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技术教学大纲
一、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解剖学技术 Technique of Anatomy
课程号: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学时:共32,理论课10学时,实验课22学时 学分: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掌握人体解剖学标本收集、保存和制作的基本原理,熟悉部分示教标本的制作过程和技术,为从事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和教学奠定必要的方法学基础。本课程为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课程,要求学生通理论学习了解人体标本收集和保存的方法,解剖学教学标本设计的基本原理,骨标本和软体标本制作的一般过程,以及解剖学实验室管理的基本原则;通过实验熟悉部分标本制作的基本操作。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尸体的防腐、固定和保存 2学时
了解组织腐败和自溶的原因。掌握防腐固定的原理,酒精、甘油、酚和甲醛常用防腐固定剂的性能。了解常用防腐固定剂配方
了解标本的收集、处理的程序,尸体变化的检查和估计。掌握防腐固定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章 骨骼标本的制作 2学时
了解骨骼标本的来源,未经防腐固定以及经防腐固定尸体骨骼的处理方法。
了解骨脱脂、漂白的需用的试剂和方法。了解骨表面处理、分离和锯切原则和方法。掌握显示骨质、骨膜、骨髓方法。掌握酸蚀脱钙保留骨有机成分与煅烧去有机质保留骨无机盐。
第三章 软体标本的制作
掌握解剖刀、解剖镊和解剖剪等常用解剖器械的使用方法。去皮及肌、肌腱、韧带、动脉、静脉和神经的显露和修洁的基本方法。
了解软体标本涂色、血管灌注的材料、器材和方法。
第四章 解剖标本的设计 2学时
掌握教学标木的设计原则: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紧扣教学内容;表达人体结构的内在联系;总体与各部分相配合;配合教学需,突出重点,并注意帮助学生加强理解与克服难点;适当结合临床应用;统一规格设计,综合利用材料。
了解陈列标木的设计和制作:用特制标本突出重点,说明难点。采用较多种类、不同形式、更广泛内容的标本来扩大视野,启发思路,为学习解剖学提供更全面的形象教材。
了解人体解剖科研工作中的标木设计的原则:要有切合实际并敢于创新的设想;注意保持标
本的本来面目;要留有余地;围绕主题,配合显示;紧扣课题目的要求。
第五章 解剖学实验室及陈列馆的建设和管理 2学时
掌握解剖学实验室的建设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实验室标本建设的模式和基本要求。掌握实验室需具备的基本设施及其用途。了解解剖学实验室的管理原则:标本准备配合实验教学的需要;保持仪器、设备和器械能正常使用;保证药品的安全;教学标本、模型和挂图分类保存和及时修整、补充,
了解陈列馆的建设的意义,陈列馆建设的基本条件,陈列馆标本的摆放及展示
实验 22学时
掌握剥皮术,肢体主要浅静脉的辨识、追踪和暴露,肢体肌的修洁和显示,肢体动脉、静脉和神经主干的辨识、追踪和显示,完成可供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使用的肢体神经血管标本。
四、教材:自编讲义
五、主要参加资料
《解剖学技术》 李忠华、王兴海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
《解剖学技术基础》 杨成杰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6
六、成绩评定 根据实验操作考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