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节管理的含义、作⽤与原理⼀、管理的含义
管理是指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的协调活动。这个概念包含5层意思:(1)管理是⼀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不是盲⽬⽆计划的、本能的活动。(2)管理是⼀个动态的协调过程,主要协调⼈与事、⼈与物以及⼈与⼈之间的活动和利益关系。(3)管理是围绕着某⼀共同⽬标进⾏的,若⽬的不明确,管理便⽆从谈起。(4)管理的⽬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标,提⾼组织活动的成效。(5)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管理的性质
马克思曾指出:“⼀切规模较⼤的直接社会劳动变成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的活动,并执⾏⽣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总体的独⽴器官的运动——所产⽣出各种⼀般职能。⼀个单独的提琴⼿是⾃⼰指挥⾃⼰,⼀个乐队就需要⼀个乐队指挥。”“凡是直接⽣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的过程形态,⽽不是表现为独⽴⽣产者的独⽴劳动的地⽅,都必然会产⽣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不过它具有⼆重性。”
从马克思的论述中可以看出,管理活动的性质是⼆重的。它既有与组织作⽤⼒和社会化⼤⽣产相联系的⾃然属性,⼜有与⽣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管理是通过组织⽣产⼒、协作劳动,使⽣产过程联系为⼀个统⼀整体所必需的活动;是任何⼀种结合的⽣产活动中都必须进⾏的活动,这就是管理的⾃然属性。它主要取决于⽣产⼒发展⽔平和劳动社会化程度。管理⼜是与⽣产关系相联系的⼀种“监督劳动”,是管理执⾏者维护和巩固⽣产关系、实现特定⽣产或业务活动⽬的的⼀种职能,这就是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取决于社会⽣产关系的性质和社会制度。
三、管理的作⽤
管理活动具体表现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管理通过其职能⾏为起到它的作⽤。管理的作⽤可归结为两点: 1.管理可以维持企业组织的存在
由于企业组织是由很多部门和个⼈构成的,各部门和个⼈都有⾃⾝特殊的利益和⽬标,且个⼈的⽬标和组织整体⽬标并不⾃然地⼀致,有时甚⾄相反,因⽽难免发⽣诸如个⼈和部门利益之间、个⼈利益之间、部门利益与组织整体利益之间的冲突。⽬标冲突必然导致⾏为冲突,如不进⾏有效地化解,冲突的结果将导致组织⽣存的危机。管理就是将个⼈或部门利益与组织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个⼈和部门在实现组织⽬标的⾏动中同时实现⾃⾝的利益。 2.管理可以提⾼企业组织的效率
所谓组织的效率是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标的有效性。任何组织都有⾃⼰的⽬标,实现⽬标是要耗费⼀定资源的。管理就是通过各种⼿段和途径使组织内部各部门、各⼈员⾏为协调起来,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实现组织⽬标。在当代社会中,以最少的资源投⼊以获得的产出,是每⼀个组织都必须遵循的原则。决定⼀个企业组织经济效益⼤⼩和资源效率⾼低的⾸要条件是资源的配置和利⽤,其⼿段就是管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