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篇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中考考点梳理
一、重点词语 1. 古今异义 (1)念无与为乐者 .
古义:__________,今义:纪念,思念;读出,小声说出
[F]...(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__________,今义:无事可做的人 2. 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F]相与步.于中庭
原意:脚步,句中意:__________ 3. 重点实词
[F](1)解衣欲.睡 欲:____________ [F][F](2)欣然..起行. 欣然:__________
行:____________
[F](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至:____________ [F](4)怀民亦未寝. 寝:____________
(5)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__________ .... 中庭:__________ (6)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__________ ..(7)盖竹柏影也 盖:____________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____________ .二、句子翻译 1. 念无与为乐者。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探究
— 1 —
理解概括
1. 本文没有直接写友情,但可从字里行间看出。请你找出相关句子并作简要说明。
2. 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 文章最后一句写“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你认为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 画面描述
4. 根据想象,描绘“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在你脑海中出现的景象。 写作手法
5. 请写出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 主旨情感
6. 结合文意,请简要分析作者夜游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7. 细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统编课后“思考探究”)
— 2 —
参考答案
第11篇 记承天寺夜游
中考考点梳理
一、1. (1)考虑,想到 (2)清闲的人 2. 散步
3. (1)想要,打算 (2)高兴的样子;走(到) (3)到 (4)睡觉 (5)共同,一起;院子里 (6)形容水的澄澈 (7)大概是 (8)只是
二、1.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
2.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3. 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4.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内容探究
1. 示例:“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作者夜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此时张怀民“亦未寝”,二人心意相通。随后一同在院子里散步赏月。这些都表明二人友情深厚。
2. 示例: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保持乐观的心态,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
3. 示例:“月色入户”透露出其门庭冷落,“念无与为乐者”透露出其交友之稀,“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更是透露出其闲的状态。
4. 示例:月光静静映照,宛如一泓秋水般清澈而明净,水中仿佛有绿藻如丝,悠然漂浮,环顾四周,原来是亭亭竹子和苍翠古柏在月光下的影子,竹柏相互交错,迎着微风轻轻摇晃,那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般澄澈。
5. 示例一:月色入户。“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月光似乎懂得“我”的寂寞之心,“入户”慰藉“我”,写得自然而生动。
示例二: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运用比喻修辞,把皎洁的月光比作清澈的积水,把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比作水草,以动衬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形象逼真地写出月光的皎洁明亮,营造出一个空明澄澈、清幽宁静的美妙境界。
6. 示例:作者虽遭贬谪,内心悲凉,但面对如此月色,醉在其中,乐从心生(景色之乐)。更有友人相伴,漫步的悠闲,使孤寂之情顿消,喜从心来(友情之乐)。如此“闲人”,尚能乐以忘忧,以豁达乐观的心胸来欣赏月下美景,更能突出其情趣的高雅(情趣之乐)。
7. 示例:《记承天寺夜游》中,“我”的心境是微妙而复杂的,漫步的悠闲,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都包含其中。“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既含有自嘲、自慰
— 3 —
之意——不能修齐治平,只好深夜闲游赏月;又颇有自许的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们两个富有雅趣之人欣赏,岂不浪费?这又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苏轼的思想兼受儒、道、佛三家的影响,所以往往能在逆境中自解自适,将人生的挫折化为审美的机缘。
— 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