娥,李全忠.初诊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胰岛素抵抗 及高敏c反应蛋白之间的关系.山东医药,2008,48:72-73. 著相关 J。本文探讨了瘦素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结果 9程瑞迎,薛雪花,张韶君,等.绝经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瘦素水平 显示在增厚组中患者的瘦素水平显著上升,并且经分析得其与 与胰岛素抵抗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中华内科杂 颈动脉IMT成正相关关系,但忽略了对脂联素的对比分析。在 志,2012,51:232-233. 郁志明等 I1 的研究中发现在男性人群中瘦素与脂联素之比 10 Sierra—Johnson J,Romero—Corral A,Lopez-Jimenez F,et a1.Relation of increased leptin concentrations to history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较单独瘦素或是脂联素能更好地判断颈动脉IMT。 stroke in the United States population.Am J Cardiol,2007,100:234— 由以上论述可得,对2型糖尿病患者积极改善胰岛素抵 239. 抗、降低炎性反应和瘦素水平有利于减慢患者出现大血管病变 11郁志明,洪侃,杨传高,等.瘦素、脂联素之比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 度的关系.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9,25:643-645. 的进程,延长患者寿命。 12刘翠平,黎明,李彬,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比值与颈 参考文献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210— 1刘振华,毕会民,贺艳菊,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与颈动脉内膜 1212. 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51.153. (收稿日期:2013—07—20) 2卢曙芳,沈建国,朱麒钱,等.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 dol:10.3969/j.issn.1002-7386.2013.23.027 ・论著・ VEGF—C和Flt-4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 中药白首乌的干预作用研究 罗丽红谢伟波 李阳 张杰英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患者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一c(VEGF—c)及其受体Flt-4的表达,并检 测中药白首鸟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肝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索拉 非尼,处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白首乌处理,为期15 d,用ELISA法测定处理组与对照组VEGF—C、 Flt-4的表达变化。结果ELISA结果显示中药白首乌处理后,肝癌组织VEGF-C、FIt4的表达下降,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白首鸟可以降低肝癌患者VEGF—C、Flt4的表达,有益于控制肝癌 进展。 【关键词】肝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一C;Flt-4;白首乌;干预研究 【中图分类号】R 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86(2013)23—3580—03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 成的最重要的因子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生命,但是大部分肝癌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治疗效果较差, growth factor,VEGF)家族及其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VEGF. 主要与肿瘤的生长能力强,极易转移和复发有关,不过有研究 C通过与其受体Flt-4结合能促进血管生成,本研究2010年1 表明肿瘤的这些特性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而调节肿瘤血管生 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收治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 组35例,对照组给予索拉非尼,处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 作者单位:051530河北省赵县中医院(罗丽红、谢伟波、李阳) 药白首乌处理,为期15 d,用ELISA法测定处理组与对照组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张杰英) VEGF—C、Fh-4的表达变化。 医药2013{ j2月第35卷第23期1资料与方法 Hebei Medical Journa1.2013.Vol 35 Dec No.23 3581 癌发病率居世界第6位,而死亡率居世界第3位,每年呈递增 选取我院收治的经组织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 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因为肿瘤细胞旺盛的生长和强大 的转移,对放疗、化疗不敏感,预后差 J。肿瘤的过度增殖和转 移主要依赖于新血管的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是促进血 管新生的关键因素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vascular en. dothelial gro ̄h factor familymembers,VEGFs)主要包括VEGF- 1.1 一般资料学检测证实确诊为肝癌的患者7O例,其中男44例,女26例;年 龄26—75岁,平均年龄(45±11)岁;其中发生转移4O例,无转 移30例,所有术前均未接受放疗和化疗。其中经组织病理分 级,其中I、Ⅱ期25例(35.71%),Ⅲ、Ⅳ期45例(64.29%)。 所有取材及病理诊断均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分为 A、B、C、D、E和PIGF(placenta growth factor,胎盘生长因子)。 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2组患者性别比、年龄、病理分级 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随着越来越多的关于VEGF在肿瘤中被发现,而且呈异常高表 达状态,并且密切关系着肿瘤的生长、转移及疾病的恶化和预 后。