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种移动无线自组网即时语音通信系统的实现

一种移动无线自组网即时语音通信系统的实现

来源:世旅网
No.5 Oct..2011 微处理机 第5期 2011年1O月 MICROPROCESSORS 一种移动无线自组网即时语音通信系统的实现鼍 李现涛,郭迭伟,李杨 (西北工业大学,西安710129) 摘 要:近年来,移动无线自组织网络迅速发展,在该平台上实时语音通信的需求也日益显现。 在linux平台下,利用VOIP和RTP等技术实现了无线移动自组织网络的多跳即时语音通信系统。 并通过上网本组成的硬件实验平台进行了移动实验,在低速移动条件下的实时语音通信效果MOS 评分在3.5以上,能够满足即时语音通信的需求。 关键词:移动无线自组织网络;IP语音;实时传输协议;实时语音通信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2279.2011.05.011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279(2011)05—0038—03 An I mplementation of Mobile Wireless Ad HOc Real—time Vo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LI Xian—tao,GUO Da—wei,LI Yang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Xi’an 710129,China) Abstract:Mobile Ad Hoc has been quickly developed recently,requirement for real—time voice communication based on the platform is increasingly shown.This paper gives out a way to realize the multi—hop real—time voice communication system,with the technology VOIP,RTP and SO on.Through mobile tests,the system has shown a good performance,which is sentenced to be more than 3.5 by MOS standard under low speed mobile condition,this system could support instant voice communication. Key words:MANET;VOIP;RTP;Real—time voice communication 1 引 言 近年来,移动自组织网络(MANET)迅速发展,为 紧急灾难救援、军事战地网络等需要在没有或不便于 利用现有网络基础设施快速部署多点无线通信网络 的条件下,提供了一种灵活有效的解决方案。移动自 音延迟和语音质量。 从技术层面上讲,通话的实时性和语音质量主 要取决于语音数据包的传输延迟和抖动。因此降低 网络的传输延迟和减少语音抖动是保证语音通信实 时性的关键技术。然而,由于MANET具有区别于 传统无线网络的许多特性,所以在此基础上实时语 音通信的实现也遭遇到了诸多难题。 首先,MANET网络没有固定的基础设施进行数 据转发,并且节点具有一定的移动性,不能保证可靠 稳定的传输链路,这就使得网络中传输延迟难以得 组网因其组网迅速,各个通信终端灵活机动,同时能 提供一定的通信覆盖范围,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 也是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然而,由于MANET 具有区别于普通传统无线网络的诸多特点,使得 MANET实时语音通信依然面临许多技术难题。 在MANET基础上,综合利用VOIP J、RTP/ 到保障;其次,无线网络中带宽资源有限,这使得网 络中出现拥塞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所以必须在保证 通话音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语音数据量;由于无线 RTCP 、QT、linux线程等多种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 MANET的即时语音通信系统的工程实现。 链路的不稳定和低带宽特性致使时常出现网络拥塞 的状况,严重影响了传输的实时性。 2 MANET中即时语音通信的关键技术 实时语音通信技术最关键的指标就是通信的语 因此在无线移动网络中,降低网络传输的延时 和减少数据占用带宽是实现即时语音通信的关键。 崇基金项目: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业种子基金(Z2010066) 作者简介:李现涛(1986一),男,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主研方向:无线白组网网络路由协议,嵌入式linux。 收稿13期:2010—10—22 5期 李现涛等:一种移动无线自组网即时语音通信系统的实现 。39・ 3 设计实现 方案,算法性能指标如表1所示。 