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焦丽娟 ( 初中数学 河南南阳邓州初中数学一班 ) 评论数/浏览数: 1 / 254 发表日期:
2011-01-09 19:55:19
现在社会越来越重视经济,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学生初中毕业或者不毕业就出门打工的学生越来越多。有好多学生一听说某某一个月多少多少钱就心驰神往,恨不得马上辍学去挣钱。
本节课使用多媒体,以打工者前去应聘,公司老板向应聘者介绍公司员工工资情况,主要以平均数为标准,但员工工资的情况如果用平均数来作为代表的话,又不合适。由此让学生体会到平均数的局限性,数据的代表不仅仅有平均数,还有中位数和众数。
在设计中位数时,特别添加了一个表格求中位数。因为在练习中,表格题比较多,里面往往含有数据的频数。但有些学生容易把数据的频数给忘掉。在教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求城市气温的中位数,是31;再让学生求表格中数据的中位数,有好多学生得出是29.5。我马上让他们找为什么同一组数会出现两个中位数?学生自己会找出来原来是把数据的频数忽略了。这比老师干瘪的说教效果要好很多。
在学习众数时,我设计了三个问题:(1)如果有两个数的频数并列最多,怎样决定众数?(2)如果每个数据只出现一次,改组数据的众数又是多少?(学生自学例2)(3)没有众数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众数是零?(结合众数概念思考)。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众数的求法,并能够理解含义,也能够把中位数与众数的求法区别开来。
除了以上步骤,我还回顾了公司老板的话,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平均数有其局限性,在生活中,应该警惕有些人用平均数骗人;学习中位数和众数很有必要。
在讲完本节内容之后,我告诉大家,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如果你学习了中位数众数的知识,你就会轻松地识别老板的骗局;如果你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恐怕是要吃了一堑之后才会长一智。避免了冗长的说教,学生还乐意接受。 附教学设计
中位数众数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反映一组数据除了平均数,还有中位数和众数。 2.会求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3.会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从而了解它们的具体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经历对一组数据分析处理的过程,从不同角度对数据进行感受 2.进一步体会统计知识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处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逐步建立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的含义及计算 教学难点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各自的含义区别及联系 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如果你是应聘者,三人中谁说的话对你最有参考价值? 经理:我们公司员工的月平均工资是2000元。 职员甲:我的工资是1200 元。
职员丙:我们有好几个人的工资是1100元。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反映一组数据除了平均数,还有中位数和众数。 2.会求数据的平均数 中位数和众数。
3.会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从而了解它们的具体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经历对一组数据分析和处理过程,从不同角度对数据进行感受。 2.进一步体会统计知识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处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有作用于生活,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逐步建立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的含义及计算。 教学难点
平均数 中位数和众数各自的含义 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如果你是应聘者,三人中谁说的话对你最有参考价值? 经理:我们公司员工的平均工资是2000元。 职员c:我的工资是1200元
职员E:我们有好几个人的工资是1100元
员工 工资 经理 6000 副经理 4000 职工A 1700 职工B 1300 职员C 1200 职员D 1100 职工E 1100 职工F 1100 勤杂工 500 思考:
1 经理说的公司员工的平均工资2000元是否欺骗了应聘者? 2平均工资2000元能反映该公司普通员工的收入吗? 3 你认为哪个数据代表该公司员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 二 新课讲述 看课本140页表格
1 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复习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 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引入中位数概念)
老师:如果有四个数,排序后去掉两端后剩几位数?这种情况下如何计算中位数?
为了公平起见,我们取这两个数的平均数作为中位数。 你还有其他方法迅速找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吗?
老师:中位数与平均数一样,是唯一的。但它可以是这组数据中的数,也可以不是这组数据中的数。
对于下面表格,如何求中位数?(课本141页下面表格) 老师:怎么和刚才去掉两端的方法求出来的中位数不一样? 学生思考:把频数忽略了。 3 众数
看上 面表格 ,我们可以找出频数最多的那个气温,它就是众数。 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32这个数据出现3次,是最多的,所以这些城市当日最高气温的众数是32℃。
思考(1):如果有两个气温(如29℃和32℃)的频数并列最多,该怎么决定众数?
与中位数不同,我们不是取它们的平均数作为众数,而是说这两个气温值都是众数。
(2)如果每个数据只出现一次,该组数据的众数又是多少? 看例2,自己解答。
(3)没有众数是否可以理解为众数是零? 三 练习 四 总结
想一想:结合上面例子,你能说说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分别从哪些方面描述一组数据的。
回到前面我们提出的问题:
经理说的公司员工的月平均工资2000元是否欺骗了应聘者?谁能代表这组数据? 五 作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