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九江市辉旺福保健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丽女士
孤身一人,收养十四位婴孩,赡养近十位老人。一段尘封的往事,用生命无法承受之血泪,抒写了一部爱的传奇。
一、英雄父亲故事多,言传身教爱入心
杨丽1970年出生于河南省濮阳市一个小村庄,她在六兄妹中排行老五,一家人和和睦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普通人家的幸福生活。父亲是一位抗日战斗英雄,由于勇猛聪明很快成长为骑兵连连长,后因腿部受伤转业回了农村。
杨丽从小就喜欢听父亲讲故事,父亲讲的他自己怎么参军,怎样打日本鬼子等故事给了她很好的启发。杨丽母亲为人善良是位良妻贤母,深具爱心,经常教育儿女们要多做好事。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杨丽纯真的心灵深深的种下了爱的种子。
由于杨家儿女多,负担重,父母不能供养六个儿女都上学读书,所以杨丽与一个姐姐两人都未曾上过学。杨丽白天不但在地里做农活,在家里还要帮着父母做点洗衣、烧饭等家务。晚上也不但帮着父母做豆腐,一大早还要出去卖豆腐,童年生活虽然辛苦,却也充实快乐。
二、花季少女救弃子,乡邻逼离家
1985年,杨丽15岁时,一件小事改变了她一生的轨迹。那是冬天的一个早晨,杨丽推着独轮车外出卖豆腐时,在巷子一角发现了一个女弃婴,她动了恻隐之心抱起孩子就回了家。回家后,大哥大嫂满是不同意,一是认为妹妹这么小怎么来抚养,二是妹妹还未出嫁,这样名声不好听,加上弃婴畸形,
1
觉得晦气,就呵斥她把残疾女婴丢掉。小杨丽不同意,坚持自己来抚养,不会烦劳家人的。这件事不久村里人都传开了,难听的话出现了:十五岁少女收养弃婴怎么回事?没成家就养孩子败坏门风,这孩子是个怪胎,不吉利。认为孩子畸形是个妖怪,对村庄不吉利等等。第二年的春季,村里人竟然商量要挖坑活埋她们俩的状况。父亲说:“女儿,没办法,村里主事的二爷定下了规矩,我保护不了你”。于是在一个深夜里,父亲帮着女儿杨丽,抱着婴儿离开了村庄出逃在外。杨父说:“你一直往西走,去找你表姐”,又叮嘱说:“孩儿,以后你在外可要十分当心,自己要保护好自己啊。”
杨丽抱着婴儿一直往西逃去,一路上还不敢走大路,专走小道,因为怕村里人赶过来把她抓回去,这样她带着孩子逃出了六十多公里地,来到了河南安阳火车站,在这里举目无亲很难生存,只得一边捡废品卖,一边忍受着别人的讥笑和白眼厚着脸向别人乞讨。后来看到孩子越来越瘦,她十分担心,就送她去医院看病,没钱就卖血。(后来还把这个小婴孩带到北京进行了整形医治,完全恢复了正常形象,现在已出落成一个漂亮的大美女,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八六年冬,杨丽和养女流落到了河北邯郸火车站,火车站斜对面有几家早餐店。有个女店主看见了杨丽和孩子这种情况,就让她留下来打工,并提供一个小房子住,杨丽十分高兴的接受了。由于杨丽心灵手巧,做事勤快,杨丽的工资也从每月四十元逐渐加到两百元了,这对她来说简直就是个美梦。
三、思乡心切悄回家,父绑女悲收双儿
八八年秋季,由于想家杨丽悄悄的带着孩子回了趟老家,分别两年多,父女俩见面后感慨万分。听说父亲当时送她走后还被村里人绑在大树上几天,认为这样做杨丽就会回来的,她听后痛哭了一场。在探望父母的几天里,杨丽听父亲说附近村里有家人家,妻子生下儿子后大出血而死,丈夫又在车祸中受了重伤,所以无力养育孩子......杨丽马上赶了过去看看究竟,看到这个男孩非常瘦弱,结果马上抱了回来并把他送到了邯郸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邻居、护士长们知道真相后纷纷捐钱帮助。这让杨丽感到社会的温暖,增强了她的一颗爱心。就在这次医院治疗当中,她还收养了一个家里有困难的4岁男孩,