在现有的实时语音网络通信领域中,VOIP作为 一个成熟的解决方案,囊括了语音压缩编码、数字音 频分组转发、回声消除、应用层信令控制协议等技 术,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通话双方首先利用信令 协议找到对方并建立会话,之后将各自的话音通过 CODEC转换为数字信号,经过回声消除、压缩编码 和防抖缓冲等处理后,成为IP包形式的数字音频流 向对方传输,实现双方的实时语音通信 J。VOIP的 基本通信框架如图1所示。 ●_-_______—— _]ODEC __________—_ 1.———I. 译码 编码 ._— CODEC 1 字音 I.一 丽I 丽  缓冲 I网络 P  缓两 I冲 丽  音频 诗馨 消除 卜\ 消除 音频 设备 话令 冷协议>/  处理 处理. 图1 VOIP框架 设计实现的系统建立在VOIP技术的框架之 上,为了达到更高的实时性,系统采用了多线程的设 计思想。将核心的通信部分分成三个线程:数据采 集线程,数据发送线程和数据接收播放线程。数据 采集线程主要完成声卡中的数据采集;发送线程负 责数据的发送和网络传输;接收播放线程主要是接 收网络中的数据并进行解码播放。系统设计框图如 图2所示。 3.1数据采集和数据的编码压缩 在数据采集线程中,系统设计采用了ALSA接 口库对声卡进行操作,将声卡硬件缓冲区中的数据 读人软件应用缓冲区。数据采集完成后将数据进行 编码压缩存入发送缓冲区中,等待发送线程的调用。 由于是实时应用,因此发送缓冲区不能设置过大。 一般设置成可存储lOOms一500ms的数据大小。本 系统中设置缓冲区的大小为300ms数据大小。 选取适当的数据压缩编码算法是降低网络中的 数据量,减少网络拥塞,提高语音实时性的重要手 段。目前针对语音有很多编解码压缩标准,在选择 时,考虑到重建语音质量、算法时延、编码速率、算法 复杂度等技术指标,同时,结合系统自身带宽资源有 限的特点,采用ITu—u制定的G.711、G.721和G. 729A三种编解码压缩标准共存的语音压缩编解码 生接建立J厂  部分 I 一 通信部分一厂l  .. 图2即时语音通信设计框架图 表1 ITU—U语音数据压缩算法性能比较 对比表1性能可知,G.711和G.721编码速率 都不低,在系统带宽资源紧缺又必须实时传输语音 信息时,必须有一种低码率,同时语音质量良好的编 解码压缩标准。G.729A算法无论是同上面两种算 法还是与ITU—U建议外的编解码压缩算法相比, 在低码率,语音质量、时延和复杂度上都具有一定的 优势。此外,G.729A提供了对语音帧丢失和分组 丢失的隐藏处理机制,适合于无线移动通信网络。 因此本系统设计中采用了G729A编码压缩算法。 3.2数据发送控制和抖动缓冲技术 在数据发送线程中,发送数据包的大小和发送 速率是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参数,严重制约着系统的 性能。经过实验,系统中数据包的大小设置为1024 字节大小。此外,自适应 调节发送速率是降低网 络中的数据拥塞发生概率、提高系统性能的重要手 段。本系统设计中采用了RTP/RTCP协议。利用 与数据包相同的传输机制向会话中所有成员周期性 发送控制包,通过反馈消息源节点获取数据传输质 量的反馈,并通过这种反馈调节源节点的发送速率。 ・40・ 微处理机 该协议对系统的性能提高明显。此外,该反馈对系 移动场景.低速场景采用的是人步行携带上网本进行 统以后扩展自适应编码有直接作用,有利于后续的 移动实验。场景中共有五个节点,节点1与节点5为 功能扩展和性能改善。 实时通话的双方,在通话过程中5从位置A逐渐移动 播放语音时,为了防止抖动,通常采用抖动缓冲 到E。场景如图4所示。高速场景采用的是车载实 技术 J。即在接收方设定一个缓冲池,语音包到达 验,场景如图5所示,源和目的节点分别为节点S和 时首先进入缓冲池暂存,系统以稳定平滑的速率将 D。目的节点D在长为2km的道路上从A点到B点 语音包从缓冲池中取出、解压、播放给受话者。本系 以20km/h到40km/h的速度往返行驶测试过程中, 统在数据接收播放线程中采用了双缓冲技术。在接 节点4.6、8、9、10作为中继节点不断进行切换。 收到数据以后将数据解码后暂时缓存到一个较小的 表2实验参数表 缓冲区中,在数据达到缓冲区的3/4时进行播放。 指标 参数 该数据缓冲技术降低了语音的抖动和不连续性,对 操作系统 Ubuntu一8.10 提高语音质量有明显效果。 路由协议 Olsrd一0.5.6 3.3路由协议选取 无线网卡 EDIMAXEW一7318g 声卡采样率 8()00 语音数据的网络传输延迟是实时语音最大的障 声卡量化位数 16 碍,也是MANET中最为棘手的问题。而在MANET 声道数 2 中的网络传输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运行在该网络 语音数据编码 G.729A 中的路由协议。因此MANET路由协议 的选取直 硬件平台 海信上网本 接影响着系统实时性能的好坏。当前的MANET路 由协议按照路由路径的搜索主要分为主动式和被动 式两种。其中,OLSR 足主动路由的代表,也是近 几年研究的热点,被认为更适合用来支持高实时性 要求的应用;被动路由协议中最著名的是AODV , 该协议开销较小,适合带宽较低的网络。下图是在 NS2下仿真在不同的发送数据速率下的网络传输延 一 迟。比较AODV和OLSR在不同发送速率下的传输 延迟如图3所示。 图4低速实验场景图示 口 S a 图3 AODV和OLSR在不同数据发送速率下的传输延迟 图3可以看出,OLSR协议的传输延迟要明显 。 