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必然选择

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必然选择

来源:世旅网
2010 l2月总第231期 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必然选择 淮安市楚州区委党校杨键 党的卜七大提日::为了又好又快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融危机、经济危机、人民币升值等,这种发展模式的弱势和不足就 会充分暴露。 2、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居民劳动收入比重偏低 我国居民的内需不足.不是m在财富的产出环节.而是出在 全面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礼会,必须稳步提高居民消费率,形成消 费、投资、出口协训拉动的增长格局。《关于制定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 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第二个部分题为“坚持扩 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出了坚持扩大内需特别 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巾同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 制约扩大内需的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 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财富的分配环节。统计数字说明,我国劳动者的收入占GDP的比 重由2000年的5】.4%下降到2007年的39.7%,7年之中下降11.7 个百分点。其中,职工工资及福利总额f GDP的比重在15%一2O% 之间。而发达国家工薪阶层的收入占GDP的EE重,多在54%一65% ’ 一、内需 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2008年由关 次贷危机弓I发的令球金融危机,使中国的对 之间。差距之大,说明我国的分配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城乡之 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据《中围统计年鉴 外贸易大幅下滑,经济增k速度大大减缓。2007年中国GDP增长 l3%,2008年9%,2009年只有8%。中圉对外贸易发展受到重创, 种海地区外贸型企业 照亏损,导致大批lT人失业,农民工返乡。 融危机的爆发导敛同际市场严重萎缩。2007年中同进出口贸易 舞勺2.17万亿美元,增长率为23.5%:200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 j 2.56 亿美元,增长率为17.8%;2009年巾国进出rJ贸易 f2009)}.2008年,最高行业平均工资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相比高 出4.72倍。经济发展成果还未均等地惠及全体社会成员,收入分 配制度不完善所造成的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尚未根本转变。 3、社会保障水平低,国内居民不敢消费 目前中国的丰_卜会保障系统存在覆盖面狭小、保障水平低、保 障项目不完全、城乡社会保障存在明显差别等几个方面的问题。由 靖颤勾2.2l亿荚冗,比上年F降13.9%。三组数据可以看出对外贸 增长率在迅速下滑,推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受到严峻 挑战 中 经济对…口贸易过度依赖的劣势日益凸显,存在极大隐 患 应尽快建立“内需托动型经济”的增长机制。 『}I于长期对内需特别是消费性需求埘拉动经济认识不足,我 于我国至今没有统一的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许多群体被 排斥在国家保障体系之外,农村居民和没有退休金的城市居民,必 须自己筹集养老金或者依靠子女养老,国家在医保、社保等方面的 欠账过多,使得居民不敢消费,网病致贫的现象还很特出,尤其是 广大的农村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同近年来,居民消费r GDP的比重却出现了明显下滑。2009年中 同的居民消费与GDP之比为36%,这一比重自1990年以来下降 _r近15% 而多年来,美 的居民消费与GDP之比为7O%左右,欧 这类问题。这也是中国一直高储蓄率、低消费水平的原因之一。 ’ 、扩大内需实现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对策 1、继续保持外需的发展态势 洲和日本则在50%以上。在外贸出口遭受重创,周内投资增长过 决的形势下.扩大内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必然选择,扩大内需 的重点要放在民需和提升居民的消费需求L,逐步构建我国内需 型经济发展模式。 强调内需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是忽视外需发展,需要 强调的是,现阶段外需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十分重要、不可或 缺。一是扩大内需是一个渐进过程,在相当长时期必须继续发挥外 需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作用。我国投资增速已经很高,继续加快 投资增长既有困难,也有相当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外需对经 济增长的拉动突然下降或下降过快,就可能引起经济大的波动。二 是稳定外需有利于更好地扩大内需。我国在劳动密集型行业等领 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稳定外需对增加就业仍然具有重要作用,这 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和改善民生。进而对扩大内需产生促进作用。 二、内需不足的原闪分析 1、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抑制了国内居民消费 自加入WTO后,我 经济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出口和固定 资产投资.没有得到国内居民消费的拉动。由于过分地强调出口对 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就在一定程度匕忽视了内需对经济发展的 拉动作用 致使内需相对不足。这导致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畸形发 育,与我国经济大国地位是不相称的,一旦遇到外界因素干扰如金 i是稳定外需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产能,提高经济效益。我国已经 形成了较大的适应外部需求的生产能力。正确处理内需与外需的 哪ll 经济与法 关系,既要坚持立足国内,把着力点放在全面扩大国内需求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上.