2
男孩治疗后,她就把这两个男孩一起带回了邯郸去。这年杨丽十八岁,已成了三个孩子的妈妈。
四、生意小成爱心长,婚姻悲苦磨难重
一九八八年底,杨丽独自开起了一个快餐店,当起了小老板。生意做的顺风顺水,两年当中又先后收养了两个孤儿。她的善心爱意得到了许多人的称赞。开饭店赚了一点钱后的杨丽,看到有那么多人生活在艰难之中,她竟然在《邯郸日报》上登了收养孩子的广告,这样人家就把弃婴、残疾的孩子往她这里送。于是几年里她又收养了五六个小孩。最有意思的是,一次在聊城遇到了一个十三的女孩大声喊着:“嫂子、嫂子”在后面追她。一问才知道:她的母亲因不堪忍受继父吃喝嫖赌样样都来便跑了。继父更对自己百般刁难,便被迫从家里偷跑出来。在报纸上看到杨丽收养孩子的报道,希望杨丽能收养她。杨丽看着这个悲惨遭遇的女孩,二话不说就领回了家。
杨丽结婚生了孩子后,她就要照顾包括自己孩子在内的十多个孩子与三位老人。
五、一碗面条收二老,丈夫嫌弃砍三刀
杨丽收养了两位困难老人的故事,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说起来事情还是因一碗面条而起。一天早晨,杨丽在面馆点了一碗面,刚要吃,一位李大爷向她乞讨,大爷吃一半面,留一半倒入铁筒的细节被她看到,细问才得知老伴身患重病躺在一个透风漏雨的破烂小屋里。杨丽看在眼里二话没说,抱着患病的老太就回了家。杨丽的丈夫闻到老太太身上褥疮散发的臭味,气得抄起刀就向杨丽砍来,前两刀侥幸闪过,第三刀砍中手臂,顿时血流如注,深可见骨,至今刀疤清晰可见。即便面对生命的威胁,杨丽也舍不下这对困境中的老年夫妇,谁知这一照料就是十几年。
她希望丈夫也一起帮助她做这些善事,但是丈夫不但不帮她减轻负担,还常常为难她。最让杨丽无
3
法忍受的是,丈夫居然随意打骂收养的孩子,这一举动让杨丽心寒绝望,害怕孩子再受伤害,杨丽被迫与丈夫分居。重重磨难,没有压垮杨丽,反而让心中爱的信念更加坚定,多体验一份艰辛,就更加明白幸福的可贵,更加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渴望帮助的人。让世间少一份不幸,多一份幸福。
六、腊月十五儿喊饿,背衣跪爬百里雪
96年的腊月十五,还有半月就要过年,杨丽的心却揪的痛。家里已经揭不开锅,收养的十几个孩子整天喊着:妈妈,我饿…妈妈,我饿…我饿…望着窗外漫天大雪,心中一直在问自己,孩子们饿了,我该怎么办?亲朋好友,能借的都借了。这时,杨丽想到去刑台威县一家皮衣厂拿皮衣材料回来缝制,赚取加工费。家住邯郸丘县,距离刑台威县有近百里的路,屋外积雪已漫过膝盖,班车停运,只能步行前往。她从早上出发步行十多个小时,晚上十点才到达威县。第二天清晨,背上两捆60件皮衣原材料踏上返程。由于积雪太厚,背负几十斤重皮衣的杨丽,根本无法行走,只能在冰冷的积雪中一步一跪的爬行百里,才回到了家。
七、媒体齐聚爱心妈,为儿弯腰拾废瓶
随着杨丽收养孤儿、赡养老人的事迹在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传开,一些媒体也陆续作出报道。其中山东聊城电视台、东昌电视台、山东时报、辽城晚报、郑州大河报等媒体都作过专题报道。深圳影视公司曾希望把杨丽的故事拍成一部电视剧,被杨丽拒绝。媒体的深入报道,使得得杨丽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于是常有记者跟踪偷拍她的日常行为。一次,杨丽买完菜回家的路上,顺手拾起一个空饮料瓶。杨丽捡瓶的瞬间被一位跟踪的记者抢拍到,并以《爱心妈妈爱无价,为儿弯腰拾废瓶》为题,写了一篇报道,这份报刊,在第二天大卖八十万份。后来记者笑着和杨丽说,你的消息可真值钱!
