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艳
()濉溪县实验小学 安徽淮北 235100
“摘要:手脑并用”读数学,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它不仅仅是读文本,还是动口动手动脑的有机结合、统一协调的过程,是思维的基础.不但有助于学生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深层次地理解感悟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是所有数学老师应该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手脑并用 相辅相成 提高兴趣 自主学习一个阅读能力不好 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
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而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概括性、科学性、抽象性,读起来不像语文那样妙趣横生,所以很多学生不愿意读数学.因而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最终形成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是数学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低年级学生阅读现状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直观、形象、新异的东西比较感兴趣,而枯燥的数学语言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此低年级的学生往往习惯于听老师读题,不会深入思考,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比较薄弱.不认真读题就开始做题的学生为数不少,或者说很多孩子没有读题的好习惯.学生智力发展的诊断研究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就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数学方面没有方法.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真讨论总结,实施了很多种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比如找画重点词语、三遍读、重点词语大声读等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们发现,手脑并用”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阅读中非常有效,它不仅仅是阅读文本,还是手、脑、口、耳的协调统一.各种感官齐上阵,有助于学生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深层次地理解感悟知识.
二、手脑并用的优势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
.人的手指是大脑思考.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的驻外器官,手指的运动受大脑操纵、支配.反过来,手指的运动又能刺激大脑积极思维,手脑并用,相辅相成,手和脑的作用都放大了很多.
低年级学生天生爱活动,喜欢用小手摸摸这摸摸那,专注时间很短,有些自控能力差的孩子会经常开小差.而手脑并用正好顺应了孩子爱动手的习惯,以手势配合读题代替做小动作,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经历一个更有意义的知识建构过程.手脑并用阅读对于学生来说,自己创造手势表达思想,满足了自己是一名“探索者”的心理,感觉新奇又有趣.对于老师来说,手的动作直接反映学生的思维,夸张的手势直观显眼,也能很容易观察捕捉到学生的反馈,便于及时调整教学.
“三、手脑并用”读数学的具体实施
低年级学生还不具备抽象的能力,他们思考的问题还非常具体,教师必须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感悟,而不是让其单纯地记忆.
大树,右边有4棵大树,一共有多少棵大树?”读道路左边有5棵大树时,就伸出左手表示这部分数量;读右边有4棵大树时,再伸出右手表示这部分数量;读分数量合起来.这样,手部的动作就能帮助孩子在大脑中再现知识情境,感悟加法的意义.在学习减法时,孩子们就有了自己的创造,如表示开走了8辆车时,有两只手一起往里移动的,有一只手不动,直
59
“从一年级开始,以加法为例,道路左边有5棵
问题时,就把两只手慢慢向中间收拢,表示把这两部
接用另一只手砍去一部分的,也有干脆直接拿下去一只手的.无论动作怎样,但都能抓住减法的本质.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我们首先关注的是学生的思考、学生的理解,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手脑口协调工作,让学生感悟数学抽象的思维方法.
而解决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则更侧重于题意的直观呈现.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就是用两只手指间的距离表示一个数,多几就再用一只手往外添上一段,少几就往里去掉一段.对于低年级抽象思维还很弱的孩子来说,手势就是直观图形在学生脑中的形象再现,无疑是给他们搭建了一座从文字到算式的桥梁,为以后利用抽象的线段图帮助解决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手脑并用阅读的好处,自然而然就会迁移到加减混合的阅读中去.原来,加减混合就是在讲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故事,先用手表达一个加或减的故事,再表达另一个加或减的故事,抽象的数学还可以变得这么有意思!在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解决问题时,“每行栽树”,学生认真地用手画直线5棵树,,一条直线表示一行3行一共能载多少棵,每画一行小嘴巴里跟着说一个个5棵,
求几个相同加数5棵,画了的和就可以3行就说了用乘法来计算.
一次次地做手势,一次次地重复“几个几”,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在学生头脑中渐渐形成清晰的表象,这些表象的不断重复也就建立了乘法的模型.以此类推,除法的“平均分”,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摒弃实物,通过一次次用手势表示的切割分解,再用数学语言把平均分的操作过程表述出来,一方面平均分的概念深入了学生的内心,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用除法解决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学习三年级“倍的初步认识”时,学生的小嘴巴说着“倍、6的2倍、,小手也跟着一段一段6的
地往后移动,噢,6的6的33倍”“倍就是”学生则把两手分开,用两手3个之间6”的,“距6是离表3的几倍示是6,夸张的手势给孩子提供了清晰的表象3的几倍就是看看这个“6”里面能分出几个,不仅理解了“3”,倍的内涵,避免了学生“见倍就乘”这种片面的理解,
也沟通了倍与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60
2018年12月上 第15期 (总第15期)
认识分数时,“把在自己胸前流利地画了一个圈10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
小手,实现了“体到一组物体的自然过渡,单位1”由一个物移默化地渗透了进来.
1的概念就这样潜在实践与综合活动领域长度单位的教学中,学生首先借助尺子用手势直观感知一边运用这些身体上的尺子做参照物1米、1厘米、1毫米、分米、自己手掌等的实际长度,学生一边读题1,经过推理,可
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在图形与几何方面手脑并用的阅读方法也很有优势,数与代数领域手势帮助表意,图形与几何领域更侧重在形.“位置”、“角的认识”、“周长的认识”、“出枯燥严谨的概念平行四边形的高”等,更是能看得见的图像,文字与图像相结合,.不仅能读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具体的形象思维相结合,实践经验和思维经验相结合,学生不仅理解起来事半功倍,空间观念也能得到很好地发展.
聪聪沿着这条步道走了三圈“一个长方形的公园步道,一共走了多少米,长250米,宽50米,
?”学生边读边用手指画出聪聪走过的路线,老师不用担心学生是否能理解题意,也不用担心是否会忘掉三圈这个信息.这样的场景,难道不比过度关注教师讲课的技巧更有意义吗?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因手部动作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也能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手脑并用已不仅是阅读方法,也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数学思考方法.
渴望自己是一名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是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动”中读数学,在“学动生”中看亲得历见操、摸作得的着过、程理,抽解象得的了数的学数知学识事变实成.了当习惯“手脑并用,这或”许的阅读方法在学生的头脑中长成了一种
是我们数学老师留给学生最好的东西吧!参考文献:
王雷业评价策略:小学数学
[M]..基于核心素养的有效学习与学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