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全文共15个自然段,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可分为五段。第一段(第1至第4自然段)写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先概括交代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成员和人数,然后分别描述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第二段(第5至第10自然段)主要写了三件事:第一件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第二件是庄严的五星红旗升起来了。第三件是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布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第三段(第11至13自然段)写了阅兵式的盛况。写了三层意思:1.阅兵式开始的情况。2.各兵种通过天安门受检阅。3.群众看到检阅部队后的激动情景。第四段(第14自然段)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第五段(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散会的情况。课文突出了场面描写:会场的布置、庞大的群众队伍、典礼开始、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国成立、五星红旗升起、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和宣布毛泽东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盛大的阅兵式、燃放礼花、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突出特点。这篇课文安排在第九册第二组,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
“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也就是说,通过本课和本组其他几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在练习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懂得怎样才能提高阅读的速度,要逐步提高阅读的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及词语。
2、 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能力目标:
1、 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
2、 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的伟大历史意义。
情感目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
读课文,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掌握一句一句读书的方法,并 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讨论交流 朗读感悟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1)正确读生字。(提示学生注意区别檐与瞻的读音的不同)
(2)查字典,联系字义,记住字形。 “檐”指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例如:房檐、廊檐等。课文中指天安门的“城楼檐下”,均与建筑物是木料有关,所以“檐”字左半部是“木”。 “瞻”往前或往上看的意思。课文中指三十万人一齐瞻仰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瞻”字左半部是“目”。 “擎”上下结构,注意下面是“手”。
2.检查学生读课文。
三、朗读课文。 分组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概括的了解。
四、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准备讨论。
学生讨论:
1、 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
(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大典进行中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又按大典进行程序写了三个内容,即: 第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第二,五星红旗徐徐升起; 第三,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写完这三件事,写阅兵式的盛况 再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群众游行的情况 最后写大典后光明充满北京城。)
2、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内容。
(第1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2段: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 第3段:阅兵式盛况。 第4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情况。 第5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五、作业: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1段课文。
1.指名读第1段课文。(老师强调朗读要求,有感情地一句一句地认真读。)
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开国大典是在什么时间举行的?在哪里举行的?有哪些人参加?参加大典的总人数是多少?(指出文章开头向我们清楚地交待了以上五个问题。)
(2)大典前,天安门广场布置得怎么样?
(3)课文中描写了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哪些语句给你留下的印象较深?为什么?
3.学生对第1段课文质疑,老师解释。 (擎着:举,往上托。宣读:在公开场合向众人朗读布告、文件等。)
4.齐读课文第1段。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指名读第2段课文。
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在第2段课文,主要写了开国大典进行中的三件事,请说出是哪三件事? 第
一件: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第二件:五星红旗升起来了。 第三件: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布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下午三点整,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会场上的情形怎样? (说出“排山倒海”“一齐投向”的意思。)
(3)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句话有什么历史意义? (这句话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
3.齐读第2段课文。
4.归纳:(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主要写了以上三件事。)
三、学习课文第3段。
1.指名读第3段。
2.文中描写几种兵种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哪三种?请三名学生分别朗读描写海军、陆军、空军的语句。
3.讨论。 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说出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1)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挺着”是描写战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样子,“钢铁巨人”给人以坚强高大的印象。这句话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队伍
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
(2)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抛”是描写群众情不自禁地把帽子、报纸等东西向高处扔去。“盖过”是描写群众的欢呼声之大,超过了飞机的隆隆声。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群众在观看阅兵式时,看到自己的飞机飞上蓝天时的激动喜悦的心情。)
(3)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这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
四、学习第4段课文。
1.读课文(默读或指名读)。
2.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后,傍晚时天安门广场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讲述开国大典的进行顺序,说一说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