八、为爱助人无所求,奇方相赠传爱心
4
上文中所提到的因一碗面条而赡养的那位李大爷,其祖上是明朝的宫廷御医,手中握有一份治疗手足癣、灰指甲的中药秘方,李大爷是这份家族秘方的第九代传人。杨丽在赡养了李大爷夫妇十多年后,李大爷临终前感慨的对她说:你不是我的亲闺女,却比我的亲闺女对我还好,我要走了,没有什么留给你的,身上只有这一纸药方,不嫌弃的话,你就收下吧。杨丽觉得这是家族秘方,应该传给李大爷的儿子,自己不能要,委婉拒绝。李大爷执意要给,杨丽推脱不了,便收下了。
有句俗语:为医莫治癣,治癣必丢脸。这名话充分说明了癣病在当前仍然是医学界没有完全攻克的难题。癣病因其高感染性,高传染性,高复发率及没有针对性的特效药物及疗法成为医学难题。
源自宫廷的祖传中药秘方的神奇疗效,在杨丽治疗灰指甲、手足癣的过程中,逐渐传播了出去,也因此引来了一些制药厂及医疗机构对药方的关注及收购意向。
1996及2000年国内某知名制药厂几次找到杨丽,愿出资600万收购其药方,被杨丽拒绝。
2002年某一专治灰指甲的品牌机构愿出资1000多万收购其药方,同样被拒绝。
1996年,也就是20年前,那时的600万元相当于现在的6000万甚至1亿元,如此说,这份源自宫廷的祖传中药秘方在当今价值过亿,一点也不为过!
九、保疗效以身试药,改药方全力以赴
杨丽拿到李大爷的药方后,深知这份药方的可贵及肩上的责任。自己多想能够为一些灰指甲、手足癣患者解除病痛。苦于自己没有医学背景,又无实践经验,为了能够保证疗效,于是自己开始了艰难的求学及实践历程。
1、明药理,求学医大
5
杨丽为了弄明白灰指甲手足癣等真菌病的病症、病因、病理及相关的医学理论知识,远赴国内知名医科大学求学四年,为自己打下了扎实的医学功底,为药方的改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保疗效,以身试药
杨丽在治疗灰指甲的初期,为了能够保证疗效,于是将造成灰指甲的真菌植入指甲内,引发病症,再亲自以身试药,为自己治疗,治愈后,再给他人治疗。
3、袪痛症,终见成效
祖传初始秘方,在给灰指甲患者上药后,指甲上会有强烈的痛感,一些患者会因为无法忍受而放弃治疗。杨丽因此决定改进秘方,要改进秘方就需要知道秘方中每一种药材的功效,需要进行无数次的试验,这一试验就是好几年,在这几年间,杨丽通过改进配方和亲自临床实验,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减轻了灰指甲的治疗过程中的痛感。
4、缩疗程,不断尝试
袓传初始治疗灰指甲的方案是上药后,患者7天内不能见水,不能清洗。这一苛刻条件,让很多人都难以做到。经过反复试验,治疗周期由7天改为3天,最后由3天改为1 天,也就是说,只需要1天,药物就可以将诱发灰指甲的真菌全部杀死。这也是通过成千上万的灰指甲患者的康复所证明的。
5、出成果,权威认可
鉴于杨丽在灰指甲、手足癣等真菌病的药方研发与创新方面的突出贡献及其治疗的神奇效果,得到了业界众多专家的广泛认可。九江迪泉药品开发研究所特聘杨丽为该研究所的副所长及皮肤专家。
6
十、开店遇困信念坚,坚持不懈终迎春
二零零二年,因故来到了九江庐山区,先是在九江仪表厂门口旁边开了家修脚店,用祖传药方专业治疗灰指甲、手足癣。初来乍到,大家并不相信她能够治好灰指甲等病,生意一直不太理想。有人还劝她:“算了吧,店不要开了。”她对自己经过百般试验和学习的秘方非常有信心,执意开下去。困境中,每天她就吃些馒头、青菜、萝卜等度日。