Flt-4作为VEGF—C的受体,其表达与VEGF-C的表达趋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肝 细胞癌;(2)无其他脏器的合并症,如心、肺等;(3)患者未接受 过任何形式的治疗,包括放疗和化疗;(4)患者未接受过任何活 血化瘀类的药物;(5)所以受调查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接受随访及临床用药实验。排除标准:(1)具有重要过敏史者; (2)患有严重感染者;(3)具有其他恶性肿瘤者。 1.3试剂与仪器人VEGF.C ELISA试剂盒(上海研卉生物 科技有限公司,YH.10120E),Fh-4 ELISA检测试剂盒(Sino Bio. 1ogical Inc,10806-H02H)。索拉非尼(通用名:甲苯磺酸索拉非 尼片,厂家:拜耳公司,批号:H20090846)。 1.4方法对照组给予索拉非尼,每次0.4 g,2 b4 ̄/d,空腹或 者少食低脂食物。连续不问断服药。处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给予中药自首乌处理,为期15 d。70例癌症患者的组织中的 VEGF—C和Fh-4进行检测,具体如下:手术取得处理组、对照组 组织,经过研磨,加入蛋白裂解液(上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通 过低温离心机(济南博鑫生物技术有限公司,H-1650R)将裂解 液进行12 000 r/rain离心,10 min,取上清,一80℃备用,根据试 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制作标准曲线,计算含量。给予所有患 者白首乌中药制剂治疗,药物我院中药房提供并制作。 1.5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元± 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肝癌患者VEGF-C、FLT4与肿瘤分期的相关性 Ⅲ+Ⅳ 的患者两种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I+Ⅱ期的患者,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O1)。见表1。 表1 肝癌患者VEGF—C、FLT-4与肿瘤分期 例 肿瘤分期 VEGF_c(+)vEGF.c(-)F叫+)FLT-4(一) ( ) ( l+Ⅱ( :25) 15 10 13 12 634±183 41O±104 : 5::竺2 .: !: ! !: ! ! : 注:与I+Ⅱ比较. P(0 Ol 2.2 中药自首乌治疗对VEGF-C和FLT_4的表达水平的影响 白首乌治疗后VEGF.C和FLT4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见表2。 表2白首乌治疗对于VEGF—C和FLT-4的表达的影响 n=35.ps/m1. 4-s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3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肿瘤,死亡率高,2002年统计,肝 势,基本呈同一趋势。 最早从人的前列腺癌细胞克隆出VEGF.C,主要作用是作 为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其受体FLT-4相互作用,使淋巴管 的管径和数量增加,最终介导淋巴管的增生。VEGF—C在多种 肿瘤组织都有表达,而且表达水平远远高于正常组织,如:肝 癌、胃癌、喉癌、非小细胞肺癌、结肠癌等 。近年来对于 VEGF.C的受体FLT-4与与肝癌的关系研究也越来越多,在肝 癌组织的内皮细胞发现VEGF受体的表达,比正常组织的表达 高6倍,而且在转移性肝癌的表达明显高于非转移性肝癌,越 靠近肝癌组织或者越接近于转移灶其表达越高 。 由于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在肝癌组织原位检测VEGF-C 及FLT-4的表达,存在其不足,可能会因为诊断的主观因素导 致治疗上的差异,因此提取组织蛋白,进行VEGF—C及FLT-4的 检测可能成为肝癌分期、预后的一个指标 J。并且这种检测手 法已经在乳腺癌和胃癌中被证实可用。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 在Ⅲ+Ⅳ期的患者肝癌组织中VEGF-C及FLT-4的表达分别 是(1 032±211)pg/ml和(728±132)pg/ml,在I+Ⅱ期肝癌 中分别是(634±183)pg/ml和(416±104)pg/ml,两者之间比 较,差异显著,这个结果与在乳腺癌和胃癌中发现的现象一致, 即在转移性肿瘤的组织中VEGF-C及FLT4表达高于非转移 性肿瘤,即VEGF.C及FLT-4的表达程度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 正相关。白首乌是萝摩科植物,是牛皮消的块根,又名地精、白 何首乌、交藤、飞来鹤 J。在我国95%的白首乌生长在江苏省 滨海县,有养血益肝、固肾益精、强筋健骨、乌黑须发及延年益 寿等功效。近年来对白首乌在抗氧化、抗肿瘤作用方面的研究 很多,很多研究表明白首乌在体外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采 用灌胃给药的方式,对肝癌细胞H22移植的小鼠肿瘤模型进行 治疗,发现白首乌能抑制小鼠肝癌细胞H22的生长,并且不影 响其免疫器官,同时,能够使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增加抑癌基因 bax的表达,减少bc1.2基因的表达 ;研究发现,通过腹腔注射 给予白首乌的主要成分总苷,能使抑制S180细胞的模型小鼠 寿命延长 J。本研究中,我们通过中药白首乌给予肝癌患者服 用15 d后,检测患者肝癌组织中VEGF-C及FLT4的表达水 平,结果显示给予自首乌患者的表达水平为(351±97)pg/ml 和(369±94)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表达水平(785± 41)pg/ml和(556±6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肝癌组织中VEGF—C及FLT-4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 检测肝癌转移的一项指标,中药白首乌能明显减低肝癌患者外 3582 j二医药2013年12月第35卷箍23 ̄]—Hebei M—edical Journl,a2013,Vol 35 Dec No.23 lar endothelial grow thfaet or C correlat es withlymph angiogenesis and lymphatic invasion in human gast iccancerr.Arch Med Res,2008,39:92— 99. 周血中的表达,对肝癌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健民.对肿瘤标志物的再认识.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2351- 2352 6 Kim WH,Lee SH,Jung MH,et a1.Neumpilin expressed ingastric cancer endothelial cells increasest he prolif eration and migration of endothelia1 cel ls in response to VEGF.Exp Cell Res,2009,315:2154-2164. 