q 7 低于AODV,所以系统中采用OLSR做为路由层协 图5高速实验场景图示 议支持。 实验主要测试该系统的实时性和语音质量。为 4实验 了不影响通话双方感官的实时性能,ITU对通话的 实时性给出的建议指标如表3所示。 为了测试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采用了以上网 表3语音通信中延迟对听感的影响 本为移动节点组成的移动实验平台进行实物实验。 语音延迟/ms 小于150 150~400 大于4OO 实验参数如表2所示。 听感影响 良好的沟通效果沟通效果下降无法正常沟通 实物实验采用了两种场景:低速移动场景和高速 (下转第49页) 5期 陈伟等:直升机仿真模拟训练软件系统设计实现 ・49・ 持在新航线上飞行。 负值,直升机低头;后拉杆时,俯仰角从负值变为正 可以看到直升机按照设定的航线飞行,飞越航 值,直升机抬头;当右压杆时,倾斜角从0变为正值, 程点后向新航线调整的响应过程合理、快速,证明了 直升机右倾;左压杆时,直升机左倾;当蹬左脚蹬时, 导航控制律的正确性。 航向角从0变为负值,直升机向左转弯;当蹬右脚蹬 5.3驾驶训练 时,直升机向右转弯。整个响应过程与飞机的特性 驾驶员通过操纵台与驾驶杆驾驶直升机飞行, 相符,实现了在给定飞行状态点上模拟驾驶直升机 在速度34m/s、高度3kin的飞行状态点上进行模拟 的功能。 训练。按下操纵台上的“俯仰”、“倾斜”和“航向” 按钮,接通三轴稳定状态,然后依次执行前推、后拉 6结束语 驾驶杆,右压、左压驾驶杆,蹬右脚蹬、蹬左脚蹬动 介绍了直升机仿真模拟训练系统软件的设计实 作。相应直升机的飞行姿态角和航向角响应曲线如 现方法。通过对直升机控制律进行数字仿真检验, 图5所示 对导航控制过程和驾驶操纵过程的模拟,验证了系 统的功能。实际运行效果表明,系统达到了仿真和 模拟训练的基本设计要求。所设计的仿真模拟训练 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直升机驾驶平台,为直 升机控制律的验证、飞行品质检验和飞行员的地面 模拟训练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杨丽,李光耀.城市仿真应用工具一Vega软件教程 ;一 葶;  [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179—257. 啊_∞日■■■■■■■目目■■目日g目∞目 [2] 易兆平,卢京潮,周志久.基于Vega的直升机视景仿真 技术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9,17 (2):396—398. [3]王乘,周均清.Creator可视化仿真建模技术[M].武 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219—235. [4] 任哲.MFC Windows应用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 学出版社,2004:39—77. 图5直升机的姿态角和航向角响应曲线 [5] 周鸣扬.GDI+程序设计实例[M].北京:中国水利水 从图中可以看到,当前推杆时,俯仰角从0变为 电出版社,2004:31—50. (上接第40页) 2010(4):40. 语音质量是指重建语音的可懂度、自然度和清晰度, [2] 黄晓武.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P RTCP)分析[J].福 即在语音回放过程中保证语音信号与音源处采集时 建电脑,2003(11):75. [3] 李振宇,李思敏.一种移动Ad hoe网络中实时语音通 保持相同的相位,能够清晰的听清语音内容。对此, 信方案的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5): 通常用称为MOS(平均评判得分,Mean Opinion 4O一45. Score)的主观尺度来衡量。 [4] 韩传久,刘亚军.IP网络的实时分组音频回放自适应 5实验结果 算法[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0,20(4):24— 28. 在低速场景下测得的语音数据平均延时(包括 [5]林世洪,王洪,郝建英.Intemet环境下实时语音通信中 数据处理延时和网络传输延时)约为130ms,MOS 的缓冲策略[J].铁路计算机应用,2003,12(2):4O一 42. 测试语音质量在4.0以上。高速移动场景中,由于 [6] 张鹏,崔勇.移动自组织网络路由选择算法研究进展 链路的稳定性降低,网络的传输延迟增加,平均延时 [J].计算机科学,2010(1):10—22. 在160ms左右,MOS测试的语音质量在3.8以上, [7]Clausen T,Jacquet P,Adjih C,et a1.Optimized link state 能够满足实时语音通信的需求。 routing protocol(OLSR)[P].2003. 参考文献: [8] C.Perkins E B A S.Ad hoe On—Demand Distance [1] 李扬.VoIP应用原理及识别技术研究[J].民营科技, Vector(AODV)Routing[P].20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