一天,店里来了个五六十岁的老妈妈要求治脚,杨丽就帮她仔细的泡脚、刮灰指甲、治脚癣,这样来回三四次后,她的脚病逐渐被治好了,老妈妈高兴无比,于是又介绍了几个有脚病的人过来,当第一批患者体验到了药方的神奇效果,自然也就成为了广告宣传人,很快小店迎来了大量求治者,高峰时,人满为患,杨丽一天治疗160多个灰指甲。赚到钱后,杨丽给自己收养的9个男孩全部购买了住房。为她的爱心事业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杨丽在为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感人的事情。
1、遍访医,终见疗效
九江市湖口县,1名患者,双脚患有严重的足癣,癣又厚又硬,像包裹了一层壳,全国各大医院遍访名医,花了60多万,都没治好,最后慕名找到小店,只问一句:你确定能治好吗?当治好后,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没想到这样一个不足十平米的小店,把我的病给治好了。
2、孝子心,父康儿泣
家住一七一医院附近的何先生,抱着80多岁的父亲来店问诊。他父亲是因糖尿病导致的并发症--真菌感染,大脚趾都烂得露出白色的骨头了,手轻轻一碰脚趾就会冒脓,病情相当严重,无法行走,
7
而且整晚疼痛,无法入睡。孝顺的儿子看到父亲痛苦,心中不忍,抱着他全国四处求医,不见疗效,自己也搞得心神憔悴。谁知,仅仅经过三次泡药治疗后,他父亲的病情便明显好转,疼痛基本消失,何先生听到父亲说不痛了,当场激动的像个孩子一样哭了起来。后期治疗,老大爷是自己拄着拐棍走过来的,直到最后康复。
十一、徒弟为利盗商标,大爱无争另取名
杨丽用《李一刀修脚店》的店名在九江开了多家分店,用其祖传的药方为九江众多的灰指甲、手足癣患者解除了病痛的折磨,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及较高的知名度,杨丽收养的一个徒弟,明白“李一刀”所拥有的巨大的品牌价值,于是在工商局偷偷注册了“李一刀”这一品牌商标。有人劝杨丽跟这个徒弟较劲打官司,取回这个品牌商标。她很善意的笑了笑说:“我本来开这个店也是为了别人好,当然也希望他好。现在他好了,我也替他高兴”。后来杨丽在自己需要注册商标时,就注册了“辉旺福”这个商标。
十二、穷死不舍困苦众,达则爱洒天下人
穷死不舍困苦众,达则爱洒天下人,这是对辉旺福保健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丽的最真实写照。自从15岁开始收养第一个女婴开始,杨丽之后陆续收养了13个弃婴,加上自己的孩子则达15个之众,同时还赡养了8位无人照顾的老人。其中的酸甜苦辣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也不是简单的几个故事能够说的完、说的清的。她的可贵,不仅在于她收养老人与小孩的善举,更在于无论是打工、要饭、卖血……无论是面对谩骂屈辱,还是面对身无分文的困境,哪怕是面对死亡的威胁,她都没有放弃任何一位小孩,任何一位老人,正所谓穷死不舍困苦众。如今,杨丽所收养的小孩都已长大成人,她自己则通过无意中得到的治疗灰指甲、手足癣的药方与技术,为十多万名灰指甲、手足癣患者解除了病痛的折磨。杨丽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于是她创办了九江辉旺福保健有限公司,并通过全国招商加盟和招生的方式,将自己治疗灰指甲、手足癣的技术,向全社会进行推广,这样不仅能治愈更多的灰指甲、手足癣患
8
者,更能够为一些有志之士提供就业与创业的平台。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