充分发挥我国经济回旋余地大、内需潜力大的优势;又要坚持 统筹国际,认真实施稳定外需的,稳定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社会保障的健全有助于扩大内需。社会保障截度的转移支付 和收入再分配,可增加低收人人群的收入,从而提高全社台约边际 推动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2、改革收入分配 . 消费倾向。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稳定人们的支出预期、增强消费信 心、促进消费。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扩大公共财政支出,提 供更多的社会公品,减轻老百姓的生活压力韧不确定性,降低 他们对未来生活的风险预期,才有可能将部分储蓄和潜在需求转 换为显示消费,才能扩大内需,最终拉动经济增长 中国是具有典型二元结构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人均收 入低下、地区和城乡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目前突出的特点。中国目前 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模式。进一步健全 和完善社会保障是有利于中国目前扩大内需这一目标的。因此,要 首先,要提高劳动收入在GDP中的比重,特别是在初次分配 中的比重。有两个途径:一是提高工资;二是增加就业。表面看来, 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主要决定于劳动市场的供求,而不是主要决 定于(除了个别)。但实际上,工资的高低还与劳动力的质量有 关。劳动力的质量决定于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因此应大力发 展教育,提供职业培训,改进卫生保健条件,以便积累人力资本,提 高劳动力的素质和价格。另外,还应该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 发展。最大限度地增加就业。在二次分配中,应该通过减少高收人 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继续大力推进城镇社会保障的扩面工作;积 极解决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完善城市社区救助和特殊 群体的社会救助;继续巩固农村的社会救助;逐步推广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高度重视弱势群体的子女的教育问题,构建公平均等的教 育;为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提高全民的福利水 平,扩大社会内需。 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来提高低收入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即将高收入 群体的一部分收入转移给低收入群体。 其次.改革个人所得税.发挥税收调节作用。税收是调节收入 分配差距的重要杠杆,但就目前来说,这个杠杆没有发挥出作用, 企业老板、自由职业者等高收人群体税收“管不住”已经成为各级 税务部门面临的普遍难题。着力点放在容易征管的企事业单位和 小企业、小摊贩身上,个人所得税征收出现了“逆向调节”的副作 用。加剧收入分配不公。同时,劳动收入不是人们收入差异扩大的 主要原因,资本收入才是收入差异扩大的真正原因。当前.我国需 要缩小的不是不同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异,而是劳资之间的收入 差异。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不止于提高起征点。减少中低收人者的 负担,重点是加大对资本收入的监控。这样的税收制度。才有利于 参考文献: [1]李成玉.农村市场:扩内需的关键领域[j】.求是,2009 [2]傅勇.中国经济野再平衡冶之路.21世纪网,2009;09 【3]祝福恩.扩大内需的关键是提升居民消费率[J】,中党校 学报,2009;2 [4】孟亚梅.扩大内需与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路径选择[J】.经济 研究导刊,20l0 扩大居民消费,有利于扩大中低收入阶层和培育稳定的消费主体、 消费规模。 [5]谢伏瞻.正确处理内需外需关系【N】.新华日报,2010;1l (责任编辑:张雄辉) (上接第159页) 二、小结 通过本章的研究,可以看到低成本航空公司在成本和效率方 面都表现得更为优秀,低成本航空公司对于经济波动比传统航空 公司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而由于两种类型的航空公司在目前的 市场定位存在差别,所以,还不能预测两者如何取代的问题。特别 的,在目前的局面下,传统航空公司依然占据着民航市场的绝大多 使用的飞机的类型,降低相关的购买和维修成本。同时,低成本航 数的市场份额,掌握着民航业许多重要资源如机场等的控制权。 空公司也可以采用服务外包的形式使自己专注于主营业务.提高 另一方面,由于轴辐射网络和点对点网络各有所长.也不尽 经营效率。 完善,因此,已经有~些航空公司选择了将二者有机结合的网络结 3)同时,点对点网络下,航空公司只经营直营航班,不需要管 构。如一些传统航空公司就在一些支线航班中采用了点对点的航 理航班的衔接,因而对机场及其资源设备的要求不高,从而节约资 线结构等。各个国际的民航业在选择适合自己的网络结构时,可以 本投入。在实践中。低成本航空公司也大多经营一些二手机场,并 从市场定位,市场容量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等方面合理地选 且这些机场大多位于郊区,因而交通拥堵的影响很小。 择适合自己的航线结构。 4)在点对点网络下,乘客的出行更为便捷,同时也避免了转 参考文献: 机带来的不便,既节省了飞行时间,也缩短了飞行航程。 [1]Steven Berry,Michael Carnall, 【J].Airline Hubs_Costs, 4、点对点网络的缺点: Markups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Customer,1996 1)点对点网络下,要建立任何两个城市对之间的联系,就需 [2]Marco Alderighi,Alessandro Cento,[J】,Assessment of New 要新增一条航线,从而会造成重复投资和资源的浪费。 Hub—and—Spoke and Point-to-Point Aidine Network Configurations 21点对点网络下。乘客的目的地选择会受到与其起始机场直 2007.2O07 接相关的城市数目的。同时为了保证每条航线的密度经济性. 【3】姜涛,朱金福,航空公司航线网络构形的效益分析研究 航空公司也必然不会在一条航线安排频率很高的航班.从而 『J1.工业技术经济,2006。VOL25 了乘客的出行。 [4】赵凤彩,航线网络经济性的探讨叨.中国民航学院学报, 3)点对点网络下,每一航线只能获取往返与该城市对的乘 20o2.V0L2O 客,因而难以获取如轴辐射网络下那么强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责任编辑:梁天梅) 性。 航线直飞的方式经营。选取这种方式的一个原因就是,据相关学者 的研究,轴辐射网络下的密度经济在500英里以下的航线上并不 显著,因而在这个航程范围内,点对点网络下的航空公司(由于低 成本公司多采取这种网络结构。我们以后便称其为低成本航空公 司)并无明显的成本劣势,所以他们大都选择了短途直飞的方式。 而低成本航空公司通过集中经营这一类型的航班.就可以减少所 ..Ill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