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剪纸

一:剪纸

来源:世旅网
关注海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海阳剪纸“后继有人”

剪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宋朝时期发明造纸术后,海阳民间就出现了剪纸。然而,这项历经千百年流传至今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却遭遇了“冷脸”,面临“传承无人”的窘境。近年来,随着市委、市政府对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剪纸再次被广大群众熟知和理解,重现发展新机。

历史上,妇女用金银箔片、彩色绫娟,剪成“方胜”、花鸟等图案贴于鬃角为装饰,其剪制技巧和艺术效果,可以说是剪纸艺术的先河。宋朝时期发明造纸术后,海阳民间就出现了剪纸,进而流传至今,千百年来经久不衰。清朝中晚期至民国时期,海阳剪纸在民间流传比较普及,并实现大发展,涌现出许多能工巧匠,并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品。那时的农家妇女结合习俗和生活使用剪刀、刻刀,剪刻出窗花、灯花、墙花等,借助花鸟、鱼虫等形象抒发他们的情意。直至今日,海阳剪纸一直在胶东半岛较有名气。

修丽娟是海阳市一名普通的剪纸从艺者,她从小学习剪纸艺术,随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对剪纸艺术越来越多的了解和接受,她对剪纸艺术的传承也越来越有信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