2王智霞,乔玉春.IGF—II与VEGF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 究.河北医药,2012,34:1773—1775. 3 Matsumura S,Oue N,Mitani Y,et a1.DN A demet hylation ofvaseular en- dot helial growt h f act or C is associat ed w ith gene expression and its 7 Dong M,Zhou JP,Zhang H,et a1.Clin ieopathological signif-ieanee of Bel一2 and Bax protein expression in human pancreaticcancer.World G astroen terol,2005,1 1:2744 ̄747. 8 Shan L,Zhang WD,Zhang C,et a1.A ntitum or activ ityo f crude extract nd faractions from root tuber of Cynanehum auriculatum Royleex Wight. Phyto ther Res,2005,19:259 ̄61. possible involvement of lymphangi0genesis in gastic cancer.Irnt J Canc。 er,2007,12O:1689.1695. 4杨诚,孙少杰,山,等.VEGF—C、VEGF.D及其受体Fh4与大肠 癌淋巴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河北医学,2003,13:73_74. 5 Da MX,Wu XT,Wang J,et a1.Expression of cyelooxygenase 2 and vasen‘ (收稿日期:2013一叭一25)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3.23.028 ・论著・ 旋转DSA指导下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沈春升 【摘要】 目的观察旋转DSA指导下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脑动脉瘤患 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4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行传统开颅手 术治疗,观察组行旋转DSA指导下介入治疗。分别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后感染、偏瘫及嘴 张不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行旋转DSA检查后,共检出动脉瘤38个。三维立体图像上,所 有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大小及其与载瘤动脉、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显示的非常清楚。观察组经旋转DSA 指导介入治疗后,34例(94.44%)患者恢复良好,对照组经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后,l8例(75%)患者恢复良 好。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34%,对照组为 1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旋转DSA指导下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 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动脉瘤;介入治疗;DSA 【中图分类号】 R 651.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7386(2013)23—3582—02 年龄、病情、病程以及体征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临床上,脑动脉的治疗主要包括开颅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 疗两种。但传统开颅手术创伤大,且往往容易受患者入院时意 识障碍的程度、年龄以及重要脏器的功能等因素的影响,而难 以在出血早期得到彻底治疗,从而导致疗效不甚理想…。近年 1.2方法对照组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患者麻醉后,将患 者头部固定,术前予以甘露醇进行降压,术中采用瘤夹夹闭瘤 颈,术后行常规操作处理。观察组行DSA指导下介入治疗。设 备:西门子1 000 mA平板DSA机。首先,血管造影。即于患者 来,介人治疗方案凭借其安全、创伤小、操作简便、痛苦少、疗效 佳等优点在脑动脉瘤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31。且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介入治疗方案的实施中发挥良好 的指导意义,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文以我院2009 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60例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右侧股动脉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穿刺成功后,选择双侧颈 内外动脉和椎动脉进行插管造影。按照常规顺序行DSA探 查 J。对患者脑动脉瘤的位置、形态以及其与载瘤动脉、周围 组织结构的关系进行仔细观察,并对动脉瘤瘤体、瘤颈的大小 进行测量 J。然后,针对疑有动脉瘤而未清晰显示的瘤颈瘤体 进行旋转DSA探查,三维重建检查。最后,通过DSA评价指 导,予以患者介入栓塞治疗。 其中36例患者行旋转DSA指导下介入治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 60例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 32—68岁,平均年龄(52±4)岁。6O例患者中,颈内动脉颅内 段33例,大脑中动脉12例,大脑前动脉15例。根据患者的手 术方式,将本组60例患者分为2组,即开颅手术治疗对照组24 1.3观察指标临床治疗效果: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 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 为:恢复良好:患者各项症状及体征 例,旋转DSA指导下介入治疗观察组36例。2组患者性别比、 基本消失,得到良好恢复;残留:经治疗后,患者留有较大的后 遗症,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植物生存状态。治疗后并 发症的发生情况: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感染、偏瘫及嘴张 不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单位:214200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